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15:26
文档

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分析

安全动火分析操作规程一分析目的安全动火分析系指安全分析(设备、容器、管道等进人的分析)和动火分析。安全动火分析是化工企业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分析工作,因为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我厂主要的易燃物有原料气(半水煤气)、氢、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甲醇及其它油类等物质;主要的有毒物质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醇等;窒息物质有氮、二氧化碳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即发生燃烧或爆炸;有毒物质在空间超过规定允许浓度时,会使作业人员中毒甚至致死;易窒息物质会使人呼吸缺
推荐度:
导读安全动火分析操作规程一分析目的安全动火分析系指安全分析(设备、容器、管道等进人的分析)和动火分析。安全动火分析是化工企业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分析工作,因为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我厂主要的易燃物有原料气(半水煤气)、氢、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甲醇及其它油类等物质;主要的有毒物质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醇等;窒息物质有氮、二氧化碳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即发生燃烧或爆炸;有毒物质在空间超过规定允许浓度时,会使作业人员中毒甚至致死;易窒息物质会使人呼吸缺
安全动火分析操作规程

一  分析目的

安全动火分析系指安全分析(设备、容器、管道等进人的分析)和动火分析。安全动火分析是化工企业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分析工作,因为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我厂主要的易燃物有原料气(半水煤气)、氢、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甲醇及其它油类等物质;主要的有毒物质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醇等;窒息物质有氮、二氧化碳等。

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即发生燃烧或爆炸;有毒物质在空间超过规定允许浓度时,会使作业人员中毒甚至致死;易窒息物质会使人呼吸缺氧窒息而死亡。因此,在周围有易燃易爆物质的装置界区或场地作业,必须进行动火分析,可燃物含量合格后方能动火。作业人员进入设备、容器前必须进行安全分析,有毒物质含量合格且氧含量大于19%后方可进入。凡作安全动火分析的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及时准确地报出分析结果,以确保人身、生产的安全。

二  安全动火分析取样

1  管道、设备内取样

1.1  取样前必须了解管道、设备是否经过置换(气体管道、设备要经氮气或惰性气体置换),确认置换后方能取样。

1.2  取样时应考虑到各种气体的比重。当被测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时,取中、下部各一个气样。

1.3  取样要有代表性,要特别注意死角部位及阀门、法兰间隙缝等残存的气体。取样插入的深度应符合以下各点要求:

在一般设备、管道中取样,插入深度为2米以上;

在法兰间隙缝或容器上的小孔中取样,插入深度为1米以上;

在较大容器和较大管道中取样,插入深度为3米以上;

在各类气柜、球罐中取样,插入深度为4米以上;

对庞大复杂设备,必须多点取样。

2  空间取样

2.1  首先了解动火点或作业点周围、上下有哪些是可燃或有毒介质的管道和设备。

2.2  注意风向与动火点或作业点的位置,以及来风方向有无可燃、有毒气体。

2.3  了解上述情况后再行取样,取样时应特别注意动火点和作业点附近的管道接头处,必要时应专门在接头处取样。其次应注意作业者经常活动的地方,离地面或操作台1.5米高处的呼吸等。

3  注意事项

3.1  根据样品特性、存在状态及测定方法,确定例行的取样设备和取样量。

3.2  取样时间必须在动火或作业前半小时进行,超过半小时应重新取样分析。

3.3  分析后须将样品保留至作业结束为止,以便复查。(测爆仪方法除外)

3.4  取样用球胆、容器等必须专用,取样前必须置换干净。

三  动火分析

1  空气中H2、CO的分析(奥氏仪燃烧法)

1.1  分析原理

H2和CO与氧气混合后在通电铂丝上进行燃烧,生成H2O和CO2,根据燃烧前后的气体体积的变化及CO2的吸收,可分别计算出CO和H2的含量,化学反应式如下:

2 H2 +O2﹦2H2O

2CO+O2﹦2 CO2

1.2  仪器

1.2.1  仪器:QF-1904奥氏仪

1.3  试剂:

