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内容:
学完“锐角三角函数”后结合之前所学“勾股定理”等解直角三角形。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图形的相似”等近期所学知识点,为今后学习三角函数和斜三角形奠定基础。有一定的难度。
目标设计:
1.知识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角角关系,边角关系。能利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过程方法:经历探究边角关系的过程,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和推理证明等数学语言和思想
3.情感态度:感受数形结合和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等数学语言思想之美,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之处,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励学生通过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取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运用数学语言的习惯。
问题设计:
通过生活中实例的设问,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需要的角角关系、边边关系、边角关系的设问,指导每个学生寻找解题需要的条件,无法直接找到的条件怎么努力创设解题需要的条件。
导学过程设计:
问题1:我们浙江是台风重灾区,如图所示,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折断倒下,树干折断处距离地面3米,且树干和地面的夹角是300,大树折断之前高多少米?
问题2:已知三角形ABC中,∠C=900,你能说出这个图形有哪些性质吗?
师生合作整理:
角角关系:∠A+∠B=900,
边边关系: a2+b2=c2.
边角关系:sinA=cosB=; sinB=cosA=; tanA=; tanB=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两角三边中,一般已知一边一角或两边求出其他未知的边角的过程,称为解直角三角形。
如问题1中,已知一边一角,可以求出其他两边一角。由学生将之全部算出。
请同学介绍他的解题顺序
问题3:如果已知条件“树干折断处距离地面3米”改成“折断的树干长度为5米”。
那可以怎么解答?
交流讨论:已知两边怎么解直角三角形(分a,b和a,c)
已知一边一角怎么解直角三角形(分A,a和A,c)
例1:已知三角形ABC中,∠C=900,AC=,BC=.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已知三角形ABC中,∠B=300,sinC=,AC=10。求AB的长度
例3:如图,CD⊥AD,∠A=300,∠ABC=1050,AB=6,求线段BC的长度
练习
小结设计:
1.学生口述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边,角角,边角关系,
2.非直角三角形的两种解题:(1)切割法:把图形分成一个或几个直角三角形(2)粘补法:常通过延长线段来实现
作业设计:
1.必须有基本的解直角三角形题,即知一边一角或两边直接解答的习题
2.必须有根据条件,自行构建直角三角形的习题,这类习题分两特殊锐角一边,一个特殊锐角两边和一特一普一边长三类。
3.优化设计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边边,角角,边角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中只要有两个条件(除直角,须有边)就可以解直角三角形。从特殊角入手,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练习等得出,特殊角入手是为了减少其他知识点带来的注意力发散。体现出学习的自主性,面对非特殊的角或非直角三角形怎么充分挖掘隐含条件,进而转化成熟悉的条件熟悉的配方。这个过程可以再和缓一些,给予的时间可以再多点。
陈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