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库尔勒市第十二中学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1-6;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周慧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 得分 |
第1卷
| 评卷人 | 得分 |
| 一、单选题(每题3分) |
A.隽逸(jùn) 蛰伏(zhé) 瞠目结舌(chēng)
B.纶巾(guān) 分娩(miǎn) 笑容可掬(jū)
C.滂沱(páng) 镂空(lòu) 蹑手蹑脚(niè)
D.瞑目(míng) 堕落(duò) 黯然失色(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琬转 恨之入骨 左顾右盼
B.生涯 麻木不人 拍案叫绝
C.祈祷 引人注目 粗制烂造
D.捆缚 广袤无垠 喜不自胜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情不自禁地把衣袖越捋越高,连下课时间也忘了。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西游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大快人心的英雄梦!
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7月15日,左江花山岩画申遗成功,成为广西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B.北部湾航空新增航线不仅完善了航线,还将助力春运,为广大旅客增加一份运力保障。
C.据悉,北海市体育馆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6500平方米左右。
D.动画片《海上丝路南珠宝宝》深受广大儿童喜爱的原因是由其情节生动有趣造成的。
5、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 ;梵高的破碎, ;贝多芬的破碎, 。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
③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
C.《陋室铭》《爱莲说》中的“说”“铭”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D.“烽火”是古代边防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的燃起表示有战事出现。
| 评卷人 | 得分 |
| 二、默写题(8分) |
1.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6.默写杜甫《春望》的颔联: , 。
| 评卷人 | 得分 |
| 三、实践题(5分) |
| 评卷人 | 得分 |
| 四、阅读理解与欣赏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
忽一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句子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 钟子期善听
B.不能名其一处也 有仙则名
C.妇抚儿乳 儿含乳啼
D.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2.下列句子加粗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于厅事之东北角 止于岩下
B.满坐寂然 然往来视之
C.妇拍而呜之 出淤泥而不染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何陋之有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在文章中起总领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
B.选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选文描写了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含泪奔跑的少年
(1)在他的记忆里,他从未离开过生养他的大山。他今年初中毕业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在城里,他这个年纪还是个孩子,还要在父母面前撒娇。然而,他俨然是个大人了。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冷暖过后,他仿佛一夜成人。
(2)父亲在他初中毕业后第一个星期,突遭车祸,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肇事司机也在车祸中死亡,父亲的死没有得到任何赔偿。母亲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跛的,生活勉强能够自理。
(3)起初,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为了下学期的学费,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
(4)进了城,他才知道,城里人山人海,高楼林立,但这些繁华不属于他们。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母亲在城市边缘,租了间铁皮房,用木板搭了张床,然后找两块红砖架个小铁锅,算是在城里落下了脚母亲从工厂找到店铺,从店铺找到垃圾收购站,可没有人愿意收留一个瘸子无奈之下,母亲做了个烧烤车,还给他钉了个刷皮鞋的木箱。
(5)每天,他们从铁皮屋里出来,一个推着车,一个挎着刷鞋箱。趁着昏黄的路灯还没有熄灭,他们匆匆地赶到市里繁华的公园门口,占个地,摆个摊。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他心里其实有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为了读书的梦想,他又能够说些什么呢?
(6)大多数的日子,他就蹲在母亲的烧烤车边给人刷皮鞋。一天,他在招呼人刷鞋时,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他心动了,他知会了母亲一声,便走进了公园深处。偏偏是这一天,突然来巡查。公园门口所有的小摊小贩一窝蜂地溜走了。走路一瘸一跛的母亲因为跑得慢了些,被逮了个正着。在和的糾缠中,烧烤摊被推倒了,烧得红彤彤的木炭倒在了母亲腿上,一股焦肉的味道让好心的路人愤怒了,见势不妙,很快怏怏离去。这天夜里,一对苦难的母子推着车,走在回家的路上。闪烁的街灯照在清冷的马路上,留下一对孤独的含泪的影子,一长一短地走着,成了一道痛苦抽搐的风景。
(7)劳碌了一天的母亲,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而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看着母亲腿上被烧焦的皮肤通红一片,有些地方还留下了水泡。他用手触碰了一下,感觉到连心的痛。所有的委屈化成了泪水,从他的眼里流到了嘴里,涩涩的。
(8)时钟已经指向了夜里11点多,他还是睡不着。为了赚够学费,他和母亲除了一日三餐外,其他的开支减了又减,实在要买点什么,也是选一些地摊货。而刚刚,母亲连一盒烫伤膏也舍不得买,硬说擦点酱油就好了。这样一想,他的心更痛了,他失去了父亲,他不能再失去母亲了。他穿好衣服,走上街,向附近的药店跑去。