1.3.1  10%H2SO4溶液:量取98%H2SO4(1.84g/cm3)27ml,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到预先盛好45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后备用。

1.3.2  30%KOH溶液:称取固体KOH 30克,溶解于70ml蒸馏水中,冷却后备用。

1.3.3  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称取157克焦性没食子酸,溶于加热到60℃的500 ml蒸馏水中;称取542克KOH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两者等量混合即成。

1.3.4  操作步骤

1.3.4.1  取样前首先用样气置换量气管中残气。然后准确取100ml样气,打入氢氧化钾吸收瓶中,吸收其二氧化碳至体积不变,读取量管体积V1。

1.3.4.2  将吸收二氧化碳后的剩余气体打入燃烧瓶中,使铂金丝露出液面,然后接通电源加热,使铂金丝呈红色(约800℃),并在量管与燃烧瓶间循环数次,然后切断电源,冷却后将气体抽回量气管中,读取燃烧后的体积V2。

1.3.4.3  再将燃烧后的气体打入KOH吸收瓶中,吸收燃烧后新生成的CO2气体,直到体积恒量,读取体积为V3。

1.4  计算:

H2% =[V1-V2-(V2-V3)]%

=(2V1-3V2+V3)

CO% =V2-V3

(H2+CO)% =(V1-V3)

式中:

V1—燃烧前体积,ml;

V2—燃烧后读取的体积,ml;

V3—燃烧后第二次吸收CO2后读取的体积,ml。

1.5  注意事项

1.5.1  取样前要充分置换量气管。

1.5.2  取样前首先进行仪器试漏。

1.5.3  循环燃烧时注意水封液不得淹没铂金丝。燃烧后待气体冷却后再读体积。

1.5.4  每次读取刻度时要求等水时间相同。

1.5.5  要定期更换各吸收液,以防失效。

1.5.6  焦性没食子酸钾吸收液要倒入适量液体石蜡,以防与空气接触。

2  设备、管道内(经N2置换后)H2、CO的分析

测定步骤同大气中H2、CO的分析,所不同的是设备、管道经N2置换后缺少氧气,所以要取一定量的空气,稀释至100ml。计算时V要乘上稀释的倍数。

3  测爆仪法测可燃气体含量:

3.1  操作步骤:见测爆仪仪器操作规程。

3.2  结果处理:

指针所处位置若在绿色区,可燃物含量﹤0.5%;若指针所处位置超出绿色区,则可燃物含量﹥0.5%

3.3  可燃气体测爆仪要定期用标准气进行校验,并建立校验记录,确认仪器正常方可使用。

3.4  注意事项

3.4.1  根据测试对象的不同,选装不同的过滤器或安全保护管。

3.4.2  可燃气体测爆仪指示不是含量,而是被测环境的安危程度。

3.4.3  仪器不许跌落、碰撞,过滤器不许沾污,不许将水或大量蒸气吸入仪器。

4   NH3的动火分析

方法一:兰舒式仪器吸收法(见合成控制分析)。

方法二:检测管法(适用于低含量)。

5  制氮站界区O2含量分析

5.1  制氮站界区一般没有可燃气体,但动火前也必须做动火分析,主要分析空气中的O2含量,不得超过22%。

5.2  分析方法为奥氏仪气体分析法。

四  安全分析

1  O2含量分析

方法一:奥氏仪气体分析法。

方法二:测氧仪法,见测氧仪说明书操作规程。

2  CO、NH3、H2S的分析

2.1  分析目的

CO、NH3、H2S都属于有毒有害气体,通过分析将其控制在允许浓度范围内。若超过允许浓度,则作业人员进入设备、管道内时,轻者影响身体健康,重者导致死亡,所以必须经过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2  分析方法

