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编制说明 - 1 -
1.1 编制依据 - 1 -
1.2 编制目的 - 1 -
1.3 适用范围 - 1 -
二、 工程概况 - 1 -
2.1 工程简介 - 1 -
2.2 水文地质条件 - 2 -
2.3 施工准备 - 4 -
三、 施工工艺 - 4 -
3.1 施工技术方案 - 4 -
3.2 技术参数 - 5 -
3.3 工艺流程 - 5 -
3.4 施工方法 - 6 -
3.5 施工要求 - 7 -
四、 施工计划 - 7 -
4.1 施工计划 - 7 -
4.2 材料与设备计划 - 7 -
4.3 劳动力计划 - 8 -
五、质量保证措施 - 8 -
5.1 保证桩体垂直度措施 - 8 -
5.2 保证加固体强度均匀措施 - 9 -
5.3 其他技术措施 - 9 -
六、安全保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 10 -
6.1 安全保证措施 - 10 -
6.2 环境保护措施 - 10 -
螺蛳湾北站三轴水泥搅拌桩试桩施工方案
一、 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9);
5、《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7、《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311-2013);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0、《螺蛳湾北站主体基底加固施工方案》;
11、螺蛳湾北站设计文件、图纸。
1.2 编制目的
为了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进尺速度,确定水泥用量、水灰比、泵送压力及施工工艺等。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
1.3 适用范围
螺蛳湾北站主体基底加固三轴搅拌桩施工。
二、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昆明市轨道交通4号线08标螺蛳湾北站位于广卫立交西侧广福路与规划17号路丁字路口南侧,站位沿着规划17号路南北向布设。螺蛳湾北站为为4、7号线换乘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起止里程为YDK25+531.452~YDK25+847.952,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25+2.502,总长316.5m。顶板覆土约3.0m,基坑深23.63m,宽度为22.9m。车站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围护结构形式为1m厚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体系。车站设6个出入口,3个风亭组。
螺蛳湾北站三轴搅拌桩基坑底加固深度共分两种,南北两端及不受底纵梁下翻影响部位为4.0m和受底纵梁下翻影响部位为5.33m。均采用φ850@600三轴搅拌桩,水泥掺量基底以下不小于加固土体重量的20%,基底以上部分水泥掺量不小于加固土体重量的7%。
2.2 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车站结构主体及通道、出入口地基持力层主要为粘土层、含粘性土圆砾,局部粉土,各土层均可做天然地基持力层,局部存在软土,需进行处理。
勘察结果表明,场区位于滇池湖盆地边缘地带,地势较为平坦,地形起伏很小。区内新生代第四系覆盖层土层厚度>50m,从地表往下依次为:全新统人工堆积层,其下为以黏性土和粗颗粒土为主的全新统冲洪积土层,以黏性土为主的上更新统冲湖积土层。区内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地下水较丰富,以孔隙水为主。不良地质为砂土液化,特殊岩土为软土和人工填土。本工程区建筑场地类别为III类,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车站范围内地层主要为:
1、人工填土层
素填土:红褐色或灰黄色为主,松散~稍密状,稍湿。土质为黏性土或含碎石角砾,处于欠固结或稍固结状态,具中高压缩性。分布于场地表层,为建筑平整及道路路基填土。厚度为0.60~3.0m,平均厚度2.30m。现场地表为沥青路面,厚度为0.6m,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通过地质勘查资料分析爱,该层主要由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砾砂、泥炭质土等组成。各层特征分述如下:
<2-1>黏土:红褐、棕黄、灰黄色,可塑状为主,局部硬塑,含少量圆砾,揭示层顶面埋深0.00~17.60m,一般厚度为0.5~7.7m,表层人工填土层以下广泛分布,该层与<2-2>层为昆明市主城区内广泛分布的上部“硬壳层”。属Ⅱ级普通土。
