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T程序设计
设计说明书
| 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学生姓名 | 耿中华 |
| 学号 | 2009216077 |
| 专业 |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 |
| 指导教师 | 郑文奎 |
| 学院 | 远程继续与教育学院 |
| 成绩 |
2011年10月12日
C#.NET课程设计评阅书
| 题目 | 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
| 姓名 | 耿中华 | 学号 | 2009216077 | 成绩 | |
| 本论文以动态网页技术开发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升入研究博客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运价值。题材选题具有重要的应运意义,研究方案设计合理,研究思路清晰。文档撰写规范层次分明。 该生通过学习制作该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会了Visual Studio 2008、SQL Server、Star UML的基本的操作。让课本知识延伸的实际的需求上去。该博客操作简单,容易上手,且功能完善,实现了基本的博客需求要求,可以为广大网民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浏览博客的功能。操作该博客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可以为大多数人提供便宜。制作方面,简单且有效的提供了一个操作的平台,且成本低,消耗少。该生在该次制作的过程中主要担当了博客关系图的构建与功能实现的任务。该博客由于条件和能力的,系统的完全性不够强大。有可能被某些人恶意攻击。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继续完善。 今后的世界将是互联网的世界。现在互联网已经进入的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因此本次试验将会很好的适应人们的需求。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该次试验将能很好的为公众和机关部门采纳。 总体来说,通过这次实际的操作,不仅让该生加深了课本上的知识,也学会了实际的操作。该次实验是一个成功的实验。 指导教师签名:郑文奎 年 月 日 | |||||
摘要 4
1课题描述 5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5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5
1.3 现在存在的问题 5
2系统分析 6
2.1 系统需求分析 6
2.2采用的技术介绍... 6
2.3可行性分析... 7
3 博客功能概述 7
3.1 博客用户功能分析 7
3.2 博客功能分析 8
3.2 博客系统功能图 9
4博客设计流程 10
4.1前台业务流程设计 10
4.2 后台业务流程设计 11
4.3 总体功能流程设计 11
4.4 用例图 12
5数据库 13
5.1 开发工具的选择 13
5.2 概念模型 14
5.3 数据库分析 15
5.4 数据表的逻辑结构设计 15
5.5 数据库列表关系模型 17
6 博客系统环境 18
6.1 开发环境 18
6.2 运行环境 18
7 参考文献 18
摘要
随着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网民的飞速增加,快速的快速方便的浏览网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需要。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博客功能的设计和实现。通过各种简单而实用的功能模块的设计来实现各功能之间串联的有关制作,操作方便,界面朴实。本文通过使用asp.net方法,向其中加入各种代码及,以此来实现博客博客的基本操作。该文档开篇目录介绍了文档的大体框架,然后是计划任务书,表达了该系统的设计背景﹑编写目的﹑开发工具﹑系统功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该实验存在的许多问题,主要就是代码的实现和需求的分析。实验以SQL2008数据库和Visual Studio2008为开发工具进行开发编写。实验开发环境良好,便于用户操作。该程序分前台操作和后台操作:前台操作简单,便宜用户使用;后台安全可靠,便于管理员进行管理。
关键词: SQL 2008 VISUAL STUDIO2008 前台和后台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hange rapidly and netizen 's rapid increase, rapid quick browsing webpage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need. The purpose of the experiment is to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blo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Through a variety of simple and practical function module to realize each function is connected in series between the relevant production, convenient operation, simple interface.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asp.net method, added to the code an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asic operation of blog. The document with the document directory describes the general framework, and then plan, expression of the system design background, purpose of writing, development tools, system function, problems of and solutions. The experiment has many problems, mainly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de and demand analysis. Experiment with SQL2008 database and Visual Studio2008 for development too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riting.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good, being convenient for user operation. The program is divided into the stage operation and the backstage operation: front desk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cheap users; the background is safe and reliable, convenient for the administrator to manage.
