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热处理执行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24:29
文档

热处理执行标准

九江消防装备有限公司结构钢热处理执行标准1.目的:规范本公司热处理车间结构钢的热处理作业流程,对结构钢的热处理过程、产品质量、成本等进行合理的控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钢结构产品热处理的首件鉴定、产品过程的质量控制。3.职责与权限:3.1车间主任:车间相关记录的审核确认,异常事件的协调处理。3.2班组长:协助车间主任管理好本班组人员,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3.3作业员:产品首件的检验、记录,完成下达的生产任务。3.4设备管理员:对管辖的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对操作设备的作业员进行设备维护要
推荐度:
导读九江消防装备有限公司结构钢热处理执行标准1.目的:规范本公司热处理车间结构钢的热处理作业流程,对结构钢的热处理过程、产品质量、成本等进行合理的控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钢结构产品热处理的首件鉴定、产品过程的质量控制。3.职责与权限:3.1车间主任:车间相关记录的审核确认,异常事件的协调处理。3.2班组长:协助车间主任管理好本班组人员,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3.3作业员:产品首件的检验、记录,完成下达的生产任务。3.4设备管理员:对管辖的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对操作设备的作业员进行设备维护要
九江消防装备有限公司

结构钢热处理执行标准

1.目的:

规范本公司热处理车间结构钢的热处理作业流程,对结构钢的热处理过程、产品质量、成本等进行合理的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钢结构产品热处理的首件鉴定、产品过程的质量控制。

3.职责与权限:

    3.1车间主任:车间相关记录的审核确认,异常事件的协调处理。

    3.2班组长:协助车间主任管理好本班组人员,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3.3作业员:产品首件的检验、记录,完成下达的生产任务。

    3.4设备管理员:对管辖的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对操作设备的作业员进行设备维护要点培训。

4.编制依据:

JB/T 10175-2000《热处理质量控制要求》

JB/T 3999-1999《钢件的渗碳与渗氮共渗淬火回火》

JB/T 3999-1999《热处理常用淬火介质技术要求》

JB/T 6049-1992《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的测定》

JB/T 6050-1992《钢铁热处理零件硬度检测通则》

GB/T 16924-1997《钢的淬火与回火处理》

GB/T 15735-199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5.热处理方式

按加热和冷却条件不同,结构钢件的主要热处理方式有:退火、正火、均匀化处理、淬火、回火、固溶处理、沉淀硬化、消除应力处理及除氢处理。

6.热处理操作要求

6.1.退火

退火是将结构钢件加热到Acs 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的目的是为消除钢件组织中的柱状晶、粗等轴晶、魏氏组织和树枝状偏析,以改善铸钢力学性能。碳钢退火后的组织:亚共析结构钢钢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共析钢为珠光体,过共析钢为珠光体和碳化物。适用于所有牌号的钢件。图1—1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

表l—1为结构钢常用退火工艺类型及其应用。表1-2结构钢退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

图1—1为几种退火处理工艺的加热规范示意图

类别主要内容规格应用范围
完全退火  细化组织,软化结构钢组织,消除钢件内应力

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后,炉冷(对高合金或厚大钢件冷速度控制小于50℃/h),炉冷至小于500℃后空冷

一般工程用结构钢
不完全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消除应力,但组织细化程度略低于完全退火加热到Ac1以上30~50℃,保温后,炉冷(对高合金或厚大钢件冷速度控制小于50℃/h),炉冷至小于500℃后空冷

由于加热温度低、工艺过程短,提高了热处理炉的利用率,故使用较广

对于工具钢或其他特殊条件的过共晶钢件,可作为淬火前的预处理

球化退火使碳化物球化,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加热到Ac1以上20~40℃,保温后,冷却到略低于Ac1,可再次重复上述过程数次后再缓冷

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件,可作为淬火前的预处理
均匀化退火

(工艺代号:5111d)

消除晶内偏析和枝晶偏析,使结构钢成分和组织均匀化加热到Ac3以上120~200℃,保温足够长时间后,空冷

合金结构钢只有在必要时使用,因所需时间长、热消耗大、成本高,且长时间处于高温下,钢件表面氧化脱碳严重
低温退火

(消除应力退火)

(工艺代号:5111e)

