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施工准备
1.施工工具
汽车泵、插入式振捣棒、配电箱等。
2.技术准备
1)所有机具均应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同时配备电工,随时检修。
2)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了防备临时停水停电,事先应在现场准备一定数量的人工振捣工具,以防出现意外施工缝。
二、作业条件
1)各种专业管线已埋设完毕,钢筋隐检、模板(门窗洞口尺寸及预埋件、人防门型号、开启方向)预检已完成。
2)施工人员的通道架设已搭设完毕。
3)振捣设备调试正常、备有一定数量的振捣棒。
4)放料处与浇筑处联络信号已准备就绪。
5)检查墙、柱插筋位置、数量,预埋件的位置、数量,预留洞的位置、数量,模板接缝是否严密,模板隔离剂涂刷情况、支撑洗头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要求。
6)墙内是否清理干净,如铁丝、冷挤压套管、木料、铁钉、焊渣等。
7)墙体支撑体系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8)穿墙丝杆是否正确,人防墙、临空墙所用穿墙杆是否符合人防施工验收规范。
9)检查外墙与内墙交接部位是否采取措施及后浇带、施工缝等部位符合设计要求。
10)设有专人对跑模现象随时观察及处理。
三、混凝土浇筑
1.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应在底部均匀浇筑5㎝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左右。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设置在门窗洞口上,接槎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保证接槎严密。
2.洞口浇筑混凝土时,应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振捣时,振捣棒应距洞边30㎝以上,以防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
3.由于外墙为抗渗混凝土,内墙为非抗渗混凝土,因此在内墙与外墙相交处固定2000目的双层钢丝网片,在浇筑时将外墙与内墙混凝土分隔开来。具体见下图:
4.墙体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后,整理上口甩出的钢筋,并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或以模板上口为准,将墙上口表面混凝土找齐、抹平。
5.后浇带混凝土等级采用比原构件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四、质量标准
1.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露筋、蜂窝等缺陷,埋件位置应正确。
2.混凝土结构表面的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3.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其允许偏差为±10mm。
4.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迎水面保护层设计如不足,未达到地下防水规范的50mm应与设计办理变更洽商报告。
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 项次 | 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
| 1 | 轴线位置 | 5 | 钢尺检查 | ||
| 2 | 楼层标高 | ±10 | 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 ||
| 3 | 截面尺寸 | +8,-5 | 尺量检查 | ||
| 4 | 墙面 垂直 | 层 高 | ≤5m | 8 | 经纬仪、钢尺检查 |
| >5m | 10 | ||||
| 全高(H) | H/1000≤30 | ||||
| 5 | 表面平整度 | 8 | 用2mm靠尺或塞尺检查 | ||
| 6 | 预埋件中心位置 | 10 | 尺量检查 | ||
| 7 | 预埋螺栓中心位置 | 5 | 尺量检查 | ||
| 8 | 井筒全高垂直度 | H /1000≤30 | 用吊线或尺量检查 | ||
1.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准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模板和钢筋。浇筑混凝土时要另铺混凝土凳子和跳板。
2.在拆模或吊运其他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止水板或止水带。
3.固定牢并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认真测定每次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混凝土的和易性等情况。
2.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等细部要精心施工。
3.穿墙套管用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管内应有捻口挡圈。埋管要预估工程下沉量,防止出现倒坡。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捻口,用防水密封膏封严。
4.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浇捣,保证密实,止水带要固定牢,不得偏移,变形缝内按设计要求认真填好防水隔离材料,缝口内20mm处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应认真做好防水材料收头和密封保护,并抹20mm防水砂浆保护。
5.后浇带混凝土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d后进行,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前接搓处要清理干净,浇筑后养护28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