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9课《竹节人》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37:23
文档

第9课《竹节人》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竹节人》练习题一、集腋成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级,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liè)缝里掉下去了。B.竹节们站成一个壮士模(mó)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lǐn)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C.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zhōng)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kuī)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D.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xì
推荐度:
导读《竹节人》练习题一、集腋成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级,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liè)缝里掉下去了。B.竹节们站成一个壮士模(mó)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lǐn)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C.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zhōng)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kuī)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D.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xì
《竹节人》练习题                 

一、集腋成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级,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liè)缝里掉下去了。 

B. 竹节们站成一个壮士模(mó)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lǐn)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C. 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zhōng)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kuī)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D.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xìng)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

津(jīng)有味。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豁(huō)开  叉(chǎ)腿   一绺(lǚ)       叱咤(zhà)风云

B.俨(yǎn)然  咚锵( qiāng)   赫(hè)赫    弄巧成拙(zhuó)

C.风靡(mǐ)   攒(cuán)着  一哄(hòng)     虎视眈(dān)眈

D.鏖(áo)战   颓(tuí)然    破绽( zhàn)   津(jīng)津有味

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沮丧  挖空心思   别出新裁   念念有词

B.观靡  全神贯注  不知疲倦    化为乌有

C.酣畅  做鸟兽散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D.耸动  威风凛凛  前功尽弃    技高一筹

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夸张)

B.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比喻、对比)

C.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拟人)

D.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夸张)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B.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C.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D.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也没留意到我们在偷看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说:“别的小孩也是跌过很多次才学会的,你如果放弃就会前功尽弃。”

B.我已经用尽全力,可是对方技高一筹,我只能望洋兴叹。

C.上课了,我虎视眈眈地看着黑板。

D.逢年过节时,妈妈的拿手好菜每次都让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

A.柏林爱乐乐团演出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气势磅礴。

B.焦裕禄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

C.这篇文章,使我们认识到吸烟的害处有多大。

D.《少年说》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9.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比喻)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拟人)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10.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倚立窗前,       ,观美景;夜眠国屋,      ,做美梦;端坐书房,     ,悟人生。

①吟诗填词写文章  ②看山看树看天蓝  ③听风听雨听叶落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二、含英咀华

(一)阅读《竹节人》选文6---14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准确解释第①段中加点词“裂缝”的一项是(     )

A.毛笔的裂缝      B.竹节人的裂缝       C.课桌的裂缝       D.书桌之间的缝隙

12.对文中“竹节人”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对竹节人进行了静态描写,如“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

B.选文对竹节人进行了动态描写,如“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C.选文没有对竹节人进行神态描写。

D.选文主要对竹节人进行了正面描写

13.对文中画线句子“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画线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破课桌”比作“古战场”,稍显牵强。

B.装扮成窦尔敦等的竹节人,被看作是古战场上的武士。

C.“叱咤风云”与上文的“神气”和“威风”相呼应。

D.“俨然”是特别像的意思,破课桌确有几分古战场的神韵。

14.下列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家伙“一词,贬词褒用,语言生动幽默)

B.上文第③中“嵌”“拉”“站”等动词的运用,准确形象地叙述出了竹节人的玩法。“威风凛凛”表现了竹节人的刚性之美。

C. “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一句描写“斗士”的窘态,说明这个游戏非常没意思。

D.上文第段中“挖空心思”一词,传神地写出了“我们”玩竹节人时翻新花样,突出了“趣”字。

15.课文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

A.课文的1,2段统领全篇,奠定了愉快的感情基调,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

B.文章写老师和竹节人,更深入表现了“我们”对学习的厌恶,才会在上课时候忍不住去玩。

C.文中写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D. 老师玩竹节人这一情节,使得“我”在对这个游戏的回忆中加入了可亲可爱的老师,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6.结合全文内容,下面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 

A.“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买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侧面描写,表现“我们”对斗竹节人这一游戏的迷恋。)

B.“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的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神态、动作、外貌描写,既衬托竹节人被没收后极度沮丧的心情,又突出“我”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C.“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动作、神态描写,照应前文第二段中“全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侧面描写,再次突出了“斗竹节人”这一游戏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了无穷乐趣。)

1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说法不完全准确的一项(   ) 

A.《竹节人》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我能”小时候上学时玩竹节人的趣事,叙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等内容,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没有玩具玩的无奈,也抒发了对老师没收其玩具的小小的怨恨。