消除内应力,便之达到稳定状态加热到Ac1以下100~200℃,保温后空冷或炉冷至200~300℃后出炉

一般结构钢件常用
表1-2结构钢钢件退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

6.2.正火

正火是将钢件目口热到Ac。温度以上30~50oC 保温,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在静止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图1—2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表1-3铸钢件正火工艺及退火后的硬度,表1-4常用低合金铸件正火或正火+回火工艺及硬度。正火的目的是细化钢的组织,使其具有所需的力学性能,也司作为以后热处理的预备处理。正火与退火工艺的区别有两个:其一是正火加热温度要偏高些;其二是正火冷却较快些。经正火的钢强度稍高于退火钢,其珠光体组织较细。一般工程用碳钢及部分厚大、形状复杂的合金钢多采用正火处理。

图1—2为碳钢的正火温度范围示意图

正火可消除共析结构钢和过共析结构钢中的网状碳化物,以利于球化退火;可作为中碳钢以及合金结构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以细化晶粒和均匀组织,从而减少结构钢在淬火时产生的缺陷。

  表1-4常用结构钢正火或正火+回火工艺

钢 牌 号

退 火 或 正 火

淬  火

加热温度/℃

冷 却

加热温度/℃

冷却
200±10

空 泠

800~820(渗碳件)

水、碱液、油(小件)
35870±10

830~860

45850±10

810~840

水、碱、油(小件)
20Cr900~940

800~820(渗碳件)

油、水(大件)
40Cr850~870

840~860

油、水→油(大件)
65Mn800~820

随炉缓冷790~820

T7、T8A

750~770

650±10℃

等温2~3h

再随炉冷

780~800

水油、碱液、油(小件)
T10A、T12A

760~790

9Mn2V790~810

油、硝盐浴分级淬火
CrWMn770~790

700±10℃等温3~4h再随炉冷

820~840

同上
9SiCr780~810

840~870

油冷

低温硝盐浴分级淬火

GCr15840~860

5CrMnMo780~800

随炉缓冷840~860

Cr12850~870

720~750℃

等温6~8h

960~1000

1000~1040

油、硝盐浴分级淬火
Cr12MoV960~1000

1080~1130

3Cr2W8V830~850

随炉缓冷1050~1100

W18Cr4V730~750℃

等温6~8h

1260~1300

油冷

盐浴分级淬火

W6Mo5Cr4V2850~870

1210~1240

W6Mo5Cr4V31200~1230

6.3.淬火

淬火是将钢件加热到奥氏体化后(Ac。或Ac•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和空冷淬火等。结构钢淬火后应及时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及获得所需综合力学性能。图1—3为淬火回火工艺示意图。表1-5钢件淬火、回火工艺及硬度。表1-6常用低合金钢调质工艺及硬度。

图1—3为淬火回火工艺示意图

结构钢淬火工艺的主要参数:

(1)淬火温度:淬火温度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相应的临界温度点。图1—3为结构钢件淬火工艺温度范围示意图。原则上,亚共析结构钢淬火温度为Ac。以上20~30 oC,常称之为完全淬火。共析及过共析钢在Ac。以上30~50 oC  淬火,即所谓亚临界淬火或两相区淬火。这种淬火也可用于亚共析钢,所获得的组织较一般淬火的细,适用于低合金结构钢件韧化处理。

(2)淬火介质:淬火的目的是得到完全的马氏体组织。为此,钢件淬火时的冷却速率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率。否则不能获得马氏体组织及其相应的性能。但冷却速率过高易于导致变形或开裂。为了同时满足上述要求,应根据结构钢的材质选用适当的淬火介质,或采用其他冷却方法(如分级冷却等)。在650~400 oC  区间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速率最快,因此淬火时应保证在此温度内快冷。在Ms 点以下希望冷却缓慢一些,以防止淬火变形或开裂。淬火介质通常采用火、水溶液、油和空气。在分级淬火或等温淬火时,采用热油、熔融金属、熔盐或熔碱等。

6.4.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或正火后的钢件加热到Ac,以下的某一选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以适宜的速率冷却,使淬火或正火后得到的不稳定组织转变为稳定组织,消除淬火(或正火)应力以及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的一种热处理工艺。通常淬火加高温回火处理的工艺称之为调质处理。淬火后的钢件必须及时进行回火,而正火后的钢件必要时才予以回火处理。回火后钢件的性能取决于回火温度、时间及次数。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除使钢件的淬火应力消除外,还使不稳定的淬火马氏体转变成回火马氏体、托氏体或索氏体,使钢的强度和硬度降低,而塑性显著地提高。对一些含有强烈形成碳化物的合金元素(如铬、

