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观综合调研实习
报告
姓名孙福玉
学号12202920224
班级12城建景观2班
指导老师吕荃
安徽合肥作为景观学的一名学生,每届大三下学期都会有一次综合认识实习。这个时期的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加需要一次短期户外实践的机会。于是在学校组织下进行了一次省外的一周实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习部分
(一)、概述
1、实习名称
景观学综合调研实习
2、实习时间
2015.05.04-2015.05.09
3、实习单位
安徽建筑大学
4、实习目的
通过省外实习,现场观察进行直观的、感受式训练,结合指导教师的现场评析对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建筑与景观等多方面的、全面而综合的专业培养,扩大学生眼界、扩展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锻炼学生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锻炼在纷繁的现实中发掘设计闪光点的能力,锻炼对既有园林(景观)作品做出专业评价的能力,最终把提炼出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
5、实习地点
私家园林——留园与拙政园
寺观园林——虎丘
现代公共园林——苏州金鸡湖、杭州西湖、上海辰山植物园
其他园林——文庙
古镇、古街——七里山塘、观前街、平江路
历史文化景区——盘门、夜游苏州古城
现代公共空间——苏州火车站
(二)、行程安排
第一天,金鸡湖(文化水廊、滨湖大道、李公堤)、金鸡湖夜景、喷泉
第二天,留园、虎丘、七里山塘第三天,杭州西湖
第四天,上海辰山植物园、夜游苏州古城
第五天,拙政园、苏州博物馆、苏州火车站、观前街、平江路
第六天,文庙、盘门历史风貌景区(武相祠、水陆城门、瑞光塔)
(三)、实习具体内容与感悟
1、私家园林
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最精致的私家园林。园林紧
邻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
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以建筑取胜。如今,西
区已较荒疏,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之精华所在。初进宅园,
入口的设计颇具特色,不起眼的园门,曲折的入口道路,抑
景的造景手法,使游客们带着豁然开朗的心境游览风光。
中区的东南大部分开凿水池、西北
堆筑假山,形成以水池为中心,西北两
面为山体,东、南、两面为建筑的布局。
池东岸的建筑群略成曲池形转折而南,
立面组合的构图形象极为精美。东区的
西部仅占全园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这一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一系列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满足了园主人以文会友和多样性园居生活的功能要求。东区的东部三峰鼎峙构成庭园的主景。留园的景
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丰富的石景,二是多样变
化的空间之景。
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最大的私家园林。据
记载,最初的园主人王献臣政治清明,爱好山水,当年
的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
的天然野趣。由于历史的变迁拙政园几经废兴,现在全
园扔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紧邻于各自邸宅之后,呈前宅后园的格局,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中部的拙政园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所在,它的主景区以大水池为中心。中部的拙政园,水体约占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水面广,故建筑物
大多临水,藉水赏景,因水成景。水多则桥多,桥皆平桥,取其横线条能协调于平静的水面。中部的拙政园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园,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西部的补园亦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
