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宋词二首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04:02
文档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学常识,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品味词的意境,挖掘作品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感情。3、背诵两首词。过程与方法1、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2、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情,学习作者逆境中不甘沉沦,挫折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 词的上下片有何内在的联系。2、 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难点1、 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2、了解衬托、用典等艺术手法及其作用。教学时数: 一课时
推荐度:
导读宋词二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学常识,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品味词的意境,挖掘作品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感情。3、背诵两首词。过程与方法1、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2、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情,学习作者逆境中不甘沉沦,挫折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 词的上下片有何内在的联系。2、 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难点1、 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2、了解衬托、用典等艺术手法及其作用。教学时数: 一课时
宋词二首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文学常识,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品味词的意境,挖掘作品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感情。

 3、背诵两首词。 

过程与方法 

1、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情,学习作者逆境中不甘沉沦,挫折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1、 词的上下片有何内在的联系。

 2、 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 

难点

 1、 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 

2、了解衬托、用典等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四川眉山三苏祠的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朱德同志在四川眉山三苏祠的题词语,也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可见苏轼在文学史上享有的盛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苏轼的千古名篇《念奴娇 赤壁怀古》。

 1、文体知识    

词,作为诗歌的一种,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称长短句、诗余。原本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词牌,也叫词调。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声韵等。按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只有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分别叫做上下阙或上下片,三四段的叫三叠、四叠。按作家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走进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是 “唐宋家” 之一。与苏洵、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开豪放派先河。 

3、追溯背景    

《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于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职其实是一种无实权的闲职,还要受地方官的监督管制,形同囚犯),带着郁闷的心情游览了黄州城的赤鼻矶后,他创作了这首词,借以抒写胸中的郁闷。 

4、范读

 5、正字音 

浪淘táo尽   纶guān巾   樯qiáng橹lǔ   一尊还酹lèi江月

 6、通假字 

 早生华发          “华”通 “花”   花白的  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 “遵”   酒杯 

二、解读课文 

1、范读

 2、自由读--齐读 

3、“念奴娇”和“赤壁怀古”的含义是什么?

 “念奴娇”是词牌名(词原本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词调,也就是词牌)。 “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它点出了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4、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人们所说的赤壁战场只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地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重对策的诸葛,足智多谋的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

板书:        大江、赤壁                 淘尽风流人物所见   乱石、惊涛           所想 涌现多少豪杰

 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内容上将怀古之情与江山胜景融为一体,景人合一。结构上承上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

 6、下片描写了众多英雄人物中的哪一位?如何描写的? 

作者集中笔墨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风姿飒爽,韶华似锦、年轻有为。“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上描写周瑜装束的儒雅,风度翩翩。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7、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确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是那一句? 

 樯橹灰飞烟灭 

8、词人通过对周瑜的回忆,他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故国神游……” 

板书:        雄姿英发                   多情善感

所忆: 周郎风流潇洒     

 所慨     功业无成        才华横溢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小结: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一时之英雄。而自己年近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发出感慨,既有对周瑜的仰慕,又有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和迫切建功立业的思想表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资料积累 1、走进作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人。,他在南宋词坛上有着极高的地位,是苏轼后“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著有《稼轩长短句》。 2、追溯背景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3、正字音舞榭xiè歌台   寻常巷陌mò   金戈gē铁马   封狼居胥xū 解题永遇乐,词牌名,双调,104字。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所写内容。 4、鉴赏词作,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课件投影,明确用典。  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 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二)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  分析研讨用孙权、刘裕典。  1、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明确:都是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业绩都在京口起步。)  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和刘裕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觅” 、“英雄”、“风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  2、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因此,用此二人典,又蕴含了什么意思? (明确:讽刺宋室昏聩。)  3、分析研讨用刘义隆典。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这个典故。  用典的用意何在? (明确: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分析研讨用佛狸祠典。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的是什么? (明确:追忆往事,回顾自己的抗金生活。)  5、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 (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6、分析研讨用廉颇典。  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小结 辛弃疾不愧为“用典”高手,用典来借古讽今,用典来抒发自己含蓄而深沉的复杂情感,表现出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景、典、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附板书设计:  怀古        讽今孙仲谋------景仰之情刘 裕 ------赞叹之情刘义隆------警告当局佛  狸------怒斥偏安廉  颇------壮志未已

文档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识记文学常识,了解词的写作背景。2、品味词的意境,挖掘作品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感情。3、背诵两首词。过程与方法1、理清上下两片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2、反复诵读,品味诗词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情,学习作者逆境中不甘沉沦,挫折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1、 词的上下片有何内在的联系。2、 体会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难点1、 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意思。2、了解衬托、用典等艺术手法及其作用。教学时数: 一课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