钼、钒和钨等)的中合金钢,在400~500 oC回火时出现硬度升高、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即回火状态钢的硬度达到最大值。一般有二次硬化特性的中合金钢需要进行多次(1~3次)回火处理。钢件的回火按温度不同可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1)低温回火:一般在150~250 oC  温度范围内进行。回火后可空冷、油冷或水冷。其目的是在保留钢件高强度和硬度的条件下,消除淬火应力。主要用于渗碳、表面淬火及要求高硬度的耐磨钢件。

(2)高温回火:高温回火温度为500~650 oC,保温适当时间后冷却。主要用于在淬火或正火后调钢的组织,使之兼有高强度和良好韧性的碳钢和低、中合金钢铸件。回火脆性是制定合金钢回火工艺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在下列两个温度范围内均可发生。在250~400oC 发生的脆性:经淬火成为马氏体组织的铸钢,在此温度范围内都会产生回火脆性。如稍高于此脆性温度区回火,则可消除此回火脆性。而且以后再在上述温度范围内回火时,也不会再出现回火脆性,故常称之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在400~500 oC (甚至650 oC)发生的脆性:这对多数低合金铸钢都会发生,即发生钢的高温回火脆性。如将已在此温度范围内产生脆性的结构钢再加热到600 oC (或650 oC)以上,之后在水或油中快冷,即可消除此种脆性。然而已消除脆性的结构钢,如又加热到产生回火脆性的温度,脆性又会出现。这常称之为第二类回火脆性。

  

序号工艺参数规定要求监控设备实际参数记录
设备名称型号12345
1淬火加热温度温控仪表XMTA835°

830°

850°

840°

840°

2830°-850°

3保温时间挂钟1小时

4工件达到炉温后保温1H

5冷却介质20%的NaOH碱水

6表面硬度铬氏温度计HR-150AHCR55HCR56HCR56HCR53HCR57
7   HCR52-58
8回火加热温度温控仪表XMTA550°

540°

550°

540°

550°

9 按要求选择回火温度150°-600°

10保温时间挂钟50分钟

50分钟

50分钟

50分钟

50分钟

11工件达到炉温后保温40-60分钟

12冷却介质保温后出炉空冷
13表面硬度铬氏温度计HR-150AHRC31HRC30HRC30HRC31HRC31
14图纸要求的硬度符合符合符合符合符合
                       过程确认表

7.安全、卫生管理措施:

7.1  基本要求

    热处理车间应实施以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为目标的现代化管理。其基本要求为:

    a)  发现、分析和清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b)  制订相应的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c)  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教育;

    d)  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

7.2  人员

7.2.1  对人员的基本要求:

    a)  心理、生理条件应能满足工作性质要求;

    b)  应定期进行体检,其健康状况必须符合工作性质的要求。

7.2.2  对人员的技能要求:

    a)  必须掌握本专业或本岗位的生产技能,并经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b)  熟悉热处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和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掌握导致事故的条件,并能根据其危害性质和途径采取防范措施;

    c)  了解本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与相关作业的关系,掌握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d)  掌握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及维护方法;

    e)  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f)  掌握应急处理和紧急救护的方法。

7.3  安全、卫生管理机构

7.3.1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健全安全、卫生管理组织。

7.3.2  安全、卫生管理组织应按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的职能和职责,检查、监督和贯彻国家、部门下达的指令和规定,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实行全面、系  统的标准化管理。

文档

热处理执行标准

九江消防装备有限公司结构钢热处理执行标准1.目的:规范本公司热处理车间结构钢的热处理作业流程,对结构钢的热处理过程、产品质量、成本等进行合理的控制。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钢结构产品热处理的首件鉴定、产品过程的质量控制。3.职责与权限:3.1车间主任:车间相关记录的审核确认,异常事件的协调处理。3.2班组长:协助车间主任管理好本班组人员,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3.3作业员:产品首件的检验、记录,完成下达的生产任务。3.4设备管理员:对管辖的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对操作设备的作业员进行设备维护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