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4: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硫代硫酸钠和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2、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实验探究影响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诸因素。
3、了解并认识温度、浓度等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及某些规律。
、掌握判断反应速率快慢的方法。
二、学习内容
课题1: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实验目的: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原理与步骤:
(1)、完成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根据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 的浓度直接影响反应速率。
(2)、通常情况下欲测定一个反应的速率,必须使用到的定量工具是 。同时为了准确测量时间,必须确定反应的起点和终点。
反应的起点的确定: 。
反应的终点的确定: 。
(3)、某小组同时探究浓度与温度对反应的速率的影响,设计并完成了如下表所示的四个实验,请你填写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格。
| 编号 | 0.1mol/L Na2S2O3溶液体积/mL | 0.1mol/L H2SO4溶液体积/mL | 蒸馏水体积/mL | 反应温度/ | 反应时间/s |
| 1 | 10 | 10 | 20℃ | 4′20″ | |
| 2 | 10 | 5 | 20℃ | 12′58″ | |
| 3 | 10 | 5 | 7′42″ | ||
| 4 | 10 | 10 | 50℃ | 1′13″ |
第 和 是用来探究S2O32-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 和 是用来探究H+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 和 是用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实验结论:根据表中现有的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课题2: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
2、反应原理:
(1)、能对过氧化氢分解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有 。(尽可能多例举)
(2)、对于一个物质在反应中是否起催化作用,从实验角度分析,必须探究并确定二个方面的事实:一是 ,二是 。
(3)、判断双氧水分解速率大小的方法有: 。
(4)、根据课本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到的定量仪器是 。
(5)、根据碰撞理论,催化剂是如何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
(6)、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作为催化剂的缺点是?
课题3: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实验目的:
利用四氯合钴离子与六水合钴离子间的转化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实验原理:在氯化钴溶液中存在平衡:[CoCl4]2-+6H2O[Co(H2O)6]2++4Cl-
颜色: 蓝色 粉红色
思考:如何得到蓝色溶液?加水稀释溶液夜色为?
二氯化钴的水合物在加热时会逐步失水,并呈现不同颜色,平衡如下:
-52℃ 90℃ 120℃
CoCl2·6H2OCoCl2·2H2OCoCl2·H2OCoCl2
颜色: 粉红色 紫色 蓝紫色 蓝色
思考:有人曾将用氯化钴溶液浸泡过的滤纸作为简易空气湿度计,悬挂在家中,以粗略估计空气的湿度的大小。请你简述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思考:在NO2气体中存在如下平衡:2NO2 N2O4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储气袋中抽取30mL红棕色NO2气体,用橡胶管和止水夹封住注射孔。
(1)用力推压活塞,压缩管内气体,此时现象 。
(2)用力向外提拉活塞,降低注射器中的压强,此时现象为 。
课题四:乙酸乙酯水解条件的比较
1、实验目的:探究无机酸、碱对酯的水解程度的影响
2、实验原理:CH3COOCH2CH3+H2OCH3COOH+CH3CH2OH
| 试管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
| 1 | 试管中加入4mL蒸馏水,几滴甲基橙,再加入2mL乙酸乙酯,放入60℃热水浴中加热5min. | 在相应的试管下写出编号 | |
| 2 | 试管中加入4mL2mol/LH2SO4溶液,几滴甲基橙,再加入2mL乙酸乙酯放入60℃热水浴中加热5min. | ||
| 3 | 试管中加入4mL4mol/LNaOH溶液,几滴石蕊,再加入2mL乙酸乙酯放入60℃热水浴中加热5min. |
一:学习目标
1、学会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学会滴定管、移液管的使用。
3、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4、学会设计用化学方法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多种实验方案。
5、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推导过程。
二:学习内容
课题一:食醋总酸含量的测定
1、食醋总酸含量的定义: 。
2、准确量取液体的仪器有哪些: 。
酸碱中和滴定要用到的仪器有哪些: 。
使用前必须用待测液润洗的有 。
3、滴定过程中左手 ;右手 ;
眼睛 。
4、指示剂的选择
强碱滴定强酸 ;终点颜色变化 。
强酸滴定强碱 ;终点颜色变化 。
强酸滴定弱碱 ;终点颜色变化 。
强碱滴定弱酸 ;终点颜色变化 。
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亚硫酸钠溶液,是否需要指示剂,为什么?终点颜色变化为?
写出反应方程式?
5、如果酸碱中和的终点没有控制好,即氢氧化钠滴加过量,溶液显深红色,你有没有补救的办法?如何补救? 。
在滴定实验中,标准液和蒸馏水都需要加热一段时间,为什么?
。
6、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食醋误差分析
开始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放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滴定时,待测液在振荡过程中溅出
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使用前用待测液润洗
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中留有部分蒸馏水
滴定终点时,标准液有一滴悬而未滴
锥形瓶中颜色由无色变红色,马上记录终点读数, 但半分钟不到,溶液又恢复无色
起始读数正确,达到终点后仰视读数
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读数
7、实验数据处理
|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c(NaOH)= 0.10moL·L-1 | |||
| 食醋先稀释10倍 | |||
| 实验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待测食醋的体积/mL | 25.00 | 25.00 | 25.00 |
|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 15.05 | 15.00 | 14.95 |
| 食醋总酸含量的平均值(g/100mL) | |||
| 相对平均偏差% | |||
9、有Na2CO3和NaHCO3混合溶液Vml,先用酚酞 作指示剂,Cmol/l HCl(aq)滴定,滴至酚酞无色时,耗HCl(aq) Vlml;再加入甲基橙作指示剂,又再继续用HCl(aq)滴定,滴至甲基橙显橙色为止,又耗HCl(aq) V2ml .求原混合液中Na2CO3和Na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多少?
课题二:镀锌铁皮镀锌镀层厚度的测定
1、判断镀层(锌)完全反应的原理和现象是:
(1)用盐酸溶解:
原理: 。
现象: 。
(2)用NaOH溶解:
原理: 。
现象: 。
2、锌镀层厚度的测定时,分别称量与酸反应前后铁皮的质量m1、m2,锌镀层的密度为ρ(一般锌的密度为7.14g/cm3),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锌镀层单侧面积为S,若锌镀层单侧厚度为h,则h = 。(用字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