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皮影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 (1)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2)示例一: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示例二: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些关键词句:“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将这些要点进行加工即可。
(2)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内容”“用上一种修辞方法”来描述皮影戏。因此,回答时需要先从材料中找到皮影戏的特点,再用修辞将它生动表述出来。比如皮影戏“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再如“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故答案为:⑴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⑵示例一: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示例二: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关键语句,组织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题干的要求,要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作答。
2.从今年4月起,长春市推出“百名重庆美德少年”展示活动,此举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准备开展“学习和争当美德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材料一:此次活动由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组织,旨在通过活动的开展,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
材料二:长春宣传部副巡视员:孩子们从生活、学习、创新等方面讲述他们的美德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风采。重庆市这几年评选美德少年,就是为了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
材料三:长春日报编委:美德,是孩子心中的一颗种子,不管他将来走向何方,所有前进的动力,都源自美德的力量。听了他们的故事,谁都会给这些懂事的孩子竖起大拇指。
(1)阅读以上材料,说说开展“百名美德少年”展示这一活动有哪些意义。
(2)本次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校团委老师推荐自己。(不少于50字)
【答案】 (1)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2)本次活动需要一名学生主持人,你打算毛遂自荐,请用简明的语言向校团委老师推荐自己。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三则材料,从这三则材料中筛选出关键句并可整理出如下答案: 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2)作为一名主持人,得有主持人的素养,比如知识积累、口语表达、对这个活动的认识等,因此自我推荐时要讲明自己这方面的优势,另外要有礼貌性的称呼,语言要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⑴ 在全市未成年人中形成崇尚美德、见贤思齐,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氛围;给孩子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弘扬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美德的种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提供前进的动力。
⑵ 有礼貌性的称呼、讲明自己的优势以及对这个活动的认识,另外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3.生活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小林要参加某社区的“语文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帮小林完成以下任务。
(1)社区里有一家中医馆即将开业,有人给写了一副对联,被家中的宠物咬碎了,只能隐约辨别出以下词语:
妙手回春 灵丹济世 乐 医 百病 千家
请你帮忙恢复这副对联,为中医馆做宣传。
(2)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商家们的促销手段不断翻新,然而一些商家靠赠品、打折等手段向消费者索要好评。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完成问题。
小林和父母在某餐馆就餐后,对菜品质量很不满意,结账时服务员表示:如果写好评发朋友圈可以打折。小林母亲准备照做。如果你是小林,该怎样劝说母亲?(50字左右)
(3)中考结束后,小林跟父母去北京旅游。他们首先来到故宫。走进故宫,一眼千年,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经历岁月风尘神韵犹在。爸爸说:“故宫中这些修复文物的工匠真了不起!”小林听后深受触动,看起来平凡的工匠,却有着伟大的价值。请你帮助小林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诺。(50字左右)
【答案】 (1)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2)妈妈,这样做不好。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3)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
【解析】【分析】(1)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的要求,“妙手回春”对“灵丹济世”“医”和“百病”组成医百病,“乐”和“千家”组成“乐百家”都是动宾短语,“医百病”对“乐千家”。根据对联上仄下平的要求,这幅对联为: 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2)此题要求劝说母亲不要为了一点钱就为不讲诚信的商家写好评。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母亲这样做的坏处,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 妈妈,这样做不好。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3)本题要求设计一段赞美工匠的话,答题时要注意从这些修复后的文物给游览者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工匠们精妙的眼光、手艺等方面赞美,注意语言要简洁、恰当。
故答案为:⑴ 妙手回春医百病 灵丹济世乐千家。
⑵ 妈妈,这样做不好。做人要讲诚信,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助商家做虚假宣传,这样会误导别人,您说对吗?
