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成为趋势,综合管廊多为埋入地下式,在土方开挖及边坡支护时会有很多种形式。根据土层的性质、地下水条件及基坑周边环境要求等情况,选择适宜的支护形式。本文依托某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开挖深度大约为12.5m,采用灌注桩+上下两道内支撑+高压旋喷咬合灌注桩的方法进行支护。分别从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控制要点等方面阐述,为基坑支护及止水效果提供经验。
关键词:灌注桩 高压旋喷桩 内支撑
前言
选择采用灌注桩结合高压旋喷桩+内支撑支护形式,不但可以解决基坑支护问题,还能起到止水帷幕效果。支护中充分利用灌注桩和旋喷桩的特性,在二者成桩时进行咬合形成一个整体,起到支护及止水的功效;加以内支撑起到基坑稳定、牢固的特点,保证了基坑的稳定,给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安全保障,是一项值得我们研究的技术。
1、工程简介
某市政综合管廊工程,全长约合3.0km,基槽开挖深度12.5m,地下水位埋深约5.0m左右,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支护结构使用年限为一年。基坑支护采用高压旋喷桩咬合灌注桩+一道混凝土支撑+一道钢管支撑进行支护,其中桩长为20米,桩径80cm,桩中距1.2m,二者相互咬合20cm,形成整体支护作用,起到止水帷幕效果。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与钢筋混凝土冠梁同时施工,冠梁规格为100×80cm,混凝土支撑规格为80×80cm,强度等级均为C30;第二道钢管支撑,规格为φ580×12cm,沿管廊纵向间距4m设置一道。
2、施工工艺
2.1 旋挖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
放线、埋设桩位→埋设护筒→复核桩位→桩机就位→成孔→清孔及排渣→制作、吊放钢筋笼→安装砼导管→灌筑砼→灌注桩检测→检查,验收。
2.2 高压旋喷桩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桩位放样→修建排污和灰浆拌制系统→钻机就位引孔→钻进拔出岩芯管,插入注浆管→旋喷提升→钻机移位。
2.3 支护施工工艺流程
方案编审及论证通过后→清表渣土→测量定位放线→监测点布置→下挖1.5m→灌注桩施工,强度合格后→高压旋喷桩咬合施工→井位放样,降水→开挖至第一道砼横撑下0.5m→钢筋砼冠梁、钢筋砼支撑同时施工,强度合格后→挖至第二道横撑下0.5m→第二道钢管支撑施工,检测无误后→挖至要求标高处→……→土方回填至钢管支撑下300mm处,拆除钢支撑→继续回填至要求高度并停止降水。
3、施工方法
3.1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1)测量放样及埋设桩位(施工步骤)桩应统一编号;建立测量控制网,进行桩定位,标出桩位置,要求孔位误差小于 10cm。
2)护筒采用钢质护筒,采用厚 12mm 钢板制作,顶部、中部和底部应设置加强圈且接头焊接密实、饱满,不得漏浆。护筒内径比桩径大 100~150mm,长 2m。 护筒埋设:护筒埋设采用挖坑法,由吊车安放。
3)桩机就位及成孔
(1)桩机定位应准确、水平、稳固,钻具中心和护筒中心重合。
(2)钻孔施工“跳孔”进行,保证桩身砼浇注后 24 小时内,其周围 3.5d(桩径)范围不被扰动。
(3)成孔、成孔检查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沉淀厚度等进行检查。
(4)清孔:孔底清理紧接终孔检查后进行。清孔后,用测绳检测孔深。钢筋笼安置后灌注前再次检查清孔情况,若不合格,则进行第二次清孔,用测锤测量。
4)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桩纵向钢筋搭接采用绑条双面焊,接头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应要求;加强钢筋与纵筋焊接,一次整体吊装就位,焊接及加工钢筋笼偏差按规范要求执行。
5)砼灌筑(直升导管法)
(1)每车混凝土灌注前检测混凝土出场、入模的坍落度和出场、入模温度,坍落度应在 180-220mm 之间,温度应在 5℃度以上。
(2)混凝土由罐车运至现场后,采用吊车吊储料斗运进行灌注。
(3)首批混凝土灌注后,灌注砼由砼运输车溜槽直接对料斗放料进行灌注。其容量不小于 1.5 立方米
(4)灌注中,每车混凝土灌注完成或预计拔导管前量测孔内砼面位置,以便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一般控制在 2~4m 之间。
(5)在灌注将近结束时,核对砼的灌入数量。灌注完成后对桩顶 2 米范围内砼用 50 型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振捣器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 1.5 倍,振捣要均匀,不得漏振、过振,以保证桩顶范围内砼密实。
6) 应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20%,且不少于5 根。当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类或Ⅳ类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并应扩大低应变动测法监测的数量。
3.2 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
1) 桩位放样:施工前进行旋喷桩的测设,标记,复测检验合格后,布设桩位,保证桩孔中心移位偏差小于 50mm。
