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单 位: 成都川化
授课教师: 赵 长 红
指导教师: 常 琴
上课地点: 成都川化〔树德教育集团〕
时 间: 20xx.11.16
九年级〔水平四〕体育与健康教学设计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单元教学方案
| 单元名称: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与身体素质练习 | |||||||
| 单元目标 | 1、80%左右学生学会正确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2、开展学生全面的身体灵敏性、核心力量素质; 3、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意志的优良品质 | 重点 | 手型、击球点 | ||||
| 难点 | 发力顺序、控球能力 | ||||||
| 课时 | 内容 | 重点 难点 | 教学目标 | 主要教学手段、方法 | 预计练习 密度与强度 | ||
| 1 | 1、课堂导入 2、热身练习 3、学习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4、身体功能性灵敏练习 5趣味接力赛 | 学习重点:全身协调用力。难点:对球力量的控制及球的稳定性 |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学习使80%左右的同学掌握这项知识技能,提高对排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技术动作,展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开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合作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 1.动态拉伸 2.专项移动练习 3.讲解示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 4.原地徒手练习、自抛自垫、自垫练习 5.教师观察与指导,说明优缺点。 6.教师纠错指出难点,解决重点。 7.一抛一垫练习,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动作技术,并强调动作要点。 8.身体功能性训练:灵敏素质 9.放松、总结,收还器材。 | 密度:45%左右 强度:中等 | ||
| 2 | 1、徒手操2、复习正面双手垫球技术3、身体功能性训练 | 学习重点:全身协调用力 难点:正确判断来球及对球力量和方向的控制 |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排球对垫球的学习使80%左右的同学掌握对垫球的技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技术动作以及合作性练习,开展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开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合作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 1.讲述复习及身体功能性训练要求 2.组织动态拉伸、练习步伐。 3.结合步伐练习移动垫球,一抛一垫 4.集合点评:指出难点,解决重点 5.教师讲解之后、尝试学习对垫练习 6.身体功能性练习:灵敏性、柔韧性、核心力量练习。 7.放松、总结,收还器材。 | 密度:40%左右 强度:中等 | ||
| 3 | 1、球操 2、复习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移动中垫球3、身体功能性训练:迅速移动、核心力量 | 排球技术动作学习重点:全身协调用力。难点:对球力量的控制及球的稳定性 |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排球移动垫球的学习使80%左右的同学掌握移动垫球的技能,提高对排球的运动规则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技术动作、探究性学习、合作性的练习,开展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开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合作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 1.动态拉伸,启动、反响速度、变向移动练习 2.身体功能性练习 半蹲、稍蹲、低蹲;移动步伐方法 3.观察与指导,说明优缺点 4.自垫练习,前后左右一抛一垫练习。 5.教师观察与指导。 6.点评:指出难点,解决重点。 7.自垫练习、尝试对垫练习 8.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动作技术,并强调动作要点。 9.放松、总结,收还器材。 | 练习密度:45%左右 练习强度:中等 | ||
| 4 | 1、复习球操;身体功能性练习:灵敏练习、变向移动练习2、复习自垫球、对垫球、移动中垫球3、单元考核 | 学习重点:全身协调用力 难点:正确判断来球及对球力量和方向的控制 |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学习使80%左右的同学掌握这项知识技能,提高对排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技术动作、探究性学习、跟同学比拟的练习,开展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开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合作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 2.灵敏练习、变向移动练习 3.教师讲述复习要求、观察与指导 4.教师讲解队友配合的考前须知:喊出声,动脚找球。 5.教师观察与指导。 6.集合点评:指出难点,解决重点。 7.自垫练习、对垫练习、隔网垫球等 8.考核隔网对垫球。 9.总结结本次课的情况。 10.师生再见。 | 练习密度:45%左右 练习强度:中等 |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1、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为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原则和实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技术动作,开展其能力。整个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思维,开展学生个性。“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同时,使教学活动始终贯穿思想品德教育,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2、教学目标
