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话题作文《骨气》写作指导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00:27
文档

话题作文《骨气》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骨气》写作指导一、名家引路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的《中国青年报》。吴晗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他的这些著述在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人们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谈骨气》一文不仅对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历史背景有着见证作用,还点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骨气!课本原文《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
推荐度:
导读话题作文《骨气》写作指导一、名家引路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的《中国青年报》。吴晗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他的这些著述在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人们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谈骨气》一文不仅对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历史背景有着见证作用,还点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骨气!课本原文《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
话题作文《骨气》写作指导

一、名家引路

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的《中国青年报》。吴晗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他的这些著述在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人们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谈骨气》一文不仅对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历史背景有着见证作用,还点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骨气!

课本原文

《谈骨气》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相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杀的。在这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特务,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手,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绝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引用

在《谈骨气》一文中,作者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吴晗在《谈骨气》一文中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就引用孟子的话阐释了什么叫“有骨气”,为后文展开论证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孟子的这三句话可以看作他篇的纲,它贯穿于全文的始终。

各段介绍

《谈骨气》原文共十二个自然段,选入课本时略去了第三自然段(这一段的原文是:“什么叫骨气,指的是抱有正确、坚定的主张,始终如一地勇敢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遭遇任何困难,都压不扁、折不弯,碰上狂风巨浪,能够顶得住,吓不倒,坚持斗争的人。”)和第六自然段(这一段原文是:“从孟子的三句话举三个例子。”),现存的十个自然段,在阅读时可以分为三层。即:第一层(包括第1—4自然段),这一层首先直接申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继而从理论上阐明了“骨气”的含义;第二层(包括第5—9自然段)引述了三个例子,具体说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第三层(第10自然段),这一层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加深一步,指出“骨气”在今天时代的具体内容和在当前发扬我们民族的这一光荣传统的意义。这三层紧密衔接,互相照应,层层深入,首尾贯通,对什么是有骨气,怎样做才算得有骨气,为什么要提倡有骨气等问题,进行了生动具体的阐述。

学习这篇课文,应着重理解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作者对“骨气”这一概念的阐述,有什么特点?本文题为《谈骨气》,那么,什么是骨气,就必须给予明确的阐述。可是,由于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样,在阐述时就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情况。一般说来,有两种不同的阐述方法:一种是逐一说明“骨气”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含义;另一种是抛开对这些不同特点的说明,集中去挖掘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对“骨气”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在本文中,作者选择了后一种方法。他首先引用并解释了孟子的三句话,指出这些被人们传诵了数千年的,被大家所公认了的话,正说出了“骨气”的含义。接着话题一转,提示读者应注意“社会不同,阶级不同”会形成对“骨气”的具体含义的种种不同理解,然后,用“但是”转回到对“骨气”的基本含义的阐述上来,提出了“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作为取得共同认识的基本点,最后谈到在今天无产阶级对于骨气一词的理解。作者这样来阐述“骨气”的含义,有三个方面的好处:首先,这样做有利于体现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作者在1961年那样的历史环境中来谈骨气,是有着鲜明的目的的。那就是要号召我国人民在遭遇暂时困难的情况下,发扬我们中国人“有骨气”的传统,努力奋斗,振兴我们的国家。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就要把议论的重点放在对传统精神的挖掘上,而不必对“骨气”在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中的具体含义去一一加以学术性的考证与说明。其次,这样作也有利于读者接受。本文发表在1961年春天,当时为了战胜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加强团结,求同存异,形成统一意志,共同奋斗。如果作者把精力放在区别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对“骨气”的不同理解上,那就会使人们在思想上造成分歧和隔阂。作者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在阐述“骨气”这一概念时,也就着重在求同上下功夫。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阐述有利于突出中心。本文虽然以挖掘我们民族“有骨气”的传统为主要内容,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今天发扬这一传统。因此,在谈及孟子的话“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义”时,自然地摆出了无产阶级对“骨气”的含义的理解。这样,就在前文阐述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突出了中心。如果是一一去介绍各个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对“骨气”的不同理解,那就很难收到本文所要达到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是:作者所选的三个例子互相有怎样的关系?用充分的事例来阐发深刻的道理,这是本文在议论问题时表现出的突出特点。作者在文中用三个例子来说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从这一点来说,这三个例子都与议论的中心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这三个例子彼此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代表着中国历史上的不同的社会阶层。文天祥是宋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不食“嗟来之食”的黔敖是战国时期的一个穷苦平民的代表;民主战士闻一多是知识分子阶层的一员。从表面上看,他们所处时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但是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就表现出了我们民族自上至下、从古到今有着无数有骨气的人,从而具体地说明了“有骨气”是我们民族可宝贵的精神。第二,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分别针对着孟子三句话中的一句。文天祥是厚禄收买不了的,虽然“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但拒不投降却是他精神品质的核心。黔敖在贫困中不肯放弃做人的尊严,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侮辱。闻一多藐视特务分子的威胁,他在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时,以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指斥了反动派,揭露了他们靠暗杀来威胁要求民主的人民群众,靠强暴武力来人民的罪行。这三个人物所处时代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但是他们的行动却恰好从三个侧面,十分具体地说明了怎样才算有骨气这个问题。第三,三个例子中的人物,各有不同的特点。文天祥在民族敌人面前,大义凛然;穷苦的黔敖在富人的施舍面前,矜持不苟;闻一多在特务的口面前慷慨激昂。但他们又都表现出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由此看来,作者引述的三个例子既是各自的,又是互相联系着的;既是各有特色的,又是具有共同本质的。这正说明了作者在选材上的别具匠心。

