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0066《杜甫研究》西南大学2019年秋季作业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03:28
文档

0066《杜甫研究》西南大学2019年秋季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0066学年学季:20192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1.登楼2.登高3.登兖州城楼4.同诸公登慈恩寺塔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1.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2.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3.戏为六绝句4.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1.赠韦左丞丈济2.奉赠王中允维3.客至4.夏日李公见访4、杜甫大历二年创作《登高》时,杜甫的所在地是()1.
推荐度:
导读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0066学年学季:20192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1.登楼2.登高3.登兖州城楼4.同诸公登慈恩寺塔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1.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2.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3.戏为六绝句4.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1.赠韦左丞丈济2.奉赠王中允维3.客至4.夏日李公见访4、杜甫大历二年创作《登高》时,杜甫的所在地是()1.
西南大学 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066 学年学季:20192 

窗体顶端

单项选择题 

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 》)
1.登楼 

2.登高 

3.登兖州城楼 

4.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 》)
1.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2.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 

3.戏为六绝句 

4.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 》)
1.赠韦左丞丈济 

2.奉赠王中允维 

3.客至 

4.夏日李公见访 

4、杜甫大历二年创作《登高》时,杜甫的所在地是( )
1.梓州 

2.秦州 

3.夔州 

4.阆州 

5、在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中,创作量最大的是()时期。
1.漂泊荆湘 

2.漂泊西南 

3.困居长安 

4.漫游齐赵 

6、下列人物中,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没有咏到的古人有()
1.司马迁 

2.宋玉 

3.庾信 

4.诸葛亮 

7、《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的体裁是( )
1.五古 

2.五排 

3.七排 

4.七古 

8、《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体裁是( )
1.五古 

2.五律 

3.五绝 

4.五排 

9、“三吏”、“三别”作于( )
1.陷贼长安时 

2.任左拾遗时 

3.任华州司功参军时 

4.寓居同谷县时 

10、《兵车行》作于( )
1.读书漫游艺机时期 

2.困守长安时期 

3.陷贼为官时期 

4.漂泊西南时期 

11、高帝子孙皆隆准,_______。《哀王孙》
1.始知神龙别有种 

2.龙种自与常人殊 

3.密奉贤旨恩宜殊 

4.王孙善保千金躯 

12、杜甫的忧患意识,突出地表现为政治忧患(忧世)和____(忧生)。
1.命运忧患 

2.生命忧患 

3.社会忧患 

4.时光忧患 

13、大道之行也,____。
1.天下大同 

2.天下为公 

3.天下为私 

4.天下公私分明 

14、忧患意识是人类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和人生命运的焦心忧虑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这种意识往往表现为社会责任感和_____。
1.历史使命感 

2.社会危机感 

3.社会忧患意识 

4.民族忧患意识 

15、杜甫属于谏诤而不任怨----谏过匡邪而扬善不隐恶的“__ ”
1.良臣 

2.忠臣 

3.贰臣 

4.佞臣 

16、_____,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
1.黄冠归故乡 

2.冠盖日云积 

3.冠盖满京华 

4.冠冕通南极 

17、关于《哀江头》的主旨有两种意见。一是____,一是词婉而雅。
1.风雅说 

2.讽鉴说 

3.比兴说 

4.讽刺说 

18、百余年间未灾变,_______。……(《忆昔》)
1.叔孙礼乐萧何律 

2.朝廷故旧礼数绝 

3.虽同君臣有旧礼 

4.诸生颇尽新知乐 

19、君不见管鲍贫时交,_______!《贫交行》
1.固知贫病人须弃 

2.此道今人弃如土 

3.先生有道出羲皇 

4.委弃非汝能周防 

20、_______,血污游魂归不得。《哀江头》
1.微躯此外更何求 

2.明眸皓齿今何在 

3.何由却出横门道 

4.道甫问讯今何如 

21、尔曹身与名俱灭,_______。《戏为六绝句》
1.天生江水向东流 

2.不废江河万古流 

3.名垂万古知何用 

4.诗卷长流天地间 

22、_______,簿书何来急相仍。《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1.长歌激夜梢林莽 