B. 文中写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其实,这些夸张地描写与后文“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C.竹节人是本文的一条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既写了学生玩竹节人,还写了老师玩竹节人的情节。其中老师玩竹节人恰恰是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这样写,能更加突出竹节人的好玩,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D.《竹节人》一文在写作上极具特色,全文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使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而且,在大量进行正面描写的同时,也穿插了侧面描写。

(二)阅读课文第20-29段,回答下列问题。

18.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描述了“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B.玩竹节人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情景。

C.斗竹节人的乐趣。

D.“我们”对竹节人的入迷。

19.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子(28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B.“笑”包含着“我们”对老师的理解、认同甚至是喜爱。

C.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了老师玩心不退、活泼可爱。

D.“心满意足”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和自豪。

2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对竹节人喜爱至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玩。

B.老师刚发现“我们”玩竹节人时的不苟言笑与后文自己玩得入迷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C.老师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由于“我们”在不应该玩的场合玩了罢了。

D.“我们”怨恨老师的原因是老师一点儿也不理解“我们”的心情,泯灭了“我们”爱玩的天性。

21.选文的语言特点是(     )

A.朴素自然  B.含蓄委婉  C.清新明丽 D.  富有童趣

三、他山之石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     [注释] ①以:因为。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遗所提囊 :         (2)公迎谓曰 :           (3)恐人持去 :          (4)求尔金耶: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2)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

                                                                                            

3、王华具有              和             的品质。

答案

一、集腋成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级,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liè)缝里掉下去了。 

B. 竹节们站成一个壮士模(mó)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lǐn)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C. 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zhōng)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kuī)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D.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xìng)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

津(jīng)有味。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A.豁(huō)开叉(chǎ)腿一绺(lǚ)叱咤(zhà)风云

B.俨(yǎn)然咚锵( qiāng)赫(hè)赫弄巧成拙(zhuó)

C.风靡(mǐ)攒(cuán)着一哄(hòng)虎视眈(dān)眈

D.鏖(áo)战颓(tuí)然破绽( zhàn)津(jīng)津有味

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沮丧  挖空心思   别出新裁   念念有词

B.观靡  全神贯注  不知疲倦    化为乌有

C.酣畅  做鸟兽散  忘乎所以    心满意足

D.耸动  威风凛凛  前功尽弃    技高一筹

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

A.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夸张)

B.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比喻、对比)

C.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拟人)

D.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夸张)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 )

A.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B.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C.有时其中一个的线被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D.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也没留意到我们在偷看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父亲说:“别的小孩也是跌过很多次才学会的,你如果放弃就会前功尽弃。”

B.我已经用尽全力,可是对方技高一筹,我只能望洋兴叹。

C.上课了,我虎视眈眈地看着黑板。

D.逢年过节时,妈妈的拿手好菜每次都让全家人吃得津津有味。

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   D   )

A.柏林爱乐乐团演出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气势磅礴。

B.焦裕禄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

C.这篇文章,使我们认识到吸烟的害处有多大。

D.《少年说》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9.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应该:反复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比喻)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拟人)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10.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倚立窗前,       ,观美景;夜眠国屋,      ,做美梦;端坐书房,     ,悟人生。

①吟诗填词写文章  ②看山看树看天蓝  ③听风听雨听叶落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二、含英咀华

(一)阅读《竹节人》选文6---14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1.准确解释第①段中加点词“裂缝”的一项是(  C   )

A.毛笔的裂缝      B.竹节人的裂缝       C.课桌的裂缝       D.书桌之间的缝隙

12.对文中“竹节人”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C   )

A.选文对竹节人进行了静态描写,如“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

B.选文对竹节人进行了动态描写,如“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C.选文没有对竹节人进行神态描写。

D.选文主要对竹节人进行了正面描写

13.对文中画线句子“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画线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破课桌”比作“古战场”,稍显牵强。

B.装扮成窦尔敦等的竹节人,被看作是古战场上的武士。

C.“叱咤风云”与上文的“神气”和“威风”相呼应。

D.“俨然”是特别像的意思,破课桌确有几分古战场的神韵。

14.下列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C   )

A. 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家伙“一词,贬词褒用,语言生动幽默)

B.上文第③中“嵌”“拉”“站”等动词的运用,准确形象地叙述出了竹节人的玩法。“威风凛凛”表现了竹节人的刚性之美。

C. “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一句描写“斗士”的窘态,说明这个游戏非常没意思。

D.上文第段中“挖空心思”一词,传神地写出了“我们”玩竹节人时翻新花样,突出了“趣”字。

15.课文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B    )应改为:更深入表现了“我们”对这个材料简易的玩具喜爱至极。