Key words: SQL 2008 VISUAL STUDIO2008 onstage and backstage
1 课题描述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Internet上发布信息主要是通过网站来实现的,获取信息也是要在Internet中按照一定的检索方式将所需要的信息从网站上下载下来。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根据个人喜好开发了博客网站。
个人博客是当今网络的热点,个人博客技术的出现使得每个人可以零成本、零维护地创建自己的网络媒体,Blog站点所形成的网状结构促成了不同于以往社区的Blog文化,Blog技术缔造了“博客”文化。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什么是博客(blog)?Blog(同义词有web log,weblog)的最普通的定义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Blog可以翻译成博客日志,但大多数人将它简化成博客。
随着网络出版、发表和张贴文章等网络活动的急速增长,博客已经成为了一个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博客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张贴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博客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到有关公司的新闻或构想,或者是个人的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许多博客是个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是一群人根据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目标进行合作,每个人都可以随时把自己的思想火花和灵感更新到博客站点之上。
我们作为设计研究的目的在于参与到软件制作的过程中去,学习、理解并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和软件制作的过程,强化自身知识面。
1.3 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
1)需求分析问题
对课题所研究的问题不是很明确,如其应用范围,用户群体等。通过老师的讲解及指导和查相关资料得以解决。
2)代码实现问题
通过业务层的对象类调用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此过程中,因编程规范及其他各种语法问题出现了很多错误,通过查阅资料学习得以解决。研究过程中因为工具使用不熟练以及代码的设计产生的各种问题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一步步解决。
2 系统分析
本课题为实现更加实用的网站,对网站做了详细的系统分析。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对开发用到的关键技术的介绍以及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2.1 系统需求分析
本课题为Web应用的信息管理系统,目的在于可以让用户更方便、快捷的发布信息,实现便利、人性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支持管理员的后台信息管理。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使其符合操作的业务流程,并力求系统的全面性、通用性。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系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上,采取了演化式原型法,随着不断的跟踪测试和使用及对系统了解的不断加深,对某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重新分析、设计、实施。在开发工具的选择上,主要利用ASP.NET进行开发,Microsoft Visual Studio进行设计,使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与一致性,加强了对数据的管理。
各个角色的功能需求如下:
1)普通用户
⏹浏览文章
⏹搜索文章
⏹发表留言、评论
2)管理员用户
⏹管理文章信息
⏹管理文章分类信息
⏹管理链接信息
⏹管理评论信息
⏹管理留言信息
⏹管理系统配置
2.2 采用的技术介绍
ASP.NET是一个Web开发平台,提供了构建企业级应用所需的服务、编程模型和软件基础结构。虽然ASP.NET的语法基本上与其前辈ASP(Active Server Page)兼容,但是ASP.NET是一个全新的编程框架,旨在用于快速开发Web应用程序。作为Microsoft.NET平台的一部分,ASP.NET提供了一种基于组件的、可扩展的且易于使用的方法,用于购建、部署和运行供所有在浏览器或移动设备中使用的Web应用。
同ASP和其他Web开发环境一样,ASP.NET也是建立在HTTP协议之上的,它利用HTTP命令和策略进行双向的、浏览器到服务器的通信和协作。真正使ASP.NET有别于其他Web开发技术的是它提供的抽象编程模型,即Web窗体模型。此外,整个ASP.NET平台是Microsoft.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ASP.NET应用是一些已编译的代码部件,由一些可重用且可扩展的组件组成,可以用第一类语言(包括、C#、Microsoft Visual Basic.NET、Microsoft Jscript.NET和J#)创建,并且可以访问.NET Framework中整个类的层次结构。
2.3 可行性分析
本系统采用asp技术进行开。Asp技术相对于传统的html技术有着绝对的优势,支持数据库的读取大大减化了程序员的代码量,对程序员开发WEB应用程序提供了完备的技术支持。也使得开发出来的WEB应用程序具有更好的扩展性,能够运行于不同的操作平台之下。
后台数据库采用ACCESS 数据库,该数据库与asp同属微软产品,在接口、性能支持上比其它数据库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本网站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网站运行于Windows环境,其用户操作页面友好,设置功能栏便于用户操作。
3 博客功能概述
3.1 博客用户功能分析
网站的基本操作如下:
1.游客
●浏览文章日志
●浏览相册
●综合查询
2.普通用户
●发表文章日志
●浏览博客文章日志
●管理文章日志
●发表评论
●查询博客文章
●建立相册上传图片
●浏览相册
●管理相册
●留言及评论管理
●查询文章日志及相册
●个人信息管理
3.管理员用户
●查询、删除,修改,添加文章日志及文章日志分类
