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2015•广东深圳市,第 10题,3分)某商品的标价为200元,8折销售仍赚40元,则商品进价为( )元。
A、140
B、120
C、160
D、100 2.(2015•广东茂名,第 10题,3分)张三和李四两人加工同一种零件,每小时张三比李四多加工5个零件,张三加工120个这种零件与李四加工100个这种零件所用时间相等,求张三和李四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这种零件?若设张三每小时经过这种零件x个,则下面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3.(2015•广东佛山,第9题,3分)如图,将一块正方形空地划出部分区域进行绿化,原空地一边减少了2m,另一边减少了3m,剩余一块面积为20m2的矩形空地,则原正方形空地的边长是( )
A.7m B.8m C.9m D.1Om
4.(2015•广东,第 10题,3分)如题10图,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 △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
5.(2015•广东茂名市,第7题,3分)为了帮扶本市一名特困儿童,某班有20名同学积极捐款,他们捐款的数额如下表:
对于这20名同学的捐款,众数是( )
A.20元 B.50元 C.80元 D.100元
6.(2015•广东,第 9题,3分)如题9图,某数学兴趣小组将边长为3的正方形铁丝框ABCD变形为以A为圆心,AB为半径的扇形 (忽略铁丝的粗细),则所得的扇形DAB的面积为( )
A.6 B.7 C.8 D.9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7.(2015•广东茂名,第15题,3分)为了求1+3+32+33+…+3100的值,可令M=1+3+32+33+…+3100,则3M=3+32+33+34+…+3101,因此,3M﹣
M=3101﹣1,所以M=,即1+3+32+33+…+3100=,仿照以上推理计算:
1+5+52+53+…+52015的值是 .
三、解答题(题型注释)
8.(2015•广东茂名,第19题,7分)某校为了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学生参与演讲、舞蹈、书法和摄影活动的兴趣情况进行调查,学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每个被调查的学生必须选择而且只能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项),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绘制了如下两个统计图:
(1)此次调查抽取的学生人数m= 名,其中选择“书法”的学生占抽样人数的百分比n= ;
(2)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请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该校对“书法”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
9.(2015•广东广州,第 24题,14分)如图,四边形OMTN中,OM=ON,TM=TN,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
(1)试探究筝形对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在筝形ABCD中,已知AB=AD=5,BC=CD,BC>AB,BD,AC为对角线,BD=8.
①是否存在一个圆使得A,B,C,D四个点都在这个圆上?若存在,求出圆的半径;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②过点B作BF⊥CD,垂足为F,BF交AC于点E,连接DE.当四边形ABED为菱形时,求点F到AB 的距离.
10.(2015•广东珠海,第20题,9分)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解法:将方程②变形:
4x+10y+y=5 即2(2x+5y)+y=5③
把方程①带入③得:2×3+y=5,∴y=﹣1
把y=﹣1代入①得x=4,∴方程组的解为.
请你解决以下问题:(1)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解方程组;(2)已知x,y满足方程组.
(i)求的值;
(ii)求的值.
11.(2015•广东茂名,第22题,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不妨把纵坐标是横坐标的2倍的点称之为“理想点”,例如点(﹣2,﹣4),(1,2),(3,6)…都是“理想点”,显然这样的“理想
点”有有无数多个.
(1)若点M(2,a)是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图象上的“理想点”,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函数(m为常数,)的图象上存在“理想点”吗?若存在,请求出“理想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2015•广东珠海,第14题6分)某校体育社团在校内开展“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四项选一项)”调查,对九年级学生随机抽样,并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抽样人数有多少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校九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九年级最喜欢跳绳项目的学生有多少人?
13.(2015•广东佛山•第21题•8分)某中学初二年级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并规定:每分钟跳90次以下的为不及格;每分钟跳90~99次的为及格;每分钟跳100~109次的为中等;每分钟跳110~119次的为良好;每分钟跳120次及以上的为优秀.测试结果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各题:
(1)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 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在扇形统计图中,“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4)如果该校初二年级的总人数是480人,根据此统计数据,请你估算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
14.(2015•广东深圳市,第 21题,8分)下表为深圳市居民每月用水收费标准,(单位:元/m3)。
用水量单价
x≤22a
剩余部分a+1.1
(1)某用户用水10立方米,公交水费23元,求a的值;
(2)在(1)的前提下,该用户5月份交水费71元,请问该用户用水多少立方米?