留园与拙政园由明代至今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几经修复,如今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各种建筑修葺的更为坚固,景观节点与植物造景也更加精致优美,每天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游客。可惜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最初的自然之美,诗情画意可能会在一片喧嚣中就渐渐淡去了。
2、寺观园林
虎丘,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山高仅36米,但古树参天,周围有不少名胜。一般的寺观园林格局为“山包寺”,虎丘是“寺包山”的格局,很是独特。山小景多,是虎丘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千年虎丘塔矗立山上,使虎丘自古以来就是著名游览胜地。
入虎丘后,沿山路而上,盘山而行,一路可见断梁殿、憨憨泉、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二亭、五十三参、去岩塔等著名的虎丘十八景。首屈一指的是云岩寺塔,也就是虎丘塔。虎丘塔是建于宋代的平面八角砖塔,共7层,高47.5米。由于地基的原因,塔身自400年前就开始向西北方向倾斜。虎丘的建筑是虎丘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其类别多样,年代久远。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建筑风格与自然景观协调。其形式有塔、殿、桥、亭、楼、阁、墓等,年代从五代延续至当代,呈现出宋、元、明、清、等建筑风格。
虎丘的占地面积虽然不足300亩,但是其绕山而建景的方式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整个山四周设景,风景优美又富有变化。我们中午就去爬山了,碰巧遇见了花展和演出,一直走到了晚上才下山出来,度过了一个美好愉快的下午。3、现代公共园林
苏州金鸡湖,金鸡湖景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4平方公里,按照“园区即景区、商务即旅游”的城市商务旅游功能布局,景区精心打造了文化会展区、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水景区五大功能区。金鸡湖景区景观带来奇丽的感官之旅,六大商旅体验提供高端时尚品鉴,三大旅游产品为商务人士、游客、市民提供丰富的定制化旅游产品。
金鸡湖第一个突破是将周边的城市带入滨水开放空间,建立水和城市的关系,水和人的关系。第二个突破则是将商业、零售、公共建筑融入开放空间,在开放空间系统中提供各种娱乐、休闲、商业和教育的场所,使滨水空间“活”起
来,并且创造商业价值。
金鸡湖整个湖区共分为,一是城市广场,位于金鸡湖西岸,紧临园区商业区,是园区东西向中轴线上的大型开放式休闲空间之一。二是湖滨大道,位于金鸡湖西岸,由沿湖驳岸、步行大道、圆弧踏步、观景台和成片绿地组成。三是水巷邻里,环绕人工水湾配有商业设施的住宅区,座落在一连串互相连结的河流之间。四是望湖角,在金鸡湖南岸,以小岛和沼
泽湿地为主的野生动物和自然生态保护区。五是金鸡墩,由一连串密织的运河及绿带串连其间的别墅群。六是文化水廊,在金鸡湖东岸,环绕水湾四周由文化设施、公共机构及商住楼群组成。七是玲珑湾,座落在金鸡湖北岸的高密度主宅区。八是
波心岛,具有渡假、游乐和商业等多功能的旅游区。其中城市广场、文化水廊、望湖角为三大节点,城市广场承接湖西的城市特色,通过隔湖相望的文化水廊的呼应,把繁华与热闹过度到湖东,文化水廊体现环湖的文化特质,望湖角则突出生态理念,节点通过绿地、建筑有机串联,更重要的是通过成功的景观带来了全新的城市空间概念。
金鸡湖的北侧现代大道为工业园区城市主干道,为避免金鸡湖内的车流与其产生冲突,特别设置了一条与其平行的辅道作为文化会展区的主要车行道。另外,星港街,星湖街,金鸡湖大道亦与此相仿。在金鸡湖的道路规划中充分考虑了人车分流,车行道均在外围加以疏散,减少了对步行系统的干扰。由于沿湖多为商业办公类,公共建筑,除车行道的便捷性之外,还考虑了建筑的货物通道和固定的卸货区,使得人车货三方相对互不干扰。
杭州西湖,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形态为近于等轴的多边形,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
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锋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西湖景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整体风格古典与现代相结合,著名景点有西湖十景,现在也增加了新西湖十景。
