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验规程合订本
(B/0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号:
发布日期: 2013年07月16日 实施日期:2013年07月18日
关键件进货检验规程 QD/LY-34B/0
1 目的:对进货物资进行控制,确保进货物资符合规定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外购件的检验。
3 职责:质检部是进货物资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4 内容
4.1进货检验与试验
4.1.1铜母排进厂检验和试验
| 序号 | 检验 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 1 | 质量 证明 | 检验报告应有铜含量、 尺寸公差、硬度 、弯曲、直度、电阻率、圆角半径等检验项目。 | 验证 | ||||
| 2 | 外观 | 无夹灰、碰伤、变形、开裂、凹坑 | 目测 | ||||
| 3 | 厚度 偏差 (mm) | 标称尺寸 (厚度a) | 尺寸偏差(宽度b决定) | 0~150mm游标卡尺 | |||
| b≤50 | 50<b≤100 | 100<b≤200 | 200<b | ||||
| a≤2.80 | ±0.04 | — | — | — | |||
| 2.80<a≤4.75 | ±0.06 | ±0.08 | — | — | |||
| 4.75<a≤12.50 | ±0.08 | ±0.10 | ±0.12 | ±0.30 | |||
| 12.50<a≤25.00 | ±0.10 | ±0.12 | ±0.14 | ±0.30 | |||
| 25.00<a | ±0.16 | ±0.16 | ±0.16 | — | |||
| 4 | 宽度 偏差(mm) | b≤25.00 | ±0.14 | ||||
| 25.00<b≤35.50 | ±0.16 | ||||||
| 35.50<b≤100.00 | ±0.30 | ||||||
| 100.0<b | ±0.3%b |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质量证明 | 有产品合格证或质保书 | 验证 |
| 2 | 外观 | 表面光滑、不应有裂纹、起泡、疏松现象。 | 目测 |
| 3 | 规格尺寸 | ±3 mm | 游标卡尺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证书有效性 | 证书状态必须有效 | 上网查询 |
| 2 | 质量证明 | 相关资料、合格证齐全,有CCC标志 | 验证 |
| 3 | 外观 | 标识及备件齐全、外观无明显伤痕;无毛刺 | 目测 |
| 5 | 手动试验 | 手动操作无卡阻现象 | 手动操作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 1 | 质量证明 | 有质保书或合格证 | 验证 | |||
| 2 | 外 观 | 1)尺寸应符合要求 2)表面均匀、平整、光亮、无气泡; 3)无明显色差。 | 目测 | |||
| 3 | 几何尺寸 | 1)高度允许偏差: 1000~2000 允差±2 >2000~3000 允差±2.5 2)宽度允许偏差: 400~1000 允差0~-2.4 3)深度允许偏差: 400~1000 允差±2.5 4)侧面对角线允许偏差: 2000~3000 允差:5 5)后面对角线允许偏差: 2000~3000 允差:5 6)底面对角线允许偏差: 500~1500 允差:3 | 3-5m钢卷尺 | |||
| 4 | 门 缝 | 1)门板安装缝隙均匀一致,不得出现门板下垂现象,门与门,门与门档之间的缝隙均匀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 塞尺 1m钢直尺0~150mm深度游标卡尺 | |||
| 尺寸范围(mm) | 部 位 | |||||
| 同一缝隙 | 平行缝隙 | |||||
| ≤1000 | 1 | 抽出1 | 固定2 | |||
| >1000 | 1.5 | 2.5 | ||||
| 2)门开启要灵活,开启角度>90°。防护等级要达到IP30,直径2.5mm的试棒不能进入壳体内。 |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证书有效性 | 证书状态必须有效 | 上网查询 |
| 2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 验证 |
| 3 | 外观 | a)铭牌内容正确,零(部)件完好无损; b)主辅触头开距符合产品要求。 | 目测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 验证 |
| 2 | 外观 | a)铭牌数据正确、完整无损;b)绝缘件表面完好无损;c)接地标志清楚、接地装置可靠。 | 目测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证书有效性 | 证书状态必须有效 | 上网查询 |
| 2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有CCC标志。 | 验证 |
| 3 | 外观 | a)铭牌内容正确、完整;b)表面被复层、绝缘件完好无损;c)零(部)件装配正确、完整无损;d)紧固件无松动;e)接地装置可靠、标志清楚。 | 目测 |
| 4 | 动作试验 | a)手动操作5次、无卡滞现象; b)动作同步性检查。 | 0~150mm直尺 手动操作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齐全。 | 验证 |
| 2 | 外观 | a)绝缘件完好无损、无裂纹、气孔、变质、霉点;b)镀层完好;c)颜色正常; d)开关触点数正确无误。 | 目测 |
