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15:03
文档

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

有限公司版号:文件号:页码:共15页生效日期:编制:审核:批准:标题: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一、焊接工艺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据1焊接(切割)作业区域未设置防护屏板,飞溅火花引燃易燃物质发生火灾。火灾其他爆炸B级/橙色(1)在允许操作的地方和焊接场所,应设置不可燃屏板或屏罩隔开,以形成焊接隔离间。(2)及时消除作业周边及下方的易燃易爆物质。(3)定期清扫焊接通风除尘管道中的积碳等杂物。《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第4.1.
推荐度:
导读有限公司版号:文件号:页码:共15页生效日期:编制:审核:批准:标题: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一、焊接工艺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据1焊接(切割)作业区域未设置防护屏板,飞溅火花引燃易燃物质发生火灾。火灾其他爆炸B级/橙色(1)在允许操作的地方和焊接场所,应设置不可燃屏板或屏罩隔开,以形成焊接隔离间。(2)及时消除作业周边及下方的易燃易爆物质。(3)定期清扫焊接通风除尘管道中的积碳等杂物。《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第4.1.


            有限公司

版号: 

文件号: 

页码:共15页

生效日期:
编制: 

审核: 

批准: 

标题: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
一、焊接工艺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 据
1焊接(切割)作业区域

未设置防护屏板,飞溅火花引燃易燃物质发生火灾。火灾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在允许操作的地方和焊接场所,应设置不可燃屏板或屏罩隔开,以形成焊接隔离间。

(2)及时消除作业周边及下方的易燃易爆物质。

(3)定期清扫焊接通风除尘管道中的积碳等杂物。

《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第4.1.4条

2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集聚在有限空间内的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爆炸和人员窒息。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临时作业前必须应办理作业审批手续。

(2)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必须在工艺文件中注明安全要求。

(3)焊接(切割)的操作现场必须具备足够的通风条件(包括自然和机械通风)。

(4)动火作业前应检测低凹处、地坑和容器内的可燃气体含量,超标时严禁作业。

《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第5.1条

3氧-可燃气体焊接与切割气瓶受热导致瓶体爆炸和可燃气体泄漏引起火灾。火 灾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氧气瓶与乙炔瓶与明火距离不少于10m,不得靠近热源;乙炔瓶应配置回火防止器。

(2)减压器在气瓶上应安装牢固,采用螺纹连接时应拧足五个螺扣以上,采用专门的夹具压紧时应平整牢固。

(3)软管材质应符合要求,且无泄漏、磨损、老化。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六十四条第2款、《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第10.2/10.4条

4电焊设备一次线绝缘破损,二次线接头过多或搭接在可燃气体管道上,导致人员触电和可燃气体爆炸。触 电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一次线绝缘无破损,二次回路宜直接与被焊工件直接连接或压接。二次回路接点应紧固,无电气裸露,接头宜采用电缆耦合器,且不超过3个。

(2)焊机在有接地(或接零)装置的焊件上进行操作,应避免焊机和工件的双重接地。

(3)禁止搭载或利用厂房金属结构、管道、轨道、设备可移动部位,以及PE线等作为焊接二次回路。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AQ/T 7009)第4.2.41.5.2条

二、机械加工工艺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 据
(一)金属切削加工
1车床、铣床、钻床防护罩缺损,自动进刀手柄(轮)无弹出防护装置,导致设备部件和加工件飞出伤人。机械伤害D级/蓝色

(1)有可能造成缠绕、吸人或卷人、刺割等危险的运动部件和 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罩,防护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23821-2009)的相关规定,并确保有效。

(2)转动部位的连接销、刀排的突出高度应符合标准。

(3)设备维护检修时应使用能量锁定装置。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 15760)第5.2.3.1条

2磨削机械砂轮有裂纹或防护罩缺损,导致破碎的砂轮飞出伤人。机械伤害物体打击D级/蓝色

(1)砂轮安装前应进行检查,如发现砂轮有裂纹或其他损伤严禁使用。

(2)砂轮防护罩应将砂轮、砂轮卡盘和砂轮主轴端部罩住,防护罩钢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

(3)砂轮与卡盘压紧面之间应衬以柔性材料的衬垫。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 4674)第 3.5条

