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26:57
文档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四章光及其应用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知识点一光的折射定律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值跟折射角γ的正弦值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n.知识点二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值与折射角γ的正弦值之比n,叫作这种介质的折射率.2.公式:n=.3.意义:折射率与介质的自身性质有关,与入射角大小无关,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4.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推荐度:
导读第四章光及其应用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知识点一光的折射定律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值跟折射角γ的正弦值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n.知识点二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值与折射角γ的正弦值之比n,叫作这种介质的折射率.2.公式:n=.3.意义:折射率与介质的自身性质有关,与入射角大小无关,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4.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第四章 光及其应用

第一节 光的折射定律

知识点一 光的折射定律

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值跟折射角γ的正弦值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n.

知识点二 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值与折射角γ的正弦值之比n,叫作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2.公式:n=.

3.意义:折射率与介质的自身性质有关,与入射角大小无关,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4.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是由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引起的,即n=,式中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由于c>v,故n>1.

 考点1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不是正对着看到的鱼去叉,而是对着所看到鱼的下方叉,如图所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提示: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眼睛看到的是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所以叉鱼时要瞄准像的下方,如图所示.

1.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1)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不要一概而论,要视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大小而定.

(2)当光从折射率小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大的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当光从折射率大的介质斜射入折射率小的介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2.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让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

3.对折射率的理解

(1)关于正弦值:当光由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以及它们的正弦值是可以改变的,但正弦值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2)关于常数n:入射角的正弦值跟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是一个常数,但不同介质具有不同的常数,说明常数反映了该介质的光学特性.

(3)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跟介质的折射率n有关,即n=,由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大于光在任何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n都大于1.

(4)决定因素:介质的折射率是反映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介质本身及光的性质共同决定,不随入射角、折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典例1】 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射入一玻璃球体,入射角为60°,已知光线在玻璃球内经一次反射后,再次折射回到空气中时与入射光线平行.此玻璃的折射率为(  )

A.   B.1.5   C.   D.2

C [作出光线在玻璃球体内光路图如图所示:

A、C是折射点,B是反射点,OD平行于入射光线,由几何知识得,∠AOD=∠COD=60°,则∠OAB=30°,即折射角r=30°,入射角i=60°,根据折射定律有:n==,故C正确,A、B、D错误.]

折射问题的四点注意

(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

(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的确定.

(3)利用反射定律、折射定律求解.

(4)注意光路可逆性、对称性的应用.

 考点2 光的色散

如图所示是一束白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后出现的色散现象,请问玻璃对哪种色光的折射率最大,对哪种色光的折射率最小?

提示:由图可知,红光经过棱镜后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经过棱镜后偏折程度最大,故玻璃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

1.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2.由n=可知,各种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光速不同,红光速度最大,紫光速度最小.

3.同一频率的色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光速改变,波长亦随之改变.

【典例2】 如图所示,有一截面是直角三角形的棱镜ABC,∠A=30°,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n1,对紫光的折射率为n2,在距AC边d处有一与AC平行的光屏,现有由以上两种色光组成的很细的光束垂直AB边射入棱镜.

(1)红光和紫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之比为多少?

(2)若两种色光都能从AC面射出,求在光屏MN上两光点的距离.

[解析] (1)v红=,v紫=,所以=.

(2)画出两种色光通过棱镜的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图得

=n1,=n2,

由数字运算得:tan r1=,tan r2=,

x=d(tan r2-tan r1)=d.

[答案] (1) (2)d

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规律

如图所示,复色光经过棱镜折射后分散开来,是因为复色光中包含多种颜色的光,同一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1)折射率越大,偏折角也越大,经棱镜折射后,越靠近棱镜的底部.

(2)折射率大的,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小,复色光经三棱镜折射后,靠近顶端的色光的传播速度大,靠近棱镜底端的色光的传播速度小.

第二节 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目标]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2.学习用插针法确定光路.

一、实验原理

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跟入射光线相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γ,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

二、实验器材

玻璃砖、白纸、木板、大头针四枚、图钉四枚、量角器、刻度尺、铅笔.