| 3 | 触点 | 开关触点接通后应无阻值。 | 万用表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 验证 |
| 2 | 外观 | a)绝缘件完好无损、无裂纹、变质、霉点; b)镀层完好。 | 目测 |
| 3 | 通电检查 | 通以额定电压、电流、光亮正常。 | 电源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证书有效性 | 证书状态必须有效 | 上网查询 |
| 2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有认证合格标志。 | 验证 |
| 3 | 外观 | a)铭牌数据正确、完整无损;b)表面被覆层、绝缘件完好无损;c)零(部)件装配正确、完整无损;d)紧固件无松动; e)接地装置可靠、标志清楚。 | 目测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证书有效性 | 证书状态必须有效 | 上网查询 |
| 2 | 质量证明 | 有产品合格证,外观有CCC标志。 | 验证 |
| 3 | 外观 | a)绝缘层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 b)绝缘层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容易剥离。 | 目测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 验证 |
| 2 | 外观 | a)绝缘、指示表面、玻璃等完整无损;b)铭牌数据正确、完整无损;c)螺钉、卡件镀层完好。 | 目测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证书有效性 | 证书状态必须有效 | 上网查询 |
| 2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 验证 |
| 3 | 外观 | a完好无损、无裂纹、变质、霉点; | 目测 |
| 4 | 通断试验 | 应导通 | 万用表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 验证 |
| 2 | 外观 | a)绝缘、指示表面、玻璃等完整无损;b)铭牌数据正确、完整无损;c)螺钉、卡件镀层完好。 | 目测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 1 | 质量证明 | 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齐全。 | 验证 |
| 2 | 外观 | a)绝缘、指示表面、玻璃等完整无损;b)铭牌数据正确、完整无损;c)螺钉、卡件镀层完好。 | 目测 |
辅助材料涉及面广,难以详述,检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供应厂家是否有合格证、质保书;b)包装状态是否规范;c)性能是否与说明书相符;d)数量是否足额等。
4.2检验员在检验和试验过程中应按以上规定逐项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分别填写“进货检验记录”。所采用的关键元器件要与型式试验报告描述一致,进货验证时,属于3C或CQC认证的元器件,应将证书有效性查询确认作为进货检验项目之一;抽样数量,铜排:2根以下全检,2根以上采取抽检,抽检6米,不足1根按1根抽取;其他元件10个以下全检;10个以上采取抽检,抽检20%+9。当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加大抽检量至50%,如果仍不合格则视为本批产品不合格。
4.3经检验合格的,质检员将“进货检验记录”交仓库,由仓库管理员按要求定点存放,并登记上帐、上卡。
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规程 QD/LY—35B/0
1 目的:对进货进行控制,确保进货物资持续符合规定要求,以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合格供应商供应的关键件的定期确认检验。
3 职责:质检部是进货物资检验和试验的归口管理部门。
4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需追加定期确认检验频次:
A.顾客对该元器件和材料有质量投诉时;
B.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怀疑该元器件和材料有质量问题时;
C.该元器件或材料的进货检验数据与上次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质检部或生产技术部认为有必要时;
5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确认检验的依据为该元器件或材料执行的标准。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由本公司质检部进行。属CCC或CQC标志 认证的关键元器件,每批次检验时都要登录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网站或CQC网站查询供方CCC或CQC 证书的有效性,并做好相应记录,据此完成对供方关键元器件的定期确认检验。非CCC或CQC标志 认证关键元器件由供方提供该产品的年度检验报告,并由质检部对报告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如果网上查询证书无效,检验报告不合格或超期则应暂时停用该产品。并对以往使用的产品做出评价,必要时进行追溯处理,等证书或检验报告有效后才能采用该产品。
6 非CCC或CQC标志认证关键元器件定期确认检验项目按附表进行.
