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统编版语文四上优质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05:03
文档

统编版语文四上优质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教材简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教材提供了本单元《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中的相关语段,意在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细致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细节,持续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运用多感官留心观察才能察觉易被忽略之处。从而明确只有细致、连续、调动多感官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写得准确形象。“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区分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体会表达的准确性丰富性,引导学生积累并在生活中运用。二是通过比较,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推荐度:
导读语文园地三【教材简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教材提供了本单元《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中的相关语段,意在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细致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细节,持续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运用多感官留心观察才能察觉易被忽略之处。从而明确只有细致、连续、调动多感官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写得准确形象。“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区分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体会表达的准确性丰富性,引导学生积累并在生活中运用。二是通过比较,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语文园地三

【教材简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教材提供了本单元《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中的相关语段,意在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细致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细节,持续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运用多感官留心观察才能察觉易被忽略之处。从而明确只有细致、连续、调动多感官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写得准确形象。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区分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体会表达的准确性丰富性,引导学生积累并在生活中运用。二是通过比较,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日积月累”呈现的是一组气象谚语。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先民智慧的结晶,积累谚语,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观察方法,此时整体回顾,是学生总结学法,使训练更有效更扎实。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展开训练,变枯燥为趣味,符合四年级学生特点。

【学习目标】

1.学习认真细致观察的方法。

2.在组词中,学习换一个字,表达相同意思的技巧;明确同义词表达的侧重点。

3.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

4.积累关于天气的谚语。

【学习重点】

1.在组词中,学习换一个字,表达相同意思的技巧。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作用。

【学习难点】

学习认真细致观察的方法。

【核心学习任务】

本课时的关键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预设批注
一、交流平台

这是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中的片段。通过这三个片段的展示,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准确?在观察中,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用到哪些感官?

课件出示:

1.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2.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学生认真读片段,解决问题,并在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个片段:从“钳子、较大的土块、强有力的后足、两排锯、倾斜地铺开”等词语、短语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多么细致,描写得多么准确。只有观察细致了,描写起来才会更准确。

第二个片段:从“要是、萎了、痕迹也没有了、逐渐变成灰色”等词语、短语中,可以看出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而且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

第三个片段:“仔细耙扫、收拾、弹琴”等词语、短语表明作者不仅用眼睛看,还用耳朵听,用心想。可见要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最好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二、词句段运用

课件出示教科书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狗  鼠  鸟  猪  马  鱼  牛  虎

窝  洞  巢  圈  塘  厩  穴  棚

学习活动一:

(1)认真观察上下两行字,发现这两行字有什么特点?

(2)上面的字和下面的字连起来,组成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意思?

(3)全班交流上面同一个字可以连下面两个字,各组成的词语在意思上、用法上有什么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行的字都是动物名称,和第二行相应的字连起来,可以组成词语,这些词语表示这种动物的“家”。同时,第一行的字与第二行可连的两个字分别组成词语,这两个词语是同义词,一个常用于口语,一个常用于书面语。

三、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遣词造句的时候会发现一些词语在句子中起到特殊的作用。有了它们,句子表达的意思会更加准确。

四、深入探讨

1.课件出示,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2.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3.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4.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学习活动二

(1)读一读,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2)深入思考,句子加上了加点词语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读句子,讨论,并交流。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师总结并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逐渐”一词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而不是一下子变成灰色的。这个词语让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最多”一词表明隧道最深有九寸。这个词起到了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的这句话,思考:哪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课件出示:

这座桥长约12米,宽约8米。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句子。并选出代表发言。

预设:“约”点明了桥的大概长度、宽度,因为测量是有误差的。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表达一定要严谨,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

五、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谚语。

课件出示:

1.立了秋,把扇丢。

2.二八月,乱穿衣。

3.夏雨少,秋霜早。

4.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5.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6.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谚语。

(1)大声朗读。

(2)指名读。

(3)分组读,并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指名出示在预习中搜集到的谚语的意思,并在全班交流。

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谚语和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文档

统编版语文四上优质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三

语文园地三【教材简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教材提供了本单元《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中的相关语段,意在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细致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细节,持续观察才能发现细微的变化,运用多感官留心观察才能察觉易被忽略之处。从而明确只有细致、连续、调动多感官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写得准确形象。“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区分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体会表达的准确性丰富性,引导学生积累并在生活中运用。二是通过比较,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