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17:40
文档

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民勤四中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班干部的能力要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要通过活动来培养,活动是班级教育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桥梁。班级活动具体包括班级团队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参观旅游活动、公益劳动等。一、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级活动?1、主体性2、趣味性3、非功利性4、时代性二、班级活动的类型1、全校性的活动2、班级内的活动——自主、自发组织的活动三、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班级活动设计的要领:
推荐度:
导读 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民勤四中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班干部的能力要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要通过活动来培养,活动是班级教育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桥梁。班级活动具体包括班级团队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参观旅游活动、公益劳动等。一、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级活动?1、主体性2、趣味性3、非功利性4、时代性二、班级活动的类型1、全校性的活动2、班级内的活动——自主、自发组织的活动三、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班级活动设计的要领:
 

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

民勤四中

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班干部的能力要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要通过活动来培养,活动是班级教育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桥梁。

班级活动具体包括班级团队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参观旅游活动、公益劳动等。 

一、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级活动?

1、主体性

2、趣味性

3、非功利性

4、时代性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全校性的活动

2、班级内的活动——自主、自发组织的活动

三、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活动设计的要领:

1. 配合学生的需要与身心发展规律

2. 结合班级组织结构与发展特性

3. 注意方案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4.注意活动实施的安全性

5.有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

(二)组织班级活动的步骤

1.确定活动的选题

2. 制订活动计划,落实组织工作 

3. 具体准备工作 

4. 活动实施

5.班级活动展示

6. 活动总结

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新视角——团体心理辅导

1、何谓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2、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

    (1)发展性团体

(2)训练性团体

(3)治疗性团体

五、班级团体辅导

        班级团体辅导是学校团体工作的形式之一,是团体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运用班级的特性,为班级学生提供发展性的服务。通过班级团体辅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能力。

 

第一部分:促进大家互相认识

     一、目的:

      1、帮助班里同学尽快熟悉,增进学生之间了解,增强新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2、帮助班里同学尽快融入班集体。

     二、活动举例

         名字的故事、猜猜我是谁、猜猜他是谁

猜猜他是谁

目的:增进学生之间了解,增强新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时间:30-40分钟

    准备:照片、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操作:

     1、准备阶段:全班同学把自己在童年、少年时期的照片各选一张上交,背面写上名字。

     2、竞赛:将这些照片打乱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或做成幻灯,以抢答或小组竟答的方式请大家猜猜他是谁?以活跃班级气氛,消除大家的紧张、陌生的感觉,拉近彼此距离。(老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参与其中)    

猜猜我是谁

目的:增进学生之间了解,增强新集体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时间:30-40分钟

    准备:卡片若干

    操作:

     1、提前让大家准备,把自己的名字编成谜语,或把本人的主要特征写在卡片上

     2、由主持人提问:猜猜我是谁?(难度比上一活动大,可以用选择题的方式,提供一些姓名,让同学自己判断选择)

 

第二部分:新生适应

目的: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尽快适应高中生活

    时间:约40分钟                   

    准备:《乌龟与乌鸦》的故事,事先布置学生阅读《谁动了我的奶酪》。

    操作:

      1、游戏:乌龟与乌鸦。 

    (1)先请大家两两结队组成1组,面对面站好。接着选择角色,一个扮“乌龟”,另一个扮“乌鸦”(可猜拳决定)。

    (2)预备姿势站好(教师与班里一个同学示范:两人之间保持适当距离,面对面站着,每个人双手掌心相对)。接着公布游戏规则:等会儿我会讲一个关于乌龟与乌鸦的小故事,请大家注意听。当念到“乌龟”时,扮演乌龟的人要用双手去夹对方的左手或右手,对方则把手甩向背后来躲避。念到“乌鸦”时则二人角色互换,即扮乌鸦者用手去拍乌龟,乌龟设法躲避。只要碰到对方的手就算赢了一次。

(3)问学生是否明白了游戏规则,明白之后,成员两两结队玩游戏。

                                 

乌龟与乌鸦

         森林里的池塘边住着一只小乌龟,他有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有一天,乌龟在外面玩,突然看见一只乌黑羽毛的乌鸦在天上飞,边飞边喊:“兄弟,快跑,巫婆来了!”乌龟连忙把头缩进壳里,乌鸦则躲进了池塘边的茅屋。

