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02:50
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
推荐度:
导读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一段话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也为学生进行“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习作实践提供方法上的引导。本单元在精读课《赵州桥》、略读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都凸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材在第九课、第十课的课后以及语文文园地前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提示,提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途径和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活动分为3个阶段: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讨论怎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分享,用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本单元,注意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内交流时间。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课外,课内学习交流时间可以安排4~5课时。在活动的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单元导语的学习要求和第一个“活动提示”,让学生了解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要求,重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分工的准备工作,建议安排1个课时左右。   

第二个阶段可以依据第二个“活动提示”,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的进展,讨论用怎样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在必要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方案,安排0.5~1个课时。  

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并完成习作任务,可以用2.5~3个课时。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古诗三首21.认识36个生字,读准7个多音字,会写37个汉字,会写50个词语。

2.能背诵、默写指定的古诗。抄写指定的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作出解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纸的发明2
赵州桥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

综合

性学

中华传统节日

4—5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目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语文

园地

交流平台

2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 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识字加油站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合计13—14

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洨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