三、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将白纸用图钉钉在平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线),过aa′上的一点O画出界面的法线NN′,并画一条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

(3)把长方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对齐,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bb′;

(4)在直线AO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2的像挡住P1的像.再在观察者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及P1、P2的像,记下P3、P4的位置;

(5)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3、P4所在处作直线O′B与bb′交于O′,直线O′B就代表了沿AO方向入射的光线通过玻璃砖后的传播方向;

(6)连接OO′,入射角i=∠AON,折射角γ=∠O′ON′,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们的正弦值,把这些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7)用上述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分别为30°、45°、60°时的折射角,查出它们的正弦值,填入表格中.

四、数据处理

方法一:平均值法

求出在几次实验中所测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方法二:图像法

在几次改变入射角、对应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值的基础上,以sin i值为横坐标、以sin γ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描数据点,过数据点连线得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求解图线斜率k,则k==,故玻璃砖折射率n=.

方法三:作图法

在找到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以后,以入射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圆,分别与AO交于C点,与OE(或OE的延长线)交于D点,过C、D两点分别向N′N作垂线,交NN′于C′、D′,用直尺量出CC′和DD′的长,如图所示.

由于sin i=,sin γ=,而CO=DO,

所以折射率n1==.

五、注意事项

(1)实验时,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大头针之间及大头针与光线转折点之间的距离要稍大一些.

(2)入射角i应适当大一些,以减小测量角度的误差,但入射角不宜太大.

(3)在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面,更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

(4)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

(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

六、实验误差

(1)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画得不够精确.因此,要求插大头针时两大头针间距应稍大.

(2)入射角、折射角测量不精确.为减小测角时的相对误差,入射角要稍大些,但不宜太大,入射角太大时,反射光较强,折射光会相对较弱.

【典例1】 如图所示,关于“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请证明图中的入射光线和射出玻璃砖的光线是平行的;

(2)为减小实验误差,入射角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解析] (1)如图所示,证明:n==,而r1=i2,

所以i1=r2,所以入射光线平行于出射光线.

(2)大一些好.这样测量的误差会小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 (1)见解析 (2)大一些

【典例2】 小显和小涛同学“用插针法测玻璃棱镜的折射率”.

甲          乙

(1)小显同学按实验步骤,先在纸上插下二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棱镜的另一侧插下另外二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则插针一定错误的是________(选填“P3P4”或“P5P6”),按实验要求完成光路图,并标出相应的符号,所测出的玻璃棱镜的折射率n=________.

(2)小涛同学突发奇想,用两块同样的玻璃直角三棱镜ABC来做实验,两者的AC面是平行放置的,如图乙所示.插针P1、P2的连线垂直于AB面,若操作正确的话,则在图乙中右边的插针应该是________(选填“P3P4”“P3P6”“P5P4”或“P5P6”).

[解析] (1)光线经三棱镜折射后应该偏向底边,故插针一定错误的是“P5P6”;光路如图;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n=.

(2)根据光路图可知,经过P1P2的光线经两块玻璃砖的分界处后向下偏,然后射入右侧玻璃砖后平行射出,则图乙中右边的插针应该是P5P6.

[答案] (1)P5P6 见解析图  (2)P5P6

第三节 光的全反射与光纤技术

知识点一 光的全反射现象

1.光的全反射

当光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光密介质)射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达到一定角度,折射角变成90°,继续增大入射角,折射角将大于90°.此时,入射光线全都被反射回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全反射.

2.临界角

在光的全反射现象中,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记作ic且sin ic=.

3.发生光的全反射的两个必要条件

(1)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知识点二 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

1.光纤及原理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它能把光(信号)从一端远距离传输到光纤的另一端,其原理就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

2.光纤的构造

光纤用的是石英玻璃或塑料拉制成的细丝,光纤由纤芯和包层组成,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

知识点三 光纤技术的实际应用

1.光缆可以用来传送图像,医学上用来检查人体消化道的内窥镜就是利用了这种性质.

2.光纤宽带、光纤电话、光纤有线电视等光纤通信网络进入千家万户.

 考点1 全反射

光照到两种介质界面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1)上面的介质与下面的介质哪个折射率大?

(2)全反射发生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1)下面的介质折射率大.

(2)一是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二是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

1.对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理解

(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比较:

种类光的传播速度折射率
光疏介质
光密介质
(2)相对性:光疏介质、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任何两种透明介质都可以通过比较光在其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或折射率的大小来判断谁是光疏介质或光密介质.

2.全反射规律

(1)全反射的条件:

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

②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2)全反射遵循的规律:发生全反射时,光全部返回原介质,入射光与反射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由于不存在折射光线,光的折射定律不再适用.

