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引言
现代生活里对于电线电缆并不陌生,人类足迹所至,都有电线电缆产品的踪影,在一切工业建设、国防科技、科学研究、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电力传输、现代通信、电气控制等等都离不开电线电缆产品。因此,常有人把电线电缆称作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电线电缆在现代社会里所起的重要作用。
绞线就是把多根裸单线绞合在一起的过程,是裸电线和电缆导电线芯生产主要工艺方法。绞线的绞合是单线绕绞合轴线旋转的同时沿轴线方向前进而实现的。绞线是裸电线和绝缘电线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电线电缆生产技术中广为应用的一项基本工艺。
1. 绞线工艺
1.1 绞线的意义
所谓绞线,就是将若干根相同直径或不同直径的单线,按一定的方向和规则绞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线芯的工艺过程。
绞合的导线直接作为电线使用时,称为裸绞线,如铜绞线,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连接线;绞合的单线如用作绝缘电线电缆的导体时,称作导电线芯,是电线电缆的主要组成部分[1]。
1.2 绞线的方式
裸绞线和绞合线芯的绞合方式有退扭和不退扭两种。不退扭绞合是指在整个绞合过程中单线本身不扭转。退扭绞合是指绞合过程中,每绞一个节距,单线自身要扭转360°,即绞合时导线绕中心轴线公转一周时,导线本身也自转一周。
1.3 绞线的工艺参数
绞合节距、绞入系数、绞合方向、绞合规律等都是绞合工艺的主要参数[2]。
1.3.1 绞合节距
单线沿绞线轴线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叫绞合节距,节距与直径之比叫节径比。
绞线节距的测量:
节距测量一般采用纸带法,即用长度大于节距的纸带绷紧在绞线上,用铅笔沿绞线轴线平划过去,可得一组印痕,印痕的数目应多于测量层单线根数,在其中之一的中点做一标记,从与它相邻的一个开始编号,当编号数等于测量层的单线根数时,在最后编号的印痕中点也做一标
记,测量两个标记中间的距离,这就是该层的绞线节距。
绞线节径比:
节径比是绞线节距长度与绞线外径的比值,称实用节径比。
(1)
式中m——实用节径比
用绞线的节距和绞线的节圆直径表示,即节距与绞线节径之比,称理论节径比。
(2)
式中m'——理论节径比
实用节径比和理论节径比的关系是:
(3)
节径比是绞线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大小同绞线的质量和绞线过程有很重要的关系:
(1)节径比小,绞线就比较柔软,绞合紧密,生产效率低。由于绞入系数增加,材料消耗增大,绞线单位重量也增大,同时降低了绞线的导电率。
(2)当节径比倍数过大时,制造和使用时容易松股,使绞合不紧密,但是避免了节距过小造成的缺点。因此,绞线节径比倍数的确定,需综合考虑绞线的柔软性、生产效率、导电率结构的规则性和稳定性来确定,绞线的节径比倍数在相应的产品标准中各有规定,内层的节距大于外层的。
绞入系数:
绞入系数是指绞线在一个绞合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
(4)
式中K——绞入系数
L——绞线中每一节距长度的单线展开校直后的长度
h——绞线节距长度
绞线中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长度的关系,也有采用绞入率来表示的,绞入率是指在一个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和绞线节距长度的差值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
(5)
式中λ——绞入率
L——单线展开长度
h——节距长度
1.3.2 绞合方向
同心绞合的每一层线的绞合方向相反,其原因是多层线都绞合成圆形,当绞线受到拉力时各层产生的转动力矩互相抵消,防止各层单线向一个方向转动而松脱,也能使绞线产生转动力矩的分力,避免绞线在未拉紧时打卷的现象。
绞合方向分为右向和左向。把绞线的轴线垂直于胸前,如果单线从右上方斜向左下方时,就是右向,反之为左向。
1.4 绞线问题及处理方法
1.4.1 单线断裂
主要原因:1.单线在线盘上绕得松散,或单线在线位上拉得过紧;2.穿线管因摩擦产生沟槽把线嵌死;3.单线打结,或放线盘制动大紧。
采取的措施:1.检查单线是否有排线不平整或有压线现象,应在拉丝工序中注意要收线盘排线整齐;2.要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穿线管;3.检查线盘顶尖转动是否灵活,要保证轴承润滑良好;4.检查放线盘张力设置是否均匀一致,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张力大小[3]。
1.4.2 单线起拱 松散 蛇形弯
主要原因:节径比选择不合理;绞笼分线板上各单线位置错列和分布不均;压模孔径过大;个别单线张力过大。
采取的措施:1.生产前首先选择合适的节径比,绞入率,绞合节距长度及绞向等参数,它们对产品质量、稳定性、强度、电阻以及材料消耗有直接响;2.根据工作经验合理调整单线在分线板上位置分布;3.选用合适的压孔格,一般要求压模孔径要比线外径小0.3~0.5mm之间;
