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郎隧道施工方案
中铁十七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O年七月
总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隧道总体施工方案
三、六郎隧道通风方案
四、岩溶富水段施工方案
一、工 程 概 况
1、隧道概况
六郎隧道起讫里程为DK573+782~DK587+5,全长14113m。其中V级围岩共1573m,Ⅳ级围岩为20m,Ⅲ级围岩为6220m,Ⅱ级围岩为3680m。线路设计为人字坡,DK573+782~DK578+800为3‰上坡,坡长5018m;DK578+800~FDK580+300为8‰下坡,坡长1500m;DK580+300~FDK587+5为15.5‰下坡,坡长7595m。
2、水文地质
① 地质构造
隧道主要穿越三叠系中统法郎组B段(T2fb)岩性为黄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钙质粉泥岩、粉(细)砂岩,该套地层中普遍含钙质;个旧组二段(T2g),岩性为灰色、灰白色厚层至块状泥岩、白云岩、局部夹泥灰岩、钙质泥岩等。隧道区地质构造复杂,隧址发育2条背斜,6条断层,隧道穿越的基岩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岩溶强烈发育,断层及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并且本隧道地下水及岩溶水极其发育,尤其雨季地下水更是成倍增加。
② 水文条件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浅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的三种类型。
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约为37.5×104m3/d,雨季最大涌水量约为80.3×104m3/d。 对此施工期间可能发生的突水、涌泥等重大隧道工程地质问题,并重点对突水、涌泥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六郎隧道涌水量
最大涌水量(m3/d)
③ 不良地质
主要不良地质现象为岩溶及岩溶水,施工中可能发生突泥、突水现象,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地表水的漏失、软质岩及软弱夹层、构造破碎带及构造裂隙水、崩塌落石等。
进口工区地质简图
横洞工区地质简图
出口工区地质简图
六郎隧道围岩统计表
3、辅助坑道设置模式
本隧道设置一横洞+一平导的辅助坑道模式,于隧道线路左侧30m设贯通平导,平导进口里程PDK573+782,出口里程PDK587+912,全长14130m;于DK582+300左侧设置横洞一座,横洞长244m,交角为90°。
4、设计施工方案
① 六郎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以贯通平导辅助正洞施工,有轨运输。平导以快速掘进为主,通过施工横通道进入正洞辅助正洞开挖,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同时起到超前地质预报、形成巷道式通风,降低长距离通风难度等作用。
② 辅助坑道采用有轨运输,其中 PDK578+155~PDK582+730采用有轨单车道运输,内净空尺寸4.0(宽)×4.95m(高), 其余段落采用有轨双车道运输,内净空尺寸5.4(宽)×4.95m(高)。
③ 本隧道共分进口、横洞、出口三个工区施工,横洞进入正洞后只向进口方向施工。隧道贯通工期48个月。
六郎隧道设计方案示意图
施工任务划分表
| 工区 | 里程 | 长度 | 备注 |
| 进口 工区 | DK573+782~DK578+800 | 5018 | 正洞 |
| PDK573+782~PDK578+800 | 5018 | 平导 | |
| 横洞 工区 | HDK0+244~HDK0+000 | 244 | 横洞 |
| DK578+800~DK582+300 | 3500 | 正洞 | |
| PDK578+800~PDK582+300 | 3500 | 平导 | |
| 出口 工区 | DK582+300~DK587+5 | 5595 | 正洞 |
