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主题 | 食物链和食物网 | |||
| 一、教材分析 | ||||
| 本课的内容来自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二节《食物链和食物网》。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圈中的动物”“生物圈中的人”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内容的基础上,来学习生态系统,本节内容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点,是生态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结构基础,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了物质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学习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 ||||
| 二、学生分析 | ||||
| 生活中,学生对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并不陌生,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诸如此类的谚语也有所了解。学生通过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此基础上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经历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考察活动后,学生有可能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通过模拟活动进行角色表演和角色交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但是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生物富集”,解释生物富集现象,体验生物之间食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有点难度。在学习中,我利用影片“水俣病”,让学生知道汞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进一步理解生物富集现象,认识到它的危害。 | ||||
| 三、教学目标 | ||||
| 1、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能根据问题情境准确写出食物链。 (2)能书写出所给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学会分析生物数量的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4)分析图文资料,解释生物富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正确书写食物链。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交流、生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体会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重要性。 (3)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 ||||
| 四、教学环境 | ||||
|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 ||||
|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 ||||
| 教学中用到的技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影片:《动物世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体验,探索新知——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激发情感——播放“水俣病”视频:日本水俣湾事件,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富集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分层检测,当堂达标——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 在教学中,通过这些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教学评价更即时,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 ||||
|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 |
| 创设情境 导入新授 | 播放影片:《动物世界》。 设疑: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生物?各生物间有什么联系? | 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 播放影片:《动物世界》。采取影片导入,草原上的动态捕食,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的转换到课堂的学习内容中来。 | |
| 情境体验 探索新知 | 探究活动一:食物链 1、根据影片中出现的动物和植物:蝗虫、青蛙、蛇、鹰、水稻。 2、小游戏:请同学到讲台上,分别把上列五种生物的头饰带到各自的头上,各自找到自己的食物,抓住他(她)的衣角,站成一排。 3、看图猜谜语(水果名)写食物链: (意思是:草原上来了一群羊,又来了一群狼。) 启发思考:对比我们写的这两条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 4、课件展示:典型实例 提问:同学们分组讨论上述食物链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问题出在哪里?要想正确的书写出一条食物链要注意哪些事项? | 认识各种生物存在的食物关系。 五位同学到讲台上做游戏 分别扮演:蝗虫、青蛙、蛇、鹰、水稻。 学生回答,然后写出食物链,一学生到黑板上写 学生抢答 分组交流,集体纠正 不同学生回答 | 根据前面播放的影片:《动物世界》中出现的动物和植物,完成游戏。 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 | |
| 合作探究 激发情感 | 探究活动二:生物富集 提出问题: (1)写出图中的食物链,并分析在每个营养级所含DDT的含量,看有何规律? (2)为什么消费者级别越高,体内DDT浓度越大? (3)这种现象叫什么? (4)如果这些积累了有毒物质的鱼被你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2、观看“水俣病”视频:日本水俣湾事件 通过水俣病谈自己的感想,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迪? 探究活动三: 食物网 1、学生根据“助学卡”完成第1、2两题 2、模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游戏:我是食物网一成员 3、【引导探究:】 ⑴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条食物链?注意从哪开始数? ⑵观察这些食物链,你发现了什么? ⑶请举例说明一种生物是不是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它的消费级别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 " 学生观看、思考, 析讨论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观看“水俣病”视频,思考生物富集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谈自己的感想,畅所欲言 学生拿出“助学卡”完成问题: 1.观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认识它们的食性。 2.将不同生物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 3.请举例说明一种生物是不是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它的消费级别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小组讨论,回答 六位学生表演, 其他学生注意观看。 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回答 各组展示观点 | " 播放多媒体课件 播放“水俣病”视频,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富集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 | |
| 畅谈收获, 总结提升 | 师生共同总结: | 学生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 播放多媒体课件 | |
| 分层检测 当堂达标 | 分发课堂达标测试题 | 限时完成 | 1、纸笔测试 2、实物投影展示规范答卷。 | |
| 七、教学特色 | ||||
| 1.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教学技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影片:《动物世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体验,探索新知——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激发情感——播放“水俣病”视频:日本水俣湾事件,进一步认识到生物富集的危害,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活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分层检测,当堂达标——投影展示规范答卷,鼓励性评价。 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将抽象知识直观化、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2.创设较多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我本着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设计了两个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知识,领悟生态系统中错综复杂的生物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每一种生物,与生物和谐共处的情感。 总之,一堂课需更深入的斟酌,在驾驭课堂方面,还需要能力上的提升,这就要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随机应变,应付自如,使课堂更加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