⑶ 你们用专注的眼神发现文物的精神,用双手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因你们才鲜活生动起来,文化传统因你们的精心呵护得以传承。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的题关键在于平时,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积累的多了,实践的多了,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太初元年,司马迁正式开始了《史记》的写作。到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四十七岁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到了他的头上。这一年,李广的孙子李陵带领五千步兵出征匈奴,中途遇上了敌人的大,虽经浴血奋战,但终因 而兵败。李陵也投降了匈奴。消息传入汉廷,武帝大为恼怒。当他呼问司马迁对此事有何看法时,司马迁一方面为了安慰汉武帝,另一方面也痛恨那些 、 的小人,便说李陵的投降也许是 , “李陵虽然失败被俘,看他的心意,是想相机报效汉朝”,( ),不应该再过多地责怪他。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 后经司马迁自己申请改为宫刑。这件事不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对司马迁的惨重打击,只是因为《史记》还没有写成,出于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才忍辱负重地坚持着活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寡不敌众 看风使舵 落井下石 权宜之计
B. 众寡悬殊 顺水推舟 趁火打劫 缓兵之计
C. 众寡悬殊 看风使舵 趁火打劫 权宜之计
D. 寡不敌众 顺水推舟 落井下石 缓兵之计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即使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B. 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足以为国扬名了,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
C. 如果他真的投降了敌人,那么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D. 虽然他真的投降了敌人,但是他投降前那种艰苦卓绝的奋战也足以扬名天下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和晚年多疑的汉武帝,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B.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以“诬上”的罪名被处以死刑。
C. 结果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不料想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D. 不料想这些话更加激怒了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和他周围的一群宠幸,结果司马迁被以“诬上”的罪名处以死刑。
【答案】 (1)A
(2)A
(3)D
【解析】【分析】(1)寡不敌众:人少的一方抵挡不住人多的一方。众寡悬殊:指双方力量相差很大。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寡不敌众”。看风使舵: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含贬义)。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看风使舵”。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泛指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权益。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落井下石”。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方法。缓兵之计:使敌人延缓进攻的计策,借指使事态暂时缓和同时积极设法应付的策略。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权宜之计”。故选A。
(2)根据语境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是司马迁谈对李陵投降一事的部分看法。 B选项的表述突出了李陵的战绩,弱化了李陵投降之事,对汉武帝的呼问针对性不强。C“如果……那么”表假设关系,“那么”后面的内容应建立在“如果”句的基础之上,这不合实情。D“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虽然”句认可李陵已投降,这不合实情。故选A。
(3)A 语序不当。“他”指汉武帝还是李陵,表意不明;重点不突出,“晚年多疑的汉武帝”应与“他周围的一群宠幸”对调位置。B 语序不当。介词“被”应放在“司马迁”之后。C不合逻辑。根据逻辑可知,“不料想”应发生在前,“结果”应发生在后。
故答案为:⑴A;⑵A;⑶D。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⑵解答此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⑶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借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二要理题干,在裂解语义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三要洗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普通话让你走得更远,方言却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它的背后更包含着很多家乡味道。乡音中有童年,有回忆,更有文化,有传承。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1)请观察下面的方言词汇,归纳柳州方言的特点。
皮痒(犯贱) 闯彩(幸运) 锤姜(拍马屁)
搏底(贪小便宜) 聊盆(找茬) 答你都困(懒得理你)
(2)央视某知名记者赴柳州周边农村采访扶贫攻坚工作。遇到贫困户老乡,两人有如下一番对话,请解释划线词。(三个词语任选两个解释)
记者:老乡,你欢迎干部下乡扶贫吗?
老乡:嫩子没欢迎咯?他们帮我找项目,帮我找销路。我的身体没嫩子好,还帮我买了药,一吃就起泡了!
记者:身体不好,家里的春耕怎么办呢?
老乡:粗活路都是村干部帮我做的。感谢大家哟。
(3)某中学语文老师丁老师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时,把柳州话引入了语文课堂,用柳州话来翻译文章,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但也遇到不同声音。请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张老师:语文课堂是很严肃的地方,更何况文言文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瑰宝,这样处理不够严肃吧?
