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出题人:实验学校 周艳伟
1、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博弈 (yì) 蓦然 (m ù) 气冲斗牛(dǒu) 一拍即合(jì)
B.稔熟 (rèn) 强悍 (hàn ) 故弄玄虚 (xuán) 精彩绝伦 (lún)
C.遏制 (è) 迷惘 (wǎng) 义愤填膺(yīng) 拈轻怕重(niān)
D.行辈(háng ) 狰狞 (zhēng ) 叱咤风云(chà )迥乎不同(ji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叹为观止 息息相通 一拍即合 拈轻怕重
B.戛然而止 举手投足 漠不关心 顾名思意
C.本色当行 妇儒皆知 微不足道 截然不同
D.鸦雀无声 鞠躬尽瘁 风驰电掣 沧海桑田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hán)虚混(hún)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6、默写(8分)
⑴---------------------,阴阳割昏晓。
⑵晴川历历汉阳树,------------------------。
⑶白头搔更短,------------------------------。
⑷------------------------------,落日故人情。
⑸-----------------------------,我言秋日胜春朝。
⑹-----------------------------,往来无白丁。
(7)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8) :此之谓大丈夫。
7、走进名著。(4分)
根据阅读印象,写出选段中加点的“他”。
①我们俩更亲近了,我随时都可以到他那里去,坐在盛满破烂的箱子上,毫不受阻挡地观察他熔铅,烧桐,把铁片烧红,用小锤子在砧子上捶打……(选自《童年》)
②他后来便到一个熟人的家里去寄食,也时时给我回信,景况愈困穷,言辞也愈凄苦。不久,忽然从同乡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他已经掉在水里,淹死了。(选自《朝花夕拾》)
①---------------------- ②-------------------------
8、综合性学习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研究下面的数据,回答问题。(3分)
某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调查人数:600人)
| 满意度 | 非常满意 | 满 意 | 基本满意 | 不满意 |
| 人数比 | 9.7% | 18% | 20.5% | 51.8% |
【小题2】你认为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的问题,从和民众的角度应该采取什么措施?(1分)
2、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12.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有 弗 得
13.《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 ;《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⑵“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⑷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⑸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⑹“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4、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15、:⑶段中和⑺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2分)
“精神食粮”:
“这”:
16、⑹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 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 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 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7.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8.朗读第②段,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20.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忘
季羡林
①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涂。
②我认识一位著名的画家,年过八旬以后,慢慢地忘事糊涂起来。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以前就认识了,颇能谈得来,而且平常也还是有些接触的。然而,最近几年来,每次见面,他把我的尊姓大名完全忘了。从眼镜后面流出来的淳朴宽厚的目光,落到我的脸上,其中饱含着疑惑的神气。我连忙说:“我是季羡林,是北京大学的。”他点头称是。但是,过了没有五分钟,他又问我:“你是谁呀!”我敬谨回答如上。在每一次会面中,尽管时间不长,这样尴尬的局面总会出现几次。我心里想:老友确是老了!
③前几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在富丽堂皇的北京图书馆的大报告厅里举行年会。我这位画家老友是敦煌学界的元老之一,获得了普遍的尊敬。按照中国现行的礼节,必须请他上台并且讲话。但是,这却带来了困难。像许多老年人一样,他脑袋里煞车的部件似乎老化失灵。一说话,往往像开汽车一样,煞不住车,说个不停,没完没了。会议是有时间的,听众的忍耐也决非无限。在这危难之际,我同他的夫人商议,由她写一个简短的发言稿,往他口袋里一塞,叮嘱他念完就算完事,不悖礼仪常规。然而他一开口讲话,稿子之事早已忘入九霄云外。看样子是打算从盘古开天辟地讲。照这样下去,讲上几千年,也讲不到今天的会。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我心里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按既定方针办。我请他的夫人上台,从他的口袋掏出了讲稿,耳语了几句。他恍然大悟,点头称是,把讲稿念完,回到原来的座位。于是一场惊险才化险为夷,皆大欢喜。
④我比这位老友小六七岁。有人赞我耳聪目明,实际上是耳欠聪,目欠明。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滋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也。但是,我脑袋里的煞车部件,虽然老化,尚可使用。再加上我有点自知之明,我的新座右铭是:老年之人,煞车失灵,戒之在说。一向奉行不违,还没有碰到下不了台的窘境。在潜意识中颇有点沾沾自喜了。
⑤然而忘事糊涂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
⑥我认为,有的,而且很大。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苏东坡的词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他是把悲和欢、离和合并提。然而古人说:不如意事常。这是深有体会之言。悲总是多于欢,离总是多于合,几乎每个人都是这样。如果造物主不赋予人类以“忘”的本领,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么多的悲和离的重压下,能够活下去吗?人生下来,既能得到一点乐趣,又必须忍受大量的痛苦,后者所占的比重要多得多。如果不能“忘”,或者没有“忘”这个本能,那么痛苦就会时时刻刻都新鲜生动,时时刻刻像初产生时那样剧烈残酷地折磨着你。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忍受下去的。然而,人能“忘”,渐渐地从剧烈到淡漠,再淡漠,再淡漠,终于只剩下一点残痕;有人,特别是诗人,甚至爱抚这一点残痕,写出了动人心魄的诗篇,这样的例子,文学史上还少吗?
⑦因此,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试问,世界上哪一个圣人、贤人、哲人、诗人、阔人、猛人,这人,那人,能有这样的本领呢?
⑧我还必须给“忘”大唱赞歌。试问:如果人人一点都不“忘”,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选自《怀旧集》,有删改)
22.概括“老友确是老了”的两件事。(2分)
答:
23.找出表明文章写作思路发生明显变化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2分)
答:
24.品析语言。(4分)
(1)到了听众都变成了化石的时候,他也许才讲到春秋战国!(从修辞角度)(2分)
答:
(2)我必须给赋予我们人类“忘”的本能的造化小儿大唱赞歌。(从加点词语角度)(2分)
答:
25.简要概括第④段的内容,并说说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答:
26.作者为什么要给“忘”大唱赞歌”?(2分)
答:
27.结合全文探究“忘”的两层含义。(2分)
答:
28、写作(共50分)
“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 请把这句话作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