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防护口罩(非无菌)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按产品形状不同分为A型(平面型)、B型(拱型)。
表1 设计尺寸 单位:mm
| 型号 | 长度 | 宽度 | 允差 |
| A型 | 170 | 90 | ±5% |
| 145 | 90 | ||
| 125 | 90 | ||
| B型 | -- | 150(上下端间直径) |
2. 性能指标
2.1 口罩基本要求
口罩应覆盖佩戴者的口鼻部,应有良好的面部密合性,表面不得有破洞、污渍,不应有呼气阀。
2.2 鼻夹
2.2.1口罩上应配有鼻夹。
2.2.2鼻夹具有可调节性。
2.3 口罩带
2.3.1口罩带应调节方便。
2.3.2应有足够强度固定口罩位置。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4 过滤效率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Ⅰ级,过滤效率≥95%;Ⅱ级,过滤效率≥99%。在包装上标注过滤效率等级。
2.5 气流阻力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2L/m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35 mm H2O)。
2.6合成血液穿透
将2ml合成血液以10.7kPa(80 mmHg)压力喷向口罩,口罩内侧不应出现渗透。
2.7 表面抗湿性
口罩外表面沾水等级应不低于GB/T 4745-1997中3级的规定。
2.8 微生物指标
2.9 阻燃性能
所用材料不应具有易燃性。续燃时间应不超过5s。
2.10 密合性
口罩设计应提供良好的密合性,口罩总适合因数应不低于100。
3.试验方法
3.1 口罩基本要求
取3个口罩,在300lx~700lx的照度下目力检查,应符合2.1要求。
3.2 鼻夹
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方法调节,应符合2.2的要求。
3.3 口罩带
3.3.1样品数量:取4个口罩,打开包装,其中2个进行温度预处理,2个不进行预处理。
3.3.2温度预处理条件:
a) 7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
b)-3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
经温度预处理后应在室温条件下恢复至少4h。
3.3.3通过目力检查和拉力试验装置测量,结果均应符合2.3要求。
3.4 过滤效率与气流阻力
3.4.1样品数量:应该使用6个口罩样品进行试验。3个经过温度预处理,3个不经过预处理。
3.4.2温度预处理条件:
a) 7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
B)-30℃±3℃环境试验箱中放置24h。
经温度预处理后应在室温条件下恢复至少4h。
3.4.3气体流量应该稳定至85L/min±2L/min。
规定试验条件用的氯化钠(NaCL)气溶胶颗粒大小分布应为粒数中值直径(CMD)在0.075μm±0.020μm,几何标准差不超过1.86(相当于空气动力学质量中值直径(MMAD)0.24μm±0.06μm)。浓度不超过200mg/m3。
3.4.3.1过滤效率测定结果均应符合2.4的要求。
3.4.3.2吸气阻力测定结果均应符合2.5的要求。
3.5 合成血液穿透
3.5.1样品数量:应该使用5个口罩样品进行试验。
3.5.2预处理条件:口罩样品在21℃±5℃,相对湿度85%±5%环境试验箱中预处理至少4h。口罩样品从环境箱中取出1min内作测试。
3.5.3按照YY/T 0691-2008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其结果均应符合2.6的规定。合成血的配制方法见GB 19083-2010附录A。
3.6 表面抗湿性
取3个口罩,参照GB/T 4745-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其结果均应符合2.7的要求。
3.7微生物指标
按照GB 15979-2002的中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2.8的要求。
3.8阻燃性能
3.8.1样品数量:应检测4个口罩样品。2个经过温度预处理,2个不经过预处理。
3.8.2温度预处理:
a) 70℃±3℃空气中24h;
b)-30℃±3℃空气中24h。
在温度预处理后应在室温恢复至少4h。
3.8.3步骤
3.8.3.1将口罩戴在金属头模上,燃烧器的顶端和口罩的最低部分(当直接对着燃烧器放置时)的距离应设置在20mm±2mm。
3.8.3.2将头模以60mm/s±5mm/s运动线速度通过火焰,并记录口罩通过一次火焰后的燃烧状态。结果均应符合2.9要求。
3.9密合性
选10名受试者,按照使用说明书佩带好口罩,作6个规定动作,按照GB 19083-2010附录B中规定方法测试,应至少有8名受试者总适合因数符合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
医用外科口罩(非无菌)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外科口罩(非无菌)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按产品形状分为A型(平面形)和B型(拱形)。
1.2按产品使用形式为非无菌型。
2. 性能指标
2.1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2.2 结构与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鼻、口至下颌。应符合标志的设计尺寸及允差。
2.3 鼻夹
2.3.1口罩上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2.3.2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0cm。
2.4 过滤效率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Ⅰ级,过滤效率≥95%;Ⅱ级,过滤效率≥99%。在包装上标注过滤效率等级。
2.5 气流阻力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2L/m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35 mm H2O)。
2.5.1 合成血液穿透