(9)他跑进药店的时候,药店准备关门了。他很快选定了一盒26元的烫伤膏,他把烫伤膏攥紧在手里,就在掏钱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只是带来了今天全部的劳务费15元。他站在柜台前犹豫了很久。
(10)“你到底要不要买啊?我们要关门了。”店主催促他。
(11)“要的,要的,只是……只是,我没有这么多钱。”他吞吞吐吐。
(12)“明天来吧。”
(13)“哦,不……我欠你11元钱,可以吗?我明天下午一定还。”他快急哭了。
(14)“那……”
(15)“求求你吧……我妈妈她……”他心底的那点坚强终于崩溃了,泪雨滂沱,他把自己和母亲的遭遇说给了店主。
(16)“那,你把药拿走吧,不够的钱,算是我资助给你的吧店主说,“快些回家吧,不要让妈妈等急了
(17)母亲腿上的伤很快就愈合了。他也如愿在县城读完了高中,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
(18)当他和母亲要离开县城,打算到省城继续谋生的时候,他整理好铁皮屋里所有的行李。突然一张药费单抖落了出来,他露出了笑容,他知道,上面写着——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冷暖之间,我不能只是流泪,我要做一个含泪奔跑的人。
(选自《时文选粹》,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说开篇写到“就在他初中毕业的这个暑假里,他尝到了冷也尝到了暖”,这在文中起到了总领全篇的作用。
B.“巡查”导致母亲腿受伤这一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后文主人公看到城市的“暖”做了铺垫。
C.第(7)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感觉到连心的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也流露出“他”深深的自责和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D.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突出,把这些细节串联起来,就展现了“少年”艰难成长的历程,也集中体现了文题“含泪奔跑”的含义。
2.请品读文中画线的环境描写句,分析其内涵。(3分)
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一阵风袭来,也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
3.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3分)
4.文章结尾说“这个世界很冷也很暖”,文中哪些人的言行给少年带来了温暖?请结合文章内容选取两处具体分析。(4分)
11、 ①天气暖起来了,蜘蛛又出来在檐前做网。这使我记起幼时曾猜过一个谜,谜语是:“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②此后我就留心这脚的“诸葛亮”怎样捉拿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去,触在网上,急待挣扎时,蜘蛛忽然赶到,急忙地把它捉住,咬在“嘴”里,或者就吸食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或檐下去了。好像我们咬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却是气力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来,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向飞虫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的,例如蜜蜂;蜘蛛见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飞将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的丝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时,往往还会发吱吱的微声。但是小孩们常爱蜜蜂,不喜欢蜘蛛,如被他们看见,往往把蜜蜂救下来了。
③但是最难捉的是披甲的飞将,比方有一个甲虫飞入网里,被兜住了,但是它的甲很厚,很重;不但如此,而且它的力气很耐久。它的六条脚东一推西一撑,好容易把这条腿缚住,那条腿又伸出来了。有时候缚了几转,又被它滑脱,啪的一声跌在地上。蜘蛛只能怅然地在网上望一望。这倒还没有什么要紧,最可怕的是碰见蜾蠃。它静悄悄地忽然来了;振动它的翅膀,剌剌地向网里去一撞,急又离开。网起了振动,蜘蛛以为已有物网住,匆匆地赶去捕捉时,不提防蜾蠃用了最敏捷的手段,突然把它用足抱住,迅速飞去。蜘蛛被它袭击时,很难得幸免的……
(节选自周建人的《蜘蛛》)
1.下列关于“蜘蛛捕捉食物情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写蜘蛛捉小蚊蚋,突出蜘蛛的感觉灵敏、行动迅速的特点。
B.写蜘蛛捕捉“力气较大的飞虫”,使用的是“捆缚法”。
C.写蜘蛛捕捉“带的”“飞将”使的是“游击战”,描写了蜘蛛谨慎而又机智果敢的情态。
D.蜘蛛捕捉失败时的“怅然”以及被蜾蠃捕食的“难得幸免”,看出作者对蜘蛛的不满。
2.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写作者幼时猜过的谜,从而引出说明的对象——蜘蛛。
B.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内容的。
C.第②③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分类别、打比方、举例子。
D.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的语言兼有科学的准确性和描写的生动性特点。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蜘蛛有各种各样捉拿飞将的方法。
B.小孩们常爱蜜蜂,如被他们看见蜜蜂被蜘蛛网包住,往往会把蜜蜂救下来。
C.蜘蛛容易捉披甲的飞将,因为披甲的飞将的甲很厚,很重。
D.蜘蛛被蜾蠃袭击时,很难得幸免的。
12、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妈妈的额头”的生活片断。(2分)
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病痛→母亲的额头布满汗水、喜悦、忧愁→ →母亲额头的皱纹→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画横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4分)
(1)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
(2)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并结合全文概括妈妈的性格特征。(4分)
(1)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2)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
4.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 评卷人 | 得分 |
| 五、写作题(30分) |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参:
一、单选题
1.