6.1 附表
铜排
| 序号 | 检验项目 | 频次 | 依据标准及章节号 | 检验方法或要求 |
| 1 | 弯曲 | 1次/年 | GB/T5585.1 4.8.2 GB/T5585.2 4.7.2 | 铜母线沿b边弯曲90°,表面应不出现裂纹,弯曲圆柱的直径根据a边尺寸选定。 |
| 2 | 电阻率 | 1次/年 | GB/T5585.1 4.9 GB/T5585.2 4.8 | TMY≤0.01777 Ω. mm2/ m TMR≤0.017241 Ω. mm2/ m |
| 3 | 抗拉强度与伸长率 | 1次/年 | GB/T5585.1 4.8.1 GB/T5585.2 4.7.1 | TLY抗拉强度最小206N/平方毫米 TLY伸长率最小35% |
| 4 | 硬度 | 1次/年 | GB/T5585.1 4.8.1 | TMY布氏硬度最小65HB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频次 | 依据标准及章节号 | 检验方法或要求 |
| 1 | 耐热性能试验 | 1次/年 | JB/T10316 5.3.2 | 按JB/T10316执行 |
| 2 | 着火危险性能试验 | 1次/年 | JB/T10316 5.2.2 | 按JB/T10316执行 |
| 3 | 介电性能 | 1次/年 | JB/T10316 5.3.6 | 按JB/T10316执行 |
| 4 | 短路耐受强度验证(Icw>10kA) | 1次/4年 | JB/T10316 5.3.8 | 按JB/T10316执行 |
| 序号 | 检验项目 | 频次 | 依据标准及章节号 | 检验方法或要求 |
| 1 | 静负载 | 1次/年 | GB/T201 9.3 | 1.25倍最大允许负载均匀得分布在安装板或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支撑件上或门上,保持1小时,壳体应无裂痕和永久变形。 |
| 2 | 提升 | 1次/年 | GB/T201 9.4 | |
| 3 | 防护等级验证 | 1次/年 | GB/T201 9.7 | 按GB4208要求,验证壳体防止固体异物进入和防水防护。试验结果应符合规定防护等级要求。 |
| 4 | 耐受非正常发热和火焰的验证(非金属) | 1次/年 | GB/T201 9.8.3 | |
| 5 | 介电强度试验(非金属) | 1次/年 | GB/T201 9.9 | |
| 6 | 保护电路连续性验证(金属) | 1次/年 | GB/T201 9.10 |
生产过程检验规程 QD/LY—36B/0
1、生产过程一致性检验在领料及元件审核和底板上连接配线两个工序进行。
2、领料及元件审查工序:所用关键件及材料必须是列入合格供方名单中的供应商提供的元器件。与施工图纸核对,确定正确无误。电气元件机械操作动作灵活有效。
3、在配电柜内配制母线,检查母线定位与连接要符合装配工艺。
4、其生产过程应符合下述要求: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电箱生产过程
| 检查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检验方案 | |||||
|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选择 | 1 外观电镀部分,无起皮、脱落、发黑、生锈等缺陷。 | 目测 | 全检 | |||||
| 2外观涂漆部分,涂漆层牢固无皱、无透底漆及明显刷痕、伤痕、修正等缺陷。 | 目测 | 全检 | ||||||
| 3元器件和材料选择正确,规格型号和供应商符合计划要求,并和《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保持一致。 | 目测 | 全检 | ||||||
| 元件安装 | 1、元器件安装牢固、美观,无损害等现象; 2、所有元件与部件的布置、安装应整齐、美观;供应的厂商为我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内部结构要和型式试验报告一致。 3、所有元件的规格、型号都应符合图纸、设计和一致性要求。元件应按生产制造厂的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条件、需要的飞弧间距及拆卸灭弧栅片所需的空间进行安装检查; 4、所有功能单元抽插灵活、互换性强、位置明显、机械操作灵活,无卡滞或操作力过大现象; 5、门板安装缝隙均匀一致,不得出现门板下垂现象,门板开启灵活,开启角度>90°。 | 目测 | 全检 | |||||