上海晨山植物园,位于松江区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占地202公顷。整个
园区被佘天昆公路划分为两部分,路南侧是园
的主体,面积172公顷,其中辰山的面积20公
顷,路北侧的东界为辰山塘西岸,面积30公顷。
辰山植物园以“绿环”为规划核心概念,
形成围合的场地结构,配合原有水体的改造,
形成山体、沉园、中心区、水域为主体要素的主体园区,并在“绿环”及环外区
域形成温室、科研中心、科普中心及各类植物景观。
辰山植物园周边有良好的交通系统来支持植物园的建
设与发展。建立了植物园与上海市区乃至上海周边省
市之间便捷的交通联系。
园内主要建筑有科普中心、科研中心以及展
览温室。矿坑花园原址属百年人工采矿遗迹,作者根
据矿坑围护避险、生
态修复要求,结合中国古代“桃花源”隐逸思想,利用现有的山水条件,设计瀑布、天堑、栈道、水帘洞等与自然地形密切结合的内容,深化人对自然的体悟。
晨山植物园中栽植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树,独特的温室为不同环境需求的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即是植物的天然宝库,也是人类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其他园林
文庙,苏州文庙是北宋范仲淹创建的一座府学,有960多年历史。明清两代规模最大,占地面积近二百亩,有江南学府之冠的赞誉。现有面积仅为当时的六分之一,目前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明伦堂等另有数十棵古银杏及廉石、文天祥石刻等文物点缀其间。
从宋代到清代,府学布局日臻完善,形
成了以两条中轴线为标志的两大建筑群体。
左路是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孔庙建筑群,南北
向,五进院。左右建筑配例对称,前后建筑
井然森布。右路是以明伦堂为中心的府学建
筑群,南北向,五进院。苏州文庙内有很多
碑刻,其中以《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四大宋碑最为著名,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原先均放置在大成殿,现被转移
到殿侧的厢房内专项保护。除了这四大宋碑,
文庙还收藏了3000多块石刻和近万张拓片,包
括黄庭坚、苏洵、苏轼、文征明等名家的手迹
或诗碑,以儒学、苏州经济、历代书法等主题
分别陈列,1985年起辟为苏州碑刻博物馆。
我们是实习最后一天去的文庙,之前游览了许多名园古迹,文庙与之前各种园林的差异便体现了出来,没有华丽的建筑群体,也没有精心布置的园林环境,古朴庄严的气氛迎面而来。院内古树参天,石椅并排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休闲之处,院墙上的石碑雕刻也增添了端正严肃的态度。当时正值文庙的大规模修葺,大多数建筑封闭修建,无法进入,未能亲眼目睹、身临感受,略有遗憾。
5、古镇、古街
七里山塘,山塘街和山塘河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河道蜿蜒,石桥相连,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横跨河上的古桥有七座,竖贯堤上的古桥有八座,而对岸竖贯之桥也是八座。其中山塘桥、彩云桥、便山桥和洞桥四座桥建于宋代以前,通贵桥旁是明代南京吏部尚书吴一鹏的府第,星桥是昔日商业最繁盛的所在,西山桥桥南北两堍分别是花神庙和西山庙,斟酌桥是山塘河、东山浜、野芳浜的交汇处,是当年画舫云集的所在。入夜的山塘河两岸唯美的灯光,映射着山塘河的美景,映射出昔日山塘的繁华,美景醉人,柔橹销魂。与周边其他商业街的热闹喧嚣相比较,七里山塘在不失繁荣的基础更加展示了其独有的安逸与自然。
观前街,地处苏州古城中心,占地0.52平方千米,区域内商业繁荣,名店云集,古迹众多,在苏州“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现代城市建设格局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中心作用。门前广场和东西走向的长街,开阔、平整,一扫狭窄马路的陈旧格局,现在是车辆
禁止通行的步行街。两旁仿古建筑
的商店,将古典风格与现代商业文
明结合。观前街没有庄严肃穆的古
典氛围,它的主体玄妙观位于商业
文化浓重的市井,其深厚的历史、
蕴含的古典精神和人文气息,压住
了充斥其间的市井气。沿街两侧繁密的店铺其中不少已逾百年历史,世人仅闻其字号便足以将其经营特产、特色联系到一起。
平江路,一条沿河的小路,全长1606米,是苏州一条历史悠久的经典水巷,与别处古街道、古镇的偏僻不同,平江路正处苏州最繁华的的闹市区中,颇有闹中取静的感觉。南起干将路,北达拙政园,狮子林,苏州博物馆。与平江路垂直相
接的是诸多狭窄的小巷,小巷的一
头连着幽静古朴的平江路,一头连
着鼎沸喧哗的都市街道。平江路两
边小巷特别是东边,还较好地保留
了多条水巷,是今天苏州古城最有
水城原味的一处古街区。游客如果
