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油库的类型:根据油库的管理和业务性质划分(1)油库(2)企业附属油库
根据油库的主要储油方式划分(1)地面油库(2)隐蔽油库(3)山洞油库(4)水封石洞(5)地下盐岩库(6)水下油库
2.油库的分区:1)储油区:油罐、防火堤、油泵房、变配电间等。2)铁路装卸区:铁路装卸油品栈桥、油泵房、桶装油品仓库、零位罐、变配电间。3)水路装卸区:装卸油码头、油泵房、灌油间、桶装油品仓库变配电间。4)公路装卸区:高架罐、灌油间、汽车装卸油品设备、桶装仓库等。5)辅助生产区:修洗桶间、消防泵房、消防车库、机修间、器材库、锅炉房、化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等。6)行政管理区:办公室、传达室、车库、宿舍、浴室、食堂等。
3.油库容量的确定:(1)集中来油时能及时地把油品卸到库内;(2)在两次来油的间隙,油库应有足够的储存油品供应给用户。
油罐:至少选择两个;选容量较大的;储罐规格尽可能统一。
4.周转系数就是某种油品的储油设备在一年内可被周转使用的次数。年周转额度/储备容量
5基地作用 油库是国家石油储备和供应的基地
6纽带作用 油库是协调原油生产、原油加工、成品油供应及运输的纽带
第二章
7.铁路油罐车灌装汽油作业时白天装车与夜间装车相比,哪一种情况下装车蒸发损耗较小?白天装车蒸发损耗小。罐车内,油品的昼夜温度变化是很小的,因而可以认为昼夜间任何时候装入罐车的油品温度都一样,油品本身的气化能力也相同。但是罐车内气体空间的昼夜温差却很大。白天,罐车上部气温高于下部,这种温度分布抑制了气体空间的对流传质,油气分子的运移只能靠油气扩散缓慢的进行。在有限的装车时间内,罐车上部的原有气体还来不及被蒸发出来的油蒸汽饱和就被挤出来了。因此开始装油时,从罐车内排出气体的油气浓度非常接近罐车内原有的油气浓度,直到罐车的装满程度达到全容积的三分之二左右,排出气体的油气浓度才骤然增加,并于装油结束时达到的油温下的饱和浓度。夜间,罐车内气体空间的温度分布刚好相反,上部气体空间温度小于下部气体空间温度,处于热扩散的活跃期,此时油气分子将以扩散和对流两种方式向上运移,运移速度将显著高于白天。因而在同样装满程度时罐车排出气体的油气浓度,夜间的高于白天的。因此在罐车内原有油其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排出气体平均油气浓度的差别又意味着夜间装油时从罐车排出的混合气体大于白天装有排出的混合气体体积。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夜间装车比白天装车蒸发损耗大。
8.轻油装卸系统由输油系统(鹤管、集、输、零位罐、输油泵),真空系统(真空泵、真空罐、真空、管、扫舱总管扫舱短管),放空系统(放空罐)。输油作用在于输转油罐车与储油罐内的油品;真空作用是引油灌泵和抽吸底油;放空作用在装卸完毕后,将管线中的油品放空,以免下次输送其他油品时造成混油现象或易凝油品冻结于管线中。
9.真空管与输油系统的连接:(1)在每个鹤管控制阀门的上部引出一条管与真空集相连。(2)真空管路与输在泵入口附近连接。
10.铁路油罐车卸油:上卸(泵卸法《不需要零位罐,但容易气阻断流》、自流法《节约成本,但需要零位罐》、压力法《防止气阻断流》、浸没泵卸法《不易气阻断流,但可能发生泵漏电事故
11.铁路作业线布置的原则:(1)只应在作业线的一侧设装卸油栈桥。(2)汽、煤、柴等轻质油的装卸作业宜与重油、润滑油等油品作业线分开布置,当合用一条时,其相邻鹤管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24m。(3)桶装油品的装卸线可与散装油品的作业线合用,作业线上桶装油品车位至相邻散装油品的车位的净距不应小于10m。(4)两条铁路作业线共用一座栈桥或一排鹤管时,两条作业线的距离不大于6m。(5)相邻两装卸油品的栈桥之间的两条作业线的距离符合以下规定:①当两者或其中之一用于装卸甲、乙类油品时不应小于10m。②当两者都用于装卸两类油品时,不应小于6m。(6)作业终端车位的末端至车档距离不应小于20m,油罐车的始端车钩中心线至南方铁路道盆警冲标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31m。(7)油品装卸栈桥的桥面,宜高于轨面3.5m。栈桥上应设安全栏杆。在栈桥的两端和沿栈桥每60~80m应设上下栈桥的梯子。(8)两条油品装卸线共用一个栈桥时,两条油品装卸线中心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小鹤管时,不宜大于6m。②大鹤管时,不宜大于7.5m。
12.公路发油设施:汽车发油台、鹤管、汽车油罐车、灌装罐;倒车式、圆亭式、通过式。汽车油罐车(泵送,自流灌装,高架罐自流灌装)
13.油船装卸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应能满足油港装卸作业和适应多种作业要求;2)同时装卸几种油品时互不干扰;3)管线互为备用,但不允许混油事故;4)泵互为备用,当泵发生事故时能正常工作;5)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切断油路,有防空设施。
第三章
14.油库的工艺流程:合理布置和规划油库中石油的流向和可以完成的作业,包括灌装、倒灌、装卸。工艺流程图:通过管线、阀门、油泵等设施将装卸设施、储油罐、灌装设备等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反映油库的生产关系!