●查询、删除,修改,添加友好链接信息
●审核评论,留言信息
●修改博客主题,管理员密码等
●系统管理及维护
3.2 博客功能分析
(1) 发表留言和评论。文章日志浏览模块实现文章内容的查看和浏览功能,包括查看文章内容和浏览日志内容等。对于发表博客文章的作者,访客阅读后会给予一些自己的评价,评价信息实体如下:评价信息:评价编号、注册序号、作者编号、游客昵称、评论内容、评论时间。
(2) 留言以及评论管理。实现注册用户对留言和评论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回复留言和评论,屏蔽留言及评论和删除留言及评论等。
(3) 相册管理。包括创建相册.上传照片.更新相册内容和删除相册等。
(4) 相册查看。相册查看功能实现浏览各博客上传相册功能,主要包括按查看权限内的相册信息。相册信息包括相册编号、类型序号、类型名称、标题、图片信息、发表时间。相册:相册名称、图片编号、相册编号
(5) 文章日志浏览。文章内容的查看和浏览功能,主要包括查看文章内容和浏览日志。对于博客的文章日志内容的查看主要要求方便快捷。查看内容能快速的找到需要的东西。查看日子可以按日期查阅;按关键字查阅;按顺序查阅。
(6) 文章类型管理。文章类型实现文章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文章类型.删除文章类型和更新文章类型。理顺和规范文章信息的查询和数据保存;提供集成的数据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数据和资源的共享;文章类型的不一样,需要分类整理出各种文章。需要函数来实现。可以用查询函数来实现。按编号查询,按发布日期查询,按文文章名查询。
(7) 文章管理。注册用户对文章星系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发表全文字的文章,带图片的文章,修改文章内容以及删除文章内容。日志类型管理应该分模块进行。将所有的日志分成若干部分。首先注册一个用户,登录到用户界面,编写函数保存用户已录入信息,及密码。编写函数用于验证用户登录信息,并进行匹配。也可以添加一个用户密码修改功能。当用户注册,登录成功以后,进入其个人日志管理界面。其中应包括一些日志管理的基本操作:写日志,保存,打开,各种方式查询,删除。各个功能均用函数实现。博客内文章列表浏览,并提供多条件组合的全文检索,支持条件排除及关键字检索。方便博主查找需要管理的文章
(8) 用户注册登录。实现用户登录功能,包括游客.普通用户和后台管理员。游客登录是,能查看浏览文章内容和发表留言评论等,普通用户登录后能发表文章,回复留言及评论和创建相册,管理员登录后能通过后台对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
(9) 用户管理。实现用户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注册用户更新用户信息,登录密码,系统管理员审查注册用户和系统管理员删除用户。
(10) 综合查询.实现按各种条件查询日志文章和相册等功能,包括按发表人查询河岸发表时间查询和按访问量查询。
3.3 博客系统功能图
博客系统功能图,游客﹑普通用户﹑管理员三种身份以及向对应功能。如图3-1所示:
图 3-1
4 博客设计流程
4.1 前台业务流程设计
前台业务流程,有浏览文章﹑浏览相册﹑留言及评论和综合查询四部分。登录失败或不登录为游客身份,可以浏览文章日志、浏览相册、综合查询;登录成功可以进行留言及评论、信息管理以及所有游客功能。管理员的信息管理包括对自身的个人信息管理和对游客、普通用户的权限设置,密码修改,系统管理和维护。如图4-1所示:
成功
图4-1
4.2 后台业务流程设计
后台业务流程,登录成功后分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种身份。管理员拥有系统维护及管理﹑管理员管理﹑以及普通用户都有功能;普通用户拥有文章管理﹑相册管理﹑留言及评论管理﹑用户个人信息管理。如图4-2所示:
成功
图 4-2
4.3 总体流程示意图
总体流程示意图,登录分三种方式:游客﹑普通用户﹑管理员。登录失败或不登录者是游客,可以对文章日志、相册、留言及评价进行浏览,也可以进行综合查询;普通用户可以对文章日志、相册、留言及评论进行浏览和管理,也可以管理个人信息;管理员可以对普通用户和游客信息管理、权限管理,也能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如图4-3所示:
失败
失败
图4-3
4.4 用例图
博客系统用例图,admin(管理员)可以对system(系统)、user(普通用户)和tourist(游客)进行管理;user可以对article(文章)、album(相册)、message(留言)、information(个人信息)进行管理,可使用query(综合查询);tourist可以浏览article、album、message、information,也可使用query。如4-4所示:
图 4-4
5 数据库
5.1 开发工具的选择
随着社会需求的推动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普及,各行业的管理机构需要有计算机来处理大量的信息。选择一优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开发平台,将给日后的信息处理带来便利性。其中,基于微型计算机的数据库系统是应用最广泛、实用性最强的一种计算机技术。而事实证明:SQL数据库是一个广泛使用、简单易用、性能价格比较高、工具完整而又丰富、界面友好、处理速度高的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 2008主要用于Windows环境,利用它可设计出体现Windows风格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化用户界面,使用户的操作和使用十分便利。SQL Server 2008是为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功能强大、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它能够管理大量复杂的数据信息,同时有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较强的网络功能,甚至还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访问和存储加工。
从本人的实际情况看:因为在校期间也有学习过可视化的编程,对这一类的软件的使用也有较深的认识,所以说选用SQL Server 2008作为开发工具是实际有效的。
5.2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的种类很多,其中最著名、最实用的一种是E-R(实体-联系)模型,它将现实世界的信息结构统用属性、实体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来描述。如下图2-2为本数据库系统E-R模型:
图 5-2
5.3数据库分析