<2-1-1>黏土:棕黄、灰黄色,软塑状,局部含少量角砾,揭示层顶面埋深0.5~5.0m,厚0.8~4.8m,表层人工填土层以下局部分布。属Ⅱ级普通土。
<2-2>粉质黏土:红褐、棕黄、灰黄色,可~硬塑状,含少量圆砾、粉砂,揭示层顶面埋深0~23.6m,厚0.5~15.5m,呈带体状分布于人工填土层之下。属Ⅱ级普通土。
<2-4>泥炭质土:灰黑、黑色,软~可塑状,局部为泥炭、有机质土,揭示层顶面埋深1.6~21.0m,厚0.4~6.80m,分布于地表填土层之下,呈薄层状及透镜体状分布。属Ⅱ级普通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45kpa。
<2-5>粉土:灰黄、棕黄色,松散~稍密状,湿,埋深0.5~29.5m,厚度为0.5~5.9m,属Ⅰ级松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10kpa。
<2-10>砾砂:棕黄、深灰色,稍密,饱和,分选性差,黏土充填,揭示层顶面埋深1.9~13.7m,厚度为0.8~3.2m。属Ⅰ级松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50kpa。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积层
通过地质勘查资料分析爱,该层主要由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砾砂、泥炭质土、细砂、粉砂等组成。各层特征分述如下:
<6-1>黏土:灰绿、灰兰色,可塑状,质纯,黏性强,具中高压缩性,局部含贝壳,揭示层顶面埋深10.6~74.6m,厚0.6~19.4m,未钻穿,与<6-2>粉质黏土、<6-4>泥炭质土、<6-5>粉土等土层互层状分布。属Ⅱ级普通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50kpa。
<6-1-2>黏土:灰绿、灰兰色,硬塑状,质纯,黏性强,具中压缩性,局部含贝壳,揭示层顶面埋深36.7~70.3m,厚度为1.2~10m,未钻穿,场地内呈带状分布。属Ⅱ级普通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80kpa。
<6-2-2>粉质黏土:灰、深灰、灰兰色,硬塑状,具中压缩性,局部含少量圆砾、粉砂及贝壳,揭示层顶面埋深35.5~.6m,厚度为0.6~7.0m,场地内呈带状分布。属Ⅱ级普通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80kpa。
<6-4>泥炭质土:深灰、灰黑色,软塑~可塑状,局部为有机质土,钻探揭示层顶埋深15~67.1m,厚度为0.3~20m,呈带状分布。属Ⅱ级普通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45kpa。
<6-5-1>粉土:灰、深灰、灰兰色,中密状,很湿,厚度为1.9~2.20m,埋深56.1~68.2m。场地内呈透镜状分布。属Ⅰ级松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30kpa。
<6-6>粉砂:灰、灰褐色,稍密,饱和,厚度为0.5~21.2m,埋深20.0~54.0m,平均埋深27.0m。场地内呈透镜状分布,属Ⅰ级松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00kpa。
<6-6-1>粉砂:灰、灰褐色,中密,饱和,厚度为1.0m,埋深40.2~59.8m。属Ⅰ级松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20kpa。
<6-7>细砂:灰、灰褐色,稍密,局部为中砂,饱和,厚度为0.8~6.60m,埋深20.0~53.2m。属Ⅰ级松土。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取值fak=110kpa。
2.3 施工准备
1、设计图纸、设计交底,已到位;图纸疑问已经在图纸会审中解决。
2、施工人员已全部过入场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项目成立试桩工作小组,组长为项目总工程师孙庆文,副组长为项目副总工程师孙红超,组员:安全员余海瑞、质检员侯邦、实验员庞强、技术员午洋泽、卢云博、王超杰。
3、机型设备已经过验收,合格。
4、施工用水采用由中豪螺蛳湾商贸城引入的生活用水,施工用水泥已经取样送检(试验结果合格),取得原材料检验报告。
5、螺蛳湾北站主体基底加固施工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并经监理单位审批。
