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三届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题(A4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03:15
文档

第三届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题(A4卷)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第三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单位:(注明省市)姓名:电话:邮编:邮箱:(蓝色字体表有疑惑满分108分,本卷得分()一、填空题(35分)1.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对汉字的研究,但最初这门学问并不叫文字学,也不叫汉字学,而是叫(小学)。2.所谓“仓颉造字”其实只是个传说,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汉书》中称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较多机会接触文字资料,很有可能是个汉字整理者。3.许慎所在的朝代是(东汉),他编写《说文解字》前后用了20多年才完成。安帝建
推荐度:
导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第三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单位:(注明省市)姓名:电话:邮编:邮箱:(蓝色字体表有疑惑满分108分,本卷得分()一、填空题(35分)1.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对汉字的研究,但最初这门学问并不叫文字学,也不叫汉字学,而是叫(小学)。2.所谓“仓颉造字”其实只是个传说,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汉书》中称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较多机会接触文字资料,很有可能是个汉字整理者。3.许慎所在的朝代是(东汉),他编写《说文解字》前后用了20多年才完成。安帝建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

第三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

单位:(注明省市)姓名:

电话:邮编:邮箱:

(蓝色字体表有疑惑满分108分,本卷

得分()

一、填空题(35分)

1.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对汉字的研究,但最初这门学问并不叫文字学,也不叫汉字学,而是叫(小学)。

2.所谓“仓颉造字”其实只是个传说,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汉书》中称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较多机会接触文字资料,很有可能是个汉字整理者。

3.许慎所在的朝代是(东汉),他编写《说文解字》前后用了20多年才完成。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许慎在病中派他的儿子(许冲)把耗其毕生心血的《说文解字》上呈朝廷。《说文解字》主要以()这种古文字体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籀文古文。全书所收正字9353个。还有重文(1163 )个,所谓“重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异体字)字。

4.鲁迅曾对汉字评价道: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5.“红”是形声兼会意字,本义就是指红色的丝织品,故从糸。“红”特指妇女的纺织、刺绣等工作时读音为(gōng),词语如“女红”。

6.“蜀”是四川的简称。“蜀”的造字法属于会意字,上部的“罒”是(横目,与人的眼睛有关),“勹”是躬身的人形,“虫”在这里特指(蚕)。四川之锦号称“蜀锦”,官府中主治锦的官叫“锦官”,后又为城名,现四川成都市南旧称“锦官城”。从“蜀”字的“虫”和“锦”字的“帛”可以看出当时四川的(丝帛)很发达。

7.“戍守边疆”的“戍”现代汉字可视为独体字,实际上是个由(人、戈)两个部件组成的会意字,因此,本义就是驻守、防守的意思。

8.“即、印、卸、却、命、危”中的“卩”、“”古文字写如“读音为(jié)。例如“叩头”的“叩”是个形声字,形旁是(卩)。

9.“原、压、厚、仄、厄”的“厂”古文字像(山崖石穴)形,读音为(hàn \\hǎn)。

10.“叵”是“可”的反写,“后”是(足)的反写,“”的古文字像一只(手)放在“口”边作喇叭状发号施令形。

11.“释、悉、番”中的“釆”读音为biàn,教学中可称为“撇米旁”。“釆”的古文字像野兽的(足迹),有经验的猎人可以据此判断野兽的类别和行踪。

12. “床笫之私”的“笫”读音为(zǐ),是个形声字,本义是竹床,所以用“”作形旁,()是声旁。

13“隹”的古文字写如“”,像短尾鸟形。用“隹”作部件的字一般也与鸟类有关。如“集、雄、雌、维”等字。“雀”是个由(少、隹)两个部件组成的形声字;而“雁”则是由(厂、亻、隹)三个部件组成的形声字,其中,(厂)是声旁。

14. 人流鼻涕时就会用手按住鼻孔,猛力出气,使鼻涕流出来。这个动作在口语中叫“xǐng”鼻涕,

为此,人们根据手和鼻子的接触关系造了个会意字( 擤 )。

15. 用嘴巴吮吸在口语中叫“su ō”,如婴儿用嘴巴“su ō”奶头,人们用嘴巴“su ō”田螺。这个“su ō”是一个用“口”作形旁的形声字,字形为( 嗍 )。

16. 一医院大厅有一牌匾用繁体字写有“仁慈護眾”四字,“護眾”简化字是( 护众 )。

17.“晨”字上部的“日”读ri ,是太阳;“冕”和“冒”上部的“

”是(帽子 )的象形,读音为( mào )。

18. 王林手臂上的伤好了,但留下了(b ānh én )( 疤痕 )。因为下雨,他挂在生锈的铁线上的白衬衣有了铁锈的(b ānh én )( 巴痕 )。

19.

