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施工测量方案(高架桥区间)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15:57
文档

施工测量方案(高架桥区间)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工程xx站~xx站高架区间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标项目经理部2012年9月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介1.1.2沿线地形地貌1.2编制依据第二章仪器配备第三章施工测量3.1控制网复测3.2控制网加密3.3放样前的准备工作3.4桥梁下部结构放样3.4.1桩基放样3.4.2承台放样3.4.3墩、台身放样3.4.4支座放样3.5箱梁放样3.5.1支架法放样3.5.2悬臂浇筑法放样3.6竣工测量第四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4.1质量保证措施4.2
推荐度:
导读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工程xx站~xx站高架区间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标项目经理部2012年9月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介1.1.2沿线地形地貌1.2编制依据第二章仪器配备第三章施工测量3.1控制网复测3.2控制网加密3.3放样前的准备工作3.4桥梁下部结构放样3.4.1桩基放样3.4.2承台放样3.4.3墩、台身放样3.4.4支座放样3.5箱梁放样3.5.1支架法放样3.5.2悬臂浇筑法放样3.6竣工测量第四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4.1质量保证措施4.2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工程xx站~xx站高架区间

施 工 测 量 方 案

编 制: 

    

复 核:

     

审 核:

                                    标项目经理部

2012年9月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简介

1.1.2  沿线地形地貌

1.2   编制依据

第二章    仪器配备

第三章    施工测量

     3.1  控制网复测

     3.2  控制网加密

     3.3  放样前的准备工作

     3.4  桥梁下部结构放样

       3.4.1   桩基放样

       3.4.2   承台放样

       3.4.3   墩、台身放样

       3.4.4   支座放样

     3.5  箱梁放样

       3.5.1    支架法放样

       3.5.2    悬臂浇筑法放样

3.6  竣工测量

第四章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4.1   质量保证措施

4.2   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简介

轨道交通x号线是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一条西部快线,线路起于福田中心区福田枢纽,终点位于xx。其中xx站-xx站高架区间线路出xx站后沿着xx路前行,下穿xx路,进入xxx高尔夫球场后转向西北方向,穿过填海区和鱼塘后进入机场。起止里程右线YDK26+237.008~YDK30+414.07,左线YDK26+237.93~YDK30+414.5,全长约4.229km,占线路总长的8%。

1.1.2  沿线地形地貌

xx站~xx站区间段的xx站位于xx市xx区创业路与罗田路交叉口附近,线路沿创业路向北西向行进至xx路至机场内,在规划新航站楼地下设xx站。拟建工程所在地区原始地貌为剥蚀残丘及滨海滩涂地貌,后经长期剥蚀夷平、人工整平及人工填海造地,场地区现状地势低缓平坦,地面高程-3.6~6.5m。

1.2   编制依据

(1)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xx站~xx站区间高架桥施工组织设计》

(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 2007)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  -  2008)

第二章    仪器配备

按测量精度的要求并结合工程特点,选择下列仪器进行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为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测量仪器必须经过专业检定部门检定,保证其在检定期内。

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序号仪器名称型号精度数量
1TOPCON全站仪GTS-602±2”/±(2mm+2ppm*D)

1台
2SOKKIA全站仪SET230RK3±2”/±(2mm+2ppm*D)

1台
3水准仪+测微器(AT-G2)+(OPTICAL MICROMETER)±0.4mm1台
4自动安平水准仪DZS3-1±3mm2台
5自动安平水准仪DSZ1032±1mm1台
6自动安平水准仪DS32±1mm1台
说明:

附水准仪、全站仪检定证书,见附件。

第三章    施工测量

 1.1   控制网复测

 在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控制点进行定期复核测量,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复核测量,若精度能满足四等导线测量和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后,将复核成果上报监理单位和业主。

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

边长

(m)闭合环

或附和

导线总

长度

(Km)

每边测

距中误

(mm)

测距

相对中

误差

测角中

误差

(″)

水平角

测回数

边长

测回

方位角

闭合差

(″)

全长

相对

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

点位中误差

(㎜)

I级全站仪II级全站仪I、II级全站仪

350

3~4

±4

1/60000

±2.5

4

6

往返测距各2

测回

±5

1/35000

±8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和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

全中误差

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
二等±2±42~4DS1因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
注:1、 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路线长(以km计);

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3.2   控制网加密

在控制网复测完成后,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控制点,按四等导线测量和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控制网加密,以满足放样的需要。测量成果上报监理单位和业主复核、备案,并定期进行复核。

3.3   放样前的准备工作

 读懂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计算好坐标、高程,经总工程师校核后,向专业监理报验,数据确认无误后,进行放样。