| PDK582+300~PDK587+912 | 5612 | 平导 |
二、六郎隧道总体施工方案
1、施工方案
① 总体安排参照原设计进行 ,保留贯通平导与横通道。六郎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以贯通平导辅助正洞施工,无轨运输。正洞Ⅱ 、Ⅲ级围岩采用全段面法开挖, 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 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七步法开挖,平导Ⅱ 、Ⅲ级围岩采用全段面法开挖, Ⅳ级、 Ⅴ级围岩采用台阶法开挖。
② 原设计平导通过1#、4#、7#、10#、21#、24#、26#、29#、32#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没有充分利用横通道来担任正洞施工任务,为正洞创造多工作面施工。因此对原设计6#、25#、27#横通道调整方向(调整为与原设计相反方向)以便辅助正洞开挖施工,对原设计5#、7#、28#、26#、24#横通道调整方向(调整为与原设计相反方向),以便形成巷道式通风。进口工区平导通过2#、4#、6#、8#、10#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横洞工区平导通过18#、16#、14#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出口工区平导通过31#、29#、27#、25#、23#、21#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
③ 建议将平导断面由原单车道4.0(宽)×4.95m(高)断面、双车道5.4(宽)×4.95m(高)断面优化为单车道+错车道断面,每隔250m设错车道,单车道断面采用5.0(宽)×6m(高),错车道断面采用7.1(宽)×6.2m(高),横洞统一采用双车道断面7.1m(宽)×6.2m(高),断面优化后,改有轨运输为无轨运输。
④ 设计正洞及平导长度各680m断层及其破碎带富水段采用超前周边预注浆堵水;设计平导及正洞长度各390m断层影响带采用超前局部注浆,施工采用,钻孔采用C6、MK-5钻机,注浆采用单液、双液普通注浆机。
⑤ 本隧道分进口、横洞、出口三个工区施工,分别担任正洞施工任务为5018m、3500m、5595m,横洞进入正洞后只向进口方向施工。
2、有轨运输改无轨运输方案可行性
① 平导断面设置单车道+错车道,可满足无轨运输机械车辆错车需要,平导每420m左右设有施工横通道,可满足无轨运输机械车辆掉头需要。
② 横通道贯通前采用压入式通风,横通道贯通后风机进洞形成巷道式通风,通过安装大功率风机(206kw)、大管径的通风管(φ1800mm),可以满足作业面的新鲜空气的要求。
3、有轨运输与无轨运输方案对比
① 六郎隧道洞口位置地形陡峭,场地狭小,不能满足有轨运输对场地要求,而无轨运输场地可以满足要求。
② 无轨运输组织较简单,可操作性强,有轨运输对轨道、车辆、操作人员要求相对较高,施工组织难度相对较大。
③ 无轨运输条件下,仰拱作业面跨度小,仰拱施工组织较简单,仰拱施工速度快,开挖面出碴进料影响小;而有轨运输条件下,仰拱作业面跨度大,仰拱施工组织非常复杂,特别是拨道、顺道工作量大且很频繁,仰拱施工速度慢; 对开挖面出碴进料、 设备调动影响非常大。在无轨运输条件下, 仰拱施工对开挖面的施工干扰较有轨运输小的多, 因此施工效率较高。
④ 无轨运输条件下,衬砌混凝土罐车运输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对混凝土质量性能保障较好;而有轨运输条件下,轨行式混凝土罐车运量小,速度慢,效率低。
⑤ Ⅱ、 Ⅲ级围岩正洞每循环进尺3m,无轨运输出碴采用20m3自卸车8辆, 出碴时间4.5小时;无轨运输采用电瓶车,矿斗尺寸为6.1 ×1.6 ×2.45m,出碴时间6小时,无轨运输比有轨运输每循环出碴时间少1.5小时。
⑥ 有轨运输设备需要的维修、保养和轨道布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电路部分修理人员要求也较高。另外,有轨机械配件不属于本地常用件,需要到厂家直供,时效性上也不满足使用要求。所以有轨组织的施工技术要求要高得多。