2) 修建排污和灰浆拌制系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返浆,应将其引入沉淀池,沉淀后的清水可进行无公害排放。沉淀的泥土应在后期施工产生废弃物一并运走。灰浆拌制系统应根据场地具体情况设置在水泥附近,便于作业。
3) 钻机就位后,应调平、对中并调整桩机垂直度,保证钻杆应与桩位一致;调试空压机、泥浆泵等设备,使其正常工作;校验钻杆长度,并用红油漆在钻塔旁标注深度线,保证孔底标高满足设计深度。
4) 引孔钻进:施工前,应进行地面试喷。钻机运转正常后,开始引孔钻进。钻孔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好钻杆节数,保证钻孔深度的准确。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的方法施工。钻孔直径为 50mm,采用直径为 110mm 的钻机引孔、高压清空后旋喷注浆。桩打穿填土层至 其下粉质粘土不小于0.5m。钻进时出现泥浆漏失,不返浆等,可加大泥浆浓度、泥浆中掺砂、向孔内充填堵漏材料等措施,至返浆正常后再继续钻进。钻进时应详细记录孔位、孔深、地层变化和漏浆、掉钻等特殊情况及其处理措施。
5) 拔出岩芯管、插入注浆管引孔钻至设计深度后,换上喷射注浆管。为防止泥砂堵塞喷嘴,要边射水边插管,水压不应大于 1Mpa,且高压水喷嘴要用塑料布包裹,以防泥土进入管内。
6) 旋喷提升喷射注浆管由下向上旋喷,同时将泥浆清理排出。喷射时,应先达到预定的喷射压力、喷浆后再逐渐提升旋喷管,为保证桩底端的质量,喷嘴下沉到设计深度时,喷嘴应在原位旋转 30s 左右,待孔口冒浆正常后再旋喷提升。钻杆的旋转和提升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钻机发生故障,应停止提升钻杆和旋转,以防断桩,并立即检修排除故障,为提高桩底端质量,在桩底部 1.0m 范围内应适当增加钻杆喷浆旋喷时间。在旋喷提升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土层,调整旋喷参数。
7) 钻机移位:旋喷提升到设计桩顶标高时停止旋喷,提升钻头出孔口,清洗注浆泵及输送管道,然后将钻机移位。旋喷提升到设计桩顶标高时停止旋喷,提升钻头出孔口,清洗注浆泵及输送管道,然后将钻机移位。
3.3 内支撑施工方法
1)待灌注桩砼旋喷桩强度达到要求时,开挖土方,挖至第一道横撑下0.5m处,钢筋砼冠梁与钢筋砼支撑同时施工,浇筑完成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00%后继续向下开挖。
2)挖至第二道横撑下0.5m,人工修整,施工腰梁,规格I45b工字钢,腰梁下端采用液压顶支撑。
3)第二道横撑采用钢管支撑,规格φ580×12@400cm,与腰梁挤压连接,保证钢支撑稳定。
4)支撑完成后向下开挖至要求处。
4、操作要点
1)支护桩施工时,应考虑支撑点的位置,当支撑点设在支护桩顶时,桩顶必须预留冠梁的锚固钢筋。
2)分层挖土深度应符合内支撑设计工况要求,每一层土方开挖都要待支撑混凝土强度(C30)满足设计要求时,才能往下继续开挖。
3)土方开挖时,禁止运土车、挖机等机械碾压支撑梁,两道支撑梁之间挖土时,用汽车吊将挖机吊入两道梁之间,用两台以上挖机将土方倒运至基坑外侧,再进行土方装运。
4)本支护有两道支撑情况,施工应按支撑的道数分层开挖,按照第一层土方→支撑→第二层土方→支撑→底层土方进行。每一层土方开挖深度必须按照设计的深度逐层进行,控制在支撑梁底下面的垫层底,不得超深。
5)钢支撑的安装在土方开挖到钢支撑设计标高下0.5m范围内时,及时焊接钢围檩支架,架设围檩,围檩安设完后,在围檩上定出支撑的中心位置,采用十字弹线法准确定位,支撑架采用28t汽车吊整体吊装。支撑架设前根据区间断面宽度提前拼装,并经检查合格,无焊伤、开裂等质量缺陷,拼装完成的钢支撑轴线偏差和挠曲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
6)支撑拆除应在可靠换撑形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先拆水平构件,再拆除竖向构件。
7)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拆除,应根据支撑及施工特点、永久结构的施工顺序、现场平面布置等确定拆除顺序。
8)钢支撑待主体结构及传力带施工完毕,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开始拆除。
9)钢支撑拆除时,采用28t汽车吊将钢支撑及钢支撑的活动端用钢丝绳悬吊保护,防止脱落而危害基坑安全。在活络头处用100t千斤顶施加轴力至钢楔块松动,取出钢楔块,逐步卸载至取完钢楔。将钢支撑轻放到结构板上,分解拆除后用吊车将钢支撑吊出基坑,且对钢围檩必须先悬吊再切割。
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灌注桩咬合高压旋喷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解决了支护与止水的共同效果,保证了边坡稳定,达到经济高效,实用的目的,对同类型工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龚文杰.深基坑止水工程中灌注桩和高压旋喷桩的应用[J].广东建材,2021,37(8):53-55.
[2]沈培庆.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止水体系在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施工,2015(3):307-308,312.
[3]戴志锋.钻孔灌注桩与高压旋喷桩组合结构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河南建材,2020(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