清代文字学家王筠在其《教童子法》中说道: “人之不识字也,病在不能分。苟能将一字( 数字 ),则点划必不可增减,且易记难忘矣。”

20.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部分的“课程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二、正误判断题(21分)

1. 概,形声字,从木,既声。本义是指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木板,故从木。概板刮过,一刮而平,就无须再去具体称量,斤斤计较,于是引出“大概”义,再由“大概”引出主要义,如:文章梗概。还由不斤斤计较的称量而是大略的“一刮而平”引申出气量大,词语如:气概。( √ )

2. “建”、“延”等字中的“廴”实际上是“彳”的变写,也与道路或行走有关。“建”是会意字,从廴,从聿。“聿”是手(彐

廴)。由立法义引申为建立、建造等。( √ )

3. 从造字法来看,“意、竟、章”三字都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部都是“立”。( × )

4. “网”作部首置于上部时可写成“罒”,“罗罪罚罢罩置署羁罹罾罟”这些字的“罒”都是表示“网”或与“网”的引申义有关的。教学中“罒”可称为“网四头”。 ( √ )

5. “弱”字的“弓”与弓箭无关,而是“羽”的繁写,上面的“

”与下面的“羽”组成“

示初生的小鸟羽茎曲细,软弱无力。( × 会意,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三撇象毛羽之行,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力气小,势力差 )

6. “闰”是会意字,从门,从王。《说文》析解为:“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惟闰月无居,故王居门中。”意为古有告朔之礼,于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宗,天子在宗庙之中处理政事,发布一月政令,而宗庙有五室十二堂四门,天子听政的地方依十二月的顺序分别在十二堂之中,只有闰月无其位,于是,就不在堂内,而在相应的门中。故此,以“王”在“门”中表示闰月。理解这点就不会把“门”内的“王”写成“玉”。( × )

7. 砭,会意字,本义指古代治病的石针,故从石。“乏”是“正”的反写,“正”有好,善的意思,“不正”即是不好,有问题。正是因为身体“乏”——有问题,出毛病,于是才用石针来“砭”。现代治病进行针灸治疗已不用石针而是使用银针了,但“针砭”一词古已有之,使用“针砭时弊”不要写成“针贬时弊”。( √)

8. “码头”的“码”以石表义是因为停泊船只往往把缆绳系在江河岸边的石码上,于是把这地方也叫“码头”。( √ )

9. “襟”字是形声字,从衣,禁声。本义是指古人上衣的交领,后指衣的前幅。“襟”在心胸部位,所以引申为胸怀,词语如:胸襟、襟怀坦白。因穿衣时把前襟左右相互扭结一起,于是又把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叫“连襟”。( √ )

11. “涵泳诗文”的“涵泳”一些人易写成“涵咏”,这是不对的。“涵泳”两个字都从“氵”,“涵”是潜入水中,“泳”是游于水中,“涵泳”是由两个近义语素组成的合成词,本义当是潜泳,引申为仔细读书,深入品味的意思。“咏”字从口,是用嘴吟咏歌唱的意思。所以表示深入品味意思的“涵泳”不能写成“涵咏”。(√)

12. 人们在修筑堤坝时常常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这叫“合龙”。为什么叫“合龙”呢?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所以,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最后接合封堵时就叫“合龙”,而不说一般靠拢意义的“合拢”。(√)

13. “高屋建瓴”的“建”是“瀽”的通假字,“瀽”是倾倒的意思,意为在高屋顶上倒出瓶里的水,水就会顺着瓦沟急促流下,表示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14. 人们常常用“高足”尊称别人的弟子,这是因为汉代驿站用来传信的快马分为“高足、中足、下足”三等,“高足”的本义即是上等的马。后来“高足”被引申为“高才”,人们在称呼别人的弟子自然要抬高弟子,因为抬高了弟子也就等于高抬老师了。(√)

15. “鲁班门前耍大斧”的“鲁班”即春秋时鲁国著名工匠,他姓鲁,名班。(×鲁班本名公输般,因为「般」与「班」同音,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人,所以称之为鲁班。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工匠,被喻为木匠的祖师。)

