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aching Practice June 2016
教育短论教学·广交流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会有不少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一般都是虚构而成的,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需要学生们去品味其中的内涵。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太小,心智还不成熟,这就需要老师们通过讲解来启发他们,让他们通过思考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而不是当成童话故事对待,学完了一笑了之。下面我们就简单来谈一下关于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一、抓住寓言讲读,开拓学生思路寓言故事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寓言故事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希望学生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从中汲取一定的知识,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因为寓言的故事性强,语言形象,所以我在教学中,依靠教材,抓住形象化的语言,加强读讲训练,透过故事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读讲中领会形象感知认识,去弄清寓言的寓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比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文章的《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老虎要吃掉狐狸,狐狸通过自己的聪明说自己是上天派下来的所有动物都怕他,老虎便跟在他后面结果山林里的动物看到他们纷纷逃跑,老虎信以为真,狐狸便成功逃脱了虎口。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先分角色朗读,然后分角色表演。把老虎的愚笨表现的淋漓尽致,把狐狸的机智、临危不乱表现的栩栩如生,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都是不对的。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像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否则,自然会脱离实际、闹出笑话。二、启发思维、引导教学初步弄清情节,掌握故事内容,这是教寓言故事的第一步,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内容,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形象,懂得道理。在教学中不是一下子,将故事的寓意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故事情节,依靠形象语言进行分析推理,最后使他们领悟寓意。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寓言故事的过程中,一直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
主,这样不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真髓。寓言故事本来就是希望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故事学习中掌握一定的道理,受到一定的启发,所以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引导法是很适合应
用到小学语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的。引导式教学指的是让教师通过教学方式创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主要起着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揠苗肋长》这则寓言故事,在讲课时通过分析,
推理,使学生一下子弄清故事包含的道理。那个农民嫌禾苗长得慢,采取将禾苗一棵棵拔一点,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呢?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感知知识,可以直言的判定,不对。因为他没有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去做,禾苗不但没长高,反而枯萎了。通过这则寓言故事让学生懂得了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急于求成,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反而坏事的道理,然后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如有的同学说,为了长身体盲目吃高营养食品,为了上课不迟到,不吃早餐等。这样同学们明确了做任何事都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否则,急于求成,反
而坏事。
三、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教育教材中的寓言故事有着深厚的思想内容,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需要学生去思考其言外之意、领悟其真正的内涵。在寓言故事中,乌鸦、蛇、狼和狐狸等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动物,他们都是被人格化的“人物”,它们像人一样说话行动,有时还会显得行为怪异,这些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感受,理解寓言的表达的艺术形象,懂得寓言寓意以后。怎样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也是目的所在。如《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它告诉了我们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自我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的道理,使学生正确对待错误,谈谈自己感想,通过讨论,很多同学找出了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有害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己的事。如:迷恋、网络游戏、损坏公共财产、上课不遵守纪律等。亡羊补牢,并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行为,做个有利于人民,有利益于社会的人。这样把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寓言理解的更加透彻,还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改掉一些坏毛病,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三好青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他还指出:“有的教师动了很多脑筋,力求把自己所讲解的一切东西都变得明白易懂,毫无困难,使得学生往往用不着再进行思考,这样做的结果是很荒谬的。”教寓言不但要抓讲读教学,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且要启发学生认真思维,弄懂寓意,更重要的是还要联系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收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我们寓教于乐的目的。(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小教育集团北校区)浅析小学语文中寓言故事的教学方法
筅江苏\杨小芹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