15.(2015•广东,第 22题,8分)某电器商场销售A,B两种型号计算器,两种计算器的进货价格分别为每台30元,40元.商场销售5台A型号和1台B型号计算器,可获利润76元;销售6台A型号和3台B型号计算器,可获利120元.
(1) 求商场销售A,B两种型号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别是多少元?(利润=销售价格﹣进货价格)
(2) 商场准备用不多于2500元的资金购进A,B两种型号计算器共70台,问最少需要购进A型号的计算器多少台?
16.(2015•广东广州市,第 21题,12分)某地区2013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2015年投入教育经费3025万元.
(1)求2013年至2015年该地区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
(2)根据(1)所得的年平均增长率,预计2016年该地区将投入教育经费多少万元.
17.(2015•广东珠海,第15题,6分)白溪镇2012年有绿地面积57.5公顷,该镇近几年不断增加绿地面积,2014年达到82.8公顷.
(1)求该镇2012至2014年绿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
(2)若年增长率保持不变,2015年该镇绿地面积能否达到100公顷?18.(2015•广东佛山,第 22题,8分)某景点的门票价格如表:购票人数/人1~
50
51~
100
100以
上
每人门票
价/元
12108
某校七年级(1)(2)两班计划去游览该景点,其中(1)班人数少于50人,(2)班人数多于50人且少于100人,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单独购票,则一共支付1118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只需花费816元.[来@#^源:中教~网*]
(1)两个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2)团体购票与单独购票相比较,两个班各节约了多少钱?19.(2015•广东茂名,第23题,8分)某公司生产的某种产品每件成本为40元,经市场调查整理出如下信息:①该产品90天内日销售量(m 件)与时间(第x天)满足一次函数关系,部分数据如下表:
②该产品90天内每天的销售价格与时间(第x天)的关系如下表:(1)求m关于x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2)设销售该产品每天利润为y元,请写出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在90天内该产品哪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提示:每天销售利润=日销售量×(每件销售价格﹣每件成本)】
(3)在该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共有多少天销售利润不低于5400元,请直接写出结果.
20.(2015•广东深圳市,第 19题,7分)11月读书节,深圳市为统计某学校初三学生读书状况,如下图:
(1)三本以上的x值为 ,参加调差的总人数为 ,补全统计图;
(2)三本以上的圆心角为 。
(3)全市有6.7万学生,三本以上有 万人。21.(2015•广东梅州市,第 16题,7分)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小明调查了班级里40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
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写结果)
(1)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 ;
(2)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 ;
(3)若该校共有学生1000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 人.
22.(2015•广东汕尾市,第 17题,7分)在“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小明调查了班级里40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直接填写结果)
(1)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众数是 ;
(2)这次调查获取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 ;
(3)若该校共有学生1000人,根据样本数据,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 人。
23.(2015•广东茂名市,第19题,7分)某校为了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对学生参与演讲、舞蹈、书法和摄影活动的兴趣情况进行调查,学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每个被调查的学生必须选择而且只能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项),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后,绘制了如下两个统计图:
(1)此次调查抽取的学生人数m= 名,其中选择“书法”的学生占抽样人数的百分比n= ;
(2)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请根据以上数据估计该校对“书法”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24.(2015•广东珠海市,第 14题,6分)某校体育社团在校内开展“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四项选一项)”调查,对九年级学生随机抽样,并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结合统计图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抽样人数有多少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校九年级共有600名学生,估计九年级最喜欢跳绳项目的学生有多少人?
25.(2015•广东佛山市,第21题,8分)某中学初二年级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跳绳测试.并规定:每分钟跳90次以下的为不及格;每分钟跳90~99次的为及格;每分钟跳100~109次的为中等;每分钟跳110~119次的为良好;每分钟跳120次及以上的为优秀.测试结果整理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各题:
(1)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 人;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在扇形统计图中,“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4)如果该校初二年级的总人数是480人,根据此统计数据,请你估算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
26.(2015•广东深圳市,第20题,10分)小丽为了测旗杆AB的高度,小丽眼睛距地图1.5米,小丽站在C点,测出旗杆A的仰角为30o,小丽向前走了10米到达点E,此时的仰角为60o,求旗杆的高度。
27.(2015•广东茂名,第21题,8分)如图,一条输电线路从A地到B地需要经过C地,图中AC=20千米,∠CAB=30°,∠CBA=45°,因线路整改需要,将从A地到B地之间铺设一条笔直的输电线路.