⑦ 采用有轨运输投入专用设备多,一个隧道口所投入专用设备约1500万元,不利于公司目前隧道设备周转使用, 采用无轨运输方案,将对机械运输成本得到很大的节约,由于有轨运输,施工机械的投入相对较大,且维修及配件的成本很高,对施工进度给予了很大的制约,无轨运输的灵活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机械设备等的资源配置能够得到很合理的组织,规模效益很大。
⑧ 有轨运输出碴需要汽车转运,无轨运输出碴直接运至弃碴场不需要转运。
⑨ 无轨运输掘进达3KM以后,通风排烟较有轨运输困难,但通过合理配置通风设备,改进通风方案,能够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通过以上对比,无轨运输较有轨运输,投入小,机动灵活、 施工组织简单, 施工干扰小, 作业效率高,可以加快开挖、仰拱、二次衬砌的速度确保工程质量。
4、施工组织及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① 进口工区
进口工区承担平导5018m、正洞5018m的施工任务,超前周边注浆210m、超前局部注浆130m,平导通过2#、4#、6#、8#、10#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使正洞保证两个工作面,平导一个工作面,共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六郎隧道进口主要机械设备配备如下:
六郎隧道进口机械设备配置表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自制开挖台车 | 台 | 3 | ||
| 防水板铺设台架 | 台 | 2 | ||
| 衬砌台车 | 12m | 台 | 2 | |
| 湿喷机(10-30m3/h) | ATLS-20 | 台 | 5 | |
| 喷射砼机械手 | 台 | 1 | ||
| 挖掘机 | Pc220 | 台 | 3 | |
| 装载机 | ZL50 | 台 | 4 | |
| 扒碴机 | YWB-60 | 台 | 1 | |
| 普通钻机 | MK-7 | 台 | 2 | 超前注浆钻孔 |
| 注浆泵(单双液) | XDY70(D) | 台 | 4 | |
| 轴流风机(74-220kw) | SFD-NO.11 | 台 | 2 | |
| 射流风机 | 台 | 16 | ||
| 自卸车 | 斯太尔、EQ3242G | 辆 | 20 | |
| 空气压缩机 | 4L-22/7 | 台 | 12 | |
| 管棚钻机 | PG115 | 台 | 1 | |
| 砼罐车 | 辆 | 6 |
横洞工区承担横洞244m、平导3500m、正洞3500m的施工任务,超前周边注浆70m、超前局部注浆60m,平导通过18#、16#、14#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 使正洞同时有两个工作面, 平导一个工作面施工,根据承担施工任务及工期要求,六郎隧道横洞主要机械设备配备如下:
六郎隧道横洞机械设备配置表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自制开挖台车 | 台 | 3 | ||
| 防水板铺设台架 | 台 | 2 | ||
| 衬砌台车 | 12m | 台 | 2 | |
| 湿喷机(10-30m3/h) | ATLS-20 | 台 | 8 | |
| 挖掘机 | Pc220 | 台 | 3 | |
| 装载机 | ZL50 | 台 | 4 | |
| 普通钻机 | MK-7 | 台 | 2 | 超前注浆钻孔 |
| 注浆泵(单双液) | XDY70(D) | 台 | 4 | |
| 轴流风机(74-220kw) | SFD-NO.11 | 台 | 2 | |
| 射流风机 | 台 | 5 | ||
| 自卸车 | 斯太尔、EQ3242G | 辆 | 20 | |
| 空气压缩机 | 4L-22/7 | 台 | 8 | |
| 砼罐车 | 辆 | 6 |
③出口工区
出口工区承担平导5612m、正洞5595m的施工任务,超前周边注浆400m、超前局部注浆200m,平导通过31#、29#、27#、25#、23#、21#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为正洞施工创造工作面,使正洞保证两个工作面, 平导一个工作面, 共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六郎隧道出口主要机械设备配备如下:
六郎隧道出口机械设备配置表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 自制开挖台车 | 台 | 3 | ||
| 防水板铺设台架 | 台 | 2 | ||
| 衬砌台车 | 12m | 台 | 2 | |
| 湿喷机(10-30m3/h) | ATLS-20 | 台 | 8 | |
| 挖掘机 | Pc220 | 台 | 4 | |
| 装载机 | ZL50 | 台 | 4 | |
| 多功能钻机 | C6 | 台 | 2 | 超前注浆钻孔 |
| 注浆泵(单双液) | XDY70(D) | 台 | 6 | |
| 轴流风机(74-220kw) | SFD-NO.11 | 台 | 2 | |
| 射流风机 | 台 | 16 | ||
| 自卸车 | 斯太尔、EQ3242G | 辆 | 20 | |
| 空气压缩机 | 4L-22/7 | 台 | 12 | |
| 管棚钻机 | PG115 | 台 | 1 | |
| 砼罐车 | 辆 | 6 |
六郎隧道开挖指导工期48个月(包括正洞及平导2个月准备工期), 我部确定工期为44个月,较指导工期提前了4月。六郎隧道开工时间2010年6月1日,完工时间2014年2月4日,总工期44个月,其中施工准备2个月,开挖贯通42个月。
六郎隧道施工方案示意图
注:1、进口工区平导通过2#、4#、6#、8#、10#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
2、横洞工区平导通过18#、16#、14#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
3、出口工区平导通过31#、29#、27#、25#、23#、21#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
六郎隧道进口工区节点工期安排表
| 施工区段 | 里程 | 施工 长度 | 起止时间 | 节点 工期 | |
| 平导 | 平导进口至 2号横通道 | PDK573+782~PDK574+762 | 980 | 2010.8.1~2011.2.15 | 194 |
| 至4号横通道 | PDK574+762~PDK575+602 | 840 | 2011.2.16~2011.6.12 | 116 | |
| 至6号横通道 | PDK575+602~PDK576+442 | 840 | 2011.6.13~2011.12.4 | 171 | |
| 至6号横通道 | PDK576+442~PDK577+272 | 830 | 2011.12.5~2012.5.30 | 174 | |
| 至10号横通道 | PDK577+272~PDK578+112 | 840 | 2012.5.51~2012.10.27 | 146 | |
| 至分界点 | PDK578+112~PDK578+800 | 688 | 2012.10.28~2013.3.17 | 139 | |
| 正洞 | 平导进口至 2号横通道 | DK573+782~DK574+792 | 1010 | 2010.8.1~2011.7.4 | 333 |
| 至4号横通道 | DK574+792~DK575+632 | 840 | 2011.3.16~2011.9.14 | 178 | |
| 至6号横通道 | DK575+632~DK576+472 | 840 | 2011.7.13~2012.4.8 | 270 | |
| 至6号横通道 | DK576+472~DK577+302 | 830 | 2012.1.5~2012.11.17 | 312 | |
| 至10号横通道 | DK577+302~DK578+142 | 840 | 2012.7.1~2013.3.3 | 242 | |
| 至分界点 | DK578+142~DK578+800 | 658 | 2012.11.28~2013.7.19 | 231 | |
| 施工区段 | 里程 | 施工 长度 | 起止时间 | 节点 工期 | |
| 横洞 | HDK0+244~HDK0+000 | 244 | 2010.8.10~2010.9.15 | 35 | |
| 平导 | 至18号横通道 | PDK582+300~PDK581+592 | 708 | 2010.9.15~2011.1.14 | 119 |
| 至16号横通道 | PDK581+592~PDK580+692 | 900 | 2011.1.15~2011.5.27 | 132 | |