| 目测 | 全检 | |||||||
| 手动操作 | 全检 | |||||||
| 目测 手动操作 | 全检 | |||||||
| 目测 手动操作 | 全检 | |||||||
| 目测 手动操作 | 全检 | |||||||
| 主回路 母线 | 1铜排无裂纹、锤痕、凹坑等缺陷;导线无损伤等缺陷,母排弯曲不准出现裂纹,侧弯处皱纹高度不得超过1mm,母排表面就应有明显的锤痕、凹坑等缺陷。 | 目测 | 全检 | |||||
| 2母排搭接面要求平整,光洁,自然吻合、连接紧密可靠,搪锡、压花,不允许未搪锡、压花的母排装入柜内; 搭接面之间不允许衬填,母排连接螺钉应拧紧并有防松措施;扭力值符合工艺要求。 | ||||||||
| 3走线美观、相序正确,颜色或色标明显清晰。 | ||||||||
| 4导线、铜排尺寸规格和《型式试验报告》保持一致。 | ||||||||
| 5母线连接所使用的螺栓规格符合《工艺文件》的要求,母排加工应符合工艺和图纸规定;截面符合一致性要求。 | ||||||||
| 6绝缘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应与《型式试验报告》保持一致。 | ||||||||
| 7、母排安装排列应层次分明,整齐美观。母排相对相,相对地的距离应符合相应柜型的技术要求。母排相序色标正确明显,排列顺序应符合下表规定: | ||||||||
| 交 流 | 项别 | 垂直 排列 | 水平 排列 | 前后 排列 | 色标 | |||
| A相 | 上 | 左 | 远 | 黄 | ||||
| B相 | 中 | 中 | 中 | 绿 | ||||
| C相 | 下 | 右 | 近 | 红 | ||||
| 中性线 | 最下 | 最右 | 最近 | 淡蓝 | ||||
| 中性保护线 | 最下 | 最右 | 最近 | 黄绿 | ||||
| 直流 | 项别 排列 | 垂直 排列 | 水平 排列 | 前后 排列 | 色标 | |||
| 正极 | 上 | 左 | 远 | 棕 | ||||
| 负极 | 下 | 右 | 近 | 蓝 | ||||
| 8、母排涂漆均匀、无流痕、刷痕、起泡、皱纹等缺陷。搭接面不能粘漆; | 目测 | 全检 | ||||||
| 9、同一侧母排涂漆界线应一致,其界线与搭接处距离10mm,相差不得超过5mm; | 0~150mm钢直尺 | 全检 | ||||||
| 10、用绝缘导线连接主电路元件时,导线截面、颜色选择正确。接线牢固可靠,符合工艺文件要求。导线压接端头后应经搪锡处理; | 目测 | 全检 | ||||||
| 11、交流回路的导线穿过金属隔板时该电路的所有相线(包括中性线)均应从一孔中穿过。绝缘导线穿越金属板上的穿线孔时应加保护绝缘层的橡胶套。 | 目测 | 全检 | ||||||
| 绝缘件之间距离 | 绝缘件之间最大距离应该符合型式试验报告要求: | 卷尺 | 全检 | |||||
| 二次配线 | 1布线应符合工艺文件和图纸规定要求,整齐美观、牢固可靠;导线颜色型号正确。 | 目测 | 全检 | |||||
| 2布线整齐美观,无损伤和接头,导线压接牢固、可靠,二次配线在1mm2以下的多股导线端头应搪锡; | 目测 | 全检 | ||||||
| 3、线束在一般情况下,横向300mm纵向400mm应有一个固定点,不能晃动; | 3m钢直尺 | 全检 | ||||||
| 4、过门线束两端应可靠固定,线束外要套保护层,并留有一定长度裕量以便不致因部件的移动而产生任何机械损伤。 | 目测 | 全检 | ||||||
| 5、导线尺寸规格和《型式试验报告》保持一致。 | 目测 | 全检 | ||||||
| 接 地 | 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并设有明显的接地符号 | 目测 | 全检 | |||||
| 紧固件 | a)用于固定元件的紧固件表面应镀锌黄,紧固件应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现象,并有防松措施; | 目测 | 全检 | |||||
| b)紧固后螺钉螺纹应露出螺母2~3牙,不接线的螺钉也应拧紧。 | 目测 | 全检 | ||||||