:挺好的呀!我就很喜欢这样的处理,多接地气!语文要跟生活联系起来嘛,你看孩子们多开心。这就是语文的生命力嘛。
丁老师:________。
【答案】 (1)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但有时会显得粗俗。
(2)嫩子:怎么。起泡:有效果。粗活路:重活(累活)。
(3)略
【解析】【分析】(1)从题目中给出方言来看,这些语言贴近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方言的形象活泼、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
(2)本题作答可结合语境来推断。从语句表达的意思看,“嫩子”是“怎么”的意思;“起泡”指的是吃药,应该是“有效果”的意思。从“是村干部帮我做的”可以推断“粗活路”应该指的是“重活、累活”。
(3)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实际是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文本材料中,丁老师把柳州话引入了语文课堂,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张老师和对这一做法也持有不同的意见。此时丁老师可以阐释自己把“柳州话”引入课堂的原因和理由。据此拟写作答。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阐释清晰。答案不唯一,符合语境即可。
故答案为:⑴风趣、幽默,充满生活气息,但有时会显得粗俗。
⑵嫩子:怎么。起泡:有效果。粗活路:重活(累活)。
⑶略。
【点评】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⑵本题考查语言特色的归纳概括。根据语境即可解决;
⑶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6.根据你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对联常识的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中秋赏月,小明爸爸提议用对对子的方式为节日助兴。他吟诵了上联“明月映天一轮满”,小明对出下联( )
A. 花香千里到门庭 B. 冷露无声湿桂花 C. 甘露被宇万家明 D. 叶脱疏桐秋正半
(2)春节将至,小明家要贴一副对联,最佳的选择是:上联①________,下联②________。
A.堂前营草舒眉绿
B.绿柳吐絮迎新春
C.爆竹传声又岁除
D.春风送暖入屠苏
E.红梅含苞傲冬雪
(3)根据端午节的习俗,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石榴映红日,千门喜庆
下联:鼓乐________,万水欢歌
【答案】 (1)C
(2)E;B
(3)催龙舟
【解析】【分析】⑴上联:明月(名词)映天(动宾)一轮(数量词)满(形容词), “ 甘露被宇万家明 ”词性与之相对,对仗工整,主题是明月照万家。A、B、D没有数量词,意思关联不紧密,故选C。
⑵要求是春节贴的春联,必须符合过年喜庆、祝福的特点,“ 红梅含苞傲冬雪 ”写腊梅傲雪,“ B.绿柳吐絮迎新春 ”写绿柳迎春,二联意思相关,对仗严整,符合要求,A、C、D不符合“ 春节将至 ”的要求。
⑶端午节习俗:食粽子、赛龙舟、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沐兰汤、栓五色丝线等,下联“ 鼓乐 、 万水欢歌 ”词语提示,这是赛龙舟的活动,因此“ 催龙舟 ”对“ 映红日 ”。
故答案为:⑴C;
⑵E;B。
⑶催龙舟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相等,从词性判断C合适。
⑵本题考查对联知识。答题时应注意,对联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
⑶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上联的一个短语对应下联的一个短语。同时对应位置上的字词应具有相同的词性,结合节日习俗判断对出下联。
7.班级诗会上,有同学分别朗诵了王安石和李煜的一首词,请根据要求答题。
【甲】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烧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乙】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千戈?
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请根据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A.满江红 B.如梦令 C.破阵子 D.南乡子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有同学根据王安石词内容做了一副上联,请根据李煜词内容写出下联。
上联:四百年帝业回头往事一梦
下联:________
【答案】 (1)D;C
(2)三千里山河辞别垂泪两行
【解析】【分析】(1)根据常识可知,满江红,词牌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另有双调九十三字。如梦令,词牌名。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破阵子,词牌名,定格为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此调双调六十二字。南乡子,词牌名,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根据字数确定即可。
(2)上联从时间角度,抓住“四百年来成一梦”这一关键句子,概括了作者对帝国往事兴衰终成一梦的感叹,下联可以从空间角度,抓住“三千里地山河”这一关键句子进行发挥。
故答案为:(1)D、C;(2) 三千里山河辞别垂泪两行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牌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两首词的内容有足够的理解。然后再分析上联描述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句式特点如何,最后根据对联知识,有目的地从第二首词中概括相应的内容即可。
8.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各题。
(1)【观点论辩】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花絮”,校长林建华在致辞中将“鸿鹄”一词中的“鹊”字念错,此事迅速在网上引发讨论。随后,北大校长发表了言辞恳切的致歉信,致歉信中他对自己的错误毫不狡辩,也不推卸,反而大胆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与缺点。“如何看待北大校长念错字致歉”这一行为引发了大家的讨论,请你表明观点,并阐明理由。(100字以内)
(2)【故事链接】请简要叙述下图的故事情节,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请根据题目所给的上联,写出下联。
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
下联:________
【答案】 (1)北大校长念错字致歉这一行为值得肯定。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校长,在念错字后能及时道歉,这种勇于担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校长,以身作则,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所以,让我们为校长的道歉行为点赞。
(2)廉颇和蔺相如不和,廉颇好胜心强,处处为难蔺相如。蔺相如为大局着想,每次都故意躲开廉颇。廉颇知道后很惭愧,就背上荆条上门请罪。
