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话概括内容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一、内容填空
1、《朝花夕拾》是 所写的一本 集。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解释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原因《 》;怀念长妈妈的《 》;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 》;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感受的《 》;揭露庸医误人的《 》;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的一段 故事的是《 》;写作者与最使作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交往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 》;追叙作者与一位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他在辛亥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后又备受打击的遭遇《 》。
2、作者厌恶仇恨猫的原因有 ;
; ; 误以为它吃了我养的小 隐鼠 。
3、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 ,在《 》、《 》、
《 》、《 》等篇章里都有记叙她,作者因为
对她感到厌烦,因为她 而憎恶她,后来因为她
,对她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4、作者儿时拥有的第一本书是《 》,读过觉得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故事”如 “ ”、“ ”、“ ”之类,而“ ”的故事则有些可疑,还有“ ”的故事,如模仿则有性命之忧了。而“我”最不解最反感的就是“ ”和“ ”两件事。
5、《 》记叙了迎神赛会的习俗,儿时的“我”对迎赛神会抱着
的心情,而父亲却逼“我”背诵《 》,“我”感到 。表现了父亲 的特点,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6、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最愿意看到的是“ ”,他“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 “ ”。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7、 他是一位正直、倔强爱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的黑暗中一步步走向了末路,他就是作者在 (地点)认识的朋友 ,当时他们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后交往甚密,后来这位朋友 而死。
8、在《 》和《 》两篇文章中作者都写到一个令人讨厌的妇人 ,她所做的令“我”厌恶的事有 等。
9、给作者父亲治病的两位“名医”诊金贵,药引特别,但毫无验效,还借口“医能医病,不能医命,也许是前世的事……”他们使我后来东渡日本想要 救国。
10、作者小时候在 (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后来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选择了无需学费的学校,在 (城市),在这里他接触了进化论,如饥如渴地阅读《 》,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毕业后出国留学,到
(学校)学习,在这里他做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 。
二、主要人物形象:
长妈妈: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父亲:
衍太太:
寿镜吾:
三、思考:
《朝花夕拾》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长妈妈:——勤劳质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
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平等待人,毫无民族偏见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妥协懦弱
父亲:——严厉慈爱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
温馨的回忆表现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就放他儿子还阳片刻.
理性的批判表现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中去看赛回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