16. 人们常把因饥饿而引起的苍白脸色言之为“面有菜色”或“一脸菜色”。郑玄解释为“菜色,食菜之色”。《汉书》注为“五谷不收,人但(只)食菜,故其颜色变恶。”因此,“菜色”即是因只吃野菜,或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脸色。(√)

17. “新婚燕尔”的“燕尔”是比喻恩爱夫妻如燕侣,双燕双飞很幸福。()

18. “信口开河”本义就是夸口说能开掘一条河,夸夸其谈,随意允诺的意思。(×)

19. “言必信,行必果”的“果”就是结果的意思。(×果断)

20. 《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里的“饮食男女”意思是说不管是男还是女,“饮食”都是离不开的,因为人以食为天。(×)

21. “碧血丹心”中的“碧”原是绿色的美玉,“血”是不会成为这种颜色的,在这里把“碧”与“血”组合成一个词语的原因出自《庄子外物》记载的一件事:“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由于血化成了碧玉,显示出血的珍贵,因此后来就用“碧血丹心”表示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以称颂为国死难的志士。(√)

三、选择题(13分)

1. 《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的内容分为五大版块,其中第一版块是( A)。

A.识字与写字 B识字

2. 在杭州西湖有一副被世人称颂为“西湖天下景”的“叠字联”,某版教材在引入课文时却出现了不同的句序,依据对联平仄相对的要求,下面正确的应该是(B ):

A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B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3.于谦的《石灰吟》后两句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该诗把“粉身碎骨”变换为“粉骨碎身”也引起了一些议论。下面的议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A为了协调平仄,依据“二四六分明”的平仄对粘要求,这样“骨”与“留”,“身”与“白”的平仄才相对。

B“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粉碎得更厉害,这是作者的有意强调。

C先“粉骨”,后“碎身”,这样才符合生活情理。

4. 用于称呼对方女儿的敬词是( A )。

A令媛B令嫒

5. 在“舁、弃、弄”中,下部的“”古文字写成“”,它的形义是( B )。

A是“艹”的变形,与草的生长有关 B是双手拱、捧的象形,与手的动作有关

6. “背井离乡”的“井”的意思是( B )。

A即是生活中离不开的水井。 B是指古代的“井田制”,代指耕作的土地、乡土。

7. “书香门第”是指读书的家风,“书香”原来的本义是( A )。

A古人用芸香草藏书辟蠹,故有馨香。 B 书是书写,即是书写时墨迹的香味。

8."某医生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深得病家信赖。患者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在送给他的锦旗上,写上了“杏()春满”四个大字。括号中应该选用的字是( B )。

A.坛

B.林

C.园

9. “每次走进教学大楼,见到这座汉白玉()像,同学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和这位公元5世纪的科学家作一次精神上的交流。”括号中应该选用的字是(B)。

A.塑

B. 雕

C. 铸

10.下列疾病名中,用字有误的是(D)。

A.牙周炎

B.黄胆

C.胃溃疡

D.腰椎肩盘突出

E.白内瘴

11. 一个年轻人好吃懒做,吃喝嫖赌,虐待老人。他的父亲回想自己平生勤劳肯干,克勤克俭,而现

在孩子的表现却使自己非常失望,于是骂道:“真是( A )啊!”

A 不肖之子(骨肉相似,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B不孝之子

12. “蝉联”是连续获取的意思,用“蝉”表义是( B )。

A 蝉的叫声连续不断,以此表示持续不断。

B蝉会退壳再生,表示生生不息,以此表示连接。

13.他一走进寺庙,燃起了三( B )香,然后虔诚地祭拜。

A柱B炷C株

四、综合题(14分)

1.形义与图义最符合的一个字是( B)。 2.形义与图义最符合的一个字是(炊)。

A孝 B扶 C牵 A吹 B炊 C烧

3.下面两幅图中的人物都与山岭有关,请用“阝”(左阜)为偏旁分别各用一个字表述。

(险)(阻)

4.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中人物祭拜的动态,分别各用一个字表述。

(祭)(拜)

5.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工于诗词,擅长丹青,又精通音律。据说她婚姻不幸,自伤身世,于是写了一首《断肠诗》。

下楼来,金簪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而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断肠诗》共十句,每句打一个数字。这十个数字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阅读《唐伯虎妙赞牡丹》后填写答案:

