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0年的算法部分的高考题看如何识图
201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当我们再一次审视今年全国各地的有关算法部分的高考题时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想,你也会和我有同感,那就是各地的有关算法部分的高考题仍然是在考察识图,而且无一例外的考察到了循环结构。那么我们应该给学生推荐那种方式做这类题来确保万无一失呢?我想列举法是最保险的做法,因为列上几次就可发现规律甚至就能准确得到答案。下面我以今年的几个高考题为例做一下说明:
1.(辽宁卷理4)如果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n,m,满足n≥m,那么输出的P等于
(A) (B) (C) (D)
2.(山东卷理13)执行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则输出的值为 。
【答案】
【解析】第一次,当x=10时,y=,此时|y-x|=6,不满足控制条件,x=4;
第二次,当x=4时,y=,此时|y-x|=3,不满足控制条件,x=1;
第三次,当x=1时,y=,此时|y-x|=不满足控制条件,x=;
第四次,当x=时,y=,此时|y-x|=,满足条件,退出循环,故输出y的值为。
3.(天津卷文3)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s的值为
(A)-1 (B)0 (C)1 (D)3
【答案】B
【解析】由程序框图知:当i=1时,S=1×(3-1)+1=3;
当i=2时,S=3×(3-2)+1=4;当i=3时,S=4×(3-3)+1=1;
当i=4时,S=1×(3-4)+1=0,因为当i大于4,就输出S了,所以选B。
其他几道题的做法与之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通过以上几道题的做法,再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际,我发现学生在这一个地方出错的原因是马马虎虎、凭大致感觉、不动手、不列举,为了不让这个错误延续,就让我们鼓励学生用最“笨”的方法----列举法试一试吧,相信这不是真的最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