2.束带发狂欲大叫 

3.羞带羽翮伤形愚 

4.痛饮狂歌空度日 

23、_____,明我长相忆。《梦李白二首一》
1.见我故人遇 

2.故人入我梦 

3.三夜频梦君 

4.故人官就此 

24、此身饮罢无归处,苍茫自咏诗。《____》
1.戏作花卿歌 

2.天育骠骑歌 

3.醉时歌 

4.乐游园歌 

25、窃笑贡公喜,难甘__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管鲍 

2.陶公 

3.原宪 

4.庞公 

26、赋料杨雄敌,诗看__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子建 

2.曹植 

3.王翰 

4.子云 

27、文章千古事,_____。《偶题》
1.人实不易知 

2.得失寸心知 

3.论文笑自知 

4.合昏尚知时 

28、国破山河在,_____。《春望》
1.孤云到来深 

2.神伤山行深 

3.城春草木深 

4.山深苦多风 

29、不作河西尉,_____。《官定后戏赠》
1.凄凉馀部曲 

2.凄凉汉苑春 

3.凄凉为折腰 

4.今我独凄凉 

30、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兵车行》
1.三城守边皆可图 

2.兵戈阻绝边 

3.武皇开边意未已 

4.归来头白还戍边 

31、从杜甫的作品中可以感到,他认为远古和当代有可供当代和后世统治者效法的德治典范。一个是以__为代表的三代之治,一个是本朝的贞观之治及开元之治。
1.唐尧 

2.虞舜 

3.尧舜 

4.帝舜 

32、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__”。
1.仁学 

2.儒学 

3.仁义 

4.礼义 

33、__意识源自对社会人生的真诚。
1.忧患 

2.批判 

3.重建 

4.生命 

34、“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1.一饭未尝忘君 

2.一饭之恩 

3.永世不忘君 

4.一饭不忘君 

35、“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______也欤?”这是苏轼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说的。
1.一饭未尝忘君 

2.一饭之恩 

3.永世不忘君 

4.一饭不忘君 

36、以兹悟生理,_____。(《咏怀五百字》)
1.生涯独转蓬 

2.独耻事干谒 

3.独步才超古 

4.万端忧 

37、风林纤月落,_______。(《夜宴左氏庄》)
1.天骨森开张 

2.雨露之所濡 

3.草露亦多湿 

4.衣露净琴张 

38、为人性僻耽佳句,_______。(《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轻薄为文哂未休 

2.语不惊人死不休 

3.名位岂肯悲微休 

4.拔剑欲斩且复休 

39、自非旷士怀,_____。(《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1.登临未销忧 

2.登危聚麋鹿 

3.登临忆侍郎 

4.登兹翻百忧 

40、忆昔开元全盛日,_______。(《忆昔》)
1.稻米流脂粟米白 

2.小邑犹藏万家室 

3.公私仓廩俱丰实 

4.远行不劳吉日出 

41、万里伤心严谴日,_______。(《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1.百年垂死中兴时 

2.百年多病独登台 

3.百年粗粝腐儒餐 

4.百年垂死嗟已半 

42、气劘屈贾垒,目短__墙。(《壮游》)
1.阮嵇 

2.徐庾 

3.曹刘 

4.陶谢 

43、即防远客虽多事,_______。(《又呈吴郎》)
1.便与先生成永诀 

2.便插疏篱却甚真 

3.对君疑是泛虚舟 

4.便教莺语太丁宁 

44、会当临绝顶,_____。(《望岳》)
1.一览群山小 

2.野客茅茨小 

3.一览众山小 

4.塞上传光小 

45、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朱衣只在殿中间 

2.安得广厦千万间 

3.岂可久在王侯间 

4.诗卷长流天地间 

46、_______,苍茫自咏诗。(《乐游园歌》)
1.报答春光知有处 

2.此身饮罢无归处 

3.九江日落醒何处 

4.床头屋漏无干处 

47、后来鞍马何巡逡,当轩下马入锦茵。(《___》)
1.醉歌行 

2.兵车行 

3.今夕行 

4.丽人行 

48、百年歌自苦,_____。(《南征》)
1.未遇犹视今 

2.未见有知音 

3.君听空外音 

4.百丈有哀音 

49、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____》)
1.E. 题张氏隐居二首 

2.F. 秋雨叹三首 

3.秋兴八首 

4.羌村三首 

50、______,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
1.A. 千秋万岁名 

2.B. 哀丝千古心 

3.C. 千官列雁行 

4.D. 千载得鲍叔 

主观题

51、三吏三别
参: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52、 民胞物与

参:

“民胞物与”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意即人民(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53、秋兴八首。
参:

秋兴八首是杜甫诗代表作,代表七言律诗的杰出成就。 

54、文章憎命达。
参:

(好)文章不喜欢命运通达的人。(意即生活的磨难和坎坷会产生思想深刻的文章) 

55、 社会良知三要素

参:

忧患意识、批判意识、重建意识 

56、盛唐之音
参:

林庚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说:“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一种青春的旋律,无限的展望,就是盛唐诗歌普遍的特征。”盛唐之音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崇尚风骨,在作品中表现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雄浑壮大的气势大量。二是追求兴象,向往一种兴象玲珑的完美的诗歌境界。三是追求自然的美。 

57、文章憎命达

参:

好)文章不喜欢命运通达的人。(意即生活的磨难和坎坷会产生思想深刻的文章) 

5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精神
参: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霑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此时,寓居成都草堂。这是他饱经战乱,历尽艰辛之后的一个短暂旅居时期。茅屋实为一象征性意象,它是诗人贫困、潦倒、漂泊的写照。这个茅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它不可能让诗人的身心得到安宁,它抵抗不住苦风凄雨的侵扰。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杜甫想到的不是用青砖黑瓦的温暖的小屋来取代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陋室,而是想到天下的寒士此时的艰难处境。秋雨茫茫,长夜难眠,诗人辗转反侧,突发感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幻想有那么一天,天下的寒士能住进温暖如春的大厦,欢颜渡日,自己也免遭这饥寒交迫之苦。转瞬间他或许又意识到这种想法未免太理想化了,不付出代价就过上如此安宁幸福的生活,只能是一种奢望。因而,他愿为这一理想的实现作出牺牲,颇有一点“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从而,显示出诗人的人性的光辉。

  由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人的不幸;为了解脱天下人的不幸,而宁愿自己承担不幸,就是杜甫之所以成为杜甫的重要一面。这种博大的胸怀是杜甫受到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主要原因。 

59、杜甫民胞物与情怀的思想渊源。
参:

杜甫作为“社会良知”,其思想渊源无疑是儒家的“仁学”。仁学,实分为内、外二路。从自身修养的完善看,它要求提高个体的道德境界;社会义务看,它要求个体以“仁政”为理想参与政治。其理想境界就是儒家倡导的“内圣外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则以仁之内核“恕”为准则行事,推而广之,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也表现出仁爱之心,从而形成宋儒所总结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博大胸怀。 

60、 

论述题: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评述

要求:①从本诗的、层次结构特点,诗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杜甫“诗圣”的关系,

杜甫诗歌“诗史”特征,诗在杜甫诗作中的地位几点展开论述

②自拟题目写作为一篇小论文。结合诗作内容展开具体论述。

③写作要求:观点明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论述要需结合具体的

作品进行分析;语言表达要流畅,层次清晰;符合论文格式规范。

④字数1500字左右。

参:

答案要点:①这首长篇叙事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即至德二年(757)秋天,杜甫从肃宗所在的凤翔县奉命回?州探亲,到家以后写的。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在诗中诗人把国家大事与个人遭遇紧密结合,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极为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忧民感情,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②全诗共分五大段:第一段写奉诏探亲,动身之前的复杂矛盾心情。第二段写归家途中的见闻及感受。第三段写到家以后的情况。第四段纵论时政,分析形势,对向回纥借兵表示忧虑。第五段,是全诗总结,激励肃家重振王朝。全诗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小所在的?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它象上表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的不安,次叙征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显然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③“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征。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征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贯串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④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征。

⑤“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这是贯串全诗的思想信念和衷心愿望,也是诗人的政治立场和出发点。

⑥全诗描写了安史战乱中社会的残破,战后的惨象,人民的痛苦,谴责了国家的罪人,并表明了对借兵回纥的政见,对国家中兴的热望以及对家人儿女的深厚的爱。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一首政治性极强的叙事性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

⑦从艺术上说,它既要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又要明确表达思想倾向,因而主要用赋的方法来写,是自然而恰当的。它也确象一篇陈情表,慷慨陈辞,长歌浩叹,然而谨严写实,指点有据。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指事议论,即景抒情,充分发挥了赋的长处,具体表达了陈情表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也由于有的思想感情不宜直接道破,诗中又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比兴方法,既使叙事具有形象,意味深长,不致枯燥;又使语言精炼,结构紧密,避免行文拖沓。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恰可适应表现本诗所包括的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⑧此诗像两年前写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样,都是以省亲为题材,把个人、家庭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危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反映时代真实面貌的宏伟史诗。但此篇叙事成分更多一些,文字也比较艰深。诗人用夹叙夹议的表现方法,既叙时事又写情思,充分体现了杜诗博大浩瀚、沉郁顿挫的风格。《唐宋诗醇》云:“以排天斡地之力,行属词比事之法,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有五言,不得不以此为大文字也。 

窗体底端

关闭提示 关闭

确 认 取 消

文档

0066《杜甫研究》西南大学2019年秋季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0066学年学季:20192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1、“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句出自杜甫诗(《》)1.登楼2.登高3.登兖州城楼4.同诸公登慈恩寺塔2、“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句出自杜甫诗(《》)1.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2.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3.戏为六绝句4.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3、“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句出自杜甫诗(《》)1.赠韦左丞丈济2.奉赠王中允维3.客至4.夏日李公见访4、杜甫大历二年创作《登高》时,杜甫的所在地是()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