祝枝山家中花园里,正值牡丹花盛开之时,便邀请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花园中赏花作诗。祝枝山对好友们说:“今天请你们从色彩缤纷的牡丹花中选出一枝,点评哪朵花是花中之魁。”有的说是红玫瑰的,有的说是黄玫瑰的,有的说是黑玫瑰的,唐伯虎笑着说:“百无一是”。大家听了很愕然,都认为唐伯虎过于狂妄,出言不逊。祝枝山却识破了“百无一是”的谜面,并向大家解说了,众人听后,赞不绝口。

——唐伯虎认为能称为花中之王的是(白)玫瑰。

7.依据字理猜谜:

户上无点水下流,上田种水稻,出头王,临海鱼儿最多,

水若不流人犯愁;下土种玉米;压老娘,日出先照这方;

浇在田里当肥料,田土上下连,人人恨,祖居山东大地

随地方便行为丑。正好五百米。戳脊梁。它是孔子故乡。

(尿)(里)()(鲁)

五、简答题(10分)

1. 一些学生在写“蚕”字是容易把上面第一画“一”写成“╯”,即把“天”写成“夭”。可向学生这样提示字理:

答:蚕是一种吐丝结茧的虫。蚕丝对人类的丝绸发展起巨大作用,自古人们对蚕很尊敬,便以“天虫”称之。“天虫”就是蚕。而“夭”表示头部屈曲的样子,蚕在化蛹前包围其身体的、大部分由丝组成的外包层,蚕在化蛹时头必须向上用力伸直挣扎,才能破茧而出,若它向困难屈头(夭)怎能破茧而出呢?所以“蚕”字的上面是部分是“天”。

2. “募捐”的“募”容易与“暮、墓、幕”等字相混淆。可向学生这样提示字理:

“募捐”的“募”本义是招募,招募就是要大家出力,所以“莫”下面是力字底;

“暮”字是“莫”的今字,“莫”的本义是日落草丛中,表示傍晚黄昏。日头落到莫字下,“莫”有日头了,即是傍晚。

“坟莫”的“莫”和“土”有关,就在“莫”下面加上“土”字来表示,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墓”字,如公墓

“帐莫”的“莫”和“布、丝绸”等有关,就在“莫”下面加上“巾”字来表示,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幕”字,如帐幕

“莫集”财物或兵员等,要大力“广泛征求”才行,就在“莫”下面加上“力”字来表示,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募”字,如募捐\\募集……

“羡莫、仰莫”也好,“依恋、思念”也罢,都是一种心理活动,就在“莫”下面加上字来表示(是“心”的变形),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慕”字,如羡慕、

原本指“太阳将要落入草中”,表示“傍晚”意思的“莫”字,则被在下面加上了“日”字,变成了我们今天的“暮”字了。如暮色、

而“莫”字,却用来表示“不;不要”等意思,不再指“太阳将要落入草中”,也不再表示“傍晚”的意思了。

3. “杯水车薪”的“薪”学生易写成“新”,可以这样向学生提示其字理:

原意: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柴火:薪苏(打柴割草)。薪尽火传(chu俷)(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4. “大名鼎鼎”学生易写成“大名顶顶”,可这样向学生提示其字理:

顶:人头的最上端。“页”是“首”的变写,表示与头有关,人的头顶。“顶”引申为物体的最上部,又引申为以头承戴,再引申为支撑承担,

“鼎”是指古代烹煮用的三足两耳炊具。下面的“”像足,“目”似锅,古代视鼎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是盛器中最大的一种,比喻名气大,如“大名鼎鼎”

5. “粮食歉收”学生易写成“粮食欠收”,可这样向学生提示其字理:

“欠”,是象形字。上面的“”是下面的“人”张着口呼出的气。表示打哈欠的意思

打哈欠意为人在疲倦时气血不足,张口出气,引申为亏欠,缺少。与“欠”有关的字,多与人的呼吸有关,如吹,歇。“歉”中的“欠’表示人ji坐进食而又因缺食而叹气的样子,由于不够吃,吃不饱又引申指年成不好,粮食欠收。“兼”是手持双“禾”形,意为“丰年”,“欠”丰年就是歉收。

六、分析题(15分)

1. 以下是两位教师先后执教《欢庆》一课“庆”字的片段,请简要评价。

片段一(甲教师)

师:你怎样记住“欢庆”的“庆”字呢?