A、使学生初步认识排球运动最根底的动作技术:正面双手垫球,能够合理处理人球关系,能够协调发力完成垫球动作。
B、初步学习排球垫球的根本技术,掌握简单的排球运动技能,进一步开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根本活动能力。
3、教材分析
排球正面垫球技术在排球教学学期方案4个课时,本次课是第1次课;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的根底,是学生参加排球运动必须掌握的根本技能,技术重点就是,脚步积极移动找到球的落点,夹肘、压腕、提肩、蹬地、伸臂、跟重心。本次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方法和动作要领。
4、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是九年级,人数都在40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距不大,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个体差异较大;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缺乏。下肢力量一般,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腰背、腰腹力量有待提高。八年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力,但有很强的求知欲。以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但另一方面,学生往往个性张扬,应注意培养学生相互信任、团结合作的意识。
5、教学手段、方法
营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提高学生身体功能性的教法和手段,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运用多种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教学中,精讲多练,通过教师提问、讲解法、示范法、完整练习法等方式,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使之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表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练习,逐步掌握动作要领,锻炼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6、教学过程
身心准备→激发兴趣→探究学习→实践体验〔学生尝试+练习、改良〕→ 身体力行+移动速度小练习+比赛→身心放松
九年级〔水平四〕《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任课教师:赵长红 学生:40人
| 阶段 | 水平四 | 年级 | 九年级 | 课时 | 第1课时 | |||
| 教学 内容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 教材重点 | 垫球的正确手型和击球部位 | |||||
| 教材难点 | 垫球时全身的协调发力 | |||||||
| 教 学 目 标 |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学习使80%左右的同学掌握这项知识技能,提高对排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体验技术动作,展学生的灵敏性与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开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合作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 |||||||
| 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形式、要求及目标 | 强度 | 时 间 | ||
| 开始局部 |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 3、导入课的内容、任务要求 4、安排见习 | 1、教师检查出勤人数 2、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3、语言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4、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 1、体委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3、见习生随堂见习,做力所能及的活动。 | 组织:♀♀♀♀♀♀♀♀ ♀♀♀♀♀♀♀♀ ♂♂♂♂♂♂♂♂ ♂♂♂♂♂♂♂♂ ▲ 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上课意识。 要求:集合快、静、齐 | 小 | 2’ | ||
| 准备局部 | 一、慢跑热身、徒手操 1.头颈运动 4*8拍 2.小臂拉伸 4*8拍 3.肩部拉伸 4*8拍 4.髋关节拉伸 4*8拍 5.最伟大拉伸 4*8拍 6.左右踢腿运动 4*8拍 二、专门性准备活动 1、手臂自然弯曲,放置小腹前学生屈膝降低重心,前脚掌原地颠步,教师打手势、鸣哨提示,学生做出前后左右一步移动练习, 2、提出要求后。前后左右做出多步移动练习 | 一、教师口令指挥,语言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不同的热身拉伸练习。 二、通过口令、哨声、手势指挥学生变向移动。 三、示范后和学生一起做,进行语言引导,强调意识和移动。 | 一、按教师口令做热身活动;动作有力, 按照节拍,认真模仿练习。 二、保持准备状态 降低重心 注意力集中 反响迅速, | 慢跑队形: ←♀♀♀♀♀♀♀♀ ♀↑ ♀↑ ♀↑ →♀♀♀♀♀♀ 徒手操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门移动练习队形:同上 目标:增强学生灵敏性, 培养学生反响速度。移动意识 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重心降低。快速移动。 | 大 | 2’ 2’ 4’ | ||
