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前教育-中班幼儿同伴关系不良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37:17
文档

学前教育-中班幼儿同伴关系不良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摘要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幼儿同伴间的交往水平,重在解决如何促进幼儿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意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除幼儿自身因素外,家庭教育和幼儿教师的指导都对幼儿同伴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以及家庭的教育和引导等能促进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关键词:中班幼儿;同伴关系;对策AbstractPeer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
推荐度:
导读摘要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幼儿同伴间的交往水平,重在解决如何促进幼儿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意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除幼儿自身因素外,家庭教育和幼儿教师的指导都对幼儿同伴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以及家庭的教育和引导等能促进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关键词:中班幼儿;同伴关系;对策AbstractPeer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
摘  要

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幼儿同伴间的交往水平,重在解决如何促进幼儿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意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除幼儿自身因素外,家庭教育和幼儿教师的指导都对幼儿同伴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以及家庭的教育和引导等能促进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中班幼儿;同伴关系;对策

Abstract

Peer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ociety.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ldren's companion, solve how to promote young children's skills and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s lif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children's own factors, family educ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guidance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peer influence and family education and guidan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hift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Key words: middle class;children peer relationship;strategy

引    言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形式,而同伴关系是通过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往所建立起来的。游戏中,活动主题、游戏情节、游戏角色皆是由幼儿自己决定,自己选择,自行更改的,其中突出幼儿游戏中的高度自由。于此情况下幼儿与同伴的互动交往愈加频繁密切,冲突的增多也意味着需要幼儿解决的问题也随之增多。在这样的一种自然情境之下,幼儿的同伴关系也愈加复杂,有的幼儿在游戏中十分受欢迎,有的幼儿想要加入游戏时却遭受同伴拒绝,有的则不爱游戏受到同伴的忽视等等。幼儿在游戏中自我发展,游戏中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情感发展、社会适应、自我认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以往研究中可以看出关于幼儿同伴关系的研究较为全面,主要有同伴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及对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都渐渐深入与全面,这对本课题的开展有着非常大帮助。

一、同伴关系的概念

已有研究认为,同伴关系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是个体同伴经历的重要内容。同伴关系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具有多层次、多侧面、多水平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幼儿的同伴关系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层次,而且因为幼儿性格特点、性别等因素的影响有多重表现形式。同伴关系中最为主要的是同伴接纳和同伴友谊。同伴接纳是群体对个体宽容接纳和包容,是同伴关系发展的基础。同伴友谊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互动关系,是同伴关系向良性发展的关键,也是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关键因素。

二、同伴关系的类型和作用

(一)同伴关系的类型和特点

自我知觉型、良好型、同伴拒绝型、友谊质量型和同伴忽视型是同伴关系中最重要的五大类型和指标。不同类型的同伴关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李小玲(2005)、王丽(2011)研究表明攻击儿童的同伴关系特点为:受欺负与同伴接纳呈负相关,与同伴拒绝呈正相关。肖少北(2011)从性别差异这一角度做出了相关研究。杜向阳(2004)提出同伴拒绝型在学业上较为吃力,性别区分上,男性较为突出。郭伯良、张雷(2002)指出攻击型同伴关系的儿童存在退缩、焦虑。

(二)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意义

同伴关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幼儿同伴关系能促进情感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摆脱“自我中心”,调适社会行为、建立平等关系,增进交往能力、加强同伴互动,提高认知水平、明晰自我概念,促进健全人格。其次,幼儿同伴关系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应从家庭、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关注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再次,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优良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最后,幼儿同伴关系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有助于同伴冲突解决,进而促进同伴关系。

三、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同伴关系是继亲子关系、群体关系后对幼儿发展又一重要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水平。中班幼儿处在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幼儿不断的适应幼儿园,与同伴交往的需求和经验都增多了。但是也存在同伴关系不良的现象,通过对中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同伴交往的类型和同伴交往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挖掘影响幼儿同伴行为的因素,以期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提升中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一)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分析

1.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不同,同伴交往类型也不一样

同伴地位是用来描述某个儿童受到同伴群体喜欢或不喜欢的程度。具体来讲分为五类:受欢迎儿童,一般儿童,被忽视儿童,被排斥儿童和争议性儿童。不同地位的幼儿在同伴交往中会出现不同的交往现象。