生1:一点、一横、竖撇(广),然后是一横、一撇、一捺(大)。

师:这位同学采用的是笔画记忆法,很好。

生2:“庆”就是“广”字下面加个“大”。

师:用“加一加”的方法,也很好。

生3:我是这样记“庆”字的:广大广大,又广又大。

师:这位同学采用顺口溜的方法记忆,也很不错。

生4:可以记为:广.场上来了一只大.老虎。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记忆方法来识记汉字。

片段二(乙教师)

师:“欢庆”的“庆”字是“广”字下面加个“大”,我们前面通过学习偏旁部首已经知道了“广”与房屋有关,与“大”字联系起来,“庆”字可以怎样识记呢?

生1:“广”表示房子,一间“大”房子建好了,所以就要庆贺一番。

师:形义结合得很好。还有其他的识记方法吗?

生2:“广”表示房子,房子就是家,“家”里有了“大”喜事就要庆贺。

师:说得也很符合情理,“广”和“大”的形义也结合得很好。

生3:“广”表示房子,房子就是家,而我们的祖国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最

大的喜事就是国庆节,所以到了十月一日我们就庆祝祖国的生日。

师:这位同学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识记“庆”字。“庆”字的繁体是“慶”,表示别的人

家有了喜事,于是手捧着鹿皮当着礼物前往庆贺。今天我们使用的是简化字的“庆”,同

学们能根据“广”和“大”的形和义结合起来理解“庆”字的字义,这样的识字方法很好。

答:片段一中,

片段二中,教师在教学前,能先联系所学过的偏旁部首”广”的字理进行引导学生将“广”与“大”联系起来理解“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形义结合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识记,教师在学生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庆”的古体字“慶”,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依据识字教学“音形义结合”的要求评析下面的教例:

(出示“青”,读准字音,强调是上下结构。再出示“清”,读准拼音“qīng”)

师:这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三点水“氵”是形旁表意,“青”是声旁表读音。

师:(出示“晴”)这也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你们怎么记呢?

生:“清”字去掉“氵”换上“日”就是“晴”。

师:真聪明!一学就会,顶呱呱,表扬他!

师:(出示“请”)这也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你们怎么记呢?

生:“晴”字去掉“日”换上“讠”就是“请”。

师:太好了!同学们掌握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就能很快地学会更多的生字。

(此后,教师再出示了以“青”作声旁的多个形声字,以下简述学生的发言)

生1:(教师出示“蜻”)“晴”字去掉“日”换上“虫”就是“蜻”。

生2:(教师出示“情”)“蜻”字去掉“虫”换上“忄”就是“情”。

生3:(教师出示“静”)“情”字去掉“忄”换上“争”就是“静”。

生4:(教师出示“精”)“静”字去掉“争”换上“米”就是“精”。

师:同学们学得真好,用上这样的“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我们学习汉字就会又快又好!

3.阅读苏教版教材《九色鹿》的故事梗概,请说说如何抓住关键词“起誓”和

“背信弃义”(重点析解从言的“誓”和“信”的字理)两个词语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字理教学。

……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落水人名叫调达,得救后连连向九色鹿叩头,感激地说:“谢谢你的救命之恩。我愿意永远做你的奴仆,终身受你的驱使……”九色鹿打断了调达的话,说:“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快回家吧。只要你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处,就算是知恩图报了。

调达郑重起誓

..,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

…………(最后,调达还是出卖了九色鹿,具体情节略。)

国王……斥责调达背信

..,恩将仇报,并重重惩罚了他,还下令全国臣民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

..弃义

答“起誓”的“誓”可这样讲字理:形声字,从言,折声。本意是告诫约束战士的言辞,将士接受后,往往要表态,引申为立誓、发誓。一说会意,言如箭折断,折断后则不能复原,而自己已出口之言则决不能反复,且所发誓之言就一定要做到。若做不到,亦如折断之箭一样身首分两。古人发誓时常将箭或筷折断,以示所说之话如折断的箭或筷不能复回;

“信“会意字,从人,从言。表示人言应该是诚实可信的。本义是语言真实。引申为讲信用、相信等。(顺口溜:为人语言不浮夸,诚实守信走天下)

文档

第三届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题(A4卷)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第三届汉字文化知识竞赛卷单位:(注明省市)姓名:电话:邮编:邮箱:(蓝色字体表有疑惑满分108分,本卷得分()一、填空题(35分)1.我国很早就开展了对汉字的研究,但最初这门学问并不叫文字学,也不叫汉字学,而是叫(小学)。2.所谓“仓颉造字”其实只是个传说,汉字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创造的。《汉书》中称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较多机会接触文字资料,很有可能是个汉字整理者。3.许慎所在的朝代是(东汉),他编写《说文解字》前后用了20多年才完成。安帝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