3其他机械防护罩缺损;连锁装置失效,导致机械伤害。机械伤害D级/蓝色

有可能造成缠绕、吸人或卷人等危险的运动部件和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罩,防护罩的安全距离应符合(GB 23821-2009)的相关规定。

三、涂装工艺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

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

事故类型

风险分级/

风险标识

主要防范措施                                                 

依 据

1涂漆作业区域(含临时作业场所)

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火花引燃易爆气体而产生爆炸。其他爆炸B级/橙色

(1)应准确划分危险区域,并严格控制作业区域内有机溶剂的浓度。

(2)爆炸危险1区、2区严格按照电气整体防爆要求设置,并安装报警装置,该装置应与自动灭火系统联锁。

(3)临时喷漆场所周围电气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与明火和其他电气设备的安全间距不得小于6m,并设置警戒线和安全标 志牌,周边不得存放易燃和可燃物质。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

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

净化》(GB 6514)

第5.1.3.2至5.1.3.6条

2涂漆作业区域通风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窒息,风量不够导致易燃物品积聚而引起火灾和爆炸。火 灾

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通风装置的过滤棉应及时更换,风管定期清理,防止污染物沉积,保障涂装室内微负压。

3化学前处理使用有毒或低闪点物品清除旧漆,遇高温物体或火花导致爆炸和火灾。火 灾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涂漆前处理作业中不应使用苯,大面积除油和清除旧漆作业中不应使用甲苯、二甲苯和汽油等有毒和低闪点物质,也不得使用天那水(主要成份为二甲苯、丙基苯、二甲氧基甲烷)。

(2)使用有机溶剂除油、除旧漆时,作业点周围15m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物质。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2)第5.1.16/5.1.25条

4涂料调配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窒息,电气不防爆所产生的电火花导致可燃气体爆炸。中毒和窒息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室内应采用不燃烧、不发火的地面,其通风换气次数应为15次/h~25次/h。

(2)室内所有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并应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大型调漆间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3)溶剂型涂料量较少时(一般少于20kg),可在涂漆区现场配制,但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6514)第5.1.4.2条

5喷涂静电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气体导致火灾和爆炸。火 灾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喷漆设备、供漆容器及输漆管路均应有可靠的导除静电装置,进入喷漆室的人员应接受消除静电处置。

(2)喷漆室的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应与自动停止供料、切断电源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等联锁。

(3)与静电喷漆室相关连的通风管道应安装自动防火调节阀。

6烘干室电气火花引起可燃气体导致火灾或爆炸。火 灾

爆 炸

B级/橙色

(1)烘干室应设置接地,外壳的各部件之间应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

(2)设置在爆炸危险区内的电气设备和元件,应满足整体防爆的要求。

(3)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且应定期试验。

(4)排放总管应定期清理,清除积存的可燃物。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3 )第4.1.3条、第4.3/4.4条

7油漆库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窒息,风量不够导致易燃物品积聚而引起火灾爆炸,电气火花引起可燃气体火灾爆炸。火 灾

爆 炸

B级/橙色

(1)库内所有电气设备应为防爆型,并安装报警装置,该装置应与自动灭火系统联锁。

(2)库内设置安全标志牌,周边不得存放易燃和可燃物质。

(3)库内应采用不燃烧、不发火的地面;

(4)通风设施良好。

8检修作业作业现场内的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爆炸和人员窒息。火 灾

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

B级/橙色

(1)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制定作业方案,并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设置监护人员。

(2)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区域可靠地隔断(隔离);盛装可燃或有毒有害物品的容 器和管道必须采取清洗和置换措施,并应拆卸到地面进行检修。

(3)作业前必须先通风并监测,当可燃或有毒有害物品在允许限值内后方可进人作业现场,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时应重新检测。

(4)照明灯具、工具应采用低压或设置漏电保护器,当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电气设施应符合防爆要求。

(5)应划定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识,保持出入口畅通,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作业现场。

(6)检修时应使用能量锁定装置,并设置专人监护,现场监护人员应坚守岗位。

四、电气设备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 据
(一)变配电系统
1变配电室环境条件雨、雪及小动物进入室内破坏绝缘层或绝缘不良,导致触电事故或火灾。触 电

火 灾

B级/橙色

(1)配电室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室内地面应采用防滑、不起尘的耐火材料;变压器、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操作地面应铺设绝缘胶垫。

(2)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处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进入的阻挡设施。