3.不同色光的临界角:不同颜色的光由同一介质射向空气或真空时,频率越高的光的临界角越小,越易发生全反射.

【典例1】 一厚度为h的大平板玻璃水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遮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

[思路点拨] (1)由圆纸片恰好完全挡住圆形发光面的光线可确定临界角.

(2)根据sin ic=可计算折射率.

[解析] 根据全反射定律,圆形发光面边缘发出的光线射到玻璃板上表面时入射角为临界角(如图所示),设为θ,且sin θ=.

而L=R-r,

[答案]

全反射定律的应用技巧

(1)首先判断是否为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如果是,下一步就要再利用入射角和临界角的关系进一步判断,如果不是则直接应用折射定律解题即可.

(2)分析光的全反射时,根据临界条件找出临界状态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3)当发生全反射时,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和光路可逆性.

(4)认真规范作出光路图,是正确求解这类题目的重要保证.

 考点2 光导纤维的应用

如图所示是光导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其内芯和外套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芯对光的折射率要比外套对光的折射率高.请问:在制作光导纤维时,选用的材料为什么要求内芯对光的折射率要比外套对光的折射率高?

提示:光只有满足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才会发生全反射.而光导纤维要传播加载了信息的光,需要所有光在内芯中经过若干次反射后,全部到达目的地,所以需要发生全反射,故内芯对光的折射率必须要比外套对光的折射率高.

1.构造及传播原理

(1)构造:光导纤维是一种透明的玻璃纤维丝,直径只有1~100 μm,如图所示,它是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

(2)传播原理:光由一端进入,在两层的界面上经过多次全反射,从另一端射出,光导纤维可以远距离传播光,光信号又可以转换成电信号,进而变为声音、图像.

2.光导纤维的折射率

设光导纤维的折射率为n,当入射角为θ1时,进入端面的折射光线传到侧面时恰好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则有:

sin ic=,n=.

,以上是光从纤维射向真空时得到的折射率,由于光导纤维包有外套,外套的折射率比真空的折射率大,因此折射率要比大些.

【典例2】 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5.0 m的光导纤维用折射率n=的材料制成.一束激光由其左端的中心点以45°的入射角射入光导纤维内,经过一系列全反射后从右端射出来,求:

(1)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的速度v是多大.

(2)该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思路点拨] (1)由光导纤维的折射率可计算临界角.

(2)光在光导纤维侧面上发生全反射现象,计算出光的总路程,根据光速可求出传播时间.

[解析] (1)由n=可得v≈2.1×108 m/s.

(2)由n=≈2.7×10-8s.

[答案] (1)2.1×108 m/s (2)2.7×10-8s

光导纤维问题的解题关键

第一步:抓关键点.

关键点获取信息
光导纤维工作原理:全反射
光束不会侧漏光束在侧壁发生全反射
第二步:找突破口.

“从一个端面射入,从另一个端面射出”,根据这句话画出入射、折射及全反射的光路图,根据全反射的知识求解问题.

第四节 光的干涉

知识点一 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将一支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双缝上,双缝平行于屏,在屏上观察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

知识点二 光产生干涉的条件

1.产生稳定干涉图样的条件

两列光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即光波为相干波,而且两列相干光波到达明(暗)干涉条纹的位置的路程差Δr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奇数倍),即满足:

Δr=kλ,k=0,±1,±2,…(明条纹)

,k=0,±1,±2,…(暗条纹)

2.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λ,式中L为观察屏到双缝挡板的距离,d为双缝之间的距离,λ为光的波长.

知识点三 薄膜干涉

1.定义

薄膜干涉是光通过薄膜时产生的干涉.薄膜可以是透明固体、液体或由两块玻璃所夹的气体薄层.

2.应用举例

(1)在相机的镜头上通过镀上增透膜产生干涉,增加透射,减少反射.

(2)肥皂泡上的颜色是由肥皂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回来的两组光波相遇后形成的.

 考点1 杨氏双缝干涉

如图所示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示意图,请问在该实验中单缝屏和双缝屏分别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单缝屏是为了获得具有唯一频率和振动情况的线光源;双缝屏是为了获得两束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1.双缝干涉的示意图

2.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在同一点引起的振动的叠加,如亮条纹处某点同时参与的两个振动步调总是一致,即振动方向总是相同;暗条纹处振动步调总是相反.具体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为

(1)亮条纹产生的条件:屏上某点P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即:

(k=0,1,2,3,…)

k=0时,PS1=PS2,此时P点位于屏上的O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为亮条纹的级次.