6、已经召开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会议,向施工人员及操作人员做好施工技术和安全技术交底,掌握施工要领和关键工序及安全操作规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7、三轴搅拌桩机自重为180吨,接地面积为96㎡。因此,施工机械停放位置的地基承载力的控制范围≥18.75Kpa。现场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8、施工测量放样已完成,并经监理复核无误。
三、 施工工艺
3.1 施工技术方案
按照设计图纸及监理的要求,本工程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前进行试桩施工,以确定实际采用的水泥掺量、水泥浆液水灰比、成桩工艺及施工参数,检验施工方法和施工设备的性能,以指导下步大规模施工。
本次试桩三幅,观察搅拌和喷浆的均匀程度,判定各种水泥掺量及施工工艺的施工效果,针对水泥掺量的调整进行施工,拟在设计水泥掺量要求的参数范围调整水泥掺量值,桩径Φ850mm,桩间距1.8m,桩长27m。基底以上部分水泥掺入量按加固土体的7%,基底以下部分水泥掺入量按加固土体的20%。
3.2 技术参数
① 搅拌桩桩径:φ850mm;
② 注浆压力1.5MPa,水泥掺入比为20%;
③ 搅拌机下沉速度采用0.5m/min,提升速度采用1.0m/min;
④ 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1:1,水泥用量不小于325kg/m3 。
3.3 工艺流程
三轴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清除地下障碍物、平整场地
开挖泥浆沟
定位
水泥浆配置
三轴搅拌机就位
压缩空气压入注入
压浆注入
压浆钻进与搅拌
压浆提升与搅拌
施工结束移位至下一根桩重复操作
图3-1 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3.4 施工方法
1、 测量放线
根据杭勘院提供的坐标基准点、围护工程施工图,在车站南端头基坑内部测放试桩桩位控制线,桩之间咬合250mm,完善测量放样报验审批手续,提请监理复核。
2、开挖沟槽
根据三轴搅拌桩桩位中心线用320B型履带挖掘机开挖槽沟,沟槽尺寸为宽1.2m,深1~1.2m,并清除地下障碍物。
3、桩机就位
由现场施工员、桩机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桩机下铺设钢板及路基板,移动前看清前、后、左、右各位置的情况,发现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及时纠正,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经纬仪或线锤进行观测,确保钻机的垂直度,搅拌桩垂直度精度不低于1/200。
4、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
开钻前对拌浆工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配备电脑计量的自动搅拌系统和散装水泥罐,以确保浆液质量的稳定。初步按照设计给出水泥浆液的水灰比1:1,水泥掺量为20%,即每立方米被搅拌土体中水泥掺入量约为325Kg(被搅拌土体密度以1800Kg/m3计)。
水泥浆配制好后,停滞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搭接施工的相邻搅拌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小时。注浆时通过2台注浆泵2条管路同Y型接头在H口进行混合,注浆压力初步按照1.5Mpa~2.5Mpa,注浆流量为80~120L/min/每台。
5、钻进搅拌提升
三轴水泥搅拌桩采用两喷两搅的施工工艺,水泥和原状土须均匀搅拌,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为注浆搅拌,下沉和提升速度初步按照:下沉速度为0.5~1.0m/min,提升速度为1.0~1.5m/min,在桩底部分宜重复搅拌注浆时间。
6、确定施工参数
根据试桩施工过程及检测结果,确定施工注浆压力值、水灰比、钻杆下沉和提升速度、在桩底部分宜重复搅拌注浆时间。完成附表3-1。
表3-1 施工参数表
| 序号 | 项目 | 数值 | 单位 | 备注 |
| 1 | 水灰比 | / | ||
| 2 | 注浆压力 | Mpa | ||
| 3 | 下沉速度 | m/s | ||
| 4 | 提升速度 | m/s | ||
| 5 | 桩底重复搅拌注浆时间 | s |
1、 有异常时,如遇无法达到设计深度进行施工时,应及时上报设计、监理,经各方研究后,采取补救措施。
2、在碰到地面沟或地下管线无法按设计走向施工时,宜与设计单位、监理共同协商,确定解决办法。
3、施工过程中,如遇到停电或特殊情况造成停机导致成桩工艺中断时,均应将搅拌机下降至停浆点以下0.5m处,待恢复供浆时再喷浆钻搅,以防止出现不连续桩体。如因故停机时间较长,宜先拆卸输浆管路,妥为清洗,以防止浆液硬结堵管。
4、发现管道堵塞,应立即停泵处理。待处理结束后立即把搅拌钻具上提和下沉1.0m后方能继续注浆,等10~20秒恢复向上提升搅拌,以防断桩发生。
