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项目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发展的载体,振兴的支撑。当前,我市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亟需依靠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提升总量规模,拉动经济发展。下面就如何加快推进我市大项目建设提四条建议。
一、围绕国家扩大内需宏观,抢抓大项目机遇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速减缓,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受到很大程度冲击。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一系列措施的陆续出台,也给我市带来了抢抓国家拉动性投资大项目的机遇。
一是要在全市营造争项目、抢项目、挖项目的机遇意识。对全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机遇意识,破除坐等和依赖思想,拓宽思维领域,研究趋向,抓住国家这一轮的扩大内需宏观给我市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是及时了解国家产业投向,积极组织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要及时跟踪、密切关注、深入分析国家产业投向。积极组织一批铁路、公路、水利、电力、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和论证工作,抓紧完成可行性报告,完善项目立项、规划、土地、环评等要件手续,使项目在国家启动实施前具备申报条件。
三是加大与上级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要积极主动与国家部委、省级厅局沟通联系,并积极配合驻市央企密切与总部的联系,及时掌握信息和项目信息,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专项资金。
二、围绕做大做强现有重点企业,搞好大项目培植
围绕做大做强我市现有的重点企业,搞好大项目培植是加快推进大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是推进重点企业规模扩张。依托中油吉化、中钢铁合金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抓好吉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扩建、精品钢基地等工程。选择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规模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直接融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推进企业规模低成本、裂变式扩张。
二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抓好通钢集团吉林钢铁300万吨/年装备大型化异地改造项目、吉林化纤年产5000吨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原丝等项目,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重点培植一批品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要以“长白山”商标被认定为国家驰名商标为契机,筛选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且具竞争优势的产品,进行重点培植,催生一批品牌产品和名牌企业。
三、围绕招商引资核心关键,做好大项目招引
招商引资是项目建设的主要来源,也是扩大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招引大项目则是招商引资的核心和关键。
一是面向知名企业招引大项目。积极把握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资本转移带来的机遇,突出招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在招商方向上,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字号企业、绩优上市公司。在招商地域上,对外主攻韩、日和港台,开拓欧美;对内主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招商策略上,认真分析国内外大企业投资趋势,结合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精心包装一批项目,实施定向招商。
二是依托产业集群招引大项目。围绕我市壮大化工、冶金、汽车三大支柱产业,建设十大特色产业园区,细化产业重点,发挥产业优势,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配套产业专业化,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加强区域合作,强化吉林--深圳产业合作示范区的辐射作用,推进旅游开发、电子信息、北药基地等多个产业园区的项目建设。
三是利用现有企业招引大项目。引导昊宇石化、大通集团等一批外向型企业主动出击,增强与国际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结洋亲”的胆略和气魄,加快由单纯的贸易合作关系转向以资产和市场为纽带的战略合作关系,自觉融入到世界公司的产业分工体系中求生存、求发展,构筑企业招商引资的新平台。
四、围绕创新环境竞争力,打造大项目集聚“洼地”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优惠不再是引进投资的主要因素,区域的竞争焦点越来越集中在综合环境的竞争上。特别是对于吉林市一个经济总量不足的欠发达城市,而要引得进、留得下大项目,就必须创新环境竞争力,打造大项目集聚“洼地”。
一是创造富有活力的政务环境。要进一步推进职能转变,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想投资者之所想,急创业者之所急,帮经营者之所需,做到“上级围着基层转,机关围着企业转”。要开展软环境专项整顿行动,针对乱检查、乱收费、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营造“处处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形象”的良好氛围。
二是构建宽松的创业环境。我市是2005年福布斯“中国内地最宜开设工厂”榜首城市,在此基础上,要加快实施我市产业布局北进战略,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布实施、完善功能”的原则,全面加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集中区的承载能力。要通过和大连合作设立陆地港等举措,不断完善物流、金融、信息、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体系,大力引进企业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实现项目建设社会配套服务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打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吉林市是全国甲级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倾国倾城魅力城市,环境基础特别优越。要依托吉林市得天独厚的冰雪雾凇、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等优势,借助佛手山文化公园、深圳华侨城、“新濠”筹建东北最大的体育公园等大手笔,打造我市人文生态环境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