(3)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门应为防火门,且向外开;金属门或包铁皮门应作保护接地。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3)第6.2.3/6.2.4/6.2.5/6.2.6条

2变配电室的操作未严格执行“二票制”,导致人接触高压带电体。触 电C级/黄色

(1)变配电室需要改变运行方式或电气设备改变工作状态,应填写操作票,并执行相关规定。

(2)变配电室设施及高压线路的检修、改装、调整、试验、校验工作,应填写工作票,并执行相关规定。

(3)值班人员应按照规定进行巡视检查。

二)电气线路和动力配电箱
1电气线路线路敷设时绝缘不良或未设置接地装置,导致触电事故,或局部发热引燃易燃物质。触 电

火 灾

B级/橙色

(1)线路穿墙、楼板或埋地敷设时均应穿管或采取其他保护措施;穿金属管时,管口应装绝缘护套。

(2)电缆沟应有防火、排水措施;电缆桥架和金属线槽的PE线应连接可靠。

(3)安装满足线路通(断)能力的开关、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等装置。

(4)高压电气线路试验区域应有可靠的封闭联锁装置。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第7.2/7.6条

2火灾爆炸环境中的电气线路电弧火花引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火 灾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电气线路宜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当可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宜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措施。

(2)爆炸粉尘环境中,应沿粉尘不易堆积且易于粉尘清除的位置敷设电气线路。

(3)穿过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采用非燃性材料堵塞。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

3低压临时线路线路绝缘不良导致触电,产生的电弧火花而引发火灾。触 电

火 灾

B级/橙色

(1)应避开易碰撞、地面通道、热力管道、积水等易造成绝缘损坏的地方敷设,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敷设。

(2)沿墙架空敷设的高度在室内应大于2.5m,室外应大于4.5m,跨越道路时应大于6m,与其他设备、门窗或水管的距离应大于0.3m。

(3)沿地面敷设时应有保护措施。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 1 部分:热力和机械》( GB 261.1)第3.5.6条

4配电箱绝缘破坏或电器裸露导致触电,短路时产生的高温或火花引发火灾。触 电

火 灾

B级/橙色

(1)固定式配电箱的安装位置应能够有效防止雨水或其他液体渗入,应有足够的安全操作与维修空间。

(2)配电箱内应安装防止操作时触电的隔绝板,防止带电部位的裸露。

(3)配电箱内应安装专用的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并有明显的标志,其连接方式应采用焊接、压接或螺栓连接;同一端子上连接的电线不应多于2根。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第6.1.9条

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发生触电、火灾事故时失去保护作用,导致事故危害扩大。触 电

火 灾

B级/橙色

(1)GB 13955-2005中第4.5条规定的设备和场所必须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第4.6条规定的场所必须安装报警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2)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应符合GB 13955-2005中第6.3条的规定。

(3)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投入运行后,必须定期试验;用于手持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和不连续使用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试验。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第4.5/6.3/7.2/7.3条

五、特种设备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 据
(一)起重机械
1主要零部件主梁塑性变形、制动器失效、吊钩和滑轮组破损、钢丝绳断裂等,导致物体坠落。起重伤害C级/黄色

(1)制动器在危险作业前或定期应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缺陷。

(2)定期对桥式起重机主梁进行测量,消除缺陷。

(3)吊钩应设置防脱绳的闭锁装置,吊钩、滑轮磨损量达到报废标准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4)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和连接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达到报废标准时及时更换。

(5)钢丝绳尾端在卷筒上固定装置应牢固,并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卷筒达到报废标准应报废。

《起重机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 6067.1)

2主要防护装置起升高度限位器、起重量器、力矩器等失效,导致冲顶、超载,或起重机倾翻。起重伤害C级/黄色

(1)起升机构应装设起升高度限位器,当取物装置上升到极限位置时应能切断起升动力源,上方还应留有足够的空余高度,以满足制动行程的要求。

(2)实际起重量或幅度超过额定值的95%时,起重量器或起重力矩器宜发出报警信号,达到额定值的110%时,自动切断起重机动力源。

(3)抗风制动装置应采用制动器、轮边制动器、夹轨器、顶轨器、压轨器、别轨器等,制动与释放动作应与运行机构联锁,并能从控制室内进行操作。

(4)应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安全防护装置,并符合GB 6067.1- 2010表A.1的相关规定。