(1)求新铺设的输电线路AB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2)问整改后从A地到B地的输电线路比原来缩短了多少千米?(结果保留根号)
28.(2015•广东珠海,第 16题,7分)如图,某塔观光层的最外沿点E 为蹦极项目的起跳点.已知点E离塔的中轴线AB的距离OE为10米,塔高AB为123米(AB垂直地面BC),在地面C处测得点E的仰角α=45°,从点C沿CB方向前行40米到达D点,在D处测得塔尖A的仰角β=60°,求点E离地面的高度EF.(结果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1.4,≈1.7)
29.(2015•广东佛山,第20题,6分)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竖立着一面墙AB,墙外有一盏路灯D.光线DC恰好通过墙的最高点B,且与地面形成37°角.墙在灯光下的影子为线段AC,并测得AC=5.5米.
(1)求墙AB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
tan37°≈0.75,sin37°≈0.60,cos37°≈0.80)
(2)如果要缩短影子AC的长度,同时不能改变墙的高度和位置,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方法.参
1.B
【解析】
试题分析:盈利=售价-进价,售价=标价×折扣.设进价为x元,则200×0.8-x=40,解得:x=120.即商品的进价为120元.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2.B.
【解析】
试题分析:设张三每小时加工这种零件x个,则李四每小时加工这种零件(x﹣5)个,由题意得,故选B.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
3.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m,则剩余的空地长为(x﹣2)m,宽为(x﹣3)m.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方程可列出,进而可求出原正方形的边长.
解: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xm,依题意有
(x﹣3)(x﹣2)=20,
解得:x1=7,x2=﹣2(不合题意,舍去)
即:原正方形的边长7m.
故选:A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4.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有AE=BF=CG,且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故
BE=CF=AG=2-x;
故△AEG、△BEF、△CFG三个三角形全等.在△AEG中,AE=x,AG=2-x,则S △AEG = AE×AG×sinA= x(2-x);
故y=S△ABC-3S△AEG=-3x(2-x)=(3x2-6x+4).故可得其图象为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上,
考点:二次函数的应用.
5.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所给数据中,50元出现了7次,次数最多,即这组数据的众数为50元.故选B.
考点:众数.
6.D【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得弧长为BC+CD的长,即为6,半径为3,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得:.
考点:扇形的面积计算.
7..
【解析】
试题分析:设M=1+5+52+53+...+52015,则5M=5+52+53+54 (52016)
两式相减得:4M=52016﹣1,则M=.故答案为:.
考点:1.有理数的乘方;2.阅读型;3.综合题.
8.(1)150,30%;(2)90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得出参与演讲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进而求出总人数,再求出参加书法的人数,进而求出占抽样人数的百分比;
(2)利用(1)中所求得出该校对“书法”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
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得:此次调查抽取的学生人数
m=30÷20%=150,选择“书法”的学生占抽样人数的百分比n=(150﹣30﹣60﹣15)÷150×100%=30%;故答案为:150,30%;
(2)由(1)得:3000×30%=900(名),
答:该校对“书法”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为900名.
考点:1.条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扇形统计图.