| 至14号横通道 | PDK580+692~PDK579+852 | 840 | 2011.5.28~2011.9.24 | 116 | |
| 至分界点 | PDK579+852~PDK578+800 | 1052 | 2011.9.25~2012.2.17 | 142 | |
| 正洞 | 至18号横通道 | DK582+300~DK581+562 | 738 | 2010.10.15~2011.4.28 | 193 |
| 至16号横通道 | DK581+562~DK580+662 | 900 | 2011.2.15~2011.10.8 | 233 | |
| 至14号横通道 | DK580+662~DK579+822 | 840 | 2011.6.28~2011.12.22 | 174 | |
| 至分界点 | DK579+822~DK578+800 | 1022 | 2010.10.25~2012.5.23 | 208 | |
| 施工区段 | 里程 | 施工 长度 | 起止时间 | 节点 工期 | |
| 平导 | 至31号横通道 | PDK587+912~PDK587+022 | 952 | 2010.8.10~2011.6.26 | 316 |
| 至29号横通道 | PDK587+022~PDK586+202 | 820 | 2011.6.27~2011.10.16 | 117 | |
| 至27号横通道 | PDK586+202~PDK585+372 | 830 | 2011.10.17~2012.3.13 | 146 | |
| 至25号横通道 | PDK585+372~PDK584+532 | 840 | 2012.3.14~2012.9.28 | 194 | |
| 至23号横通道 | PDK584+532~PDK583+692 | 840 | 2012.9.29~2013.3.1 | 152 | |
| 至21号横通道 | PDK583+692~PDK582+822 | 870 | 2013.3.2~2013.9.2 | 180 | |
| 至分界点 | PDK582+822~PDK582+300 | 522 | 2013.9.3~2013.11.18 | 75 | |
| 正洞 | 至31号横通道 | DK587+5~DK586+992 | 903 | 2010.8.10~2012.1.3 | 503 |
| 至29号横通道 | DK586+992~DK586+172 | 820 | 2011.7.27~2012.2.4 | 187 | |
| 至27号横通道 | DK586+172~DK585+342 | 830 | 2011.11.17~2012.6.20 | 213 | |
| 至25号横通道 | DK585+342~DK584+502 | 840 | 2012.4.14~2013.2.28 | 314 | |
| 至23号横通道 | DK584+502~DK583+662 | 840 | 2012.11.11~2013.7.9 | 258 | |
| 至21号横通道 | DK583+662~DK582+822 | 840 | 2013.4.2~2014.1.21 | 2 | |
| 至分界点 | DK582+822~DK582+300 | 522 | 2013.10.3~2014.2.4 | 121 | |
正洞开挖及支护每循环作业时间
围岩
时间
| 项目 (h) | Ⅱ | Ⅲ | Ⅳ | Ⅴ | Ⅴ岩溶富水段 |
| 测量 | 1 | 1 | 1 | 1 | 0.5 |
| 超前支护 | 2 | 1.5 | |||
| 钻爆 | 4 | 4 | 3.5 | 2 | 1.5 |
| 出碴 | 5 | 5 | 4.5 | 2 | 2 |
| 初喷 | 1 | 1 | 1 | 0.5 | 0.5 |
| 立架、锚杆、挂网 | 3.5 | 2 | 2 | ||
| 复喷 | 1.5 | 2.5 | 3.5 | 2.5 | 2.5 |
| 合计 | 12.5 | 13.5 | 17 | 12 | 10.5 |
Ⅱ级围岩:24小时/天÷12.5小时/循环×3m/循环×30天/月=172.8m/月,考虑工序衔接等其它因素影响,计划进度指标165m/月。
Ⅲ级围岩:24小时/天÷13.5小时/循环×3m/循环×30天/月=160m/月,考虑工序衔接等其它因素影响,计划进度指标150m/月。
Ⅳ级围岩:24小时/天÷17小时/循环×2m/循环×30天/月=84.7m/月,考虑工序衔接等其它因素影响,计划进度指标70m/月。