第三个问题是:对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应该如何认识?本文题为《谈骨气》,怎么谈法?这首先与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紧密相关,同时,又必须遵循所谈的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在本文里,作者并没有对“骨气”做一般的论述,而是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结论入手,引用充分的事实,来证明我们的民族历来是有骨气的,从而达到激励人民群众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的目的。但是,同时,作者又不能忽视“骨气”本身所需要涉及的内容,例如:什么是骨气?怎样做才算有骨气?提倡骨气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也必须在“谈”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答。这样一来,本文就在实际上承担了两个方面的任务。既要通过议论,阐述作者的见解,又要通过说明,讲清事物本身的实际情况。这就是本文在结构安排上必须考虑的问题。仔细阅读本文,我们就能看到,作者对上述问题做了十分得体的处理。本文是按照议论的需要来安排文章的基本结构的;开头第1段用一句话摆出议论的中心──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下去,作者并没有直接引出事实来证明中国人怎样有骨气,而是用了三个自然段,对什么是骨气及这种精神在我们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做了简要的说明。这样,既能使人对议论中心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又完成了对“什么是骨气”做一番必要的说明的任务。在接下去的五个自然段中,作者用实例来证明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判断,但同时由于作者选例适合,又达到了从不同方面,对“怎样做才是有骨气的”这个问题进行生动具体的说明的目的。最后,作者又把话题引回开头,这不但做到了首尾照应,而且在议论上自然地由追溯传统过渡到号召发扬传统,使议论既前后贯通,又深入了一步;同时,对于在今天提倡“要有骨气”的意义,也做了必要的说明。本文在结构安排上的这种精到之处,我们在阅读时应该认真体会。

二、话题词语解析

骨气,指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也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出自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 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 ,简秀不如 真长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幼而聪敏,长而好学,风姿粹美,骨气轩昂。” 唐 韦续 《书品优劣》:“释 玄悟 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

基本解释

1. 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

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

2. [vigour of the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

字写得很有骨气

2详细解释

1. 有志气;骨气。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阮思旷 :‘骨气不及 右军 ,简秀不如 真长 。’” 宋 罗烨《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幼而聪敏,长而好学,风姿粹美,骨气轩昂。”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

2. 有气势;气韵。

《宋书·王微传》:“兄文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 唐 韦续《书品优劣》:“释 玄悟骨气无双,迥出时辈。” 明 陶宗仪《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 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

3. 指身分。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他骨气也比你重几百分哩。你切莫慢他。若是不依我言语,我回家时,就不与你认夫妻了。”

三、素材积累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孟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文天祥:组织力量抗元,失败被俘,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拒不投降,最终英勇就义。

3.朱自清:宁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败,拒绝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  

古代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屈原为报国爱民,即使沉江自溺也在所不辞。 

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 

顾炎武饱经忧虑,坚持抗清。 

郑成功历尽艰险,收复,大振,大振国威。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4.不食周粟

 伯夷、叔齐都是殷代孤竹国国君之子。国君死后,兄弟二人互相推让,谁也不肯继承王位,最后双双弃国而逃。后来姜子牙告诉他们商亡周立,伯夷、叔齐当时掩面大哭,遂进入首阳山隐居,决心不食周粟,以野菜为粮。后有一妇人对他们说:“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兄弟二人听后什么也不吃,后来活活饿死在首阳山。 

 

5.梅兰芳蓄须明志:芦沟桥事变、日军轰炸占领上海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梅兰芳极度气愤,拒绝了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要其演戏的要求,离开上海移居。日军轰炸时,梅兰芳蓄须明志。日寇占领后,想借梅兰芳收买人心,软硬兼施几次要梅兰芳登台,均遭到梅兰芳的拒绝,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

6.姚明拒拍丰田汽车广告

 姚明大家都知道丰田汽车找姚明拍广告的事吧,但你知道丰田为占领中国市场愿意出多少广告费吗?丰田最终出到了2000万美元,相当于1亿6000万多人民币,姚明的反应是什么? 