数据库的的概念结构设计就是将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作为概念结构设计的表达工具,为数据库提供一个说明性结构,是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即逻辑模型的基础。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即把得到的满足第三范式的关系转化为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下的数据表。为满足系统需求,我们设计了B-user(用户信息)表﹑B-comment(留言及评论)表﹑B-photo(图片)表﹑B-arlist(文章日志分类)表﹑B-article(文章日志)表。
根据以上各实体图和学生信息管理的E-R图,经过转换,可以导出各个关系。 每个实体转化为一个关系,给出每个关系的关键字如下:
(1) B-user表:(用户编号﹑密码﹑用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电子邮箱。)用户编号为关键字。
(2) B-comment表:(留言及评论编号﹑用户编号﹑姓名﹑日期﹑内容。)用户编号为关键字。
(3) B-album表:(相册编号﹑相册名﹑用户编号﹑创建时间﹑相册注释。)相册编号为关键字。
(4) B-photo表:(图片编号﹑名称﹑用户编号﹑上传路径﹑上传日期﹑描述。)图片编号为关键字。
(5) B-article表:(文章编号﹑用户编号﹑文章内容﹑发表日期﹑文章分类。)文章编号为关键字。
5.4数据表的逻辑结构设计
(1)用户表B-user数据库信息列表 分别是帐号、密码、用户名、性别、出生日期和电子邮箱。如下表所示:
| 列名 |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说明 |
| U-id | Char(30) | Not null 主键 | 用户帐号 |
| U-cipher | Char(30) | Not null | 登录密码 |
| U-name | Char(30) | Null | 用户名 |
| U-sex | Bit | Null | 用户性别 |
| U-birth | Datetime | Null | 用户出生日期 |
| U-email | Ntext | Null | 电子邮箱 |
| 列名 |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说明 |
| C-id | Char(4) | Not null 主键 | 留言及评论编号 |
| U-id | Char(30) | Not null | 用户编号 |
| U-name | Char(30) | Not null | 用户名 |
| C-datetime | Datetime | Not null | 留言及评论发表时间 |
| C-content | Ntext | Not null | 留言及评论内容 |
| 列名 |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说明 |
| Al-id | Char(4) | Not null 主键 | 相册编号 |
| U-id | Char(30) | Not null | 用户编号 |
| Al-name | Char(30) | Not null | 相册名称 |
| Al-datetime | Datetime | NULL | 创建日期 |
| Al-explain | Ntext | NULL | 相册说明 |
| 列名 |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说明 |
| P-id | Int(4) | Not null 主键 | 图片编号 |
| U-id | Char(30) | Not null | 用户编号 |
| P-name | Char(30) | Not null | 图片名称 |
| P-upload | Ntext | Not null | 图片上传路径 |
| P-datetime | Datetime | Null | 上传日期 |
| P-explain | Ntext | Null | 图片说明 |
| 列名 |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说明 |
| Art-id | Char(4) | Not null 主键 | 文章编号 |
| U-name | Char(30) | Null | 用户名 |
| Art-title | Char(30) | Not null | 文章标题 |
| Art-content | Ntext | Null | 文章内容 |
| Art-time | Time | Null | 发表日期 |
| Art-category | Char(30) | Null | 文章分类 |
6 博客系统环境
6.1 开发环境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2008
开发语言:C#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2008
6.2 运行环境
(1)硬件环境
CPU:1GHZ以上
内存:256MB以上
硬盘空间:10GB以上
(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以上版本
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2008
7 参考文献
【1】 周峰.SQL.Server.关系数据库基础与实践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7
【2】 应群.张大治.精通Eclipse.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3】 比茨.斯通.博客:即时网站内容的天才策略(Blogging:Goenius strategies for Instant Wed Content).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9.13
【4】 罗勃.马尔达(Rob Malda).用Slash构建博客(Running Weblogs With Slash).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
【5】 Rebecca Blood.博客手册:创建和维护博客网站实用指南(The Weblog Handbook:Practical Advice O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Your Blog)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7.2
【6】 Cay S.Horstmann.Java和新技术卷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7】 邓俊辉.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8】 罗兵.刘艺.孟武生.C#网络应用编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