以常速度走完平江路,只需十几分
钟,但大多数游客会选择慢慢的走完这段路程。游客集中之处多半是带有浓厚苏州古典文化底蕴的博物馆、戏台、饰品店、小吃店等,平江路的气息只能由个人去慢慢体会。
七里山塘、观前街、平江路,这三处富有浓厚江南气息的古街,代表了整个苏州的现代与古典居民生活的古韵风雅。平江路与观前街一巷之隔,但其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与咫尺外的鼎沸喧哗迥然两个世界。与同是苏州老街的山塘街相比,平江路少了份商业气,保住了市巷旧貌,更大限度地留住了民情风貌。七里山塘与平江路都是优美恬静的江南水乡,但前者对古迹的保留更为完整,整体的氛围更为清幽,后者的商业气息浓略重点。观前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寺观周边的古迹街景,并且随着历史的变迁,观前街目前是苏州比较繁荣的一处商业街。
6、历史文化景区
盘门,苏州仅存的水陆城门,始建于
春秋吴王阖闾元年,是2500年前的苏州古
城的八座城门之一。盘门包括两道陆门和
两道水门,两道陆门间构成翁城,城墙陡
峭,城门中间有通天狭道,作为盘门提升、
开闭闸门之用,易守难攻,水门设水闸和
栅门,用绞盘启闭,两门之间有暗道相通,
既是重要的防御设备,又能控制入城水势。
城墙的内外两侧有并行与城墙的两道护城
河,内护城河有水门联系着。古运河作为
交通要道带动了经济发展,联系苏州城和
京城的漕运枢纽。三十公里以西的太湖通过苏州城的护城河和四十公里以北的长江联系起来,把江南和遥远的京都联系起来。
苏州盘门姑苏园景区,规划将全
区分为五大功能区,入口塔院区、明清商
市区、中心庭院区、传统风貌住宅区和城墙公园区。入口塔院区,由入口广场、“瑞
光胜迹”牌楼及“瑞光塔院”组成。“瑞
光塔院”采用下沉式广场设计,广场四
角留出绿地,在空间感觉上形成较合理
的尺度比例和良好的视觉空间效果;明
清商市区,绕园傍街既有古城特色,又
有现代气息的商业区;中心庭院区,以绿化和水面为主。瑞光塔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轴线,“四瑞堂”作为东部入口建筑,“丽景楼”作为轴线的收视点进行重点处理;西部传统风貌住宅区,位于庭园与城墙公园连接处,被植被和溪流环拥,用人工河道或漏窗云墙与园分隔。以传统民居为主,沿内城河两侧形成苏州独特的传统风貌水巷;城墙公园区,包括“盘门水陆城门”、“吴门桥”、“古城墙遗迹”、“伍相祠”等,对城墙遗迹进行保护、恢复、并配以绿化、小品。
6、现代公共空间
苏州火车站,苏州火车站地区位于苏州古城区北侧,与古城区一河之隔。苏州火车站的改造工程属原址改造扩建项目,改造后的苏州火车站客运用房地下三层,地上两层。苏州火车站汇集了铁路、城市轨道、城市道路交通,是一座现代
化的交通枢纽。火车站以一个大厅为主要的集散空间,把主要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而且汽车站分为南北两个广场,南北进口分别靠近高铁售票点和普通车次售票点,座站台分别供城际和普速列车停靠。苏州火车站建筑空间形态和建筑形式的设计,充分尊重苏州地域文脉,和城市环境、社会环境相协调,从苏州本土的人文与文化环境入手。火车站南是护城河,隔河就是古城区,北寺塔、平门、桃花坞近在咫尺,大体量的现代化交通设施,自然承接、延续古城的肌理。
二、对此次实习的总结
为期六天的实习在辛劳与欢笑中结束了,与其说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认识景观综合知识进行的一次调研,还不如说大家是去旅游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面对种种专业知识显得十分茫然,就跟一般游客一样面对眼前的景色,除了兴奋惊喜就是好奇。六天的时间,行程安排的很紧,虽然体能上有些透支,但每天可以游玩各处景点,品尝各种美食,同学们依旧热情高涨,青春活力。
各种不同类型的园林交错呈现在眼前,目不暇接之余也是身临其境了各处在书本上熟悉了很多遍的佳境。现代公共园林充分考虑了游人的需求,以人为本,尤其是大尺度公共空间,全面合理的规划了功能分区,景观节点,交通之后再具体考虑各个小细节。感触最深的还是中国古典园林,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在苏州这个充满了文化气息的古城尽情释放。中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通过园林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览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意境。
如今我们已经大三了,明年的今天就要走向社会,一部分坚持本专业的同学们就要正式接触各种设计与工程实际问题了,在接下来的有限时光里,我们更应该抓紧时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争取在以后的每一次实践中都可以胸有成竹的完成自己的任务,达到自己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