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02:47
文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著名战役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情
推荐度:
导读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著名战役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情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著名战役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1.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

3.都江堰的修建。

难点:商鞅变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某国有两个村子的百姓为争夺水源私斗,打死了几十人。按照法律,相关人员700多人都要被处死,孝公于心不忍,找商君求情。于是有了下面对话:

“不能变?”

“法立如山。”

“不能缓?”

“法贵时效。”

“不能减刑?”

“减刑溃法。”

“不能特赦?”

“法外无恩。”

文中的“孝公”指的是哪国国君? “商君”又是指的谁?“商君”在“孝公”的支持下制定了哪些法令? 带来了什么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新课探究】

  一、战国七雄

1.战国名称的由来

《战国策· 燕策一》记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名称。

2.形成

(1)【图片展示】

(2)【史料研读】

材料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前391年,田恒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上,自立为国君,同年被周安王册封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吕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3)【问题探究】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提示:①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

②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吕尚的后代),建立了田氏齐国。

③韩、赵、魏、齐与势力较强的楚、燕、秦称“战国七雄”。

  3.著名战役

(1)【图片资料】

  (2)图示法总结著名战役及性质

(3)【问题探究】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提示:规模:由小到大,更灵活,更残酷。

性质:春秋争霸、战国兼并。

趋势:从诸侯国林立(春秋)到七雄并立(战国)再到一雄天下(秦)。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2.内容及作用

内容影响作用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加强了集权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废除贵族的世袭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维护了社会秩序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经济发展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提高了战斗力,也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

(1)【史料研读】

材料一 岷江上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一到成都平原,流速突然减慢,所夹带的泥沙石子随即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每年夏秋水势骤涨,灌县(在今四川)以下常常泛滥成灾。雨季过后,又会出现干旱。

材料二 图片展示

  (2)【具体解读】材料一说明了成都平原兴修水利工程的必要性;材料二中李冰父子历尽艰辛,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造福一方,因此受到后人的尊敬和爱戴。

2.评价

(1)【史料研读】

材料一 1872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材料二 1986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姆,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度评价。

材料三 2013年9月9日,第35届国际水利学大会在成都召开,首次颁发了水利工程遗产奖,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获得这一特殊荣誉,都江堰水利工程本就闻名于世、历史悠久,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这次再次被认证为“水利工程遗产”,是实至名归的。

(2)【问题探究】上述材料中各国水利专家都给予都江堰较高的评价,那么你认为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都江堰的修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课堂小结】

  战国初期,出现了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通过兼并战争实现了区域性局部统一,这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伴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板书设计】

文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设计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目标解读】【课程标准】·知道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著名战役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情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