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
1.1854年,美国人佩里同德川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这一条约( )
A.显示了美国对日本的真正友好
B.是美国与东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C.打开了日本紧锁两百多年的大门
D.日本被迫割地赔款
解析: 《日美亲善条约》是在美国的武力威胁下签订的,A错误;此前美国已与东方的中国签订过中美《望厦条约》,B错误;这一条约没有割地款项,D错误。
答案: C
2.经过明治维新日本逐步建立起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这种新的社会主要是指( )
A.实行四民平等 B.华族和士族可以经营工商业
C.取消武士 D.平民可以自由地择业和迁徙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的是日本废除封建等级身份制度的变革,封建等级身份制度废除后确立的新是“四民平等”,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3.明治维新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有( )
①派留学生到中国留学 ②成立文部省管理全国的教育 ③不再强调效忠天皇,而向学生灌输爱民思想 ④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应为派留学生到欧美留学,③日本教育强调效忠天皇,向学生灌输忠君思想。故①③错误。
答案: B
4.观察下图1888~1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因是( )
A.甲午战争的取胜 B.18年的颁布
C.“殖产兴业”的 D.军事工业的刺激
解析: 明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推行“殖产兴业”,大力建厂和建设近代交通业,导致其工厂和蒸汽机的数量大大增加。
答案: C
5.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
A.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B.武装倒幕运动的兴起
C.“大政奉还” D.戊辰战争胜利结束
解析: 注意是“形式上结束”,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形式上结束了,但仍掌握实权。
答案: C
6.依据《日本帝国》确定的近代政治,日本的议会( )
A.由贵族院和参议院组成
B.贵族院的议员由选举产生
C.可以天皇的权力,天皇必须对内阁负责
D.召开、闭会、停会全由天皇决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A参议院应为众议院;B不是选举产生;C不能天皇权力,只有D表述正确。
答案: D
7.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解析: 可以从公车上书的性质“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判断,应该为B项。
答案: B
8.19世纪末,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是( )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恃以开之
解析: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在中国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对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答案: B
9.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解析: 19世纪90年代,在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孔子改制考》等书中把孔子打扮成一个主张变革的先师,体现了他想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减轻宣传维新思想的阻力,是对孔子传统权威的利用。其目的是否定封建的理论基础,把封建的清朝变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清朝。
答案: D
10.(2011·绍兴一模)从促进近代化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
A.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使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解析: 注意对近代化含义的理解。A项是当时的积极影响,B项是辛亥带来的影响,D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11.(2012·广州一模)1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
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
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
解析: 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从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分析,符合史实的结论是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维新派当时的认识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D
12.维新运动留下的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主要包括( )
①思想 ②建立社团 ③兴办学堂 ④创办报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维新派在宣传变法、主持新政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冲击了中国旧的腐朽的思想体系,有助于中华文明的丰富和发展及中国社会生活文化的变迁。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2012·西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日本当时实行的分析说明材料一中佩里访日不受欢迎的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3)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第(1)问原因从“”方面去谈,目的从材料“拯救日本……现代化的民族国家”中提炼。第(2)问将材料中提到的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实际是要求回答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的进步作用,从改革前后对比的情况回答。
答案: (1)闭关锁国。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成为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2)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3)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天演者,西国格物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以人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天演论·吴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3)概括指出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史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在维新思想宣传中,都反对封建制度,主张变法维新,但在政治主张上各有侧重。注意材料一中的“先王”,材料二中的“君臣一伦”及“黑暗”,材料三中的“天不可独任”等关键信息。
答案: (1)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2)相同点:都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主张维新变法。
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3)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