受欢迎型幼儿在同伴中享有较高的亲和度,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为他们一般良好的个性品质及能力,在交往中大多积极主动,乐于与人交往,因而受到大多数同伴的偏爱、接纳。被拒绝型幼儿也比较喜欢交往,在交往中往往表主动、活跃,但是由于交往的能力不足,常常采取不正确的交往方式,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物品、大声叫嚷并要求一些幼儿必须按照他的意愿进行游戏等等,这一类幼儿由于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欠缺,在交往中常常被多数幼儿排斥拒绝甚至是被孤立,因此在同伴中地位低、关系紧张。一般型幼儿典型特点是不主动性不强,但是也没有出现过激行为,比如争抢玩具、霸道等行为,因而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一般。被忽视儿童,被排斥儿童和争议性儿童这三类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往往不被接纳,或者会被群体忽视,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交往的技巧,不知道如何交往,造成同伴关系紧张,在同伴中的地位比较低。

2.同伴交往中存在性别差异

中班幼儿由于其知识经验的增多,对游戏的需求更高,对材料厂的操作欲望更强烈。同时,经过小班一年的生活,大部分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对同伴的了解也比小班时更加深入了,因此,由于游戏的需要,同伴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多了,同伴关系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同伴间的交往存在性别差异,

比如女孩在与同伴互动时语言的参与度更高,在“娃娃家”游戏中,总是看到“妈妈”一边抱着娃娃,一边在和小客人交谈一些事情,在这类活动中语言互动的机会相对要多一些,语言也较丰富。男孩更倾向于通过动作方式来进行互动。这也跟男孩子的性格特点有关,男孩子精力旺盛,更加喜欢操作性和动作行的活动,如科学区、建筑工地等。因此,男孩子更倾向于用动作去跟同伴进行交流,以达到交往和游戏的需要。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达到互动的目的。

(二)中班幼儿同伴关系存在的问题

1.幼儿游戏中同伴交往技能较弱

交往技能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交往技能强的孩子会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的游戏机会和游戏权利。相反,交往技能弱的孩子,他们往往仅仅通过简单的协商、物质引诱、强制动作等方式加入游戏。在现实生活中,会被同伴拒绝或者排斥,幼儿游戏的愿望就得不到满足了。在实习期间,通过对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会发现一些幼儿同伴交往的技能比较薄弱。

案例分析:丫丫和明明两个人一起玩建构区,丫丫说她要搭个房子,于是她开始用大块积木拼搭房子。明明不知道该干什么?拿起几块积木摆弄了一会,发现丫丫的房子搭的很漂亮,也开始造房子了。丫丫在给房子做屋顶时,发现需要一块三角形的大积木,可是这快积木被明明拿去了,丫丫说三角形的给我我要用,明明不愿意,丫丫直接就从明明手里抢了过来,明明又抢了回去,并且把丫丫的房子推到了,在争执中,两个人打了起来,于是丫丫哭着找老师告状去了。

在这个案例中,丫丫和明明由于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出现了争抢玩具的行为,造成丫丫的作品被明明破坏了,游戏被迫中断了。由此可以看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语言的沟通在游戏中的重要性。

2.幼儿游戏中同伴合作意识淡薄

同伴合作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关键,中班的孩子开始出现了联合游戏,需要在游戏中进行材料和游戏玩法以及角色分配的沟通,但是由于幼儿的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合作的意识,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因此,造成游戏没办法顺利进行。

案例分析:在开展“宴客”角色游戏时,萌萌和强强一起扮演着家里的男主人和女主人。这时,琳琳来做客了,琳琳进门后,萌萌跟她打了个招呼,便开始自己玩起来了。强强说,你自己玩吧,我还有事情呢,于是就走了。琳琳不知道玩什么,就一个人在娃娃家发呆。这时老师来了,她对萌萌说,那你家里来了客人啊,那你不请客人喝水吗?有没有什么玩具可以和客人一起玩呢?萌萌认识到了自己是女主人,就开始招呼起琳琳了,两个人后来一起玩了玩具,玩的真开心呀!

在这个案例中,由于幼儿缺乏游戏的经验,缺乏与同伴之间围绕游戏进行的交流和合作,因此造成了游戏情节没办法深入开展。教师的及时介入指导使幼儿知道如何与同伴进行游戏,游戏情节进一步丰富了,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了提升,同时,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影响中班幼儿同伴关系不良的原因

(一)幼儿自身因素

中班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心理方面,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比较主观,不愿与他人分享玩具和食物。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也比较浅显,另外,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完善,没办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中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特别是家庭教育对幼儿包办代替的比较多,造成很多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遇到问题喜欢求助别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的机会不多。这就使幼儿在与同伴沟通中存在障碍,造成同伴关系不良。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影响同伴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受欢迎的孩子性格外向,乐于与人交往,会很好地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如果发生争吵,会向老师寻求帮助或是与同伴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问题,这部分儿童一般交际能力强,同伴关系好。