         过了一会儿,乌龟见周围没什么动静,探出头来一看,才发现刚才乌鸦看到的既不是巫婆,也不是巫师,而是乌云。

          这时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大雨。好心的乌龟把乌鸦请到屋里避雨,可是乌鸦看到乌龟家满地污泥,乌漆抹黑,就喋喋不休数落乌龟,乌龟听了很生气就骂乌鸦无理取闹。后来,乌鸦把乌龟家弄得乌烟瘴气,乌龟不得不把乌鸦赶到屋外,弄得乌鸦呜呜大哭。

2、提问并引出观点:想法影响情绪,而情绪影响行为。

(1)你们刚才玩这个游戏快乐吗?是赢了的快乐还是输了的快乐还是都快乐?(都快乐。)为什么?(因为输赢都不重要,这只是个游戏)对,因为这仅仅是个游戏,无论输赢都没有什么利害关系。

(2)那如果我说赢了的同学会得到XX奖励,输了的同学则会受到XX惩罚,你们还会玩得那么开心吗?

(3)为什么同样是玩游戏,我们的心情会有变化?什么变了?(心态或看法)

        同样一件事情,我们的看法不同,心情也会不同,而心情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行为。有些同学可能因为过分害怕失败受罚而发挥失常。

3、结合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进一步阐述观点。

      思考:到底是“谁拿走了我奶酪?”哼哼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认为哼哼一直这样等下去能等到奶酪吗?(不能)最后结果会怎样?(在饥饿中死去)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害怕改变,当环境已经改变,他不愿面对现实)所以这个结果是由哼哼的心态决定的。

       唧唧在寻找新的奶酪的过程中,在走过的地方写下了自己的体会,请大家看看唧唧写的话,并思考每一句话说明了什么。(可分组讨论)

(1)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变化总是在发生)

(2)随时做好奶酪被拿走的准备(要能预见变化)

(3)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享用到新的奶酪(尽快适应变化)

(4)尝试冒险,去享受新奶酪的美味(享受变化的乐趣)

(5)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要有危机意识)

4、教师小结:

       究竟是谁搬走了你的奶酪?是谁?自己?为什么?害怕改变?

       面对由初中生活到高中生活的转变,很多同学可能也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很怀念初中时的生活。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适应?哼哼和唧唧的故事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第三部分:人际交往

一、 目的:

  1、让学生感悟到人际交往中理解、合作、信任的重要性 。

  2、建立信任,相互接纳。

  3、促进合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举例

同舟共济

目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时间:30—40分钟

准备:胶版40张左右,快节奏的音乐,奖品。 

操作:

1、同学们自由组队,每组人数相当,并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字。

2、规定起点和终点,其中距离一定要足够。指导老师向同学们说明游戏的规则:“假设起点和终点之间有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现在大家就站在这条大河的一边,每一组成员需要乘坐一只小船到达对岸,然后又从对岸返回。这些胶板就是飘浮在大河上的小船,游戏规则是看哪一组的速度更快,最先完成整个来回,但要注意:在前进的过程中,所有的成员都必须站在胶板上,脚不许落地,只要有一个成员的脚落地,就等于这个成员落入了水中,这时,这一组的成员都必须回到起点线,重新开始。”然后指导老师进行示范。(若成员较多可采取接力的方式)

3、活动开始,同时播放音乐。

4、活动结束后,随机在各组找一些同学谈谈感受。老师小结,并按名次派发奖品。 

 

图画接力赛

目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时间:约40分钟

准备:教室内,黑板或白板1-2块。 

操作:

1、将黑板分成3-4部分,团队组建好的3-4个队分列站好,每个队     对应一部分黑板。 

2、教师介绍活动规则:各组根据所规定的题材(如:我们的未来),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充分讨论,发挥各自的想象力,轮流接力将图画完成。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动手,成员间可提供意见但不能代画,每人限画1-2分钟,直到最后一位同学画完。

3、每组派代表进行解说。根据各组合作的程度、图画的新颖、解说水平等进行评比。

4、讨论分享,教师小结。

无家可归

目的:体会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时间:20—30分钟

准备:宽敞的空间,快节奏的音乐。 

操作:

1、全体同学手拉手,围成圈,随音乐缓缓移动,充分体会大家在一起的感觉。

2、然后,教师突然宣布 “变,4人一组”,成员须按要求重新组成四人组,形成新的家,请那些没有找到家的人谈感受。

3、多次变换人数,让大家充分体验有家与无家可归的感觉。

4、讨论分享,教师小结。

信任之旅

目的:体会人际关系中信任的重要性。

时间:20—30分钟

 准备:宽敞的空间,人为设置的障碍。 

 操作:

    1、班里同学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3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者的搀扶之下,沿着教师选定的路线,带领“盲人”绕室内外活动。其间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限时3-5分钟)

    2、活动结束后两人坐下交流当“盲人”的感觉,与帮助别人的感觉,并在团体内交流。如果时间充裕可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

      讨论:

  (1)对于“盲人”,你看不见后是什么感觉?使你想起什么?你对你的伙伴的帮助是否满意,为什么?你对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新发现?

  (2)对于助人者,你怎样理解你的伙伴?你使怎样想方设法帮助他的?这使你想起什么?

3、教师小结。

趣味心理测试

目的:体会人际交往中付出的重要性。

时间:30-40分钟

准备:趣味心理测验

操作:

 1、你带着以下五种动物:老虎(1号)、大象(2号)、孔雀(3号)、猴子(4号)、狗(5号),到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去探险,由于周围的环境危险重重,你不得不一一放弃,你会按什么样的顺序放弃?    

 2、学生将选择序号写在纸上。教师随机挑4-5个同学,让其公布自己的选择,并说明理由。通常大部分人会选择先放弃孔雀,放弃的理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孔雀对自己最没有帮助,或认为孔雀华而不实,起不了多大作用。

3、问其他同学是否有持同样观点的,请班里选择最先放弃孔雀的举手问班里有没有同学选择最后放弃孔雀的?如果有说明理由。

4、告知学生答案的象征意义:老虎—对金钱和权利的欲望,大象—父母, 猴子—子女,狗—朋友,孔雀—你所爱的人。

5、讨论分享,教师小结。

(1)尽管这个测验未必科学,但它揭示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通病,那就是我们通常更多的考虑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而较少考虑自己对别人的付出。

(2)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考虑别人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而很少考虑 “我能为别人做一些什么”,结果将会怎样。    故事:天堂与地狱

 

乌龟与乌鸦

目的:体会人际交往中“双赢”的重要性。

时间:30分钟

准备:“乌龟与乌鸦”的故事

操作:

1、游戏:乌龟与乌鸦。

 2、讨论分享,教师小结。

(1)请赢了的同学举手。赢了的同学有没有想过要给输了的同学一点鼓励?有这种念头或是确实在行为中体现出来的请举手。接着要举手的同学谈谈想法。

(2)输了的同学有没有想过要给赢了的同学一句真诚的赞美?

(3)对那些赢了的同学而言,如果这个游戏继续玩下去,你一直是赢家,而对方老是输,你还会觉得快乐吗?有没有想过或试过故意输给对方?如果对方因为输得太多了,不想再继续跟你玩,转身离去了,这时你还会觉得快乐吗?

(4)教师小结。人际关系的几种模式:

你好,我不好;

你不好,我好;

你不好,我也不好;

你好,我也好

     单方面的赢可能只会带给你一时的快乐,但双赢带给人的快乐要持久得多。

 

第四部分:自我探索

一、 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觉察和觉察他人需要的能力。

2、通过互动与分享,提高自我表达能力。

3、学习接纳自我,自我肯定,提升自信心。

4、发掘自身潜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挑战自我,促进自我成长。

二、活动举例

20个我是谁

目的:认识并接纳自我,认识并接纳独特的他人

时间:约50分钟                   

 准备:1张白纸,1支笔

 操作:

  1、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同学示范,连续让他回答“我是谁”?当他说出一些众所周知的特征时,如“我是男人”,指导者告诉大家,这种回答不反映个人特征,应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的语句。

  2、然后教师让大家开始边思考边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至少写出20个。当指导者看到最后1位放下笔时,请团体成员在小组(5—6人)内交流。任何人都抱着理解他人的心情,去认识团体内一个个独特的人。

  3、交流活动的感受,教师小结。 

天生我才 

文档

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学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团体心理辅导的视角民勤四中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途径,班干部的能力要在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要通过活动来培养,活动是班级教育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和桥梁。班级活动具体包括班级团队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参观旅游活动、公益劳动等。一、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班级活动?1、主体性2、趣味性3、非功利性4、时代性二、班级活动的类型1、全校性的活动2、班级内的活动——自主、自发组织的活动三、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班级活动设计的要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