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学单元 | 三 | 课题 | 走进花果山 信息窗一 | 课时 | 1 | ||
| 教学目标 |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学会思考问题。 3、通过与同伴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 教学媒 体使用 | 有 | ||||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 教学难点 | 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 | ||||
| 教 学 过 程 |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师: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 提出问题 1、出示《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 (1) 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先让学生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③ 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5只,我再拿出5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也就是把5和3合起来 …… (2)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3) 认识加号。 (4) 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5+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三、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 结合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在“问题口袋”中,待学到相关知识时再解决。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象这样把两部分合起来就用加法计算。 五、走进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能遇到用加法解决的问题,你来说一说好吗? 六、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 二次备课 | |||||
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理解算法。 | |||||||
| 作业 设计 | 达成 情况 | 较好 | |||||
| 问题 处理 | |||||||
| 教学目标达成 | 优秀 良好 一般 | 教师 自评 | 优秀 良好 一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