(二)外部因素

1.家庭的因素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接听结构、父母的教养理念以及教养方式等都会影响儿童行为,并且具有直接性、持久性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会影响到幼儿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比较好的家庭,幼儿能够从父母身上获得安全和信任感,这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基础。父母有关同伴交往能力的观念对于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对幼儿同伴关系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幼儿的同伴关系,父母对幼儿的引导、给幼儿创造的同伴交往的机会,都是幼儿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因素。父母在同伴交往方面采取积极宽松的交往方式,更利于引导幼儿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反之,紧张回避式的交往态度不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同时,还有研究显示,母亲的交往态度能够预示儿童未来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及态度。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积极引导幼儿与同伴交往,这样对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同伴交往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是幼儿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在幼儿进行游戏时,如果教师能够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观察并给与指导,能够及时解决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争执。相反,如果教师放松对游戏的观察和指导,就比较难以发现幼儿自主游戏的情况,也没办法给与相应的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出现同伴冲突就在所难免了。另外,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也会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尤其是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出现用不同标准对待幼儿,被老师优待的孩子会产生高人一等的感觉,在同伴交往中会目中无人,相反,被教师不公平对待的幼儿会觉得有了委屈,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和不平衡的心理,同伴交往中就会被同伴忽视或者排斥。因此,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和引导是非常关键的。

3.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着幼儿园的发展方向,指引着幼儿园教育的实施过程,对幼儿园性质与任务的解读能够为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实施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也能够为异化幼儿生命的教育提供有力的反驳。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这与中小学以教育为主有着截然不同的地方,从性质上把幼儿园与中小学区别开来了。幼儿园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性质使我们去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承认儿童稚嫩的的一面,在幼儿园里继续对孩子实施生活的照料,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仅仅以教育为主的幼儿园就忽视了儿童生命的本原,无疑是违背儿童生命发展规律的教育,当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目前,一些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家长的要求,存在小学化的教育现象,这种教育把幼儿教育窄化为知识教育,具体表现在:用小学的管理制度来对待幼儿;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方法上重视知识传授,轻幼儿的自主学习;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等。这些小学化的做法表面上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也达到了智力培养的目的,但是从儿童生命发展的特点看,是无效且有害的。

五、促进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对策

(一)关注个别,加强幼儿引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 幼儿生命发展有共同的特点和规律,但是个体差异性也是客观存在的,或者可以说是生命的独特性是幼儿生命绽放光彩的核心。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并依据不同个性和智能特征的幼儿实施教育,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才能使不同的生命得到发展,成为完善生命、丰富生命、实现生命的科学的教育。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也强化了对教师观察能力的要求,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培养观察能力,做到有效观察。有效观察在于运用多种观察方法,捕捉幼儿活动的瞬间,并且对观察进行记录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幼儿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个性化的,是基于幼儿的最本真状态的分析,因此也是教师投放材料、提供适宜指导的重要依据。区域活动是教师从儿童的需要、年龄特点、兴趣出发,融合教育目标和正在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的要求,将活动场地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区域,如角色区、表演区、自然角、阅读区、数学区等,在其中投放各种活动材料,制定相应的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在不同的区域内幼儿通过与材料、环境及同伴的相互作用,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类教育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直接经验,获得游戏的快乐,与同伴的交流和互动又增加了幼儿解决问题能力和同伴交往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园教育中,可以把区域活动和集中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又增加了以小组和个别活动的比重,使幼儿既有集体学习、遵守集体教育规则的体验,又了幼儿的天性,保证了幼儿的自主探索。

(二)幼儿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注重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幼儿园作为3-6岁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管理结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家园合作情况等都是影响幼儿园办园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儿童的发展和完善。

幼儿园活动的开展与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引导很关键。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用专业的知识能力给孩子们创造游戏的条件,并给与恰当、科学的指导,使幼儿在幼儿园的三年里有一个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并习得相应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小学教育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幼儿教师必须在坚持正确办园方向的前提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幼儿教育工作者才能产生职业幸福感。

(三)家庭教育中关注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家庭是人生活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就成为儿童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形式,而且这种教育形式一直伴随着儿童,因此,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是不容也不能忽视的。尽管家庭教育一直存在,但是在不同时期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今天教育共同体的模式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融合是教育走向科学化道路的重要举措。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幼儿家庭教育的功能更是不容小觑。