Ⅴ级围岩:24小时/天÷10.5小时/循环×0.8m/循环×30天/月=54.8m/月,考虑工序衔接等其它因素影响,计划进度指标50m/月。
Ⅴ级围岩富水段,考虑注浆,工作时间按照18天计算,24小时/天÷12小时/循环×0.8m/循环×18天/月=33m/月,考虑工序衔接等其它因素影响,计划进度指标30m/月。
平导开挖及支护每循环作业时间
围岩
时间
| 项目 (h) | Ⅱ | Ⅲ | Ⅳ | Ⅴ | Ⅴ岩溶富水段 |
| 测量 | 1 | 1 | 1 | 1 | 0.5 |
| 超前支护 | 2 | 1.5 | |||
| 钻爆 | 3 | 3 | 2.5 | 2 | 2 |
| 出碴 | 3 | 3 | 2.5 | 2 | 1.5 |
| 初喷 | 1 | 1 | 1 | 1 | 0.5 |
| 立架、锚杆、挂网 | 3 | 3 | 2 | ||
| 复喷 | 1.5 | 1.5 | 2.5 | 2.5 | 1.5 |
| 合计 | 9.5 | 9.5 | 12.5 | 14.5 | 9.5 |
Ⅱ、Ⅲ级围岩:24小时/天÷9.5小时/循环×3.5m/循环×30天/月=265m/月,考虑工序衔接等其它因素影响,计划进度指标240m/月。
Ⅳ级围岩:24小时/天÷12.5小时/循环×2.5m/循环×30天/月=144m/月,考虑工序衔接等其它因素影响,计划进度指标120m/月。
Ⅴ级围岩:24小时/天÷14.5小时/循环×2m/循环×30天/月=99m/月,考虑工序衔接等其它因素影响,计划进度指标90m/月。
Ⅴ级围岩富水段,考虑注浆,工作时间按照20天计算,24小时/天÷9.5小时/循环×1m/循环×20天/月=50m/月 。
施工进度指标表(m/月)
| Ⅱ | Ⅲ | Ⅳ | Ⅴ | 超前注浆 | |
| 小于3km正洞 | 165 | 150 | 80 | 50 | 30 |
| 大于3km正洞 | 145 | 130 | 70 | 50 | 30 |
| 小于3km平导 | 240 | 240 | 120 | 90 | 50 |
| 大于3km平导 | 230 | 230 | 110 | 90 | 50 |
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和任务划分情况,六郎隧道施工通风主要采用分阶段压入式结合巷道式通风,通风管选用直径φ1800mm的PVC软式通风管,洞外风机进风口至洞口距离30m,风管出风口至掌子面距离L=30m。
1、隧道进口正洞及平导通风方案
六郎隧道进口正洞长5018m; 平导长5018m, 平导通过2#、4#、6#、8#、10#横通道承担正洞施工任务,进口正洞及平导施工分阶段采取压入式及混合巷道式通风形式。
第一阶段:
平导到达2#横通道之前以及平导由2#横通道辅助正洞阶段(正洞出口未与2#横通道贯通),分别采取单管路独头压入式通风,在洞口各自设置轴流风机进行通风,风管在2#横通道处平导通过横通道
进入正洞的位置增加设置一个三通,保证平导洞身继续向前掘进的施工通风,同时保证平导通过横通道进入正洞辅助正洞的施工通风。此时最长通风距离正洞长1010m,平导长1140m。通风示意图如下:
第二阶段
此阶段正洞出口与2#横通道贯通后,平导由4#横通道辅助正洞施工,正洞出口未与4#横通道贯通,将1#横通道临时封闭,正洞洞口风机移至2#横通道小里程方向100m处(PDK584+682),风管通过2#横通道送风入正洞,同时为保证空气质量,该通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临时封闭,仅容许轴流风机风管通过。平导洞口风机向平导洞内移至3#横通道小里程方向200m处(PDK574+982),风管在4#横通道处平导通过横通道进入正洞的位置增加设置一个三通,保证平导洞身继续向
前掘进的施工通风,同时保证平导通过横通道进入正洞辅助正洞的施工通风;并按400m间距依次增加设置射流风机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打通3#横通道,并在3#横通道口设置射流风机,将平导内污浊空气通过3#横通道诱导引入正洞排出。此时压入式最长通风距离:正洞980m,平导1040m。通风示意图如下:
第三阶段