15.离心泵:输送轻质油品,不能自吸,开泵前,需要先灌泵,关闭排出阀门,在停泵前,需先关闭排出阀门。吸入系统漏气后,不能继续运行。管路堵塞,不至损坏。
容积式泵(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输送重质油品,可以自吸,开泵前,不需要灌泵,需要打开所有排出阀门,在停泵后关闭排出阀门。吸入系统漏气后还能继续运行,不过效率底下。管路堵塞,可能损坏。
16.工况:吸入高,排出低,流量最大;吸入低,排出高,扬程最大。都低,泵入口真空度最大,都高,泵出口压力最大。
17.气蚀:输送液体在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低于等于泵入口压力而造成部分液体气化,使泵发出噪音或震动,严重时泵的压头,流量,效率显著下降。气阻:卸油系统某一点的剩余压力小于等于输送温度下蒸汽压,油品就要气化,形成气袋隔断油流,破坏工作。
措施设计上:加大泵吸入管路的管径;在保证泵到装卸区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将泵向着罐车方向移近,缩短吸入管路长度;操作上:对罐车淋水降温或夜间卸车;调节泵出口阀,减小流量;采用压力卸油。
18.克服气阻:改变鹤管形式或降低鹤管高度;加大气阻点前的管径;对罐车淋水或夜间卸油;调节泵出口阀,减小流量;采用压力卸油。
克服气蚀:加大泵吸入管路的管径;尽可能缩短吸入管长度;降低泵的安装高度;对罐车淋水或夜间卸车;调节泵的出口阀,减小流量;采用压力卸油。
19..油库泵房的流程:工艺系统,根据油库业务,分别满足收油、发油、输转、倒罐、放空及油罐车、船舱和放空罐的底油清扫等要求。真空系统,作用是引油灌泵,抽吸罐车底油或打舱;组成是真空泵、真空罐、气水分离器、真空管路。放空系统,由放空罐和管路系统组成;作用防混油和凝管。18.泵房流程原则:满足油库业务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收发油任务;装卸几种油品互不干扰;据油品性质管线互为备用;泵互为备用;发生故障,迅速切断油路,有充分放空措施;经济节约。
20真空剩余压力图:从上到下压力坡降线,蒸汽压力线,管路,真空线,管路一点与压力坡降线的距离为剩余压力Hsh,管路一点与真空线为真空度Hzh,压力坡降线与蒸汽压力线距离为饱和蒸汽压Hy,Hsh>Hy可防止气阻,Hzh 21油品加热的目的:1)降低油品在管道的输送摩阻;2)加快装卸油罐车和船的速度;3)促进原油破乳;4)使油品脱水和沉降杂质,;5)加速油品的调和;6)进行滑油的净化再生;7)燃料油的进炉加热。 22. 蒸汽直接加热法:操作方便,热效率高,但由于冷凝水影响质量一般不采用;蒸汽间接加热法:适用于一切加热;热水垫层加热法,使用较少;热油循环加热法,没有加热器,不影响油品质量,增加油泵,换热器;电加热法,设备简单,热效率高,用于小容器和油罐车。 23.根据下列因素确定加热终了温度:油品性质、作业性质地区及气温、节约能源、安全因素。起始温度加热开始的油温,前阶段油品冷却的终了温度,根据加热作业目的确定;终了温度即冷却过程的起始温度;周围介质温度即当地最冷月的平均大气温度。 24. 设备和管线内介质的保温:温度维持恒定时;减少热能损失,介质温度>120℃,且热能需要利用者;减少冷冻量损失,在冷冻量利用过程中;输送易凝介质的管线,;防止管线内输送的含水液化气因压力下降而产生的自冷结冻现象堵塞管线;减少介质由于日晒和外界温度升高而蒸发;避免操作人员发生烫伤事故,当设备或管线温度高于90℃;改善操作条件。对保温材料的要求:1)导热系数小,绝热性能好,在常温下λ<0.1kal/m.h℃。2)密度小,机械性能(强度)高。3)物理化学性能稳定,不会因长期使用发生化学变化而腐蚀管线和设备。4)应有较好的防湿防水性能,因为保温材料是靠内部空隙中的空气来达到保温的目的。若因为含水,其导热系数猛增。水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4倍。5)价格低、施工方便,使用时间长,易于就地取材。 25.呼吸阀分类:机械式和液压式。作用:保护油罐和减少油品蒸发损耗。 26.