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质量部
PE(工艺工程师)
岗位职责说明书
1.岗位描述:
| 岗位基本信息 | ||||||
| 岗位名称 | 工艺工程师 | 所属部门 | 技术部 | |||
| 直接上级 | 技术部经理 | 直接下级 | ||||
| 主要工作 协作关系 | 1.生产厂长、车间主任、品质经理; 2.线长、质量工程师、PQC、工业工程师; 3.研发工程师、品质管理、设备管理(外部横向)。 | |||||
| 主要职责 描述 | 1、根据客户需要、产品的特点、公司工艺技术发展水平,开展工艺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 2、参与NPI导入工作,包括试产各阶段准备工作及试产过程,对试产结果进行评审,对改善点进行跟踪: A:具体负责新产品(或改善品)在SMT工段、插件工段及组装工段的试产跟踪,异常处理、信息汇总以及产品结构设计、工艺方案的更改意见。 B:参与工艺流程设计、过程风险评估、过程参数确定以及工时、物耗测定,确认过程参数的符合性,并进行改善或提出改善要求及生产线平衡系数的提升; C: 参与量产产品的工艺评审和总结,围绕品质、效率的提升和成本降低提出改善意见; 3、负责生产线日常技术支持与工艺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客户要求,提升生产效率和直通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A、参与编写并贯彻《质量控制计划》(MCP)并据此编写SOP,对工艺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进行改善; B、提供现场技术服务、确认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保证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C、对生产过程或者产品中不良情况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 D、对产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善意见或方案; E、协助生产部做好物料消耗状况进行评估分析,提出改善建议并推动实施; F、按照质量体系的要求,做好技术文件、样品的管理和正确使用,确保无明显差错; G、主导工艺与技术创新,围绕品质、效率与成本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并推动实施; 4、根据公司发展需要,负责对新员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并对结果进行跟踪,不断提升员工整体技术水平; 5、推动并参与科学方法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如SPC、FMEA、DOE等,不断提升工艺管理水平。 | |||||
| 主要权利 | ●参与新品导入流程,提出工艺试验结果进行评审。 ●对产线布局、工装治具及实现自动化提出建议。 ●参与工时测算、动作评估和优化、对实现产线平衡、提升效率提出建议。 ●有权对违反工艺的现象进行制止并督促其纠正; ●有权制止不符合质量标准、有安全隐患的材料投入使用; ●根据首检确认结果、产线运行情况和质量分析结果,向领导提出工艺改善、局部整顿或者停线等建议 ●对降低物耗、杜绝浪费有推动改善权。 ●对开展5S,实现安全、环保有推动改善权。 ●参与工艺路线制定、有权监督工艺执行情况。 | |||||
| 工作任务 | 职责要点 | 工作内容 | 频次 | 工作要求 | ||
| NPI期间文件输出 | 1.工艺流程评审、关键质量特性确定、FMEA编写、工艺风险评估表等。 2.参与编写MCP等文件,主导SOP编写并组织讨论培训。 | NPI导入过程 | 1.参加评审会议、实物评审、现场流程评审;2.编写工艺评审表;3、编写PFMEA及关键质量特性参数表; | |||
| MP期间工艺确认及小结 | 1.对爬坡生产或者第一次大货生产的工艺执行和品质状况进行跟踪小结,集中问题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意见; 2.对工艺流程及相关文件进行符合性、有效性确认,并进行培训、推动改善; | MP阶段 | 1.MP之后第二天提交评估报告;2.如需更改文件,在第二次生产前必须完成; | |||
| 日常工艺控制 | 1.生产效率、直通率分析与改善措施; 2.关键工序管控措施落实与效果评估; 3.异常分析与处理; 4.工艺执行检查与现场督导; | 日常 | 1.运用SPC工具对每天、周不良品现场分析与控制;2.直通率统计分析与前三项跟踪改善;3.异常分析与改善推动;4.现场工艺执行与检查;5.关键过程参数的符合性评估; | |||