《起重机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 6067.1)

3吊索具吊索具选配不当,或变形、破断,导致吊物高处坠落。起重伤害C级/黄色

(1)自制吊索具的设计、制作、检验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有质量保证措施,并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批。

(2)购置的吊索具应是经安全认可的合格产品。

(3)吊索具应进行日常保养、检查和检验,定置摆放,有明显的载荷标识,相关资料应存档。

《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LD48)

4起重机操作起吊载荷质量不确定,系挂位置不当,导致被吊物体失稳坠落。起重伤害C级/黄色

(1)从事起重机械的指挥、司机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资质证书。

(2)吊运前应确认起吊载荷的质量和质心,并确定起升系挂位置,经试吊后方能正式作业。

(3)吊运载荷时,不得从人员和安全通道上方通过。

(4)工作结束后,应将被吊载荷放到地面,吊钩起升到规定位置,切断电源或脱开主离合器。

(5)大件或外形复杂件的吊装要编制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现场要设置专人监护和检查、专人指挥,并要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和警戒带。

5简易升降机电气联锁装置不全或失灵,致使层门未关闭而升降机启动伤人。起重伤害C级/黄色

(1)每个层门应设电气联锁装置,当任何一扇门开启时货厢不能启动或继续运行。

(2)下行超速保护装置应采用机械的动作方式,并能使货厢可靠制动和停止。

(3)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运行阻碍保护、限位开关、极限开关、缓冲器等安全保护装置,且灵敏、可靠。

《简易升降机安全规程》(GB 28755)

(三)气瓶
1工业气瓶的使用瓶体腐蚀或混装,导致瓶内高压气体爆炸,或使用不当导致瓶内气体急剧膨胀而产生爆炸。容器爆炸B级/橙色

(1)瓶体漆色、字样应符合《气瓶颜色标志》(GB 7144)的相关规定。

(2)瓶体外观无缺陷,无机械性损伤,无严重腐蚀、灼痕;瓶帽、防震圈等安全附件齐全、完好。

(3)瓶阀与瓶体接连螺纹配备合理,并确保密封可靠。

(4)溶解气体气瓶不允许卧放使用,盛装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气体的气瓶应避开放射源。

(5)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和明火,应保证气瓶瓶体干燥;不得采用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

(6)气瓶内气体应留有不小于0.05MPa的余压。

(7)气瓶瓶口不容许沾有油污;助燃气体和可燃气体气瓶不能混存。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AQ/T 7009)第4.2.27.4条

六、公用辅助设备设施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 据
(一)空压机
1空压机周边环境空压机产生的高温气体引燃易燃易爆物资而导致火灾和爆炸。火  灾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空压机周边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周边不得进行喷漆和磨削等作业。

2空压机及管道保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失灵而导致压力剧增引起爆炸,或管道内积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引起爆炸。其他爆炸

触 电

B级/橙色

(1)安全阀、压力表定期校验,空压机压力联锁装置完好可靠。

(2)活塞式空压机与储罐间的止回阀、冷却器、油水分离器、排空管应完好、有效。连接空压机及其储气罐间的管道应定期清扫,清除管道中残留的积碳。

(3)附属的10KV高压控制柜前应设置高压绝缘垫,高压绝缘用具应定期检测绝缘情况;电器柜应有可靠的PE保护线,且屏护可靠;高压控制系统不得带负荷拉闸。

七、建筑及消防

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据
(一)建筑物
1建筑物防火间距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防火间距不足扩大了火灾的危害性。火 灾A级/红色

(1)厂房之间及与乙、丙、丁、戊类仓库等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 50016-2014 表 3.4.1的规定。

(2)甲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明火散发火花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 50016-2014表3.5.1的规定,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与其他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 50016-2014 表 3.5.2的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第3.4.1/3.5.1条

2建筑物耐火等级、构建材料和防火分区火灾等紧急情况时,建筑物和构建耐火等级不合格扩大了火灾的危害性。火 灾A级/红色

(1)各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单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应与其使用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相适宜,并有明显标识。

(2)当同一建筑物内设置多种使用功能场所时,不同使用功能场所之间应进行防火分隔。

(3)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作业场所的危险性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4)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物隔墙中的填料应使用矿渣棉或玻璃纤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第 1.0.4/3.1/3.3条

