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2015-32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南县人民医院异址新建项目 编号:
| 项目技术负责人: | 卢怀曙 | 项目专业施工员: | 周期 | 项目专业质 量检查员: | 李正波 | |||
| 专业班组长: | 黄 杰 | 交底时间: | 年 月 日 | 交底地址: | 施工现场 | |||
交 底 内 容 1、 交底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建筑电气 2、 交底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15 3、 交底内容摘要:低压电气机、电加热器及电动执行机构检查接线安装施工 交底内容: 1、所依据的技术文件及标准规范: 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1.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1.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6 施工图纸、图号、出图时间等. 2、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解体检查前应熟悉电动机的结构,并在各个连接部位做好相对位置的标记; 2.1.2 用兆欧表测量定子和转子线圈对地、相间的绝缘电阻; 2.1.3 熟悉电动机控制原理图,了解起动装置和有关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 2.2 设备及材料要求 2.2.1 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检验结论应有记录,确认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规定,才能在施工中应用; 2.2.2 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标志; 2.2.3 外观检查:有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子完好,设备器件无缺损,涂层完整; 2.2.4 与电动机配套的控制、保护、起动设备完好齐全,且符合设计要求。 2.3 主要机具 2.3.1 机具:卸轮工具-拉码、梅花扳手、套筒扳手、活络扳手、电吹风机,吊链,龙门架。 2.3.2 测试器具:钢卷尺、钢板尺、塞尺、水平尺、线坠、兆欧表、万用表、转速表、电子点温计、测电笔、卡钳电流表、相序指示仪。 2.4 作业条件 2.4.1 施工图及技术资料齐全无误。 2.4.2 土建工程基本施工完毕,门窗玻璃安好。 2.4.3 在室外安装的电机,应有防潮湿、防雨措施。 2.4.4 安装场地清理干净,道路畅通。 2.4.5 大型电机需具备相应容量的试运行电源。 3、材料和质量关键点要求: 3.1 材料的关键要求 见本工艺标准2.2材料要求 3.2 技术关键要求 拆卸电动机前,必须先测量连接部件之间的间隙和用兆欧表测量线圈相间、相对地间绝缘电阻等有关技术数据,并做好记录。根据出厂技术文件和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查和接线。 3.3 质量关键要求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见表3.5.3。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表3.5.3 序号 |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 防治措施 | ||||||
| 1 | 电机接线盒内裸露导线,线间对地距离不够 | 线间排列整齐,如因特殊情况对地距离不够时应加强绝缘保护 | ||||||
| 2 | 小容量电机接电源线时不摇测绝缘电阻 | 做好技术交底,提高摇测绝缘的必要性认识,加强安装人员的责任心 | ||||||
| 3 | 接线不正确 | 严格按电源电压和电机标注接线方式接线 | ||||||
| 4 | 电机外壳接地(零)线不牢,接线位置不正确 | 接地线应接在接地专用的接线柱(端子)上,接地线截面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压牢 | ||||||
| 5 | 电机起动跳闸 | 调试前要检查热继电器的电流是否与电机相符,电源开关选择是否合理 | ||||||
| 6 | 电动机温升过高 | 接线错误、线圈间短路、绕组接地、断线、电源缺相、电压过高或过低、风道阻塞、轴承润滑不良、定子与转子间隙不正确、负载过大。以上原因需认真检查 | ||||||
3.4.1 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且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获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严禁无证作业。
3.4.2 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首先参加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3.4.3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无妨碍本工种的疾病。
3.4.4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系好下颌带,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着装要整齐;严禁赤脚穿拖鞋、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