| 接地部位 | a)所有电器元件需接地的部位应保持良好的接地连续性,总接地点不准有喷漆层和锈蚀,并有明显牢固的接地标志; | 目测 | 全检 | |||||
| b)所有装有元器件的门板和功能单元都必须有接地线,接地线截面不小于2.5mm2。 | 目测 | 全检 | ||||||
| 壳体、元器件及绝缘件表面 | 安装后,壳体的喷涂层表面、元器件及绝缘件表面均应完好无损,不得有明显气泡和划痕。 | 目测 | 全检 | |||||
| 门及门锁 | 开闭灵活、无噪音,关闭紧密。 | 目测 | 全检 | |||||
| 清 洁 | 内部和外部清洁、整齐,无残留物品和杂物。 | 目测 | 全检 | |||||
| 产品铭牌 | 1产品铭牌、标牌固定要牢固、平整、端正,内容正确、清晰,安装符合标准。 2铭牌样式和内容和《型式试验报告》保持一致。 | 目测 | 全检 | |||||
| 一致性评价 | 所用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厂家,铜排、导线的规格型号,壳体尺寸,内部结构,绝缘件之间距离,铭牌内容要与型式试验报告一致。 | 目测 游标卡尺 | 全检 | |||||
1 目的:对出厂产品进行检验,防止不合格的产品出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开关柜系列的最终检验和试验。
3 职责:质检部负责出厂检验工作。
4 检验内容
4.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和试验内容
| 序号 | 检验项目 | 技 术 要 求 | 检测手段 | 检验方案 | |||||
| 1 | 一般检查 | a)元件选择正确、连接可靠、符合图纸、工艺文件规定; | 目测 | 例行检验时100%检验,确认检验每批次每规格型号抽一台进行检验 | |||||
| b)主、辅电路接线正确、牢固可靠,导线截面、颜色选择正确,符合图纸、工艺文件要求; | 目测 | ||||||||
| c)柜体外型尺寸、安装尺寸符合图纸、工艺要求; | 3-5m 钢卷尺 | ||||||||
| d)涂层、镀层色泽均匀、牢固、无明显色差、无明显装配过程中的机械损伤; | 目测 | ||||||||
| e)铭牌内容符合型式试验报告、标志正确,清晰、齐全、易于辨别,安装符合标准要求; | 目测 | ||||||||
| f)柜内金属防护层和绝缘件符合技术要求。接地标志正确、清晰。符合标准要求; | 目测 | ||||||||
| 2 | 机械(电气)操作 | a) 手动操作的机构,应无卡滞及操作力过大的现象。 | 例行检验操作5次,确认检验操作50次 | ||||||
| b)同规格、同模数抽出部件互换性验证 | 手动操作 | ||||||||
| c) 对装置进行通电操作试验,所有电器元件的动作顺序、电气功能等应符合设计原理图要求,不应出现误动作。 | 例行检验通电5次,确认检验通电5次 | ||||||||
| 3 |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a)装置内不同极性的裸露带电导体之间以及它们与外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下表规定: | |||||||
| 认证产品 | 电气间隙 | 爬电距离 | |||||||
| GB7251.1-2005 | 10 | 12.5 | |||||||
| GB7251.3-2006 | 5.5 | 6.3 | |||||||
| GB/T15576-2008 | 10 | 14 | |||||||
| 游标卡尺 | |||||||||
| 4 | 绝缘电阻 | 主电路相与相之间、相与地之间标称电压的绝缘电阻≥1000Ω/ V。 | 绝缘电阻表 | ||||||
| 5 | 介电强度 | a)成套开关设备中一次回路带电部件与地(柜架)之间、主电器各相之间及主电路与同它不直接连接的辅助电路之间应能耐受下表规定的试验电压,无击穿、闪络现象; | 用耐压测试仪施加相应电压,例行检验施加1S, 确认检验施加5S | 例行检验时100%检验,确认检验每批次每规格型号抽一台进行检验 | |||||
| 额定绝缘电压ui(V) | 试验电压(有效值)(V) | ||||||||
| Ui≤60 | 1000 | ||||||||
| 60<Ui≤300 | 2000 | ||||||||
| 300<ui≤690 | 2500 | ||||||||