在幼儿的发展中,父母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然和人际关系,这些被父母当做可有可无或者长大了自然就会的事情,没有必要花时间去教、去学。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快以及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来,家长带孩子走进自然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愈发疏远。作为幼儿发展中重要的同伴关系,是继亲子关系之后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关系,并且和谐友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带给孩子融洽感、适应感、亲密感和幸福感。但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生活的模式将孩子在狭小的家庭范围内,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自由和权利被剥夺了。人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属性,适应社会、习得适应能力是儿童适应社会所必需的经验、能力与品质。这些能力的获得一部分可以在儿童成熟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获取,但是童年期的经历和体验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剥夺了孩子与自然、与同伴、与社会的亲密交往,儿童的幸福体验就会少很多,儿童的生活也将是单调乏味的,儿童生命的质量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四)家园合作,提升幼儿人际交往能力

家庭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不可或缺资源,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以及与幼儿园合作共育的意识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了家庭的作用以及家庭和幼儿园合作的必要性。在社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家园共育更要树立新的理念,站在以幼儿生命的发展和完善视角进行合作,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家长和教师都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使自身成为优秀的合作者。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家园共育的双方,教师和家长都要不断学习,尤其是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位教师,由于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员,存在育儿观念滞后、教育方法不合理等现象,更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知识和能力,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知识,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的成长。学习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方式,学习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人的生命优化重生的过程。通过学习,家长的知识、眼界、沟通的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这也是影响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发挥主体地位的关键因素。作为幼儿教师,虽然是专业人士,但是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关于家园共育中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就是教师要学习的内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教育背景和家庭背景的家长,如何做到有效沟通,对幼儿教师来说没有现成的方法,需要教师不断去学习和摸索。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唤起自身的教育自觉和教育理性,不断学习,在实现自身生命优化的同时给幼儿带来科学的、有效的教育,实现幼儿生命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时期幼儿要面临的重要成长内容。同伴之间的互动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论文对中班幼儿的同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幼儿的性格特点、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影响到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同时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师对游戏的观察与指导也能影响幼儿的同伴沟通能力。通过观察和记录,呈现了游戏中幼儿在同伴地位和交往互动行为的现状;总结了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呈现了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对案例进行分析之后,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交往技能较弱和合作意识淡薄进行了归因分析;从而提出了培养幼儿人际能力的教育建议,力求在游戏中有效促进幼儿同伴关系的和谐发展。但是,受研究者个人能力和实习时间的,文章还有不足之处。这都为后面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致    谢

时光易逝,如白驹过隙一般,四年大学时光悄然落下帷幕。宁师贮存了我太多快乐时光和难以忘怀的回忆,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浓墨重彩到了一笔。

临毕业之际,在此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岳玉阁老师。岳老师平日工作繁忙,但对我的指导从严从实,不管是从选题、开题报告到最后论文的定稿,岳老师做到耐心,细心,尽心尽力尽责,对我的论文的诸多问题提出许多的分析和宝贵的意见。在此由衷感谢岳老师!

二来感谢我的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对我的帮助和包容,我铭记在心。还特别庆幸认识了一群善良可爱的舍友们,四年的喜怒哀乐彼此交融,祝我们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感谢的是我的父母,目不识丁却给予我最好的教育资源和无限的支持,其中艰辛不言而喻。祝愿父母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参  考  文  献

[1]邱学青.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1(6):36.

[2]秦元东.幼儿园游戏指导方法与实例——游戏自主性的视角[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8.

[3]上海市中心教研组.幼儿自主游戏指导模式及策略(上) [J].幼儿教育,1998(9):4.

[4]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3. 

[5]刘丹.手机对于青少女同侨关系影响之探讨——以杭州市初中女生手机使用状况为例[D].南京:南京大学,2011 

[6]刘少英.幼儿同伴关系追踪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2009:105 

[7] 刘少英.学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追踪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8]崔晓文.幼儿积极与消极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4

[9]金贞女.试论家庭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02):66. 

[10]翟媛媛.同伴关系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01):30-31 

[11]田雨.同伴关系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170.  

[12]李幼穗,赵莹.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9,(02):349-351.   

[13]刘美娟.合作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14]文霞.不受欢迎幼儿的同伴关系干预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5]龙红芝.幼儿同伴关系干预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文档

学前教育-中班幼儿同伴关系不良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摘要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幼儿同伴间的交往水平,重在解决如何促进幼儿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意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除幼儿自身因素外,家庭教育和幼儿教师的指导都对幼儿同伴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以及家庭的教育和引导等能促进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关键词:中班幼儿;同伴关系;对策AbstractPeer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relation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