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寇伟斌
一、指导思想及方法依据
从本学期起八年级要新增一门学科——物理学。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本着“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处处用生活”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结合我校初二学生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 进行教学,物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基本实验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时依据考纲和课本,实施素质教育,设法引导学生,因材施教,调整好 学习状态,努力提高学生的合格率、平均分,力争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二、教材分析
(一)教科书的宏观和微观设计注重体现《标准》要求,体现物理学科和学生 认识发展特点,促进 学生知识建构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步发展,引导师生教学方式的变革。
1、整套教科书结构体系的设计将物理学的特点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统一起来。本套教科书共14章,按照力、热、光、电、原五大部分的内容和逻辑关系由浅入深逐步展开,逐步呈现《标准》提出的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大概念,其中八年级物理学习前八章。
2、章节具体内容的设计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是在观察、实验 等活动中通过问题激发思考,通过思考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观念的过程,教科书每一节具体内容的设计均采用活动引导的方式展开,设计了“想一想”、“议一议”、“实验”和“课后实验”等栏目,它们的作用是对教学过程设计的一种提示或建议,均为教学中要求的内容。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入手,精选典型实例,用图片加以呈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再通过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研究问题,进而形成概念或发现规律,再运用于具体实践之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二)内容选取注重核心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环境的联系,呈现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著名物理学家的贡献,体现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加强实验和探究教学,增加学生的课外探究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条件。
三、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四、章节分析和课时安排:
走进物理世界:是启蒙课的开端,肩负着引领学生迈进物理大门的任务。内容有:什么是物理,怎样学好物理。
课时:3
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
教学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简单计算 。
5、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6、了解乐声的特点,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课时:22
第二章 质量和密度
教学要求: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课时:12
第三章 运动和力
教学要求: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3、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课时:12
第四章 压强与浮力
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验,认识浮力。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时:10
第五章 简单机械
教学要求: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课时:6
教学进度表
| 时间 | 周次 | 教学主要任务 | 课时 |
| 9.5-9.9 | 2 | 走进物理世界 | 3 |
| 9.11-9.14 | 3 | 长度时间测量 | 4 |
| 9.19-9.24 | 4 | 机械运动2 比较运动的快慢2 | 4 |
| 9.26-9.30 | 5 | 比较运动的快慢2 月考2 | 4 |
| 10.8-10.15 | 7 | 测量速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乐声和噪声 | 4 |
| 10.17-10.21 | 8 | 超声波及其应用2 复习2 | 4 |
| 10.24-10.29 | 9 | 月考2 质量及其测量2 | 4 |
| 10.31-11.4 | 10 | 测量质量2 物质的密度2 | 4 |
| 11.7-11.12 | 11 | 物质的密度及其应用2测量密度1复习1 | 4 |
| 11.14-11.18 | 12 | 力2力的测量2 | 4 |
| 11.21-11.26 | 13 | 重力2月考2 | 4 |
| 11.28-12.2 | 14 | 二力平衡2滑动摩擦力1运动和力的关系1 | 4 |
| 12.5-12.10 | 15 | 复习总结2压力压强2 | 4 |
| 12.12-12.16 | 16 | 探究液体压强1连通器1大气压强1流体的压强与流速1 | 4 |
| 12.19-12.24 | 17 | 浮力2物体的浮沉条件1复习1 | 4 |
| 12.26-12.30 | 18 | 月考2杠杆1探究杠杆1 | 4 |
| 1.4-1.7 | 19 | 探究杠杆1滑轮2复习1 | 4 |
| 1.9-1.13 | 20 | 复习考试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