9.垂直;r=;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出△OMT≌△ONT,从而得到∠MOT=∠NOT,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得出OT⊥MN;由(1)得:AC⊥BD,设AC与BD的交于点M,根据Rt△AMB得出AB、BM和AM的长度;根据A、B、C、D四点共圆得出∠ABC+∠ADC=180°,根据△ABC≌△ADC得出
∠ABC=∠ADC=90°即AC即为所求圆的直径,根据∠BAM=∠BAC,
∠ABC=∠AMB=90°得出△ABM∽△ACB,即,从而求出AC的长度,然后得出半径;根据菱形得出AB=AD=BE=DE=5则BM=MD=4,AM=ME=3,BD⊥AE,∠BME=90°,根据BF⊥CD得出∠BFD=90°,即△BME∽△BFD,根据得出DF的长度,根据Rt△DEF的勾股定理得出EF和BF的长度,作FG⊥AB,交AB于点G,得出△BGF∽△EFD,根据得出FG的长度,即点F到AB的距离.试题解析:(1)猜想:筝形对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垂直,即OT⊥MN 连接OT,MN,在△OMT和△ONT中,OM=ON MT=NT OT=OT
∴△OMT≌△ONT ∴∠MOT=∠NOT
∵OM=ON ∴OT⊥MN(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①存在 由(1)得:AC⊥BD 设AC与BD的交于点M 在Rt△AMB 中,AB=5,BM=BD=4
∴AM==3 ∵A、B、C、D四点共圆 ∴∠ABC+∠ADC=180° 又
∵△ABC≌△ADC
∴∠ABC=∠ADC=90° ∴AC即为所求圆的直径。 ∵∠BAM=∠BAC ∠ABC=∠AMB=90°
∴△ABM∽△ACB ∴ 即 ∴AC= ∴圆的半径为:AC=.
②、四边形ABED是菱形 ∴AB=AD=BE=DE=5 ∴BM=MD=4 AM=ME=3 BD⊥AE ∠BME=90°
又BF⊥CD,∠BFD=90° ∴△BME∽△BFD ∴ 即 ∴DF=
在RT△DEF中, 即 ∴EF= BF=
∵AB∥DE ∴∠ABF=∠DEF 作FG⊥AB,交AB于点G
∴∠BGF=∠EFD=90° ∴△BGF∽△EFD
∴ 即 ∴FG= 即点F到AB的距离为.
考点:三角形相似的应用.
10.(1);(2)(i)17;(ii).
【解析】
试题分析:(1)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2)方程组整理后,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求出所求式子的值即可.
试题解析:(1)把方程②变形:3(3x﹣2y)+2y=19③,把①代入③得:15+2y=19,即y=2,把y=2代入①得:x=3,则方程组的解为;(2)(i)由①得:,即=③,把③代入②得:2×=36﹣xy,解得:
xy=2,则=17;
(ii)∵=17,∴=17+8=25,∴x+2y=5或x+2y=﹣5,则==.
考点: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阅读型;3.整体思想;4.综合题.11.(1);(2)当时,函数图象上存在“理想点”,为(,),当时,函数图象上不存在“理想点”.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理想点”,确定a的值,即可确定M点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解答;
(2)假设函数(m为常数,)的图象上存在“理想点”(x,2x),则有,整理得:,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②当.
试题解析:∵点M(2,a)是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图象上的“理想点”,∴a=4,∵点M(2,4)在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图象上,
∴k=2×4=8,∴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假设函数(m为常数,)的图象上存在“理想点”(x,2x),则有,整理得:,
①当,即时,解得:x=,
②当,即时,x无解,
综上所述,当时,函数图象上存在“理想点”,为(,);当时,函数图象上不存在“理想点”.
考点:1.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2.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3.新定义;4.分类讨论;5.综合题.
12.(1)50;(2)作图见试题解析;(3)18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喜欢跑步的人数是5,所占的百分比是10%,即可求得总人数;
(2)根据百分比的意义喜欢篮球的人数,作图即可;
(3)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本次抽样的人数:5÷10%=50(人);
(2)喜欢篮球的人数:50×40%=20(人),
如图所示:
;
(3)九年级最喜欢跳绳项目的学生有600×=180(人).
考点:1.条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扇形统计图.13.(1)50人;(2)见解析;(3)72°;(4)96人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得出良好的人数和所占比例,即可得出全班人数;
(2)利用(1)中所求,结合条形统计图得出优秀的人数,进而求出答案;
(3)利用中等的人数,进而得出“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利用样本估计总体进而利用“优秀”所占比例求出即可.
试题解析:解:(1)由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得:
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20÷40%=50(人);
(2)由(1)的优秀的人数为:50﹣3﹣7﹣10﹣20=10,
如图所示:
;
(3)“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72°,
(4)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480×=96(人).答: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96人.