2ml合成血液以16.0kPa(120mmHg)压力喷向口罩外侧面后,口罩内侧面不应出现渗透。
2.6 过滤效率
2.6.1 细菌过滤效率(BFE)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2.6.2 颗粒过滤效率(PFE)
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应不小于30%。
2.7 压力差(Δp)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压力差Δp应不大于49Pa。
2.8 阻燃性能
口罩材料应采用不易燃材料;口罩离开火焰后燃烧不大于5s。
2.9微生物指标
| 细菌菌落总数CFU/g | 大肠杆菌 | 绿脓杆菌 | 金黄色 葡萄球菌 | 溶血性 链球菌 | 真菌 |
| ≤200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3.1 外观
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应符合2.1的要求。
3.2 结构与尺寸
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2.2的要求。
3.3 鼻夹
3.3.1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并实际佩戴,应符合2.3.1的要求。
3.3.2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2.3.2的要求。
3.4 口罩带
3.4.1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佩戴检查其调节情况,应符合2.4.1的要求。
3.4.2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以10N的静拉力进行测量,持续5s,结果应符合2.4.2的要求。
3.4.3气体流量应该稳定至85L/min±2L/min。
规定试验条件用的氯化钠(NaCL)气溶胶颗粒大小分布应为粒数中值直径(CMD)在0.075μm±0.020μm,几何标准差不超过1.86(相当于空气动力学质量中值直径(MMAD)0.24μm±0.06μm)。浓度不超过200mg/m3。
3.4.3.1过滤效率测定结果均应符合2.4的要求。
3.4.3.2吸气阻力测定结果均应符合2.5的要求。
3.5 合成血液穿透
样品数量: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
样品预处理:将样品在温度(21±5)℃,相对湿度(85±5)%的环境下预处理至少4h,取出后1min内进行试验。
测试过程:将样品固定在一起上的样品夹具上,在距样品中心位置30.5cm处将2ml表面
张力为(0.042±0.002)N/m的合成血液(配制方法见YY 0496-2011中的附录A)以16.0kPa(120mmHg)的压力从内径为0.84mm的针管中沿水平方向喷向被测样品目标区域,取下后10s内目视检查。
结果处理:检查样品内侧面是否有渗透,如果目视检查可疑,可疑用吸水棉拭子或类似物在目标区域内侧进行擦拭,然后判断是否有合成血液渗透。结果应符合2.5的要求。
3.6 过滤效率
3.6.1 细菌过滤效率(BFE)
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按照YY 0496-2011中的附录B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2.6.1的要求。
3.6.2 颗粒过滤效率(PFE)
样品数量: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
样品预处理:试验之前,将样品从包装中取出,置于相对湿度为(85±5)%,温度为(38±2.5)℃的环境中(25±1)h进行样品预处理,然后应将样品密封在一个不透气的容器中,试验应该在样品预处理后的10h内完成。
测试过程:应使用在相对湿度为(30±10)%,温度为(25±5)℃的环境中的氯化钠气溶胶或类似的固体气溶胶[颗粒粒数中值直径(CMD)];(0.075±0.020)μm;颗粒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1.86;浓度≤200mg/m3进行试验。空气流量设定为(30±2)L/min,气流通过的截面积为100cm2。
注:颗粒粒数中值直径(CMD)相当于空气动力学质量中值直径(MMAD)(0.24±0.06)μm。
3.7 压力差(Δp)
样品数量:用5个样品进行试验。
测试过程:试验用气体流量需调整至8L/min,样品测试区直径为25mm,试验面积为4.9cm2。按照式(1)计算压力差(Δp),结果报告为每平方厘米的压力差值,应符合2.7中的规定。
Δp=PM/4.9 ……………………………(1)
式中:
PM——试验样品压力差的平均值,单位为帕(Pa)。
3.8 阻燃性能
样品数量: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
测试过程:燃烧器的顶端和样品最低部位的距离设定为(20±2)mm。将火焰高度设定为(40±4)mm,燃烧器尖端上方(20±2)mm处火焰的温度设定为(800±50)℃。
将样品戴在头模上,将鼻尖处头模的运动线速度设定为(60±5)mm/s,记录样品一次通过火焰后的效应,报出续燃和阴燃时间的总和。
3.9 微生物指标
按照GB 15979-2002的中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2.9的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
医用口罩(非无菌)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医用口罩(非无菌)
1. 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按产品形状分为A型(平面形)和B型(拱形)。
1.2按产品使用形式为非无菌型。
表1 设计尺寸 单位:mm
| 型号 | 长度 | 宽度 | 允差 |
| A型 | 170 | 90 | ±5% |
| 145 | 90 | ||
| 125 | 90 | ||
| B型 | -- | 150(上下端间直径) | |
| -- | 125(上下端间直径) |
2.1 外观
口罩外观应整洁、形状完好,表面不得有破损、污渍。
2.2 结构和尺寸
口罩佩戴好后,应能罩住佩戴者的鼻、口至下颌。尺寸应符合表1的规定。
2.3 鼻夹
2.3.1 应配有鼻夹,鼻夹由可塑性材料制成。
2.3.1 鼻夹长度应不小于8.0cm。
2.4 口罩带
2.4.1 口罩带应戴取方便.