  日本丰田公司几次三番找到火箭队的老板亚历山大,目的只有一个,希望他帮忙跟姚明牵上线,让姚明出任丰田的形象代言人。丰田公司一直是火箭队的球场赞助商,火箭队的主场球馆就叫“丰田中心”,所以,老板自然也愿意成全这桩美事,更何况,谁都可以想象,丰田公司在开始行动之前,已经为姚明准备了一份多么丰厚的广告同。但是,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姚明几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就是两个字:不行。而且,不提供任何解释。

7宁死也不低头的洛阳县令

洛阳令董宜将为非做歹的湖阳公主管家荣元捕获。湖阳公主向光武帝哭诉求情,皇上下旨传洛阳令进宫。董宜正在堂上审讯荣元,忽报“圣旨到”,董宜到可能与荣元案有关,当机立断,将荣元斩首,然后接旨。面对光武帝。董宜面不改色 ,直陈利害,光武帝闻言,下令免去其罪。

8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反政变,中国转入了低潮。1928年夏明翰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仍然旗帜鲜明地进行斗争。敌人迫使他放弃自己的信念。夏明翰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信仰主义!”赴刑时,他饱蘸浓墨,写下了正气凛然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

9儿童团长张六子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行唐县有一个儿童团长叫张六子。在一次鬼子扫荡时,他被抓住了。鬼子逼问他有关情报,他虽然知道,却于脆回答“不知道!”鬼子又用糖果诱惑张六子,张六子却愤恨地把糖果扔在地上。鬼子就把他绑在树上,用火烧他。张六子依然咬紧牙关,瞬间,浓烟和火光遮住了小英雄那威武不屈的面孔。张六子壮烈地牺牲了。他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鼓舞着千千万万少年。

10宁死不从敌命

一天,日本特务机关找北平梨园公益会,要该会组织京剧界捐献飞机的义演。著名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当即拒绝。会员都很害怕,认为日本人惹不得。程砚秋气愤地喊到:“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让大家受连累。”公益会的人看见程先生大义凛然,独承灾祸,也无言以对。由于程砚秋宁死不从敌命,献机义演的事只好告吹了。

11有骨气的朱自清抗日战争胜利后,朱自清担任清华大学系主任,每月收入不能维持全家生活。因无钱治病,他的胃病反复发作。面对美援平价面粉,朱自清坚决拒绝。最终,因无钱治病而去逝。同志评价朱自清同志“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说明“我 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12孙天帅——“不跪的中国人”

1995年3月,孙天帅打工所在公司———珠海瑞进电子有限公司,一位中国女员工因过度疲劳在工作台上打盹,为惩罚这名“违规”女工的行为,外商女老板金珍仙突然让正在生产线上拼命干活的全体中国员工站队集合,大发雷霆地要求每个中国劳工双手举起做投降状,然后就地跪下,并声称若有一人不从就罚其余人“永远跪着上班”。许多工人迫于无奈,犹豫中淌着泪水跪下了……但来自河南南阳的打工仔孙天帅就在工友们一个接一个跪下时,却像青松般一动不动地挺立在原地。“跪下!”女老板向他凶狠地咆哮。“请问,我为什么要跪下?”孙天帅强压住心头的愤怒。“不跪你就滚蛋!”“我是中国人,死也不在洋老板面前跪下!”孙天帅昂首挺胸,甩下每月1300元的饭碗,大步从韩国女老板身边走过,并且永远离开了那块耻辱的地方。孙天帅,这位“不跪的中国人”,从此成了千千万万打工族传颂的英雄,被亿万同胞所称道。