3.4   桥梁下部结构放样

3.4.1   桩基放样

分别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桩基中心坐标、桩基高程放样后,由测量主管用不同的控制点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施工前要埋设护桩,利用护桩可以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性检查桩位的正确性,确保桩基施工过程中,桩位的变化能被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成孔后,需严格校队孔底高程决定终孔。钢筋笼安装完成后,还必须对其中心进行测量,使其与桩中心一致,并对钢筋笼位置加以固定。桥梁基础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
灌注桩基础桩桩位40
排架桩桩位顺桥纵轴线方向20
垂直桥纵轴线方向40
3.4.2   承台放样

用全站仪坐标法置仪于就近的控制点,放样承台中心坐标,检查其与桩的相对间距,再放出十字线护桩。护桩数量、设置方法,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以护桩为施工基准线,开挖基坑和投放承台十字线。承台高程放样采用水准仪法。承台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
承台轴线位置6
顶面高程±8
3.4.3   墩、台身放样

墩、台身放样的内容包括:中心定位、高程放样。

(1)   中心定位

每个墩台施工前,先用全站仪进行中心定位,设置好横、纵向护桩。

(2)    高程放样

采用三角高程法,用全站仪正、倒镜法取中值校核。

 墩、台身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
墩台身轴线位置4
顶面高程±4
                                                                                                                                                                                                                                                                                                                                                                       

3.4.4   支座放样

     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放出支座的平面位置,支座高程放样用精密水准法,并用全站仪或钢尺复核相邻支座的间距。支座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
墩、台帽支座位置2
支座处顶面高程简支梁±4
连续梁±2
3.5   箱梁放样

3.5.1   支架法放样

利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将箱梁中心线放出于地面上,作为支架搭设的依据;并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放样,提供支架搭设的控制高度。待底模铺设好后,将箱梁内、外边线及中心线放出于底模上,并调整底模高度使其满足要求。支架法箱梁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
支架现浇梁轴线10
梁顶面高程±10
3.5.2   悬臂浇筑法放样

悬臂浇筑法放样,主要是全站仪和水准仪对前端模板的放样。用全站仪测量在模板中心线上的前端端点的坐标,通过反算该坐标到设计中心线的距离左右移动模板,确定模板的平面位置;用水准仪确定模板的高程。悬臂浇筑法箱梁施工测量的偏差,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类别测量内容测量允许偏差(mm)
悬臂施工梁轴线位置跨距小于或等于100m的4
跨距大于100m的L/25000
顶面高程跨距小于或等于100m的±8
跨距大于100m的±L/12500
相邻节段高差4
注: L为跨径 (mm)。

3.6   竣工测量

3.6.1   竣工测量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1)   竣工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应与原施工测量相同。

 (2)   对施工过程中已变更施工设计的项目,实测实量其实际竣工平面、立面位置。

 (3)   如发现竣工测量成果超过设计及规范限差时,应通过补测或重测予以最终确定,确实证实超差时,应在实体上做出明显标志,并上报工程监理以便及时与设计、业主协商,提出整改和处理方案。

3.6.2   竣工测量成果整理

(1)   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竣工测量成果表,编绘竣工图和单项工程竣工测量报告。

(2)   承建各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并进行竣工测量后,依据分项工程竣工图、编绘工程竣工测量总图。

第四章   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4.1   质量保证措施

(1)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制定该项目的施工测量方案,并对参与项目施工的测量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该项目的施工测量任务。

(2)   测量主管负责该项目的具体施工测量,根据制定的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   对施工测量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工作,对不合格的仪器必须严禁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仪器的保养及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

(4)   做好对图纸的审查工作,严格复核图纸有关数据。熟悉图纸,弄清各结构物位置、尺寸、把握设计意图。

(5)   参与施工测量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使用到的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

(6)   对施工测量的数据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人员相互计算并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

(7)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测量仪器均应进行检定。对于在检定期内的全站仪、水准仪要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

4.2   安全保证措施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之为“高处作业”。

测量为高处作业,除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外,强调以下几点:

(1)   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测量工作。

(2)   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进行体格检查。

(3)   严禁酒后登高作业。

(4)   高处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或硬底鞋。

(5)   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 

(6)   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件,均应堆放平稳,不妨碍通行和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7)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箱梁顶部,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高处作业。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8)   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9)   在高处作业时,无安全网和操作平台时,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其保险钩应挂在操作人员上方的可靠物件上。

文档

施工测量方案(高架桥区间)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工程xx站~xx站高架区间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复核:审核:标项目经理部2012年9月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1.1工程概况1.1.1工程简介1.1.2沿线地形地貌1.2编制依据第二章仪器配备第三章施工测量3.1控制网复测3.2控制网加密3.3放样前的准备工作3.4桥梁下部结构放样3.4.1桩基放样3.4.2承台放样3.4.3墩、台身放样3.4.4支座放样3.5箱梁放样3.5.1支架法放样3.5.2悬臂浇筑法放样3.6竣工测量第四章质量、安全保证措施4.1质量保证措施4.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