4.要合理调节放线盘张力,保证各单线张力适中、一致;
5.调整好退扭装置,角度要一致,以消除导作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
6.绞合制程中尽量减少停车次数,尽量匀速生产。
2、绞制设备
2.1 绞合设备基本结构
绞合设备主要组成部分有:
放线部分:这部分是绞合设备的主体,放线盘比较多,占设备整体的大部分。
牵引装置:是绞合设备的拖动部分,有单牵引和双牵
引两种形式,现在大多采用双牵引。
收线装置:有单独拖动的力矩电机收线,也有机械传动的收线和滑车式收线。
拖动系统:是指用电动机来带动机械运动的系统。
此外,还有定长计米器、电气、液压、气压控制装置和分线板、压模、压型、预扭、绕包、自动停车等装置。
2.2 绞制设备的类型
绞制设备是电线电缆工业中应用极为广泛的设备之一,不仅用于电线电缆导体的绞合和复绞,而且用于绝缘线芯的绞合。根据电线电缆产品工艺的特点,绞制设备分为绞线类(导体绞制)、成缆类(缆芯绞制)、绞合类(原件绞制)。
绞制设备的组成基本相同,都是由放线、牵引、收线、传动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按照绞线类设备的特点,可分为几类,如表1:
表1:绞线机的种类
2.2.1 笼绞机
笼绞机通常由不同盘数的几个段组成,每段转动方向可不相同,以便制造出各层绞向不同的绞线,或者每段以相同方向转动,绞制更多单线根数的绞层。
(1)摇篮式绞线机:放线部分是一种笼形结构件,通称笼体。放线架安装在笼体盘(绞盘)上。这是最早和使用最广的一种主机,其最大的优点是可具有退扭功能。
如果装放线盘的支架固定在绞盘上,当绞笼旋转一周时,放线盘围绕设备中心也翻转一周,而放出的单线在压线模处被压住,因此单线被自扭了360°;这称为无退扭绞合。但摇篮式绞线机上的摇篮架可以通过退扭结构,使装有放线盘的摇篮架、能在绞笼旋转时作反向转动,形成退扭绞合,即被绞单线只有公转而没有自转,用退扭方式绞合的成品中单线的变形较小。但摇篮式绞线机机架位置大,拆装线盘较麻烦,而且因转动惯量大而转速较慢。
(2)叉式绞线机:笼体为叉型结构,每组放线架连成一体,成组固定在空心轴上,每组有3~4个放线架,各组交错排列以缩小放线长度和整机占地面积,由于叉放线架距中心轴较近,转动惯量小,可以提高转速。叉绞机适用于对单线略有变形无影响的产品用导体,如固定敷设用的、特别是要分层紧压的导线,不具备退扭功能。
(3)筒式较线机:筒式笼体由支架支承,放线架外面用圆筒围着。每组放线架数目是3~4个,但各组成一字形排列。结构紧凑,穿线方便,笼架重量轻,所以转速高,但无退扭功能。
(4)框式绞线机:笼体成90°~120°分布的3~4个框形结构,放线盘装在框形架中,每组以一字形排列方式可装3~4个放线盘。此种结构,上下线盘操作最方便,可以机组同时上下线盘,节约操作时间;且有利于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上下线盘。
2.2.2 管绞机
按绞线机管体结构型式可分为管式绞线机和弓式绞线机。
(1)管式绞线机:管式绞线机的放线结构与笼式绞线机完全不同。装有放线盘的摇篮架沿机组轴线一字排列;外面是可以左右旋转的管状筒体,筒体壁上开有装线盘用的窗口,各放线盘的单线,经筒体中心的穿线板引向筒内壁上的导轮,沿管壁前进。筒体旋转时,摇篮架保持水平位置,起单线退扭作用。由于仅是绞线筒体旋转,重量轻,旋转半径小,因此可达很高的转速,如500~1200 转/分;且有退扭功能。但放线盘的数量一般只有6个及12个两种,以免机组的旋转体太长。
(2)弓形绞线机:放线架安装在中心的浮动摇篮架上,但将管体而改用飞弓,设备重量轻,转速很高。
2.2.3 束线机
要求单线直径很细(0.8mm及以下),制成的导线特别柔软的绞合,不能采用上述的各种绞线机,而只能采用束线机,多个单线的放线盘分层、分排地放在固定支架上,一起通过分线板进入束合和收线盘的主机中。由回转体旋转使单线产生扭绞,因此束线机的主体是收线部分,这与绞线机以放线部分为主体不同;所以束线机以收线部分的不同形式来命名,以收线盘直径大小来区分规格。束线机以收线盘在主机内的安放型式分为横盘式(JSH)和直盘式(JHZ)两种型式。
(1)横盘式束线机:收线盘中心轴与回转体中心相垂直,由于收线盘横放,两回转体距离较小,束线转折少而变形可能性小。但上下线盘不方便,故多用于小规格的束线机。
(2)直盘式束线机:收线盘轴线与回转体中心线平
绞线设备笼绞机
摇篮式绞线机
叉式绞线机
筒式绞线机
框式绞线机管绞机
管式绞线机
弓式绞线机束线机
横盘式束线机
直盘式束线机
行,两回转体距离较大,束线转折多;但上下线盘方便,多用于大规格束线机。
按束线机放线支架布置的形式,可分为卧式和立式,按收线盘的直径,规格有160、250、315、400、500、630、1000mm几种,也有更大型的束线机。
3、结论
技术工艺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具备市场竞争力、是否能不断领先于竞争者的重要指标依据。随着我国铜铝绞线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绞线作为电缆的导体,如果绞线做的不好,不符合国标,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一定要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照工艺要求去生产,以减少损失、控制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