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
14.a=2.3;28.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得出a的值;首先判断出水量超出22立方米,设用水量为x立方米,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的值.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得:10a=23 解得:a=2.3 答:a的值为2.3
(2)设用户用水量为x立方米
∵用水22立方米时,水费为:22×2.3=50.6<71 ∴用水量x>22
∴22×2.3+(x-22)(2.3+1.1)=71 解得:x=28
答:该用户用水量为28立方米.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5.A型42元,B型56元;30台.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设A、B型号的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别为x元和y元,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x和y的值;设最少需要购进A型号计算器a 台,根据题意得出不等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设A,B型号的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别是x元,y元,得:
,解得x=42,y=56,
答:A,B两种型号计算器的销售价格分别为42元,56元;
(2)设最少需要购进A型号的计算器a台,得
解得
答:最少需要购进A型号的计算器30台.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的应用.16.10%;3327.5万元.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设增长率为x,根据增长率的一般通用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得出x的值;根据2016年的投入经费=2015年投入的经费
×(1+增长率)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1)设2013年至2015年该地区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得:
2500=3025 解得:=0.1 =-2.1(舍去)
答:2013年至2015年该地区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增长率为10%.
(2)3025×(1+10%)=3327.5(万元)
答:2016年该地区将投入教育经费3327.5万元.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7.(1)20%;(2)不能.
【解析】
试题分析:(1)设每绿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2)根据(1)求出的年增长率就可以求出结论.
试题解析:(1)设绿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意,得:,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答:增长率为20%;
(2)由题意,得82.8(1+0.2)=99.36万元
答:2015年该镇绿地面积不能达到100公顷.
考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增长率问题.
18.
【解析】
试题分析:(1)设七年级(1)班有x人、七年级(2)班有y人,根据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单独购票,则一共支付1118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只需花费816元建立方程组求出其解即可;(2)用一张票节省的费用×该班人数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解:(1)设七年级(1)班有x人、七年级(2)班有y人,由题意,得
,
解得:.
答:七年级(1)班有49人、七年级(2)班有53人;
(2)七年级(1)班节省的费用为:(12﹣8)×49=196元,
七年级(2)班节省的费用为:(12﹣10)×53=106元.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9.(1)m=﹣2x+200;(2),第40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7200元;(3)46.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待定系数法解出一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2)设利润为y元,则当1≤x<50时, ;当50≤x≤90时,分别求出各段上的最大值,比较即可得到结论;
(3)直接写出在该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共有46天销售利润不低于5400元.
试题解析:(1)∵m与x成一次函数,∴设,将x=1,m=198,x=3,
m=194代入,得:,解得:,所以m关于x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
(2)设销售该产品每天利润为y元,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
当1≤x<50时,=,∵﹣2<0,∴当x=40时,y有最大值,最大值是7200;
当50≤x≤90时,∵﹣120<0,∴y随x增大而减小,即当x=50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6000;
综上所述,当x=40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7200,即在90天内该产品
第40天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7200元;
(3)在该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共有46天销售利润不低于5400元.
考点:1.二次函数的应用;2.最值问题;3.二次函数的最值;4.分段函数;5.综合题;6.压轴题.
20.20%、400;72°;1.34
【解析】
试题分析:x的值等于1减去其他所有的百分比,总人数等于看书一本的人数÷看书一本的百分比,然后根据总数和看三本以上的百分比得出答案;三本以上的圆心角度数=360°×三本以上的百分比;三本以上的人数=全市人数×三本以上的百分比.
试题解析:(1)x=1-10%-25%-45%=20%,总人数为:40÷10%=400 3本以上的人数为:400×20%=80
(2)20%360°=72°
(3)20%6.7=1.34
考点: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21.(1)30元;(2)50元;(3)250.
【解析】
试题分析:(1)众数就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此即可判断;(2)中位数就是大小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根据定义判断;(3)求得调查的总人数,然后利用1000乘以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众数是:30元,故答案是:30元;
中位数是:50元,故答案是:50元;
调查的总人数是:6+12+10+8+4=40(人),则估计本学期计划购买课外书花费50元的学生有:1000×
=250(人).
故答案为:(1)30元;(2)50元;(3)250.
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中位数;众数.
22.(1)30元;(2)50元;(3)250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为众数,求得众数30元;可从小到大排列,然后求中间一个(奇数个)或中间两个的平均数(偶数个),即是中位数,中位数为50元;40人中,购买课外书的有10人,求出概率,然后用1000×=250人.