机械式呼吸阀的工作原理:靠阀盘自身的重量,控制油罐的呼气压力或吸气真空度,保持罐内一定压力。当罐内油气压力大于油罐允许 压力时,油蒸汽经压力阀外逸,此时真空阀处于关闭状态;当罐内油气压力小于油罐允许真空度时,新鲜空气通过真空阀进入罐内,此时压力阀处于关闭状态,允许压力(或真空压力)靠调节盘的重量来控制。 布置在罐内收发附近的加热器成为局部;均匀布置在罐内距罐低不高的水平位置上的加热器成为全面加热器加热器;由15~50mm直径的无缝钢管焊接而成的,对称布置在罐内收发两侧的加热器成为分段式加热器;用一根很长的管子弯曲成的管式加热器,且在油罐的下部均匀分布成为蛇管式加热器。 27.疏水阀分类:机械型:根据冷凝水和蒸汽的密度差;恒温型:根据冷凝水和蒸汽的温度差;热动力型:根据冷凝水和蒸汽的热动力特性差异。 28.疏水器有哪几种类型?工作原理,优缺点,使用条件:常用的疏水器有浮桶式、倒吊桶式、热动力式等。浮桶式、倒吊桶式适用于油库中的蒸汽压力较低,压力波动也不大的情况,但它们只能安装在水平管路上,并尽可能在室内应用,若设置在室外应予保温以防冻坏。热动力式疏水器具有结果简单、体积小、不易损坏、重量轻、工作压力范围广、压力变化时不需调整、户外使用不会冻坏、水平或垂直管路上均可使用、不怕水击等优点,但热动力式疏水器不能用于过高背压的管路上。防止介质温度降到凝固点以下而冻结者 第五章 半地下油罐:缸底埋深不少于缸壁高度一半,接罐内的最高油面高于缸外4m范围内地面的最 低高度不超过3m的油罐。 地下油罐:罐内的最高油面低于4m范围内地面最低 ,标高0.2m以上的油罐为地下油罐。 29.外浮顶罐附件:排水管,转动扶梯,浮顶支柱,自动通风阀,紧急排水口,隔舱入孔,通气窗。轻油和原油罐: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呼吸阀挡板。重油和润滑油:通气短管,起落管,加热器。油罐一般附件:梯子和栏杆,人孔,透光孔,量油孔,进出油接合管,保险活门,放水管及排污孔,清扫孔 搅拌器,胀和进气支管 金属油罐:造价低,施工方便,不渗透,易清洗检修,安全耐用,适储存各种油品。 非金属油罐:节省钢材,储存热油时热损失小,降低小呼吸蒸发损耗,承压能力强。 第六章 30.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自由表面;气相中液体蒸气的浓度;液面上混合气体的压力;液体的种类 31.损耗分内损耗(自然通风,静止储存,动液面,粘附)作业性质(储存,输转,装卸,运输) 32.降低蒸发损耗:降低油罐内温差:淋水降温、 正确选用涂料、安装反射隔热板;提高油罐的承压能力;消除油面上的气体空间;使用具有可变气体空间的油罐;收集、回收油蒸气;安装呼吸阀挡板;改进操作措施。 33.小呼吸损耗:由于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和油气浓度的昼夜变化引起的损耗。 34.大呼吸损耗:油罐收油作业中产生的损耗。 32.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变化:日落~日出(夜间):t油面>t气体空间>t顶板>t大气;日出~日 落(白天):t顶板>t气体空间> t油面。 35.罐内气体空间温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变化的关系:(1)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度都呈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24小时;(2)气体空间温度总是高于大气温度;(3)临近日出时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度均达到最小值,二者相差不大,约1~3℃;(4)正午后2~3小时大气温度与气体空间温度均达到最大值,二者相差可达10~20℃。 36.油品温度分布:在一个昼夜内,油品温度变化不大油品储存一段时间后,昼夜平均油温基本上等于大气平均温度,一般来说,油面昼夜平均温度略高于油品昼夜平均温度,油面温度的昼夜变化幅度约为气体空间昼夜温差ΔtK的20%~40%。 37.