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1
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6分)
1. 有人借改革之机,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0.6分)
| A.制度化优先 |
| B.制度化冲突 |
| C.制度化逃避 |
| D.制度化建设 |
2. 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 (0.6分)
3.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种越轨行为的理论是( ) (0.6分)
| A.社会失范论 |
| B.标签论 |
| C.亚文化群体论 |
| D.手段—目标论 |
4. 最早提出社会依附理论的社会学家是( ) (0.6分)
5. 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 )和婚姻家庭制度。 (0.6分)
| A.政治制度 |
| B.经济制度 |
| C.法律制度 |
| D.文化制度 |
6.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为( ) (0.6分)
| A.规模小 |
| B.存在时间长 |
| C.人际关系密切 |
| D.综合性功能强 |
7. 一群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进行维权斗争的妇女属于() (0.6分)
8. 以下( )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0.6分)
9.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社会学家是( ) (0.6分)
10. 1838年()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0.6分)
二. 多选题 (共10题,共8分)
1. 自然资源的特点表现在( ) (0.8分)
| A.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
| B.自然资源的潜力的无限性 |
| C.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
| D.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
| E.自然资源时间分布的均匀性 |
2.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是( ) (0.8分)
| A.个人性 |
| B.普遍性 |
| C.特殊性 |
| D.复杂性 |
| E.群体性 |
3. 社会用以、调解或促进人们()和()的社会规范体系是经济制度。 (0.8分)
4. 社区的构成要素是( ) (0.8分)
5. 以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可以分为( ) (0.8分)
| A.稳固形态 |
| B.松散形态 |
| C.互利形态 |
| D.互补形态 |
6.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分为() (0.8分)
| A.民主性合作 |
| B.自发性合作 |
| C.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
| D.指导性合作 |
| E.契约式合作 |
7. 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 ) (0.8分)
| A.自发变迁 |
| B.有计划变迁 |
| C.整体变迁 |
| D.局部变迁 |
8. 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把文化传播分为几个阶段,即( ) (0.8分)
| A.接触与显示阶段 |
| B.传入阶段 |
| C.选择阶段 |
| D.学习阶段 |
| E.采纳融合阶段 |
9. “五脏六腑”是费孝通借用中医学的术语,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六腑”包括: (0.8分)
| A.社会学概论 |
| B.文化人类学 |
| C.社会心理学 |
| D.国外社会学说 |
| E.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
10. 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0.8分)
| A.抑扬性 |
| B.差异性 |
| C.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 |
| D.稳定性 |
| E.核心是价值标准 |
三. 判断题 (共10题,共6分)
1. 家庭生命周期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一定地域范围,一定的家庭从产生到消亡的生命过程。 (0.6分)
2. 崇洋媚外的实质就是文化理想主义的一种表现方式。 (0.6分)
3. 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0.6分)
4.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 (0.6分)
5. 社会控制是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运转的一种自行调节机制。 (0.6分)
6. 观众看电影观众看电影。 (0.6分)
7. 科层组织遍布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0.6分)
8. 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积极的控制 。 (0.6分)
9. 所谓冲突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 (0.6分)
10.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通过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