| 工艺改善 | 每月进行一次工艺执行符合性和有效性评估并确定改善方案; | 月度 | 以上各项归纳为改善点进行改善并跟踪改善进度和效果; | |||
| 工时、效率测评,产线效率评估与提升 | 参与产线布局、工艺流程、工装治具设备、工位设置等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和优化; | 日常 | 协助IE,通过月度产线效率分析报告提出改进方案; | |||
| 跟进现场5s,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 | 监督现场5S及安全环境保护要求,随时组织整改提升。检查现场有无安全隐患,杜绝员工违章操作,如MSDS遵守情况。 | 每天 | 通过对5s的管理,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符合工艺要求的工作环境。 | |||
| 杜绝浪费,持续降低成本 | 制定物耗定额,定期回顾,发现改善机会,从流程、设备、工装、操作等层面分析改善; | 每月 | 结合产线效率、工时利用率及物耗等,综合改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 |||
| 创新与发展 | 结合自动化进程,推动工艺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竞争力; | 季度 | 每季度一次技术创新会议,进行行业竞争力对比,确定创新项目并推动实施; | |||
| 月度工作总结,编制下月工作计划 | 1.分析月度生产效率和品质状况; 2.制定改善计划并推动实施; | 每月 | 月度报告及工作计划; | |||
| 绩效指标 | 关键绩效指标 | 定义、公式 | 权重 | 考核目的 | ||
| NPI工艺评审报告及时率 | 月度NPI评审报告按时数/评审次数*100%(评审会以第二天) | 10% | 及时报告,促进问题尽快解决; | |||
| MP阶段直通率 | ≥97%(包括SMT\\波峰焊\\组装及包装) | 15% | 力求新品顺利导入大货生产 | |||
| 技术文件及时率 | 产前文件及时100%发放到位并培训; | 15% | 确保工艺落实; | |||
| 工艺检查得分 | 各项平均得分大于90% | 15% | 确保工艺执行到位; | |||
| 技术创新项目数 | 每个月每位工程师不少于一个课题 | 20% | 围绕效率、品质等方面改善 | |||
| 无重大质量事故 | 与工艺执行相关的客户退货为0 | 10% | 从源头控制质量风险 | |||
| 5S及安全环保 | 根据公司5S计划安全环保责任书 | 10% | 做好5S当月无重大安全事故 | |||
| 内部沟通与协作 | 上级领导交办、内部客户服务、部门协作等 | 5% | 具有团队精神、客户意识 | |||
2.1.各指标、权重及其对应等级与分值
| 权重 | 极差 | 差 | 中等 | 良好 | 优秀 | |
| NPI报告及时率 | 10% | >10% | 8%-10% | 5%-8% | 3%-5% | <3% |
| MP直通率 | 15% | <0.8 | 0.8-1.0 | 1.0-1.33 | 1.33—1.67 | >1.67 |
| 文件发放及时率 | 15% | <88% | 88-90% | 90-92% | >92% | |
| 工艺检查得分 | 15% | >3次 | 3次 | 2次 | 1次 | 0 |
| 技术创新项目 | 20% | 无项目 | 有项目无效果 | 效果一般 | 效果不显著 | 效果显著 |
| 无重大质量事故 | 10% | 有退货 | 无退货 | 小于1起内部事故 | 无客诉、无事故 | 连续3个月无客诉无事故 |
| 5S安全环保 | 10% | - | - | |||
| 沟通与协作 | 5% | 有投诉 | 一般 | 积极 | 很积极 | 非常积极 |
| 对应分值 | 60以下 | 60-70 | 70-80 | 80-90 | 90-100 | |
a)各项指标的实际得分由个人当月的实际工作成果结合表格中的等级确定。综合得分则由各项指标的实际分值乘以权重再求和所得。
b)综合得分连续2个绩效评分周期为“差”或“极差”者,将被给予警告并提交改善报告。若连续三个综合得分仍为“差”或“极差”,将被调离岗位处理。
c)综合得分的等级及对应的绩效工资如表
| 综合得分 | 60以下 | 60-70 | 70-80 | 80-90 | 90-100 |
| 等级 | 极差 | 差 | 中等 | 良好 | 优秀 |
| 对应绩效奖 | 0 | 50 | 100 | 200 | 4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