2.4.2 每根口罩带与口罩体连接点处的断裂强力应不小于10N。
2.4.3 过滤效率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情况下,口罩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Ⅰ级,过滤效率≥95%;Ⅱ级,过滤效率≥99%。在包装上标注过滤效率等级。
2.4.4 气流阻力
在气体流量为85L/min±2L/m情况下,口罩的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43.2Pa(35 mm H2O)。
2.5 细菌过滤效率
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应不小于95% 。
2.6 通气阻力
口罩两侧面进行气体交换的通气阻力应不大于49Pa/cm2。
2.7微生物指标
| 细菌菌落总数CFU/g | 大肠杆菌 | 绿脓杆菌 | 金黄色 葡萄球菌 | 溶血性 链球菌 | 真菌 |
| ≤200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不得检出 |
3.1 外观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目视检查,应符合2.1的要求。
3.2 结构和尺寸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实际佩戴,并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应符合2.2的要求。
3.3 鼻夹
3.3.1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检查鼻夹材质并手试弯折,均应符合2.3.1的要求。
3.3.2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出鼻夹,以通用或专用量具测量,均应符合2.3.2的要求。
3.4 口罩带
3.4.1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通过佩戴检查其调节情况,均应符合2.4.1的要求。
3.4.2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以10N的静拉力进行测量,持续5s,结果均应符合2.4.2的要求。
3.4.3气体流量应该稳定至85L/min±2L/min。
规定试验条件用的氯化钠(NaCL)气溶胶颗粒大小分布应为粒数中值直径(CMD)在0.075μm±0.020μm,几何标准差不超过1.86(相当于空气动力学质量中值直径(MMAD)0.24μm±0.06μm)。浓度不超过200mg/m3。
3.4.3.1过滤效率测定结果均应符合2.4的要求。
3.4.3.2吸气阻力测定结果均应符合2.5的要求。
3.5 细菌过滤效率(BFE)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按照YY 0469-2011中细菌过滤效率测试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均应符合2.5的要求。
3.6 通气阻力
随机抽取3个样品进行试验。取口罩中心部位进行测试。试验用气体流量需调整至(8±0.2)L/min,样品测试区直径为25mm,测试样品试验面积为A。用压差计或等效设备测定口罩两侧压差,按下面公式计算通气阻力,结果均应符合2.5的规定。 ΔP=M/A
式中:
ΔP——试验样品每平方厘米面积的压力差值,单位为帕每平方厘米(Pa/cm2);
M——试验样品压差值,单位为帕(Pa);
A——试验样品测试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
3.7 微生物指标
按照GB 15979-2002的中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2.7的要求。
3.8 阻燃性能
样品数量:用3个样品进行试验。
测试过程:燃烧器的顶端和样品最低部位的距离设定为(20±2)mm。将火焰高度设定为(40±4)mm,燃烧器尖端上方(20±2)mm处火焰的温度设定为(800±50)℃。
将样品戴在头模上,将鼻尖处头模的运动线速度设定为(60±5)mm/s,记录样品一次通过火焰后的效应,报出续燃和阴燃时间的总和。
3.9 微生物指标
按照GB 15979-2002的中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应符合2.9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