| 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形式、要求及目标 | 强 度 | 次数 | |||||||
| 根本局部 | 一、技术导入及讲解示范 〔一〕教师引导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体验垫球动作 问题:手型、手臂、击球部位? 〔二〕、讲解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 正对来球成半蹲站立,两脚左右分开前后稍分开, 后脚跟提起,重心适当靠前,两肘自然弯曲并下垂,双手位于腹前,两眼注视来球。 2:垫球手型 抱拳式,叠掌式,互靠式。 3:击球点 保持在腹部一臂的距离 4:击球部位 腕关节向上10厘米处。 5:发力顺序 插:判断来球,手臂插入球下。夹:肘关节要夹紧。 提:提肩、送臂、 蹬:蹬地 跟:身体重心跟随球前移。 | 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尝试自由发挥垫球练习。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做确双手垫球的动作。 2、再次指导学生体验练习。 3、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术。 〔1〕教师指挥:徒手垫球动作的练习。 〔2〕教师巡回个别纠错、集体纠错,提示及时评价鼓励。 | 1、学生每人一球进行体验练习。寻找问题 积极思考。 2、根据教师提示再次体验。 3、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徒手模仿原地正面垫球动作。 〔1〕在练习过程中逐渐总结得出其动作要领。 〔2〕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和语言引导下,有错的及时纠错,再次尝试体验动作要领。 | 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合作、认真积极思考的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实践相结合,注意动作协调配合。 讲解教学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 2’ 1’ 1’ 1’ 2’ | |||||||
| 二、技术学练习、 〔一〕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原地垫击固定球练习 〔二〕、抛垫球练习 1、自抛自垫球 2、连续自垫球 〔三〕、尝试学习 1〕近距离一抛一垫 2〕加大距离一抛一垫 动作及意识好的同学尝试对垫球, |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点,强调动作要领。 2、教师示范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动作要点。 3、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 1、两人一组,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用正面垫球动作击球,体会垫球部位和用力动作.要求蹬腿抬臂协调用力. 2、 〔1〕抛稳、垫准, 〔2〕积极移动:插、夹、压、提、蹬、跟 两人相距2米进行一抛一垫。 3、两人相距3米进行一抛一垫。 | 组织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标:通过练习,使每个学生的动作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中 | 2’ 3’ 3’ 2’ | ||||||||
| 三、身体功能性练习 〔一〕教师讲明练习的方法和要求。 〔二〕教师组织学生分四组,并示范、 ①绳梯高抬腿,一步一格快速向前移动。 ②绳梯高抬腿,两步一格快速移动。 ③尝试新内容 |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中给予提示。 大腿抬高、协调摆手臂 | 1学生按要求站成四路纵队 2、学生带着思考和老师一起尝试练习内容。 3、按要求在绳梯上适应性移动。 4、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动作正确的前提下速度最快 | 组织形式:按照四列纵队依次进行。 ×××… …× ×××… …× ×××… …× ×××… …× ▲ 目标:增强学生灵敏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要求:积极参与,力求争优。 | 中 | 8’ | ||||||||
| 过 程 | 教学内容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组织形式、要求及目标 | 强度 | 时 间 | |||||||
| 结束局部 | 1、整理放松 2、总结评价 3、收还器材 4、师生道别 | 1、教师示范领做。 2、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归纳垫球的技术要点。 3、点评本节课学习情况,总结学习重点。 4、师生再见,收还器材。 | 1、学生两人一组抖臂放松。 2、听教师点评并思考。 3、学生自评、小结、反响。 4、相互交流运动后的体会与感受。 | 组织形式: ♀♀♀♀♀♀♀♀ ♀♀♀♀♀♀♀♀ ♂♂♂♂♂♂♂♂ ♂♂♂♂♂♂♂♂ ▲ 目标:尽情放松身心,通过交流、评价、分享收获。 要求:轻松愉快 | 小 | 5’ | |||||||
| 场地器材 | 田径场、排球40个、绳梯4个 | 平均心率 | 约120次/分 | 课的密度 | 45%左右 | ||||||||
| 预计心率图 | |||||||||||||
| 课后小结 | |||||||||||||
| 平安预案 | 2.练习时,注意人球兼顾,保持适宜的练习间距。比赛时,注意合理冲撞 3.上课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防止偶然事故的发生 4.遇到突发运动损伤,根据损伤的情况及部位,及时进行处理 5.遇到突发的其他身体情况,及时与医务室联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