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4.0.2 共3页 第1页
| 工程名称 | 单位工程 | 桥梁工程 | ||
| 分部工程 | 分项工程 | 上部结构 | ||
| 施工过程 | 钢绞线张拉与放张 | 交底日期 | ||
| 交底内容: 一、施工要求 (一)结构设计及要求 钢绞线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860MPa,公称直径d=15.2mm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率0.035,松弛系数0.3。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前,对现场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工作。 2、张拉前,对台座、横梁及预应力体系各类材料、机具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尤其对千斤顶和压力进行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关系曲线的对应,并认真做好记录。 二、过程控制 (一)、预应力筋张拉 1、穿束:按编号对应钢束失效长度,及时套上φ20upvc塑料管,并将塑料管定位。 2、上锚具:锚具和夹片要同时安装,锚具要对准中心,夹片要平顺,不能歪斜。 3、安装千斤顶、油泵 ①、千斤顶、油泵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定,否则不得使用。 ②、千斤顶的吨位要符合预应力钢束的要求,千斤顶的顶压器或限位板及千斤顶后面的工具锚要和工作锚一致,否则另换。先装顶压器或者限位板,再装千斤顶,然后在千斤顶后面安装工具锚,再将油泵和千斤顶连通起来。两端工作都做好以后,开始张拉 4、张拉工艺 ①、初张拉→ 张拉→持荷锚固 ②、初张拉时,张拉力控制在总吨位10%,持荷5分钟,记录伸长量。第二张拉时,张拉力控制在总吨位的30%,量出伸长量,最后张拉到100%,量出伸长量。计算总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92cm)误差应控制在±6%范围内,便可以结束张拉,持荷5分钟后就可以回油锚定。整个张拉过程要详细记录,认真填写,不得修改。 5、放松预应力钢绞线,应对称、均匀、分次缓慢完成,不得骤然放松,不得一次将一根松完。放松时混凝土的龄期不少于7天且混凝土实际强度及弹性模量应不低于设计规范理论值的85%。放松采取千斤顶法,千斤顶放松时应先检查锚固板上各钢绞线是否已在原位锚固好,再上千斤顶打油,放松宜分数次完成。 。 | ||||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 交底人 | 接收人 | |||
编号:4.0.2 共3页 第2页
| 工程名称 | 单位工程 | 桥梁工程 | ||
| 分部工程 | 分项工程 | 上部结构 | ||
| 施工过程 | 交底日期 | |||
| 6、油表读数: 数量(束) | 张拉 百分数 | 双千斤顶张拉力(KN) | 千斤顶编号:0602,压力表表头号:0127及读数(MPa) | 千斤顶编号:0601,压力表表头号:0051及读数(MPa) |
| 中板11 | 10% | 214.83 | 2.24 | 2.04 |
| 20% | 429.66 | 4.38 | 4.18 | |
| 100% | 2148.3 | 21.52 | 21.37 | |
| 边板12 | 10% | 234.36 | 2.44 | 2.23 |
| 20% | 468.72 | 4.77 | 4.58 | |
| 100% | 2343.6 | 23.47 | 23.32 | |
| 备 注 | ①、0602千斤顶工作直线方程:y=0.019943x+0.10 ②、0601千斤顶工作直线方程:y=0.019994x-0.11 ③、单根钢绞线100%张拉力:195.3KN | |||
1、梁端头失效段的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塑料管包裹。
2、预应力张拉完毕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同时不得大于构件最短边长的4%。
3、预应力钢绞线的锚固应在控制应力处于稳定状态下进行,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钢绞线的回缩量不大于6mm。
控制方法:
①、加强对设备、锚具、预应力筋的检查
a、千斤顶和油表需按规范进行校正,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误差不超过规定;千斤顶的卡盘、楔块、尺寸应正确:没有磨损勾槽和污物,以免影响楔紧和退楔。
b、锚具尺寸应正确,保证加工精度,安装位置要准确,锚具中心线必须与定位板中心线重合。
| c、预应力筋使用前应按规定检查:钢丝截面要圆,粗细、强度、硬度要符合设计要求;钢丝编束时应认真梳理,避免交叉混乱;清除钢丝表面的油污锈蚀,使钢丝正常楔紧和正常张拉。 | ||||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 交底人 | 接收人 | |||
编号:4.0.2 共3页 第3页
| 工程名称 | 单位工程 | 桥梁工程 | ||
| 分部工程 | 分项工程 | 上部结构 | ||
| 施工过程 | 钢绞线张拉与放张 | 交底日期 | ||
| ②、严格执行张拉操作规程 a、锚具在使用前须先清除杂物,刷去油污。 b、千斤顶给油、回油工序一般均应缓慢平稳进行。特别是要避免大缸回油过猛产生较大的冲击振动,以免发生滑丝。 c、张拉操作要按规定进行,防止钢丝受力超限发生拉断事故。 三、通病预防 1、钢绞线的位置及失效长度应准确。 2、注意油表读数与伸长量的比较,如差距过大,分析原因,调整好后方可施工。 四、检验标准 (一)主控项目 先张法预应力筋制作安装允许偏差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
| 镦头钢丝同束长度相对差 | 束长>20m | L/5000及5 | ||
| 束长6~20m | L/3000 | |||
| 束长<6m | 2 | |||
| 冷拉钢筋接头在同一平面的轴线偏位 | 2及1/10直径 | |||
| 力筋张拉的位置与设计位置之间偏位 | 4%构件最短边长及5 | |||
1、张拉现场应有明显标志,与该工作无关的人员严禁入内。尽量于中午或晚上无人时张拉或放张。
2、张拉或放松螺母时,千斤顶后面不得站人,以防预应力筋拉断或锚具、螺母弹出伤人。
3、油泵运转有不正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并检查原因。在有压情况下,不得随意拧动油泵或千斤顶各部位的螺丝,在高压的接头应加防护套,以防喷油伤人。
4、专人负责现场指挥。操作时严禁摸踩及碰撞力筋,在测量伸长及拧螺母时,应停止开动千斤顶。
5、张拉时,螺丝端杆、套筒螺丝及螺母必须有足够长度,夹具应有足够的夹紧能力,防止锚具夹具不牢固而滑出。
| 6、千斤顶支架必须与梁端垫板接触良好,位置正直对称,严禁多加垫块,以防支架不稳或受力不均倾倒伤人。 | ||||
| 交底单位 | 接收单位 | |||
| 交底人 | 接收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