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技术指标包括:细度、比表面积、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
1.1.2技术要求:
(1)水泥的简易鉴别现 表13
| 序号 | 受潮程度分类 | 水泥外观 | 手感 | 相当于强度降低范围 |
| 1 | 未受潮或轻微受潮,但不影响使用 | 水泥新鲜,有流动性,肉眼观察水泥完全呈细粉状 | 用手掐碾无硬粒感 | 强度未降低或降底不超过5% |
| 2 | 开始受潮 | 水泥结有小球但小球粒易散成粉末 | 用手掐碾无硬性感 | 强度降低15%以内 |
| 3 | 受潮加重 | 水泥细度变粗,有大量小球粒和松块 | 用手捏碾球粒成粉末、无硬粒 | 强度降低15-20% |
| 4 | 受潮较重 | 水泥结成粒状,有少量硬块,但块较松,容易击碎 | 用手捏碾不能变成粉末,有硬粒 | 强度降低30-50% |
| 5 | 受潮严重 | 水泥中有许多硬粒,硬块。而且难以压碎 | 用手捏碾不动 | 强度降低50%以上 |
| 注:受潮水泥不宜用于高标号混凝土和主要工程 | ||||
常用水泥的技术指标 表14
| 品种 | 代号 | ||||
| 硅酸盐水泥 | 分 | P.I | P.II | ||
| 普通硅酸盐水泥 | P.O | ||||
| 矿渣硅酸盐水泥 | P.S.A | P.S.B | |||
|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 P.P | ||||
|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 P.F | ||||
| 复合硅酸盐水泥 | P.C | ||||
| 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分:42.5、42.5R、52.5、52.5R、62.5、62.5R六个等级 | |||||
| 普通水泥强度等级分:42.5、42.5R、52.5、52.5R四个等级 | |||||
|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32.5、32.5R、42.5、42.5R、52.5、52.5R六个等级 | |||||
| 凝结时间: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终凝不得大于390min. | |||||
|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 | |||||
| 细度: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比表面积表示,其比表面积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盐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细度以筛余表示,其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0%或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 |||||
| 取消废品水泥 | |||||
| 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由化学指标、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不判定 | |||||
| 品种 | 强度等级 | 抗压强度(MPa) | 抗折强度(MPa) | ||
| 3d | 28d | 3d | 28d | ||
| 硅酸盐水泥 | 42.5 | ≥17.0 | ≥42.5 | ≥3.5 | ≥6.5 |
| 42.5R | ≥22.0 | ≥1.0 | |||
| 52.5 | ≥23.0 | ≥52.5 | ≥1.0 | ≥7.0 | |
| 52.5R | ≥27.0 | ≥5.0 | |||
| 62.5 | ≥28.0 | ≥62.5 | ≥5.0 | ≥8.0 | |
| 62.5R | ≥32.0 | ≥5.5 | |||
| 普通硅酸盐水泥 | 42.5 | ≥17.0 | ≥42.5 | ≥3.5 | ≥6.5 |
| 42.5R | ≥22.0 | ≥1.0 | |||
| 52.2 | ≥23.0 | ≥52.5 | ≥1.0 | ≥7.0 | |
| 52.5R | ≥27.0 | ≥5.0 | |||
|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 32.5 | ≥10.0 | ≥32.5 | ≥2.5 | ≥5.5 |
| 32.5R | ≥15.0 | ≥3.5 | |||
| 42.5 | ≥15.0 | ≥42.5 | ≥3.5 | ≥6.5 | |
| 42.5R | ≥19.0 | ≥1.0 | |||
| 52.2 | ≥21.0 | ≥52.5 | ≥1.0 | ≥7.0 | |
| 52.5R | ≥23.0 | ≥5.0 |
材料进场后,供货方应提供厂家的质保资料,承包人试验室按同厂家、同等级、同品种,袋装水泥按每200t作为一个批次,散装水泥按每500t作为一个批次,进行抽样试验,不足时亦按一批计。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作为一组试样,样品总量至少12Kg。
(1)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
①使用的仪器设备
水泥净浆搅拌机;维卡仪;水泥净浆试模;沸煮箱;雷氏夹及其测定仪;天平(感量1g);量水器或量筒(分度值0.1mL,精度1%);湿气养护箱(控制温度200C±10C,相对湿度大于90%);秒表。
②实验室环境
温度为200C±20C,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仪器和用具温度应与实验室内一致。
③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先向搅拌锅内加水,再小心将500g水泥加入水中;拌和时,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
④标准用水量测定
立即将水泥净浆放入试模中,用小刀插捣,手工振实,刮平表面,移至维卡仪上,调整好试杆和试模的位置,释放试杆使其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到底板的距离,以试杆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计。
⑤初凝时间测定
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瞬间立即放松,使试针垂直沉入净浆中。观察试针停止沉入或30s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至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
⑥终凝时间的测定
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底板下翻转1800,倒置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
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件0.5mm时,既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试件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
⑦安定性测定
将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立刻将标准净浆装满雷氏夹,用小刀插捣后抹平,盖上玻璃板,移至养护箱内养护24h±2h。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指针朝上将试件放入沸煮箱内,在30min±5min内加热水至沸腾,并恒沸3h±5min。沸煮结束后取出试件进行判定。测定雷氏夹指针尖距离C,精确到0.5mm,计算煮后增加距离(C-A)。当平行试验两个试件增加距离平均值不大于5.0mm,即认为合格;当两个试件增加值相差超过1.0mm,应重新试验,再如此,则认为不合格。
(2)胶砂强度试验
①使用的仪器设备
胶砂搅拌机;振实台;试模及下料漏斗;双杠杆式抗折试验机和抗折夹具;300kN恒压力试验机和抗压夹具;天平(感量1g)。
②温度与相对湿度
试件成型实验室应保持温度为200C±20C,相对湿度大于50%(包括强度实验室)。水泥试样、ISO标准砂、拌和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养护箱控制温度200C±10C,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温度200C±10C。
③试件成型
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的材料用量为:水泥450g±2g;ISO砂1350g±5g;水225mL±1mL。
在胶砂搅拌机上搅拌,先将水加入锅中,再加入水泥。启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加入砂子,再高速搅拌30s。停90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60s停机。
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直接从搅拌锅中将胶砂分为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砂浆,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槽来回将料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第二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取下试模,用刮尺以90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切动作慢慢将多余胶砂刮去。再用刮尺水平抹平表面。
④试件养护
成型的试件在养护箱养护20h~24h内脱模,编号后放入养护箱水槽内养护,至相应龄期(3d±45min、28d±8h)时取出进行破型试验。
⑤抗折强度试验
试件放入前,应使杠杆成水平状态,将试件成型侧面超上放入夹具中。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件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水平状态。启动机器,加荷速度为50N/s±10N/s,直至折断,读数至0.01MPa。抗折强度结果取三个试件平均值,精确至0.1MPa。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过平均值±10%的,应剔除后再平均,以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
⑥抗压强度试验
抗折试验后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将试件成型侧面作为承压面,放入夹具中,设置好试验机的加荷速度为2400N/s±200N/s,启动机器,压至试件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并计算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MPa。抗压强度结果为一组6个试件的强度平均值,精确至0.1MPa。如有一个值超过平均值的±10%,剔除此值后以剩下5个值平均值作为结果。如5个中再有超过平均值的±10%,此组试件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