| 690<ui≤800 | 3000 | ||||||||
| b)不由主电路直接供电的辅助回路对地(柜架)之间,应能耐受下表规定的试验电压无击穿、闪络现象; | |||||||||
| 额定绝缘电压ui(V) | 试验电压(有效值)(V) | ||||||||
| Ui≤12 | 250 | ||||||||
| 12<Ui≤60 | 500 | ||||||||
| Ui>60 | 2Ui+1000 | ||||||||
| c)绝缘手柄与带电体之间要用主电路规定的试验电压值1.5倍进行试验。 | |||||||||
| 6 | 保护电路连续性 | 应有保护电路连续性的措施 | 目测 | ||||||
| 施加不小于10A的电流,施加时间不超过5s,接地端与柜体、安装带电部件与裸露导电部件之间任一人可触及部位间的连接电阻≤0. 1Ω。 | 接地导通测试仪 | ||||||||
| 7 | 外壳防护等级 | IP30用直径2.5 mm的试棒测试,施加3±0.3N的力,试棒不应进入壳体内则符合IP30的标准要求.配电箱内操作面要达到IP20C的要求,用直径12mm的钢球,施加30±3N的力,钢球不应进入;直径2.5mm的试棒进入100mm不得接触带电部件。 | 钢丝 | ||||||
| 8 | 功能互换性验证 | 同一单元数的功能单元之间可灵活互换,无卡死等现象。 | 手动 (抽出式柜适用) | ||||||
| 9 | 通电操 作试验 | 在辅助电路分别通以额定电压85%、110%的电压,进行模拟动作试验5次。电器元件的动作显示均应符合相应要求,且各操作件动作灵活。 | 成套试验车 (补偿柜适用) | ||||||
| 10 | 工频过电压保护 试验 | 将电容器拆除,给设备接上电源,并将电容器投切开关闭合,设置过压保护电压在1.1~1.2倍(418~456V)的额定电压内,当调接的电压达到设定电压时,应在1min内将电容器支路与电源断开。 | |||||||
| 11 | 缺相保护 试验 | 将装置电容器全部投入运行,将主电路或支路的任何一相断开,装置应将全部或缺相支路的电容器切除。 | |||||||
5.1例行检验判定
产品例行检验时,产品所有检验项目合格后,判定该批次产品例行检验合格。当检验发现不合格项目时,判定该台产品不合格,其余产品合格。
5.2确认检验判定
产品确认检验时,产品所有检验项目合格后,判定该批次产品合格。当发现不合格项目时,重新检测该批次所有产品的不合格项目,若发现不合格项,判定该台产品不合格,其余产品合格.
检验试验仪器功能检查规程 QD/LY-38B/0
1 目地:保证检验试验设备运行正常,数据准确有效,功能正常。
适用范围:1. 耐压测试仪 2. 接地电阻测试仪
3. 绝缘电阻表
2 职责:经培训合格的质检员要保证试验设备的运行正常并在发生试验设备数据失准和功能失常采取相应措施。对试验的准确性负责。
3 运行检查的具体步骤
3.1耐压测试仪在每次使用前后都要进行运行检查。
3.1.1检查步骤:接通电源及所有测试线,不连接被测物体。
a.按操作说明预置测试参数500V /100mA并启动仪器输出,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值500V±5%为合格。
b.短接测试棒,稍施加电压,测试仪应有声光报警。
c.用秒表作比对测试仪计时器,计时器指示30S±1S为合格。
3.2接地电阻测试仪每次使用前后都要对设备进行运行检查
3.2.1检查步骤:接通仪器电源开关,按操作说明预置测试参数25A/100mΩ。
A. 用测试夹测量样件A(46 mΩ),数值46±3mΩ为合格。
B.用测试夹测量样件B(>100 mΩ),测试仪应有声光报警。
3.3 绝缘电阻表每次使用前后都要对设备进行运行检查
3.3.1检查步骤:将绝缘电阻表表笔短路,摇动手柄。绝缘电阻表指针指向“0”。将绝缘电阻表表笔开路,摇动手柄。绝缘电阻表指针指向“∞”。
4 数据失准和功能失常应采取的措施
当检验设备在使用或运行检查中发现功能失效时,质检部负责采取以下措施:
4.1停用该设备,换用同类并校准的设备;
4.2对设备进行必要的调整或修复,并送到有资质的检定机构重新检定合格后,方能使用。
4.3质检部及时追查经该装置检测的产品流向,重新评价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重新检测范围重新检测并填写检测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