试题解析:(1)30元;
(2)50元;
(3)250
考点:数据的分析
23.(1)150,30%;(2)90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得出参与演讲的人数和所占百分比,进而求出总人数,再求出参加书法的人数,进而求出占抽样人数的百分比;
(2)利用(1)中所求得出该校对“书法”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
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得:此次调查抽取的学生人数
m=30÷20%=150,选择“书法”的学生占抽样人数的百分比n=(150﹣30﹣60﹣15)÷150×100%=30%;故答案为:150,30%;
(2)由(1)得:3000×30%=900(名),
答:该校对“书法”最感兴趣的学生人数为900名.考点:1.条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扇形统计图.24.(1)50;(2)作图见试题解析;(3)180.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喜欢跑步的人数是5,所占的百分比是10%,即可求得总人数;
(2)根据百分比的意义喜欢篮球的人数,作图即可;
(3)利用总人数乘以对应的百分比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本次抽样的人数:5÷10%=50(人);
(2)喜欢篮球的人数:50×40%=20(人),
如图所示:
;
(3)九年级最喜欢跳绳项目的学生有600×=180(人).
考点:1.条形统计图;2.用样本估计总体;3.扇形统计图.
25.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条形统计图以及扇形统计图得出良好的人数和所占比例,即可得出全班人数;
(2)利用(1)中所求,结合条形统计图得出优秀的人数,进而求出答案;
(3)利用中等的人数,进而得出“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
(4)利用样本估计总体进而利用“优秀”所占比例求出即可.
试题解析:解:(1)由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可得:
参加这次跳绳测试的共有:20÷40%=50(人);
(2)由(1)的优秀的人数为:50﹣3﹣7﹣10﹣20=10,
如图所示:
;
(3)“中等”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360°=72°,
(4)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480×=96(人).答:该校初二年级跳绳成绩为“优秀”的人数为96人.
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
26.1.5+5
【解析】
试题分析:设DF的延长线与AB相交于点G,根据题意得出∠ADF=30°,
∠AFG=60°,DF=10,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AF=DF=10,根据
Rt△AFG的三角函数求出AG的长度,然后根据AB=AG+BG求出AB的长度.
试题解析:设DF的延长线与AB相交于点G 根据题意得:∠ADF=30° ∠AFG=60° DF=10
∴∠DAF=∠AFG-∠ADF=60°-30°=30° ∴∠ADF=∠DAF
∴DF=AF=10
∴AG=AF·sin∠AFG=10×=5 ∴AB=AG+BG=1.5+5(米)
∴旗杆的高度为(1.5+5)米.
考点:三角函数的应用.
27.(1);(2).
【解析】
试题分析:(1)过C作CD⊥AB,交A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可以
求出CD与AD的长,在直角三角形BCD中,可以求出BD的长,由AD+DB求出AB的长即可;
(2)在直角三角形BCD中,求出BC的长,由AC+CB﹣AB即可求出输电线
路比原来缩短的千米数.
试题解析:(1)过C作CD⊥AB,交AB于点D,在Rt△ACD中,
CD=AC•sin∠CAD=20×=10(千米),AD=AC•cos∠CAD=20×=(千米),
在Rt△BCD中,BD===10(千米),
∴AB=AD+DB==(千米),则新铺设的输电线路AB的长度(千米);
(2)在Rt△B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C==(千米),∴AC+CB﹣
AB==(千米),则整改后从A地到B地的输电线路比原来缩短了千米.
考点:1.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2.应用题.
28.100米.
【解析】
试题分析:在Rt△ABD中,求得BD的长,即可得出CF的长,然后在
Rt△CEF中,可求得EF的长.
试题解析:在直角△ABD中,BD==(米),则DF=BD﹣OE=(米),CF=DF+CD==(米),则在直角△CEF中,EF=CF•tanα=≈41×1.
7+30≈99.7≈100(米).
答:点E离地面的高度EF是100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
29.(1)4.1米;(2)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C=5.5,∠C=37°根据正切的概念求出AB的长;(2)从边和角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试题解析:解:(1)在Rt△ABC中,AC=5.5,∠C=37°,
tanC=,
∴AB=AC·tanC=5.5×0.75≈4.1;
(2)要缩短影子AC的长度,增大∠C的度数即可,
即第一种方法:增加路灯D的高度,
第二种方法:使路灯D向墙靠近.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