(2)暗条纹产生的条件:屏上某点P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k=0,1,2,3,…)

k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

3.干涉图样的特点

(1)单色光的干涉图样特点:为亮条纹,两边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相邻亮条纹与亮条纹中心间、相邻暗条纹与暗条纹中心间的距离相等.

(2)白光的干涉图样:若用白光做实验,则亮条纹为白色,两侧出现彩色条纹,彩色条纹显示不同颜色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是不同的.

【典例1】 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当使用波长为6×10-7m的橙色光做实验时,光屏P点及上方的P1点形成相邻的亮条纹.若使用波长为4×10-7 m的紫光重复上述实验,在P和P1点形成的亮、暗条纹的情况是(  )

A.P和P1都是亮条纹

B.P是亮条纹,P1是暗条纹

C.P是暗条纹,P1是亮条纹

D.P和P1都是暗条纹

[思路点拨] (1)光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出现亮条纹.

(2)光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出现暗条纹.

P1点对橙光:Δr=n·λ橙,

因为P1与P相邻,所以n=1,P1点是暗条纹.

对P点,因为Δr=0,所以仍是亮条纹,B正确.]

分析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问题的步骤

(1)由题设情况依λ真=nλ介,求得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波长.

(2)由屏上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判断光屏上出现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

(k=0,1,2,…),判断出k的取值,从而判断条纹数.

 考点2 薄膜干涉及应用 

如图所示是几种常见的薄膜干涉图样,这些干涉图样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示:是由薄膜前、后或上、下表面反射光束相遇而产生的干涉.

1.薄膜干涉现象

(1)现象:

①每一条纹呈水平状态排列.

②由于各种色光干涉后相邻两亮纹中心的距离不同,所以若用白光做这个实验,会观察到彩色干涉条纹.

(2)成因:

①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厚、上面薄.

②在薄膜上不同的地方,从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互相加强,则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互相削弱,则出现暗条纹.故在单色光照射下,就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③若在白光照射下,则出现彩色干涉条纹.

2.用干涉法检查平面平整度

如图甲所示,两板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向下照射,如果被检测平面是光滑的,得到的干涉图样必是等间距的.如果被测表面某处凹下,则对应亮条纹(或暗条纹)提前出现,如图乙中 P条纹所示;如果某处凸起来,则对应条纹延后出现,如图乙中Q所示.(注:“提前”与“延后”不是指在时间上,而是指由左到右的位置顺序上)

甲           乙

3.增透膜

(1)为了减少光学装置中的反射光的能量损失,可在元件表面涂一层透明薄膜,一般是氟化镁.

(2)如图所示,在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形成相干波,相互叠加,当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在两个表面反射的光产生相消干涉,反射光的能量几乎等于零.

.(λ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长)

(3)由于白光中含有多种波长的光,所以增透膜只能使其中一定波长的光相消.

(4)因为人对绿光最敏感,一般选择对绿光起增透作用的膜,所以在反射光中绿光强度几乎为零,而其他波长的光并没有完全抵消,所以增透膜呈现淡紫色.

【典例2】 (多选)光的干涉现象在技术中有重要应用.例如,在磨制各种镜面或其他精密的光学平面时,可以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程度.如图所示,在被测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样板,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与被测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在样板上方向下观测时可以看到干涉条纹.如果被测表面是平整的,干涉条纹就是一组平行的直线(如图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空气层的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

B.空气层厚度相同的地方,两列波的路程差相同,两列波叠加时相互加强或相互削弱的情况也相同

C.如果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表面弯曲对应位置向下凹

D.如果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发生弯曲,就表明被测表面弯曲对应位置向上凸

ABC [在标准样板平面和被测平面间形成了很薄的空气薄膜,用单色光从标准平面上面照射,从空气薄膜的上下表面分别反射的两列光波频率相等,符合相干条件,在样板平面的下表面处发生干涉现象,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A正确;在空气层厚度d相等的地方,两列波的波程差均为2d保持不变,叠加时相互加强和削弱的情况是相同的,属于同一条纹,故薄膜干涉也叫等厚干涉,B正确;薄膜干涉条纹,又叫等厚条纹,厚度相同的地方,应该出现在同一级条纹上.图乙中条纹向左弯曲,说明后面较厚的空气膜厚度d,在左面提前出现,故左方存在凹陷现象,C正确,D错误.故本题选ABC.]