3.4.5 根据施工项目或工序,制定相应的防触电、防挤伤、砸伤、压伤、防机械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4、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设备开箱点件→安装前的检查→抽芯检查→干燥→试运行前的检查→试运行及验收
4.2 设备开箱点件
4.2.1 设备开箱点件应由安装单位、供货单位,会同建设单位代表共同进行,并作好记录。
4.2.2 按照设备清单、技术文件,对设备及其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数量进行详细核对。
4.2.3 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本体、控制和起动设备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
4.2.3 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本体、控制和起动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4.3 安装前的检查
4.3.1 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本体、控制和起动设备应完好,不应有损伤及变形现象。盘动转子应轻快,不应有卡阻及异常声响。
4.3.2 定子和转子分箱装运的电机,其铁心转子和轴颈应完整无锈蚀现象。
4.3.3 电机的附件、备件应齐全无损伤。
4.3.4 电动机的性能应符合电动机周围工作环境的要求。
4.4 电动机抽芯检查
4.4.1 电动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抽芯检查:
1) 出厂日期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无保证期限的已超过出厂时间一年以上;
2) 外观检查、电气试验、手动盘车和试运转,有异常情况者。
4.4.2 抽芯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线圈绝缘层完好,无伤痕绕组连接正确,端部绑线不松动,槽楔固定、无断裂,引线焊接饱满,电机的铁芯、轴颈、集电环和换向器内部清洁,无伤痕和锈蚀现象,通风孔道无堵塞;
2) 轴承无锈斑,注油(脂)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正确,转子平衡块紧固,平衡螺丝应锁紧,风扇方向正确,风扇叶片无裂纹;
3) 磁极及铁轭固定良好,励磁绕组紧贴磁板,不应松动;
4) 鼠笼式电机转子铜导电条和端环应无裂纹,焊接良好。浇铸的转子表面应光滑平整,导电条和端环不应有气孔、缩孔、夹渣、裂纹、细条、断条和浇铸不满等现象;
5) 直流电机的磁极中心线与几何中心线应一致;
6) 连接用紧固件的防松零件齐全完整;
7) 其他指标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特有要求。
4.5 电机干燥
4.5.1 电机由于运输、保管或安装后受潮,绝缘电阻达不到规范要求,应进行干燥处理;
4.5.2 电机干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电工进行,在干燥前应根据电机受潮情况制定烘干方法及有关技术措施;
4.5.3 烘干温度要缓慢上升,一般每小时升温5~8℃,铁芯和线圈的最高温度应控制在70~80℃;
4.5.4 当绝缘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时,在同一温度下经5h稳定不变时,方可认为干燥完毕;
4.5.5 烘干工作可根据现场情况、电机受潮程度选择以下方法进行:
1) 采用循环热风干燥室进行烘干;
2) 灯泡干燥法。灯泡可采用红外线灯泡或一般灯泡使灯光直接照射在绕组上,温度高低的调节可用改变灯泡瓦数来实现;
3) 电流干燥法。采用低压电压,用变阻器调节电流,其电流大小宜控制在电机额定电流的60%以内,并应设置测温计,随时监视干燥温度。
4.6 试运行前的检查
4.6.1 土建工程全部结束,现场清扫整理完毕。
4.6.2 电机本体安装检查结束。
4.6.3 冷却、调速、滑润等附属系统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分部试运行情况良好。
4.6.4 电动机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励磁等回路的调试完毕动作正常。
4.6.5 多速电动机的结线、极性应正确。联锁切换装置应动作可靠,操作程序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4.6.6 有固定转向要求的电机,试车通电前必须检查电机与电源的相序,并应一致。
4.6.7 电动机应做以下试验:
1) 测量绝缘电阻:低压电动机使用1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
2) 100kW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各相直流电阻值,相互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电动机,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值,相互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
4.6.8 电刷与换向器或滑环的接触应良好;
4.6.9 盘动电机转子应转动灵活,无碰卡现象;
4.6.10 电机引出线应相位正确,固定牢固,连接紧密;
4.6.11 电机外壳油漆完整,保护接地良好。
5. 质量检查评定
5.1 工艺流程
设备开箱点件→安装前的检查→抽芯检查→干燥→试运行前的检查→试运行及验收
5.2 设备开箱点件
5.2.1 设备开箱点件应由安装单位、供货单位,会同建设单位代表共同进行,并作好记录。
5.2.2 按照设备清单、技术文件,对设备及其附件、备件的规格、型号、数量进行详细核对。
5.2.3 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本体、控制和起动设备外观检查应无损伤及变形,油漆完好。
