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含意。
2.掌握旅游资源的特性。
3.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的价值。
水平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旅游资源价值的水平。
●教学重点
1.旅游资源的特性。
2.旅游资源的价值。
●教学难点
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国家给予人们的带薪假期的增多,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旅游热潮。
提问:旅游活动为什么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注重的问题?
生答:旅游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够促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扩大交流的作用。
提问:要构成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需要由哪些要素组成呢?
生答:要由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三方面组成。
教师归纳引入:现在旅游个体要完成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即经济、时间、动机已经具备,所以各地纷纷瞄准了这个能为当地较快带来经济效益的“无烟工业”,大力开发旅游资源。那么怎样合理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呢?
[讲授新课]
我们首先来看看旅游资源分哪几类?
板书:4.3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展示投影片:旅游资源分类。
板书:1.自然景观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2《中国主要风景名胜图》。
提问:吉林雾凇、香山红叶、五大连池、黄果树瀑布、钱塘大潮、云南石林,这些景观分别属于自然景观中的哪一类?
生答:吉林雾凇属气象气候景观,香山红叶属生物景观,五大连池、云南石林属地貌景观,黄果树瀑布、钱塘大潮属水文景观。
教师归纳:自然景观一般都是天然形成的,一个自然风景区一般由多种自然景观构成,而地貌景观在自然景区中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绝大部分自然风景区都离不开地貌构景的作用。如桂林漓江景区,由山水组合构成奇异的景观,而石灰岩地貌又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投影并让学生说出下列自然景观所在的省区:
| 自然景观 | 所在省区 | 自然景观 | 所在省区 |
| 五台山 | 鼎湖山 | ||
| 九寨沟 | 天涯海角 | ||
| 武陵源 | 坝上草原 | ||
| 天目山 | 天山天池 |
生答:自然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修心养性、陶冶情操都具有重大意义。
过渡:我国不但有丰富自然景观,而且也有很多的人文景观。
投影:旅游资源分类
板书:2.人文景观
教师讲解: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它除了以具体形式存有的景观外,同时还以一种精神文化的形式出现在旅游区内,以一种气氛笼罩着旅游区。人文景观更多地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建筑景观是人文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是实在的文化景观。
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32《中国文化古迹图》,然后说出下表内容。
投影:中国文化古迹(部分)一览表,让学生说出表中空缺的内容。
| 景观名称 | 所在省区 | 景观类型 |
| 敦煌莫高窟 | ||
| 傣族泼水节 | ||
| 曲阜 | ||
| 龙门石窟 | ||
| 苏州园林 | ||
| 安寨腰鼓 | ||
| 岳阳楼 | ||
| 乐山大佛 | ||
| 布达拉宫 | ||
| 那达慕大会 |
承转:景观是一种旅游资源,那么这种资源与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具有哪些特性呢?
板书: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投影图片:我国东西南北不同的景观——北:林海雪原;南:热带风情;东:阳光海滩;西:大漠草原。
提问:这说明我国旅游资源有什么特性?
引导学生回答:多样性。
板书:(一)多样性
教师归纳讲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事物,变化万千的自然现象,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千差万别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能够构成旅游资源。所以旅游资源是极其多样的,并且也是广泛存有的。
投影图片:北京八达岭长城、秦兵马俑坑、大足石刻、埃及金字塔。
提问:这些景观反映出旅游资源的什么特性?
引导回答:非凡性。
板书:(二)非凡性
教师讲解:北京八达岭长城、秦兵马俑坑、大足石刻以及埃及的金字塔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游客,是因为它们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的特点。所以,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者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投影图片:北京大观园、深圳的“锦绣中华”、北京故宫(或其他的著名人文景观图片)。
提问:这些景观又反映出旅游资源的什么特性?
引导回答:可创造性。
板书:(三)可创造性
教师讲解:刚才所展示的景观都是人文景观,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都是当时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仅仅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它们才具有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如北京故宫,当时仅仅明清两代皇帝生活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那时如果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皇亲大臣尚不能进入,更不用说老百姓了。现存已成为北京市的重要旅游资源。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人们根据旅游业的心理和需要,更加主动地、有意识地人工建设和创造了大量旅游资源。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云南的世博园、各地的公园等。
虽然这些景点建设投资大,但一旦建成或开发出来均可长期供游客参观、欣赏,即一次投资、长久收益,所以旅游资源还有一个大优点就是——长存性。
板书:(四)长存性
教师讲解:很多旅游资源是与地球、人类社会同始终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如钱塘江大潮、泰山观日出等。从理论上说,旅游资源的使用是无消耗性的,能够反复地使用,并且使用的次数越多,其价值越大。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旅游资源反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越大的实例吗?
生答: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因为其独特的布局、长久的使用,其旅游资源价值比普通的民居价值大。
引导学生继续举例说明。
小结:旅游资源除了以上我们了解的四个特性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性。例如,自然景观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如东北地区吉林的雾凇多出现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北京的香山红叶秋天欣赏最佳,喀斯特地貌景观多分布于我国的南方石灰岩分布地区。而人文景观又具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其举办地点可能会改变,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举行。
承转:旅游资源不但有这么多的特性,而且也具有很多方面的价值。既是一种无价的精神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财富。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旅游资源的价值。
板书:三、旅游资源的价值
提问:同学们在景区旅游回来,对景区的景观会产生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答:旅游景区的景观都非常的美。
板书:1.美学价值
教师讲解:自然风景区对旅游者之所以能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自然景观的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其中形象美是自然景观美的核心。人们到自然风景区去观光、度假、疗养,主要目的就是去感受自然景观的美。湖、河、溪、瀑、泉等水文景观,与以山石为主的地貌景观的组合,可产生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人们常说“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就是山水在自然构景中相依相存关系的体现。在山水的基础上,动植物不但丰富了自然美的内容,而且使自然界焕发生机;变化万千的气象,更增添了景观神秘感,这就是幽。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8《自然景观的美感类型》课文。
投影图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部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不过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学生活动:分析琅玡山景观的美学价值。
教师归纳:滁州位于安徽的西南部。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我们能够知道琅玡山景观具有形象美——望之蔚不过深秀、有亭翼于泉上;有色彩美——晦明变化,佳木秀;有动态美——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水落而石出;有听觉美——水声潺潺;有嗅觉美——野芳发而幽香。山、水、动植物有机组合体现出综合美,这种美变幻万千,正是“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板书:科学价值
投影图片:华山、长江三峡
提问:华山为什么以险著称?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
生答:华山是一个断层山,所以险;长江三峡是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形成的。
教师讲解: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例如,夏威夷的火山、东非的大裂谷、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等,都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很多名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则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地区,它们不但有观赏价值,而且也有科研价值。如风景名山对于研究高山气候、山地垂直自然带、云雾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板书:3.历史文化价值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84右栏第三自然节,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
板书:4.经济价值
教师讲解:旅游资源的使用,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旅游门票的收入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交通业、餐饮业、旅馆业、商业等的发展,增加这些部门的收入,这些都体现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旅游资源的分类 、特性和价值三方面的知识,其中同学们要重点掌握的是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旅游资源的价值,要学会分析一个具体景点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