被测平面凹下或凸起的形象判断法

被测平面凹下或凸起的形象判断法——矮人行走法.即把干涉条纹看成“矮人”的行走轨迹.让一个小矮人在两板间沿着一条条纹直立行走,始终保持脚踏被测板,头顶样板,在行走过程中:

(1)若遇一凹下,他必向薄膜的尖端去绕,方可按上述要求过去,即条纹某处弯向薄膜尖端,该处为一凹下.

(2)若遇一凸起,他必向薄膜的底部去绕,方可按上述要求过去,即条纹某处弯向薄膜底部,该处为一凸起.

因此,条纹向薄膜尖端弯曲时,说明下凹,反之,上凸.

第五节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实验目标]1.用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测量光的波长.2.学习测量微小距离的方法.

一、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与两缝之间的距离d相比,每个狭缝都很窄,宽度可以忽略.

λ.

已知双缝间距d,再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条纹间距Δx,就可以求得光波的波长.

二、实验器材

双缝干涉仪(包括:光具座、光源、滤光片、单缝屏、双缝屏、遮光筒、毛玻璃屏及测量头,其中测量头又包括:分划板、目镜、手轮等)、学生电源、导线、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

(1)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双缝和单缝,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两者间距5~10 cm,这时可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5)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四、数据处理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的距离L(d是已知的).

(4)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五、误差分析

(1)光波的波长很小,Δx、L的测量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

(2)在测量L时,一般用毫米刻度尺;而测Δx时,用千分尺且采用“累积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六、注意事项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仪器,应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解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如有灰尘,应用擦镜纸轻轻擦去.

(3)安装时,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间距大约5~10 cm.

(4)调节的基本依据:照在像屏上的光很弱.主要原因是灯丝与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不清晰的主要原因一般是单缝与双缝不平行.

(5)测量头在使用时应使中心刻度线对应着亮(暗)条纹的中心.

(6)光源灯丝最好为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靠近.

【典例1】 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________、A.

(2)本实验所用的滤光片应选用________色滤光片,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1)滤光片E是从白光中选出单色红光,单缝屏是获取线光源,双缝屏是获得相干光源,最后成像在毛玻璃屏上,所以排列顺序为:C、E、D、B、A.

(2)红色滤光片能透过红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应选用红色滤光片.根据实验原理,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双缝到屏的距离和n条亮(暗)条纹的距离.

(3)在操作步骤②时应注意的事项有:放置单缝、双缝时,必须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且单缝、双缝距离为5~10 cm;要使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

[答案] (1)E、D、B

(2)红 双缝到屏的距离 n条亮(暗)条纹的距离

(3)单缝和双缝间距为5~10 cm 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典例2】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所有器材按要求安装在如图甲所示的光具座上,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已知实验中选用缝间距d=0.2 mm的双缝,像屏与双缝之间的距离L=0.7 m.

(1)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用某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干涉图样,分划板在图中A、B位置时的游标卡尺读数分别如图丙、图丁所示, 求得相邻亮纹之间的间距Δx=________mm.

乙      丙      丁

(2)利用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测量结果就可算出这种单色光的波长,其字母表达式为λ=__________(用题目中已知量和测量量的字母表示);代入数据,可计算出λ=__________nm.

(3)下列现象中能够观察到的有________.

A.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B.将光源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换一个两缝间距较大的双缝屏,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D.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解析]=2.31 mm.

,代入数据可得λ=660 nm.

λ可得干涉条纹间距变宽,A正确;光源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不会影响条纹间距,B错误;增大双缝的间距,d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变窄,C正确;去掉滤光片,通过双缝的不是单色光,干涉现象不消失,光屏上出现彩色的干涉条纹,故D错误.

[答案] 660 (3)AC

测量Δy的方法

第六节 光的衍射和偏振、激光

知识点一 光的衍射

1.定义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或小孔时,会偏离原有直线传播的途径而绕到障碍物后面的现象.

2.常见的衍射现象

(1)狭缝衍射现象.

(2)圆孔衍射现象.

3.光的明显衍射的条件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光的波长相当,甚至小于光的波长时,衍射现象将十分明显.