13.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努对敌人的手,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闻一多是全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致力于救国运动,在学生中威信极高,是昆明民主运动领导者之一。1946年7月11日,昆明民主运动领导人李公朴被特务杀害。当时特务扬言闻一多便是李公朴第二。7月15日,友人告诉闻一多不要外出,敌人要下毒手。闻一多微笑着说:“事已至此,我不出,则诸事停顿,何以慰死者?”15日上午10时,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开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李夫人讲话后,闻一多面对特务猖狂捣乱,拍案而起,登台讲话,词严色厉,慷慨激昂。他说:“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接着,他厉声斥责反动派:“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你站出来!”又警告反动派“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杀不完的……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最后,闻一多慷慨发誓:“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当天下午,闻一多回家时,即被特务杀害于昆明街头

 1、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2、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福楼拜

 3、忍辱偷生的人,绝不会受人尊重。——高乃依

 4、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英.莎士比亚

 5、如果没有气节,世界上恋爱、友情、美德都有不存在。——英.阿狄生

 6、一个人的美德不应由他特殊的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日常的品行来衡量。— —法.帕斯卡

 7、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裴多菲

 8、优秀的人物,总是远离世俗的,而不是在罪孽的浊流里浪流。——前苏联. 高尔基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0、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陆机

 11、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先秦《论语·卫灵公》

 12、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4.拼音gǔ qì

1: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

2: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约翰·高而斯华馁

3: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

4: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

―――罗素

5: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一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

―――苏霍姆林斯基

6: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7: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

―――伊·谢·科恩

8: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就必需谦虚。的确,人性是尊严的,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也是不完整的。说人是尊严的,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怜悯的、有感情的、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

―――汤因比

9: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

―――陈家琪

10: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蒙田

11:人不可有傲气,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四、学生范文

谈骨气

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骨气是什么?骨气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精神,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有时甚至是一个国家国格的标志。

    梅汝璈就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东京审判时,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的梅汝璈面对外国人的蛮行为,始终不卑不亢。在审判的座位排序上,他坚持要求按受降书签定的顺序来排位,否则“无颜去见中国人民”。在事关中国的正当权力方面,他没有屈服,始终据理力争,直至赢得尊严。梅汝璈在外国人面前,所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骨气,更是一个民族的骨气,他的行为,让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刮目相看。

    纵观古今,像梅汝璈这种有骨气的人难道还少吗?晏子出使出国,不从“狗洞”(小门)入,义不受辱;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李白不愿“事权贵”,“天子呼来不上船”;曾子墨在美国打拼,面对外国人的难,不卑不亢,据理力争;普通工人孙天帅,不给韩国女老板下跪,高挺胸膛,饭碗被砸,却站得笔直。这些人,不都是有骨气的人吗?因为有骨气,他们不卑不亢;因为有骨气,他们不畏强势;因为有骨气,他们活出尊严,赢得尊重。

   “铮铮铁骨”固然值得景仰,先忍而后起,忍辱负重,也是大丈夫,也是有骨气的人。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掳进宫中为仕多年。勾践为夫差尝大便,做马夫,博得夫差信任,得以回归故里。他卧薪尝胆,苦心建国,三千越甲,吞灭强吴,除去心头恶气,成就一代霸业。我们能说勾践是没有骨气的表现吗?不能。骨气,有时候不是挺出来的,是人忍出来的。那份忍辱负重的精神,那份压不平,折不断,吓不倒的精神,同样称之为骨气!

    然而,生活中却不乏得了“软骨病”的人。他们整天谈论韩国、日本的某影星,“帅呆了!”、“酷毙了!”挂在嘴边,却不知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从事什么职业;他们迷恋于“万圣节”“愚人节”“圣诞节”,却不知“端午节”“中秋节”是哪一天;他们以穿外国名牌为荣,以吃洋快餐为美,以用日货、美货为傲,“月亮是外国的圆”,却把国货贬得一文不值。更可恨的是,个别人居然把讨好洋鬼子、取悦洋鬼子当作一种荣耀,甘愿低声下气做了一条哈巴狗。这些人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做法只会引起外国人的反感。试想,一个连自己的国家与民族都不爱的人,一个没有骨气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

    铮铮傲骨,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有骨气的中华儿女,曾经为中国的屈辱抗争过,曾经为中华的崛起奋斗过。新一代的青年更应该铭记:人生在世,必须活得有骨气!

文档

话题作文《骨气》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骨气》写作指导一、名家引路吴晗的《谈骨气》一文,写于1961年春,最初发表在同年3月4日的《中国青年报》。吴晗在作品中有意识地向人们集中进行“骨气教育”。他的这些著述在增强人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人们爱国主义情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谈骨气》一文不仅对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历史背景有着见证作用,还点明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骨气!课本原文《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