(3)相如大度不计前嫌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北大校长念错字致歉这一行为值得肯定。知错能改,勇于担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以身作则,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负荆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负荆请罪”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根据上联“廉颇知错负荆请罪”,词性意思相对,下联:相如大度不计前嫌。
故答案为:(1)北大校长念错字致歉这一行为值得肯定。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校长,在念错字后能及时道歉,这种勇于担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校长,以身作则,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所以,让我们为校长的道歉行为点赞。
(2)廉颇和蔺相如不和,廉颇好胜心强,处处为难蔺相如。蔺相如为大局着想,每次都故意躲开廉颇。廉颇知道后很惭愧,就背上荆条上门请罪。
(3)相如大度不计前嫌
【点评】(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9.班级开展“读名著,品经典”的主题班会,你也参与其中。
(1)【观点论述】改编经典的现象十分普遍:《西游记》被“大话”,《三国演义》被“水煮”,内涵丰富的“文学大餐”变成“速食快餐”。然而,阅读这种改编的名著在不少青少年中成了一种时尚,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对此,你怎么看?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并有明确的结论。
(2)【故事链接】下图与初中教材某一课的内容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120字以内。
(3)【拟写对联】我国经典故事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请根据上联,拟写出下联。
上联:悟空威震三界显神武
下联:________
【答案】 (1)我认为,经典还是原汁原味的好。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风韵往往尽在骨肉之中,没有肉的骨架,只是一具骷髅。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胃口进行的快餐式改编,使得原书的风韵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出来的只是改编者干瘪的文字。所以,读经典还是应返回原著。
(2)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苦于大山的阻塞,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将山移走。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只靠愚公的力量不可能将山移走。愚公有理有据地反驳了他,并坚定不移地移山,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就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移走了两座大山。
(3)关羽名扬四海立威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符合了人们浅层次视觉化的审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加快了文学名著的普及,但名著改编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恶搞名著、任意篡改名著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原书的风韵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出来的只是改编者干瘪的文字。所以,读经典还是应返回原著。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根据对《愚公移山》的阅读积累,概括故事梗概。愚公移山:愚公门前有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愚公要移走大山遭到智叟的嘲笑,愚公说“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总有一天会把山搬走的。最终感动了天神,搬走了大山。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上联:悟空威震三界显神武,根据三国战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对出下联:关羽名扬四海立威风。
故答案为:(1)我认为,经典还是原汁原味的好。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它的风韵往往尽在骨肉之中,没有肉的骨架,只是一具骷髅。为了迎合某些人的胃口进行的快餐式改编,使得原书的风韵已经荡然无存,呈现出来的只是改编者干瘪的文字。所以,读经典还是应返回原著。
(2)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苦于大山的阻塞,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将山移走。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只靠愚公的力量不可能将山移走。愚公有理有据地反驳了他,并坚定不移地移山,最终感动了天帝,天帝就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移走了两座大山。
(3)关羽名扬四海立威风
【点评】(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10.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3)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
【答案】(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2018年11月11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比如: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回答,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能力、快速筛选信息能力、高度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主要信息归纳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借书名字数目: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还书日期: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最后写清借书人姓名。
故答案为:(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巧用修辞,妙达情意。可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积极健康,亲切友善。拟写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要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
(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这类题将原来单一的文字材料变为生动、活泼,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
