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民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31)
摘 要:当前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客观地存在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诸多困境。要改革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落实实践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方式等。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开设,虽然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但从教育的实效性角度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低效”现象,与普通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压力更大,问题更多,挑战更强。所以,开展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分析,找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
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总强调:“全国高校都要始终不渝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育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建设者和人,而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从根本上标识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等学校担负着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人的重任。这就是说,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同等重要,共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关乎大学生成长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一)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基础薄弱
由于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偏低,相对于其他层次的大学生而言其知识面较为狭窄、单一,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受市场经济的不良影响,自身道德修养较差,缺乏公德意识,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又因为是专科文凭,面对“就业难”的问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对待、目光短浅、心灰意冷、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极为严重,从入校伊始,有的学生就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心理极度空虚、胸无大志。还有一部分学生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无所适从,缺乏积极向上、勇于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缺乏责任感、使命感等。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困境
1.社会转型致使青年学生产生了信仰危机。信仰危机本身是指个体或某个群体信仰体系相对于其生存的社会情境由于不适应而表现为缺失的状态。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所面临的信仰危机从本质上来讲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体系断层的现象,即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所说的“现代化所带来的传统社会和文化特质的一种断裂”的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当前马克思主义对青年一代的影响远比对前辈人的影响要小得多。虽然它还是知识体系的基础,但它的绝对性主导地位和权威性日益被削弱。这种削弱一方面来自整个世界的主义运动处于低谷阶段,以及特定历史时期造成的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片面理解所导致的不切实际的“理想”构想在现实中的落空所带来的信仰危机。
2.文化的多元化导致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网络在中国的普及和各个领域改革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文化并存于同一社会时空,在一定程度上消蚀了马克思主义在信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心理,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状况。而在多元化的取向中,又以经济物质利益的选择为主要趋势,使部分大学生在知识与金钱、道德与利益、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等价值取向的焦点上出现混乱的选择。这一切说明,怎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新情况。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现行的“思政课”教材体系过于宽泛,各门课程在教材体系的设置上大都只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忽略现实性和针对性。其一,教材体系的设置往往只注重逻辑体系的展开或历史进程的沿革,没有从社会矛盾及社会问题入手,政治性与知识性的兼容明显不够。其二,教材内容与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太少,现成答案、现成结论太多,留给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索求知的东西太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缺乏互动性。现行的“思政课”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即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以教为基础,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思政课”现行教学方法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现行“思政课”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的刺激和满足,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教师等同于书本,学生学习等同于读书,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结果使教学陷入语言文字的魔圈,变成文字游戏,教学枯燥乏味,使“思政课”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还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最终成为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重是事实,所以依靠单兵作战效果不好,应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分若干教案,同头课教师每人一部分备课,拿出教案,教学案例,教学课件和说课稿,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做到每个教案都是精品。此外,组织有效的说课,也是加强教研的好方法。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应该废止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模式,而代之以课堂讲演、课堂自学、录像播映、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从而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别处”的低效的上课方式,可以预先把每章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以及运用本章知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发给学生,以便学生做好预习,思考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简要强调知识点,然后转向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一些问题、观点或案例,在全班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各种思想得以交流,不同观点彼此碰撞,在相互比较中,学生的思想见解得到丰富,探究意识得到强化,思考能力得到提高,参与性得到增强,教学目标自然也得到顺利实现。
(三)落实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由教师给学生开出一系列选题,由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完成调查报告;或者成立各种学习小组,通过研讨会、演讲、论坛等方式作为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搜集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校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基地所在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合同或协议,所在单位保证按计划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实践,学校也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以便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锻炼服务社会的能力。重视实践环节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四) 改进教学手段
由传统模式向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在网络社会中,信息资源超时空的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障碍,使地球村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同一时刻实现信息共享。在这种状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依然固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既无法用理论吸引学生的思想,也无法用信息调动学生的眼球,结果自然是教师教得没劲,学生学得乏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将传统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象、文本等构成的动态教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也更加贴近高职生此阶段思维跳跃性大、感性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从而因势利导,在“抬头率”提升的同时,真正使教学内容达到“入耳、入脑、入心”,最终“入行动”的效果。
(五) 改革评价方式
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往往简单的以期中和期末成绩以及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为依据,这种评价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改革评价方式,就应当改变过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即把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情况以及综合学习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一系列主动的、合作性的、探究的、愉快的学习方式以及全新的评价方式的实施,必将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有很大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在各个学习环节和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其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和探究精神得到发展,主体意识、组织能力、责任感和创造性得到加强,合作意识、交往技巧、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能力、承受能力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得以形成,尊重理解、与人为善、宽容大度等优良品格得以培养,从而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职业素质。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紧密联系当前高职学生的实际,不断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确保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The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ei Yanmin
(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Weifang 261031,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eaching objectively exists to the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recognition, not enough problems,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foundation is weak,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has many difficulties. To reform the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we must strengthen the teaching research, change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mplement practical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evaluation mod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reform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郑金州.陶保平.孙企平.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3]严唤梅.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山西.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
[4]侯桂莲.关于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前沿.2006.03
[5]罗成琰.加强和改进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学习时报.2004.5.23
[6] 陈占安.对进一步推动“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