知识点二 光的偏振

1.偏振片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元件,它有一个特殊的方向,叫作透振方向.当光的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平行时,光能完全通过偏振片;当光的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垂直时,光不能通过偏振片,当处于两者之间时,光只能部分通过.

2.只有横波才具有偏振性,光的偏振现象验证了光是横波.

3.偏振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1)保护眼睛的偏振光眼镜.

(2)摄影爱好者常备的偏振滤光片.

知识点三 激光

1.激光的特性

(1)单色性好.

(2)相干性好.

(3)平行度好.

(4)亮度高.

2.激光的应用

(1)光导纤维中用激光作为信息高速传输的载体.

(2)激光在雷达上用于测量距离和跟踪目标.

(3)工业上的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技术,医学上切割肿瘤的“光刀”等.

(4)全息照相.

 考点1 光的衍射

取3块不透光的板,在每块板的中间各开1个圆孔,3块板所开的圆孔大小不一.先用点光源照射圆孔最大的那块板,在屏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光斑图a;再换上圆孔中等的那块板,在屏上会出现图b;最后用圆孔最小(直径约为1 mm)的那块板,在屏上会出现图c.

(1)屏上图b产生了什么现象?

(2)比较屏上图b和图c,说明了什么?

提示:(1)衍射现象.

(2)孔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1.单缝衍射图样

(1)条纹最亮,越向两边越暗;条纹间距不等,越靠外,条纹间距越小,条纹最宽,两边条纹宽度变窄.

(2)缝变窄通过的光变少,而光分布的范围更宽,所以亮条纹的亮度降低.

(3)亮条纹的宽度及条纹间距跟入射光的波长及单缝宽度有关,入射光波长越大,单缝越窄,亮条纹的宽度及条纹间距就越大.

(4)用白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时,亮条纹是白色的,两边是彩色条纹,亮条纹仍然最宽最亮.

2.圆孔衍射图样

(1)是大且亮的圆形亮斑,周围分布着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且越靠外,圆形亮条纹的亮度越弱,宽度越小,如图所示.

(2)圆孔越小,亮斑的直径越大,同时亮度越弱.

(3)用不同色光照射圆孔时,得到的衍射图样的大小和位置不同,波长越大,圆形亮斑的直径越大.

(4)白光的圆孔衍射图样中,是大且亮的白色光斑,周围是彩色同心圆环.

(5)只有圆孔足够小时才能得到明显的衍射图样.在圆孔由较大直径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光屏上依次得到几种不同的现象——圆形亮斑(光的直线传播)、光源的像(小孔成像)、明暗相间的圆环(衍射图样).

3.不透明的小圆板衍射图样(泊松亮斑)

(1)是亮斑.

(2)形成泊松亮斑时,圆板阴影的边缘是模糊的,在阴影外还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圆环.

(3)周围的亮环或暗环间距随半径增大而减小.

【典例1】 对于单缝衍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条纹越亮

B.缝的宽度d越小,衍射现象越明显

C.缝宽度d越小,光传播路线越接近直线

D.入射光的波长越短,衍射现象越明显

B [单缝衍射现象中,波长越长越容易衍射,亮纹越宽,所以d减小,相对波长变长,因此衍射现象越明显.缝宽度d越小,越体现光子的随机性,衍射越明显,入射光的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所以答案为B.]

 考点2 单缝衍射、双缝干涉的比较

如图甲是光的干涉图样,如图乙是光的衍射图样,在条纹宽度和条纹间距方面有什么不同?

提示:甲图条纹宽度相等,乙图不等.

甲图条纹间距等距,乙图不等.

单缝衍射与双缝干涉的比较

名称单缝衍射双缝干涉
不同点

产生条件只要狭缝足够小,任何光都能发生

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相遇叠加
条纹宽度条纹宽度不等,最宽

条纹宽度相等
条纹间距各相邻条纹间距不等各相邻条纹等间距
亮度条纹最亮,两边变暗

条纹清晰,亮度基本相等

相同点成因都有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都是光波叠加时加强或削弱的结果

意义都是波特有的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波

【典例2】 如图所示的4种明暗相间的条纹,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以及黄光、紫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黑色部分表示亮纹).则在下面的四个图中从左往右排列,哪个图是黄光形成的条纹(  )

A    B    C     D

D [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故A、C是红光、蓝光各自通过同一个双缝干涉仪器形成的干涉图样;单缝衍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而波长越长,亮条纹越粗,故B、D是衍射图样,紫光波长较短,则亮条纹较细,故B是紫光的衍射条纹,D是黄光的衍射条纹.故选D.]