3危险建筑物危险建筑物遇风雨及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垮塌。坍 塌

其他伤害

C级/黄色

(1)应对建筑物进行危房鉴定,且有鉴定结论或报告,并建立档案。

(2)凡鉴定为危险建筑物,应拆除或大修,暂时无法处理的应封闭,并拆除水、电和气源,设置明显标识。

(二)工作环境
1员工聚集场所员工聚积在生产区域或危险场所,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逃生。火 灾

其他伤害

C级/黄色

(1)员工休息间、会议室等聚集场所应与作业区域隔离,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

2生产现场清洗作业现场时使用稀释剂清洗,遇火发生火灾和爆炸。火 灾

其他爆炸

C级/黄色

(1)生产现场清洗设备、地面时严禁使用易燃易爆的清洗剂,也不得使用天那水(主要成份为二甲苯、丙基苯、二甲氧基甲 烷)。

(2)地面清洗除不得使用易燃、易爆清洗剂外,要加强室内通风,防止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积聚。

(3)作业点周围15m内不应存放易燃易爆物质。

3检修作业现场集聚在地沟、地坑、罐体、管道等密闭或半密闭空间内的易燃易爆气体未彻底清除,残余气体遇检修作业中的明火而引起火灾爆炸。火 灾

其他爆炸

C级/黄色

(1)对于存放易燃易爆物资或因化学作用而产生易燃易爆物资的罐体、管道及其他密闭或半密闭设施应拆卸到地面进行检修,作业前应进行清洗或置换,并经监测,确认易燃易爆气体满足安全生产要求,方可进行作业。

(2)作业前必须先通风并监测,确认周围空气中及周边地沟、地坑内易燃易爆气体满足安全生产要求,并且无爆炸性粉尘,方可进行作业。

(3)作业现场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划定作业区域,设置警示标识,非作业人员不得进人作业现场。

(4)上述监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当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时,应重新检测合格后方可进人。

(三)防火和疏散
1消防通道发生火灾时,因无消防车道或消防车道不符合要求,使火灾爆炸危害扩大。火 灾B级/橙色

(1)高层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1500㎡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2)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m,坡度不宜大于8%,转弯半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的要求。

(3)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第7.1.3/7.1.8/7.1.9条

2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发生火灾时,因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系统不符合要求,使火灾爆炸危害扩大。火 灾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建筑物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应灵敏、可靠。

(2)符合GB 50016-2014第8.3.10条所列部位,以及涂漆调漆间、喷漆房等火灾爆炸区域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第8.3.10条

3灭火器配置发生火灾时,因灭火器配置不符合要求,使火灾爆炸危害扩大。火 灾

其他爆炸

B级/橙色

(1)应根据场所内的物质及其燃烧特性,以及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灭火器。

(2)应根据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设置数量,并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规定。

(3)应设置在明显、且便于取用的地点,并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4安全出口设置安全出口设置不足或通道堵塞,紧急情况时人员无法及时疏散。其他伤害C级/黄色

(1)厂房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GB 50016 -2014表3.7.4的规定。

(2)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应不少于2个,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

(3)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第 3.7.4/3.8.2/3.8.3条

5室内疏散楼梯疏散楼梯过窄或疏散门、楼梯堵塞,紧急情况时人员无法及时疏散。其他伤害C级/黄色

(1)厂房、仓库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最小疏散净宽度应不小于GB 50016-2014表3.7.5的规定。

(2)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相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首层外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第3.7.5条

备注:A级/红色(3人及以上死亡事故);B级/橙色(1-2人死亡事故);C级/黄色(1人以上重伤事故);D级/蓝色(普通工伤事故)

文档

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

有限公司版号:文件号:页码:共15页生效日期:编制:审核:批准:标题: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主要防范措施一、焊接工艺序号场所/环节/部位较大危险因素易发生的事故类型风险分级/风险标识主要防范措施依据1焊接(切割)作业区域未设置防护屏板,飞溅火花引燃易燃物质发生火灾。火灾其他爆炸B级/橙色(1)在允许操作的地方和焊接场所,应设置不可燃屏板或屏罩隔开,以形成焊接隔离间。(2)及时消除作业周边及下方的易燃易爆物质。(3)定期清扫焊接通风除尘管道中的积碳等杂物。《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第4.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