油品蒸发损耗的测量:数量法:量油法、侧气法、体积-浓度法。物性法:比样法、蒸汽压法。 38.热波:宽馏分油品储罐火灾中,高温热油层随重组分向下传播的现象称为热波现象。 39.沸溢:由于水汽化时体积迅速扩大为原来的千倍以上,大量的蒸汽上浮,形成强烈的搅拌,形成油包汽的气泡。从而将油品携带出罐外,造成油品的扩散,使火灾扩大,称此现象为沸溢。 40.喷溅:如果产生气泡的速度和气泡量很大,例如,悬浮水的颗粒较大,或热波达到水垫层,水的大量、迅速的汽化,使得油品被蒸汽抬起,冲入大气,发生喷发现象,使油滴、油气泡被抛出罐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喷溅。 41产生沸腾溢流的必要条件:a、油品具有移动热波特性;b油品中含有游离水、乳化水、或者油层下有水垫层;c、油品具有足够的粘度d、油品热波温度足够高。 第八章 42、静电放电而引起爆炸和火灾(静电的来源、静电积累到火花放电的的能量、火花放电的能量达到可燃气体引燃所需的最小能量、可燃气体的浓度处于爆炸范围内) 防止静电事故的措施(减少静电的产生、增强电荷的流散、消除爆炸性混合气体、消除危险放电) 43、防火堤:实高1-2.2m,比计算高度高0.2m,立式油罐1-1.6m,卧式油罐,土质防火堤不低于0.5m,能承受破裂后相当于流出油品的静压力,人行踏步不应少于两侧,严禁开洞。 防火堤设置规定 防火堤的实际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 防火堤实际高度不应低于1m(以堤内侧设计地坪计),且不应高于2.2m(以堤外侧道路路面计)。 如采用土质防火堤,堤顶宽度度应小于0.5m。 44.空气泡沫的灭火原理:隔离与窒息作用、隔热作用降温作用,冲淡可燃气体,减轻火势。减少油品蒸发 空气泡沫配置:向泡沫加水,通过比例混合器和泵形成泡沫混合液,再通入空气,形成空气泡沫。水和泡沫比例3:97 6:94 45.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固定式(泡沫液泵、比例混合气、泡沫产生器、泡沫液储罐、混合液管道、蓄水池)半固定式(泡沫产生器、消防栓、消防水池、比例混合器、泡沫液储罐、泡沫液泵、水龙带)移动式(消防栓、水龙带、泡沫车、移动式泡沫管架) 46.油品的起电方式有:(油品管路流动起电、杂质水滴在油品中沉降起电、喷溅起电、油品飞溅起电)影响油品带电量的因素有哪些(油品的种类、油品的含水量、流态的影响、管线材质与粗糙度) 47.保温管路热损失:单位长度保温管路热损失与同样条件下不保温管路热损失比值,地上取0.2-0.5,埋地取大于等于0.5 图4—13分析得:(1)当δ值较大时δ =0.7~.09,即z值变化很大,Db/D却变化很小,相反,当δ值较小时,如δ =0.1~0.3时,z的微小变化都将引起Db/D较大变化。因此选取过小的值往往造成保温层显著增厚,一般取δ ≧0.5。(2)从保温管路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土壤的导热系数可随季节变化很大。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也随工作条件而变化。当、变化时,若选用较大的δ值,对Db/D影响不大,反之若选用较小的δ值,λtu、λb变化, Db/D变化大,使等式发生破坏。保温管路的工作状态不稳定,可能使油凝结。 图4—12 a与保温层体积V的关系(1)δ值较小时,v值急剧增加,δ在0.2~0.5范围内适宜;(2)当较大或D较小时,取较大的值比较经济;(3)保温材料贵或不耐用,则希望v减小、δ增大 图6-13油罐气体空间的纵向油气浓度分布:现象(低液位静止储存时,纵向油气浓度分布曲线有明显拐点;大浓度层油气浓度沿高度变化异常显著,纵向浓度梯度自下而上平缓逐步减小;静止储存液位升高,气体空间浓度差由大变小,气体空间平均油气浓度逐渐增大。)解释(因为扩散和自然对流,存在一个热边界层,其周围气体受热上升,罐内冷气向下,当在一定高度达到相持状态,界面几乎没有气体垂直运动,使混合气具有较高浓度;或者因为油罐吸气产生强制对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