采用检气管测定法。

2.3  分析仪器

2.3.1  CO、NH3、H2S检气管。

2.3.2  医用注射器 100ml

2.4  分析原理

检气管内填充的是吸附了化学试剂的活性硅胶,当样品中有毒气体通过检气管时,立即与硅胶所载化学试剂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出现一个色柱(CO为色环),而色柱高度与所测气体中的有毒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所以根据检气管上所标浓度刻度,可直接读数。

2.5  操作步骤

用医用100ml注射器,一次采样100ml,浓度大时可取50ml,把所做项目的检气管两端锉开,将取好样的注射器连接于检气管零端。将样气按检气管上标示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均匀注入检气管中。当样品中含有毒物质(CO、NH3、H2S)时,立即与指示胶产生一个色柱(CO为色环),随着有毒气体浓度的增加,色柱升高,直接读取色柱标记的浓度数,单位为mg/m3。

如果要求报出单位是×10﹣6,换算关系为:

10﹣6﹦×A (mg/m3)

式中:m—有毒物质(CO、NH3、H2S)的摩尔质量;

22.4—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

A—从检气管读取的浓度(mg/m3)

2.6  注意事项

2.6.1  CO检气管中指示胶遇CO变为黄色环;NH3检气管中指示胶遇NH3变为蓝色;H2S检气管中指示胶遇H2S变为红色。

2.6.2  检气管使用温度在15-35℃范围内,如温度低于15℃时,用手握住注射器再抽气。

2.6.3  如样品中被测气体浓度太高时,可稀释或减小取样量,计算时要考虑稀释倍数或减小采样量倍数。

2.6.4  检气管放置干燥阴凉处,使用时切开两端立即使用,不能久置。

2.6.5  过期检气管不准使用。

2.6.6  检气管分低、中、高含量三种,使用时先选用低含量,若浓度大时再选中、高含量。

3  甲醇含量分析

方法一:检气管测定法。

方法二:气相色谱法。

五  安全动火分析合格标准

1  安全进入分析合格标准

1.1  氧含量大于19%;

1.2  一氧化碳浓度小于30 mg/m3;

1.3  氨浓度小于30 mg/m3;

1.4  硫化氢浓度小于10 mg/m3;

1.5  甲醇蒸气浓度小于50 mg/m3;

2  动火分析合格标准

2.1  若使用测爆仪时,被测对象的气体或蒸汽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爆炸下限的20%。(体积比,下同)

2.2  若使用其它分析时,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浓度是:

2.2.1 爆炸下限浓度≥10%时,其浓度应<1.0%;

2.2.2  爆炸下限浓度≥4%时,其浓度应<0.5%;

2.2.3  爆炸下限浓度<4%时,其浓度应<0.2%; 

2.2.4  两种或两种以上可燃气体混合物,应以爆炸下限最低的可燃气体为准;

2.3  氧气、富氧设备、管道、容器及其附近的氧含量≤22%

2.4  带压不置换动火分析,系统内氧含量最高不超过0.5%

六  安全动火分析工作程序

接到安全动火分析通知后,分析人员立即带上必要的采样工具和仪器,与通知人接头,见到动火证后,在清楚动火情况的工艺人员带领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经动火单位及工艺单位安全员检查合格后,到动火作业点采样,分析完毕,做好记录,通知工艺人员带上动火证领取分析结果报告单。分析者必须在动火证上填写分析数据、分析时间、签名。

文档

易燃易爆场所动火作业分析

安全动火分析操作规程一分析目的安全动火分析系指安全分析(设备、容器、管道等进人的分析)和动火分析。安全动火分析是化工企业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分析工作,因为化工生产的特点是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我厂主要的易燃物有原料气(半水煤气)、氢、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甲醇及其它油类等物质;主要的有毒物质有一氧化碳、氨、硫化氢、甲醇等;窒息物质有氮、二氧化碳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即发生燃烧或爆炸;有毒物质在空间超过规定允许浓度时,会使作业人员中毒甚至致死;易窒息物质会使人呼吸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