区分双缝干涉条纹与单缝衍射条纹的方法

(1)根据条纹的宽度区分:双缝干涉的条纹是等宽的,条纹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而单缝衍射的条纹,亮条纹最宽,而两侧的亮条纹逐渐变窄.

(2)根据亮条纹的亮度区分:双缝干涉条纹,从亮纹往两侧亮度变化很小,而单缝衍射条纹的亮纹最亮,而两侧的亮纹逐渐变暗.

 考点3 激光

激光作为一种人造光源在科研、通讯、工业生产、军 事科技等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如激光干涉仪、激光切割机、激光炮等.激光的应用如此广泛,激光到底具有哪些特性?

激光干涉仪  激光切割机  激光炮

提示:激光具有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亮度高等特点.

激光的特性及应用

特点

(与普通光相比)

特点内容应用
单色性好相干性好频率单一,相位差恒定,易发生干涉现象,可像无线电波一样调制

激光全息照相、光纤通信、光的干涉

方向性好激光的方向性非常好,是一束几乎不发散的平行光,可以会聚到很小的点上

测距和跟踪目标、CD唱片、计算机光盘

亮度高激光能在很小的空间、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

“光刀”、激发核反应

【典例3】 关于激光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息照片拍摄是利用了激光的全反射原理

B.利用激光是相干光,可以用在雷达上进行精确的测距

C.由于激光平行度好,它能像无线电波那样被调制,用来传递信息

D.利用激光亮度高,可以用在医学上做光刀切除肿瘤,或“焊接”剥落的视网膜

D [全息照片拍摄是利用了激光的频率单一,相干性好,能够产生明显的干涉,故A错误;利用激光平行度好,可以用在雷达上进行精确的测距,故B错误;利用激光相干性好,它能像无线电波那样被调制,用来传递信息,故C错误;利用激光光强度大、能量集中,可以用在医学上做光刀切除肿瘤,或“焊接”剥落的视网膜,故D正确.]

 考点4 光的偏振

如图所示是立体电影中的图片.为什么立体电影会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

提示:在观看立体电影时,观众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这副眼镜就是一对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偏振片.

1.偏振现象

对于横波通过狭缝的情况,只有狭缝的方向与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同时,横波才能无阻碍地通过狭缝,而当狭缝的方向与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时,横波不能通过狭缝,说明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

2.自然光与偏振光的区别

种类自然光(非偏振光)

偏振光
光的来源直接从光源发出的光自然光通过起偏器后的光
光的振动方向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所有方向,且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强度都相同

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某一特定方向(与起偏器透振方向一致)

【典例4】 (多选)在垂直于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前后放置两个偏振片P和Q,在Q的后边放上光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不动,旋转偏振片P,屏上光的亮度不变

B.Q不动,旋转偏振片P,屏上光的亮度时强时弱

C.P不动,旋转偏振片Q,屏上光的亮度不变

D.P不动,旋转偏振片Q,屏上光的亮度时强时弱

[思路点拨] 该题可按如下思路分析:太阳光是自然光 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相同的光透过 两平行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透光最多,垂直时不透光.

BD [P是起偏器,它的作用是把太阳光(自然光)转变为偏振光,该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P的透振方向一致,所以当Q与P的透振方向平行时,通过Q的光强最大;当Q与P的透振方向垂直时通过Q的光强最小,即无论旋转P或Q,屏上的光强都是时强时弱.]

关于“偏振”的几个注意事项

(1)偏振片是由特定的材料制成的,每个偏振片都有一个特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叫作“透振方向”,只有沿透振方向振动的光才能通过偏振片.

(2)偏振片上的“狭缝”表示透振方向,而不是真实狭缝.

(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

(4)自然光透过偏振片可以变成偏振光.

(5)当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与光的偏振方向夹角不同时,透过偏振片的光的强度不同.

文档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四章光及其应用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知识点一光的折射定律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值跟折射角γ的正弦值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n.知识点二折射率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值与折射角γ的正弦值之比n,叫作这种介质的折射率.2.公式:n=.3.意义:折射率与介质的自身性质有关,与入射角大小无关,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4.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