A.课文的1,2段统领全篇,奠定了愉快的感情基调,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

B.文章写老师和竹节人,更深入表现了“我们”对学习的厌恶,才会在上课时候忍不住去玩。

C.文中写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

D. 老师玩竹节人这一情节,使得“我”在对这个游戏的回忆中加入了可亲可爱的老师,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6.结合全文内容,下面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  B   )应改为:心理描写

A.“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买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侧面描写,表现“我们”对斗竹节人这一游戏的迷恋。)

B.“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的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神态、动作、外貌描写,既衬托竹节人被没收后极度沮丧的心情,又突出“我”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C.“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动作、神态描写,照应前文第二段中“全迷”,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侧面描写,再次突出了“斗竹节人”这一游戏给“我们”这一代人带来了无穷乐趣。)

17.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说法不完全准确的一项( A )应改为:记叙文   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

A.《竹节人》是一篇散文,主要写了“我能”小时候上学时玩竹节人的趣事,叙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斗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等内容,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没有玩具玩的无奈,也抒发了对老师没收其玩具的小小的怨恨。

B. 文中写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其实,这些夸张地描写与后文“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C.竹节人是本文的一条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既写了学生玩竹节人,还写了老师玩竹节人的情节。其中老师玩竹节人恰恰是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这样写,能更加突出竹节人的好玩,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D.《竹节人》一文在写作上极具特色,全文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使语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而且,在大量进行正面描写的同时,也穿插了侧面描写。

(二)阅读课文第20-29段,回答下列问题。

18.下列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B)

A.描述了“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B.玩竹节人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有趣的情景。

C.斗竹节人的乐趣。

D.“我们”对竹节人的入迷。

19.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子(28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B.“笑”包含着“我们”对老师的理解、认同甚至是喜爱。

C.竹节人受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了老师玩心不退、活泼可爱。

D.“心满意足”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和自豪。

2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我们”对竹节人喜爱至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玩。

B.老师刚发现“我们”玩竹节人时的不苟言笑与后文自己玩得入迷的神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C.老师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由于“我们”在不应该玩的场合玩了罢了。

D.“我们”怨恨老师的原因是老师一点儿也不理解“我们”的心情,泯灭了“我们”爱玩的天性。

21.选文的语言特点是(  D  )

A.朴素自然  B.含蓄委婉  C.清新明丽 D.  富有童趣

三、他山之石

(一)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     [注释] ①以:因为。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遗所提囊 : 丢失 (2)公迎谓曰 : 说,对……说 (3)恐人持去 :离开  (4)求尔金耶:你的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            

(2)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

        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锭银子作为酬劳,王华推辞不接受。          

3、王华具有              和             的品质。(不贪财物 乐于助人 考虑周到(任选两点)

【翻译】王华六岁的时候,和一群小孩在水边嬉戏,见到一个客人来洗脚,因为大醉的缘故,离开时丢下了他携带的包裹。王华拿来看了看,有数十两黄金。王华估计他酒醒后必定再来,担心别人拿了金子离开,就把它投到水里,坐在那儿等他来。不一会儿,那个人果然哭着来了,王华迎上去对他说:“找你的银子吗?”为他指明了地点。那个人很高兴,用一锭银子作为酬劳,王华推辞不接受。

四、现代文阅读                      栓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 我生 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 的那车,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扣爸爸月工資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笨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 钢笨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立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 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 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 “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 后来我明自,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已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已还懵懂无知的时 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 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 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 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 镇上会钢黎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 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 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 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侠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此课”。

⑩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 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11)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 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杷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12)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 。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13)每次回想栓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请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14)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 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逢合搞钢琴专业! ”

(15)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16)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17.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躲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 我进复赛啦。”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18)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 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休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19)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已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0)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拟人:作者将“春风”当做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两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在行进的路上。

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

2.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D  )

A. 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等多种表达方式。

B. 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 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 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 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朿缚,主 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 第⑤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文档

第9课《竹节人》练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竹节人》练习题一、集腋成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级,桌面上是一道道豁(huō)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liè)缝里掉下去了。B.竹节们站成一个壮士模(mó)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lǐn)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C.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zhōng)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kuī)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D.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xì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