5.2.4 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本体、控制和起动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合格证件,设备应有铭牌。
5.3 安装前的检查
5.3.1 电动机、电加热器、电动执行机构本体、控制和起动设备应完好,不应有损伤及变形现象。盘动转子应轻快,不应有卡阻及异常声响。
5.3.2 定子和转子分箱装运的电机,其铁心转子和轴颈应完整无锈蚀现象。
5.3.3 电机的附件、备件应齐全无损伤。
5.3.4 电动机的性能应符合电动机周围工作环境的要求。
5.4 电动机抽芯检查
5.4.1 电动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抽芯检查:
1) 出厂日期超过制造厂保证期限,无保证期限的已超过出厂时间一年以上;
2) 外观检查、电气试验、手动盘车和试运转,有异常情况者。
5.4.2 抽芯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线圈绝缘层完好,绕组连接正确,端部绑线不松动,槽楔固定、无断裂,引线焊接饱满,电机的铁芯、轴颈、集电环和换向器内部清洁,无伤痕和锈蚀现象,通风孔道无堵塞;
2) 轴承无锈斑,注油(脂)的型号、规格和数量正确,转子平衡块紧固,平衡螺丝应锁紧,风扇方向正确,风扇叶片无裂纹;
3) 磁极及铁轭固定良好,励磁绕组紧贴磁板,不应松动;
4) 鼠笼式电机转子铜导电条和端环应无裂纹,焊接良好。浇铸的转子表面应光滑平整,导电条和端环不应有气孔、缩孔、夹渣、裂纹、细条、断条和浇铸不满等现象;
5) 直流电机的磁极中心线与几何中心线应一致;
6) 连接用紧固件的防松零件齐全完整;
7) 其他指标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特有要求。
5.5 电机干燥
5.5.1 电机由于运输、保管或安装后受潮,绝缘电阻或吸收比达不到规范要求,应进行干燥处理;
5.5.2 电机干燥工作,应由有经验的电工进行,在干燥前应根据电机受潮情况制定烘干方法及有关技术措施;
5.5.3 烘干温度要缓慢上升,一般每小时升温5~8℃,铁芯和线圈的最高温度应控制在70~80℃;
5.5.4 当电机绝缘电阻值达到规范要求时,在同一温度下经5h稳定不变时,方可认为干燥完毕;
5.5.5 烘干工作可根据现场情况、电机受潮程度选择以下方法进行:
1) 采用循环热风干燥室进行烘干;
2) 灯泡干燥法。灯泡可采用红外线灯泡或一般灯泡使灯光直接照射在绕组上,温度高低的调节可用改变灯泡瓦数来实现;
3) 电流干燥法。采用低压电压,用变阻器调节电流,其电流大小宜控制在电机额定电流的60%以内,并应设置测温计,随时监视干燥温度。
5.6 试运行前的检查
5.6.1 土建工程全部结束,现场清扫整理完毕。
5.6.2 电机本体安装检查结束。
5.6.3 冷却、调速、滑润等附属系统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分部试运行情况良好。
5.6.4 电动机保护、控制、测量、信号、励磁等回路的调试完毕动作正常。
5.6.5 多速电动机的结线、极性应正确。联锁切换装置应动作可靠,操作程序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5.6.6 有固定转向要求的电机,试车通电前必须检查电机与电源的相序,并应一致。
5.6.7 电动机应做以下试验:
1) 测量绝缘电阻:低压电动机使用10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应大于0.5MΩ;
2) 100kW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各相直流电阻值,相互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电动机,测量线间直流电阻值,相互差不应大于最小值的1%;
5.6.8 电刷与换向器或滑环的接触应良好;
5.6.9 盘动电机转子应转动灵活,无碰卡现象;
5.6.10 电机引出线应相位正确,固定牢固,连接紧密;
5.6.11 电机外壳油漆完整,保护接地良好。
6、成品保护:
6.1 起吊电机转子时,不可将吊绳绑在滑环、换向器或轴颈部分;起吊定子或穿转子时,不得碰伤定子绕组或铁芯。
6.2 电动机解体时,应随时将拆卸下来的零件做上记号,以便回装时各就其位。细小零件应放入专用小箱。对不更换润滑脂的轴承,应将它盖好,以免弄脏。
6.3 施工各工种之间要互相配合,保护设备不受碰撞损伤。
6.4 控制设备的箱、柜要加锁,防潮湿,防腐蚀。
7 质量记录
7.1 产品合格证。
7.2 产品出厂技术文件:
1) 产品出厂试验报告单;
2) 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
7.3 电动机抽芯检查记录、电动机干燥记录。
7.4 绝缘电阻摇测记录。
7.5 电器设备通电试运行记录。
8、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8.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8.2.必须掌握必要的电气知识,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在准许的工作范围内作业。
8.4.施工现场严禁游动吸烟,不得酒后作业。
8.5.登高作业时,要搭设作业平台并作好安全防护措施,使用移动式脚手架,严禁载人移动。
8.6.施工现场垃圾每天清理,堆放在指定的地点。
8.7电机干燥过程中应有专人看护,配备灭电火的防火器材,严格注意防火。
8.8 电机抽芯检查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噪声污染,注意保护环境。
| 8.9 电气设备外露导体必须可靠接地,防止设备漏电或运行中产生静电火花伤人。 | ||||||||
| 施工单位技术交底人签字: | 施工班组接受人签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