此阶段正洞出口与4#通道贯通后,采取混合巷道式通风方式,利用平导作为进风巷,正洞作为回风巷组织通风;将2#横通道小里程方向100m处(PDK584+682)风机移至平导洞内4#横通道小里程100m右侧PDK575+532处,该风机通过4#通道送风入正洞,同时为保证空气质量,该通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临时封闭,仅容许轴流风机风管通过;3#横通道小里程方向200m处(PDK574+982)处风机向前移至PDK576+242处;并按400m间距依次增加设置射流风机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打通5#横通道,并将3#横通道射流风机移至5#横通道口,将平导内污浊空气通过5#横通道诱导引入正洞排出;临时关关闭3#横通道;在正洞洞内右侧每间隔700m按照施工进度情况依次增加设置射流风机,形成负压,将正洞内污浊空气向洞外排出;此时压入式最长通风距离:正洞980m,平导1040m。通风示意图如下:
第四阶段
此阶段正洞出口与6#通道贯通后,将4#通道前进方向风机移至6#通道小里程方向100m右侧PDK578+342处,该风机通过6#横通道送风入正洞;平导洞内5#横通道左侧风机向前移至7#横通道小里程PDK578+822处,在平导内继续间隔400m相应增加射流风机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打通7#横通道,并将5#洞口射流风机移至7#横通道口,将平导内污浊空气通过7#横通道诱导引入正洞排出;临时关闭5#通道;在正洞洞内右侧间隔700m继续依次增加射流风机,向外排出污浊空气。此时压入式最长通风距离:正洞980m,平导1040m。通风示意图如下:
第五阶段
此阶段正洞出口与8#通道贯通后,将6#通道前进方向风机移至8#通道小里程方向100m右侧PDK577+172处,该风机通过9#横通道送风入正洞;平导洞内7#横通道处左侧风机向前移至9#横通道小里程PDK577+492处,在平导内继续间隔400m相应增加射流风机向洞内输送新鲜空气;打通9#横通道,并将7#洞口射流风机移至9#横通道口,将平导内污浊空气通过9#横通道诱导引入正洞排出;在正洞洞内右侧间隔700m继续依次增加射流风机,向外排出污浊空气。此时压入式最长通风距离:正洞1628m,平导1408m。通风示意图如下:
六郎隧道进口风机配备表
风机
| 型号 | 风量 (m³/min) | 风压 (Pa) | 功率 (KW) | 最大电机 功率(KW) | 数量 | 备注 | ||
| 平导 | 正洞 | 总数 | ||||||
| SDF(B)-4-NO16 | 2088-4068 | 618-4049 | 206 | 110×2 | 1 | 1 | 后期移入平导 | |
| SDF(B)-4-NO11 | 1015-1985 | 624-4150 | 107 | 55×2 | 1 | 1 | ||
| SSF-NO125 射流风机 | 35 | 8 | 8 | |||||
横洞通风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示意图如下:
4、出口通风方案
出口通风方案同进口通风方案。
四、岩溶富水段施工方案
六郎隧道不良地质主要是断层及其破碎带富水段,长度680m,施工中极可能发生大型突泥、突水危害,采用超前周边预注浆堵水;断层影响带,长度390m,施工中可能发生突泥、突水现象,采取超前局部注浆堵水。
1、断层破碎带注浆方案
在断层带前5m施做1.5m厚C20砼止浆墙;在断层影响带前施做1m厚C20砼止浆墙。根据成孔情况确定注浆方式,对围岩破碎但成孔条件较好的,可用后退式注浆,围岩破碎易塌孔时,采用前进式注浆。注浆材料正洞段:选用具有结石强度高、可灌性好、抗渗透、抗腐蚀、无污染、耐久性好等特点水泥基灌浆材,一般地段采用纯水泥浆(可根据情况采用双液浆),水灰比0.5:1~0.8:1;平导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0.5:1~0.8:1。在断层破碎带,采用加固圈5米超前预注浆,注浆每环长度30米。
2.帷幕注浆及超前预支护后开挖方案
正洞开挖25m,预留5m止浆岩盘;平导开挖27m,预留3m作为止浆岩盘。注浆孔孔底间距按3m控制;注浆范围:隧道正洞段可溶岩地段之断层破碎带,Ⅴ类物探异常区段等注浆加固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5m;平导地段注浆加固范围为隧道开挖轮廓线外3m。
3、施工设备配置
钻孔采用C6钻机2台、MK-5钻机6台;注浆采用普通注浆机(单液注浆机3台,双液注浆机3台),四台使用(两台单液注浆机,两台双液注浆机),两台备用(一台单液注浆机,一台双液注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