(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答题时应注意,借条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书人姓名、借书数目、用途、还书时间、落款写借书人姓名、借书日期等要件。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当地时间4月15日,一场大火让甲(A.栉风沐雨;B.风雨如晦)850多年的巴黎圣母院严重损毁。主塔尖在大火中倒塌,木质屋顶完全被烧毁……发自现场的照片和视频,瞬间令全世界那些钟爱卡西莫多、艾斯美拉达的情怀变得无处安放。“美丽、壮观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悲痛。”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社论如此评价这场火灾,也点明了巴黎圣母院之于法国的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势在教堂屋顶蔓延时,曾有预测说巴黎圣母院可能主体结构不保,但约500名消防员奋斗5个多小时控制住了火势,将乙(A.损坏;B.损失)降到了最低点。重点文物在火势蔓延之前得到抢救转移,科技公司已着①(A.zhuó;B.zháo)手利用新技术对其进行数字重建。不能让大火吞shì②(A.嗜;B.噬)人类文明的记忆,珍重与保护,一样都不可少。
(1)为文中①处划线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②处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填入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年有近1300万人次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②耗时180多年建成的巴黎圣母院
③是巴黎乃至欧洲参观人数最多的名胜之
④超过埃菲尔铁塔
A. ①②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④③
【答案】 (1)A;B
(2)A;B
(3)C
【解析】【分析】(1)①“着”是多音字,“着手”的“着”应读作“zhuó”,没有正确答案。②“吞噬”不是“吞嗜”,“嗜”是“ 喜欢,爱好 ”的意思。
(2)甲: 栉风沐雨: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风雨如晦: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 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根据语境,应选用“栉风沐雨”。乙: 损坏: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物件残破使之失去部分。损失: 丧失的人或物。根据语境,应该选用“损失”。
(3)第②句首先引出说明对象,应放在第一位,故排除A;第④句“ 超过埃菲尔铁塔 ”指的是每年参观人数,故第④句应放在第①句后,故选C。
故答案为:⑴A;B
⑵A;B
⑶C
【点评】⑴本题既考查字音也考查字形。辨析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词语的意思。而辨析字音则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⑵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此题应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方面辨析近义词的词义上的差别,意思辨清了,选用哪个词语就非常简单了。
⑶本题主要考查连贯句子的能力和逻辑能力。做这样的题,既要考虑到所给的多个句子之间的内容及逻辑联系,又必须结合已经给出的语言环境。具体方法是①找中心句,一个语段,一般都是围绕这一个中心来安排的;②梳理思路,总体上看,句子之间有相并关系,相承关系和相属关系,从局部看:有承接、解说、对比、递进、因果、转折等关系等;③抓关键词,调整句子的顺序还可借助“首先”“其次”“换句话说等。
12.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九年级四班开展了以“网络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材料:如今地铁、公交车里很多人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低头族”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难解难分,即便聚会也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令人时更是如此。甚至有人每五秒钟,就会查看一次手机。
(1)请根据上述材料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
(2)当今社会,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诈骗层出不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烦恼。请就如何维护网络安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每项不超过20字)
(3)为了防止人们沉迷网络,一些网站启动“防沉迷”系统。累计在线时间满3小时会提醒,5小时以上的,经验值为0。如果让你做一回小记者,针对此做法,分别对网吧老板和上网少年进行采访,你分别会怎么问呢?
【答案】 (1)低头族是群以年轻人为主,利用零碎时间,低头看屏幕的人(或群体)。
(2)①不浏览和登录不明网站。②不能向不明网站提供自己相关信息。
(3)①请问老板,启动“防沉迷”系统之后。你的网吧营业额有没有受到影响?②这位同学,听到系统“防沉迷”提醒之后,你会中止游戏吗?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概括信息,注意使用判断句式,也就是“低头族是……的一类人”即可。注意抓住几个要点:以年轻人为主、玩手机、随时随地。
(2)根据题干要求,此题一定要围绕维护网络安全提合理化建议。如加快防范技术研发,深化国际网络间的合作与监督,建立多元监管模式。不要随意拨打网上的电话;去正规的官方网站,注意防范“钓鱼网站”;保管好自己的私人信息,不要随便告诉陌生人等。
(3)要针对网站启动“防沉迷”系统的做法来提问。由于提问的对象不同,所以要提出的问题也应有所不同。采访网吧老板,可从营业额有没有受到影响的角度来提问。采访上网少年要从“防沉迷”系统的效果来提问。注意称呼恰当,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提问,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问题表达清楚明白。
故答案为:⑴ 低头族是群以年轻人为主,利用零碎时间,低头看屏幕的人(或群体)。 ⑵ ①不浏览和登录不明网站。②不能向不明网站提供自己相关信息。 ⑶ ①请问老板,启动“防沉迷”系统之后。你的网吧营业额有没有受到影响?②这位同学,听到系统“防沉迷”提醒之后,你会中止游戏吗?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信息提取实际上考察的就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再表达能力。看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
(2)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启发和提出建议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提取文章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应注意,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会用谦敬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