答案: C
解析: 滂pāng
2.
答案: D
解析: A琬——宛;B人——仁;C烂——滥
3.
答案: D
解析: D项中“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此成语属贬义,与语境不符。
考点:成语运用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平时要多积累。
4.
答案: 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完善”无宾语,在“完善了航线”后加上“网络”;C项重复赘余,“约”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一;D项句式杂糅,删去“由……造成的”。
5.
答案: C
6.
答案: B
解析: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二、默写题
7.
答案: 1.而无车马喧; 2.海日生残夜; 3.枯藤老树昏鸦; 4.濯清涟而不妖; 5.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6.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三、实践题
8.
答案: 1.示例一:申遗成功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一事件有利于唤起年轻人的文化保护意识,让我们从小学会继承传统文化,确立文化自信,也为中国当代文化的创新与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
示例二:申遗成功与我无关。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好当前的事情,努力学习。“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国家的大事,距离我们太遥远。
2.端午节。
楚国大夫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后来农历五月初五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四、阅读理解与欣赏
9.
答案: 1.A; 2.A; 3.C; 4.(1)(各种声音)在同一时候一起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意对即可。)
(2)凡是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不具备的。(意对即可。)
解析: 1.A善于;B说出/出名;C 喂奶/乳头;D手指/指出
2.A在;B……的样子/然而;C 表修饰/表转折;D的/宾语前置的标志
3.听众的反应是从侧面描写烘托口技表演之善。
10.
答案: 1.C; 2.①“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写出了少年初到县城的不适应,他感到燥热,陌生,恐惧。②“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表现了少年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3.①爱护子女;②目标远大,意志坚定;③勇于担当;④自立自强;⑤忍辱负重,吃苦耐劳。
4.①母亲让少年感到温暖。母亲虽身残,但为了让儿子能够继续求学,毅然决定离开家乡,去县城、省城谋生。家庭变故、生活窘迫困顿、高强度劳动、突遭烧伤……母亲毫不退缩,她顽强坚韧,最终帮助儿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无声母爱,是少年一生珍视的温暖。
②“好心的路人”让少年感到温暖。路人的挺身而出,既解救了母亲,又让母亲、儿子在极端痛苦无助时得到了一丝安慰。
③药店店主让少年感到温暖。在少年极度尴尬、无助之时,好心店主的善言善行,既解了少年的燃眉之急,更让他心生暖意,感受到了人生的希望。(任选两处分析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第(7)段中“他”用手触碰母亲被烧焦的皮肤,感觉到连心的痛。这说明“他”理解了母亲生活的艰难,表明“他”对母亲深切的爱。而不是“对母亲麻木、不敢斗争的痛心”。
2.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分析能力。环境描写,一般起到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可知,前半部分“沉闷的空气里弥漫着炙热的气流”是写他初到县城的感受,表现了一个乡村少年面对城市的不适应。后半部分“闻不到熟悉的稻花的香甜”中“稻花的香甜”指的是“乡村生活”,表现他渴望闻到“稻花的香甜”,体现出他怀念乡村生活。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人物在文中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动作、神态,要从细节描写处分析,用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文中“他和母亲商议着辍学,但母亲坚决不同意”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护;“为了以后的生活有个着落,母亲决定带他到县城谋生”体现了母亲不依赖别人,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等到公园里的最后一拨人散去后,他们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体现出母亲的勤劳;等等。
4.解答本题,应从分析文章内容人手,少年感受到了“母亲”深沉的母爱,摆摊时得到了“好心路人”的帮助,后来还得到了“药店主人”的帮助。由此可知,文中的“母亲”“好心路人”和“药店店主”均给少年带来了温暖。按要求,选取两处进行分析即可。
11.
答案: 1.D; 2.B; 3.C
解析: 1.作者描写蜘蛛带着喜爱之情。
2.逻辑顺序。
3.披甲的飞将是最难捉的。
12.
答案: 1.母亲揉拍前额缓解劳累(或母亲轻拍额头保持清醒); 母亲用额头为孙女诊断病痛
2.(1)阳光光彩夺目的样子,这里指妈妈开心快乐、幸福的神态。(或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光洁的额头比作灿烂的阳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开心快乐、幸福的神态。)
(2)指妈妈额头上的皱纹显示她的辛劳沧桑。
3.(1)动作描写; (2)神态描写
性格特征:关爱儿女、勤劳能干、任劳任怨、默默付出。
4.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妈妈额头的皱纹比作年轮,比作树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妈妈的额头记录下了妈妈对子女的疼爱,为家庭生活辛劳的付出,以及“我”对妈妈的爱(或感恩之情)。
五、写作题
13.
答案: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