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20:43
文档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1、相关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P1知识点一+题组一)(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P2题组二)2、解一元二次方程(P3-P9解方程题型)(1)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推荐度:
导读一元二次方程1、相关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P1知识点一+题组一)(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P2题组二)2、解一元二次方程(P3-P9解方程题型)(1)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

1、相关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P1知识点一+题组一)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P2题组二)

2、解一元二次方程 (P3-P9解方程题型)

(1) 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2)公式法: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公式法.其方法为: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

将a、b、c代入求根公式x=(b2-4ac≥0)就得到方程的根.

(3)分解因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提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b2-4ac叫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

(2)运用根的判别式,在不解方程的前提下判别根的情况:

①⊿=b2-4ac >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

②⊿=b2-4ac =0           方程有两个相等实数根;

③⊿=b2-4ac <0          方程没有实数根;

(3)应用:

①不解方程,判别方程根的情况;   ②已知方程根的情况确定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③应用判别式证明方程的根的状况(常用到配方法);

注意:运用根的判别式的前提是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即:a≠0。(P8题组二)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数根是,那么

(2)应用:

①验根,不解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检验两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

②已知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及未知系数的值;

③已知方程的两根满足某种关系,求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④不解方程可以求某些关于的对称式的值,通常利用到:

; 

(重点强调: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在二次项系数a≠0,⊿≥0前提条件下应用的,解题中一定要注意检验)(P12题组一+题组二)

5、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传播式分支问题;平均变化率问题;数字问题;利润问题;图形的面积问题;匀变速问题;握手、写信问题;银行利率问题;浓度问题;方案设计问题等。(P13-P16实际问题第一、第二课时)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概念:一般,形如(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而可以为零.(P18题组一)

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一般式:(,,为常数,);

顶点式:(,,为常数,);

两根式:(,,是抛物线与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轴有交点,即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表示.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化.

3.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P24题组一)

的符号

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性质
向上X=h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有最小值.

向下X=h时,随的增大而减小;时,随的增大而增大;时,有最大值.

4.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

5.对称轴:平行于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特别地,轴记作直线.

6.顶点坐标: 

7.抛物线中,与函数图像的关系;(P27题组二)

8.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P29题组一+题组二)

9.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已知交点坐标求解析式;已知解析式求交点)

10.二次函数的平移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P23自我诊断4题+P24题组二2题)

1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P31、P32题组一+题组二)

12.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

旋转

圆知识结构框图

一、圆的切线

1、定义: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判定:

①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③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和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P60题组一+题组二)

3.圆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二、圆与三角形

1、三角形的外接圆(P55题组二)

(1)定义: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2)三角形外心的性质:①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②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③外心的位置: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恰好是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面。

2、三角形的内切圆(P63题组二)

(1)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

(2)三角形内心的性质:①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②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③都在三角形内。

三、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

 =  (其中l为弧长)  (其中l为母线长)   

概率

必然事件:一定发生的事件为必然事件

1.事件   不可能事件: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

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

(P71题组一+题组二)

2.概率(P73题组一+题组二)

(1)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事件A的概率,记为P(A)=p.(其中n为实验的次数,m为事件A发生的频数)

(2)因为0≤m≤n,所以0≤≤1,即0≤P(A)≤1。

当A为必然发生事件时,m=n,=1,P(A)=1. 当A为不可能事件时,m=0,=0,P(A)=0.

当A为随机事件时,0(3)概率反映可能性大小的一般规律,它从数量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则它的概率越接近1;反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则它的概率越接近0.

3.用列举法求概率

1.事件A的概率的求法: P(A)= 

n表示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m表示事件A包含其中的m种结果。

4.列表法: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P75题组一+题组二)

5.树形图法: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三个或更多个因素(当事件要经过三次或更多步骤完成)时,列方形表就不方便了,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形图法。(P77题组)

6.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1、当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我们一般通过统计频率来估计概率。

2、频率稳定性定理:在同样条件下,大量重复试验时,根据一个随机事件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P79题组一+题组二)

 

文档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1、相关概念(1)一元二次方程: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P1知识点一+题组一)(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一元二次方程的根。(P2题组二)2、解一元二次方程(P3-P9解方程题型)(1)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