四、 施工计划
4.1 施工计划
三轴搅拌桩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桩,试桩三幅。
4.2 材料与设备计划
1、材料: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施工用水采用生活用水。
2、主要机械配备详见下表4-1。
表4-1主要机械配备表
| 序号 | 种类 | 型号 | 数量 | 备注 |
| 1 | 三轴搅拌桩机 | ZKD85-3 | 2 | |
| 2 | 主机 | JB160 | 2 | |
| 3 | 空压机 | 0.9m³ | 2 | |
| 4 | 水泥自动搅拌注浆站 | ZYJ-60 | 2 | |
| 5 | 挖机 | 320B型 | 1 |
表4-1 劳动力配备计划表
| 序号 | 工种 | 人数 | 备注 |
| 1 | 三轴搅拌机司机 | 4 | |
| 2 | 挖机司机 | 2 | |
| 3 | 机修工 | 2 | |
| 4 | 电工 | 2 | |
| 5 | 普工 | 10 | |
| 合计 | 20 | ||
5.1 保证桩体垂直度措施
(1)在铺设道轨基础处要整平整实,使道轨在同一水平线上;
(2)在开孔之前用水平尺对机械架进行校对,以确保桩体的垂直度达到要求;
(3)用全站仪对搅拌轴纵横向进行校正,确保搅拌轴垂直;
(4)施工过程中随机对机座四周标高进行复测,确保机械处于水平状态施工,用全站仪经常对搅拌轴进行垂直度复测。
5.2 保证加固体强度均匀措施
(1)压浆阶段时,不允许发生断浆和输浆管道堵塞现象。若发生断桩,则在向下钻进1米后再喷浆提升;
(2)采用“二喷二搅”施工工艺,第一次喷浆量控制在60%,第二次喷浆量控制在40%;严禁桩顶漏喷现象发生,确保桩顶水泥土的强度;
(3)搅拌头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开启灰浆泵,将已拌制好的水泥浆压入地基土中,并边喷浆边搅拌约1-2分钟;
(4)控制重复搅拌提升速度在0.8-1.0米/分以内,以保证加固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
(5)相邻桩的施工间隔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喷浆时要适当多喷一些水泥浆,以保证桩间搭接强度;
(6)预搅时,软土应完全搅拌切碎,以利于与水泥浆的均匀搅拌。
5.3 其他技术措施
(1) 施工现场应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区域的表层硬物和地下障碍物,路基承载力应满足重型搅拌桩机平移、行走稳定的要求,确保搅拌桩垂直度达到设计要求。
(2) 严格控制搅拌桩搅拌下沉速度和搅拌提升速度,并保持匀速下沉(提升),搅拌提升时不应使孔内产生负压造成基坑围护地基沉降,在桩机钻杆身上做好明显标志,严格控制桩顶和桩底标高。
(3)认真填写每班组水泥记录及相应报表备查。
(4)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组桩和检验批进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制桩过程中有否断桩现象、搅拌提升时间。
六、安全保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6.1 安全保证措施
(1)钻机钻进时,孔口人员应集中精力,钻具需要立悬或摆放时,必须牢固垫稳,操纵岗位不得离人。
(2)钻孔应一次成孔,不得中途停顿,钻进时,起落钻头速度要均匀,孔内出渣应及时清理。
(3)拆、安钻杆,人工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严禁用机械动力拆安钻杆。
(4)钻机及相关器械应符合设计要求,用前要专人检查,使用中要定部位、定工序、定人员各负其责,加强维修保养,用后专人检修保管。
6.2 环境保护措施
(1)防止扬尘污染措施
① 现场出入口设清洗槽,专门对运送材料车轮胎进行出场前清洗。
② 施工现场定时进行洒水,使地(路)面保持湿润,小风不飞土,大风无扬尘。
③ 砂石等易飞扬的颗粒状材料应进行严密覆盖,并有围护挡风措施,以免扬尘。
(2)防止水源污染措施
① 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道,严禁污水流出施工场区,造成环境污染。
② 现场污水管道要与饮用水管道保持一定距离,与饮用水管道交叉时要有防止渗漏措施。
(3)防止噪音污染措施
① 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噪专声》〈GB12523—90〉规定的降噪限值,现场随时测试噪音值,发现超标及时采取降噪措施。
② 施工机械尽量采用低噪音系列产品,及时对机械进行保养维修,不带病运转,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械噪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