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术交底记录 | ||||||
| 2014年7月24日 | ||||||
| 工程名称 | 工程部位名称 | |||||
| 工程工序名称 | ||||||
| 交底内容 1、材料准备 一般用毛石、块石。石料应质地坚实,强度不低于MU30,岩种应符合设计要求,无风化、裂缝;毛石中部厚度不小于200mm;料石厚度一般不小于200mm,料石的加工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污垢、水锈使用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2、主要机具 大铲、瓦刀、手锤、手凿、线坠、角尺、水平尺、皮数杆、勾缝条、手推胶轮车等。 3、作业条件 (1) 根据图纸要求,做好测量放线工作,调协水准基点桩和立好皮数杆。有坡度要求的砌体,立好坡度门架。 (2) 基槽清扫后,放好轴线、边线、其他尺寸位置线,并复核标高。 (3) 毛石应按城要数量堆放于砌长部位附近;块石应按规格和数量在砌筑前组织人员集中加工,按不同规格分类堆放、堆码,以备使用。 (4) 选择好施工机械,包括垂直运输、水平运输、和块石安装等小型机械,尽量减轻人工搬运的笨重体力劳动,以提高工效。 (5) 砌筑砂浆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施工配合比,配合比为水泥294:砂子1450:水305。 4、工艺流程 4.1、砌毛石应根据基础的中心线放出里外边线,挂线分皮卧砌,每层高约250mm。砌筑方法采用铺浆法。用较大的平毛石,先砌转角处、交接处,再向中间砌筑。砌前应先度摆,使石料大小搭配,大面平放朝下,外露表面要平齐,斜口朝内,逐块卧砌坐浆,使砂浆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堵塞砂浆,后用碎石嵌实。严禁先填塞小石块后灌浆的做法。灰缝宽度一般控制在7mm 左右,灰缝应均匀。 4.2、砌筑时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石块上下皮应互相错缝,内外交错搭砌,避免出现重缝、干缝、空缝和孔洞,同时应注意摆放石块,以免砌体承重后发生错位、劈裂、外鼓等现象。 4.3、如砌筑时毛石的形状和大小不一,难以每层砌平,亦可采取不分皮砌法,每隔一定高度大体砌平。 4.4、为增强墙身的横向力,毛石每0.7 ㎡面至少应设置拉结石,并应均匀分布,相互错开,在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 4.5、毛石每日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正常气温下,停歇4h 后可继续垒砌。每砌3~4 层应大致找平一次,中途停工时,石块缝隙内应填满砂浆,但该层上表面须待继续砌筑时再铺砂浆。砌至设计高度时,应使用平整的大石块压顶并用水泥砂浆全面找平。 4.6、块石的砌筑方法与混凝土砌块基本相同,砌筑形式有全顺、丁顺叠砌丁顺组砌等方式,第一皮及每个基础层的最上一皮丁砌。组砌前应按石料及灰缝平均厚度计算层数,立皮数杆。砌筑时,上下皮应错缝搭接;砌体转角交接处,石块应相互搭接。料石宜用“铺浆法”砌浆,铺浆厚度20~30mm,垂直缝填满砂浆并插捣至溢出为止。灰缝厚度为7mm。每隔0.5m 高度设置钢筋拉结筋。 4.7、石墙勾缝应保持砌合的自然缝,一般采用平缝或凸缝。勾缝前应先剔缝,将灰浆刮深20~30mm,墙面用水湿润,再用1:1.5~3.0 水泥砂浆勾缝。缝条应均匀一致,深浅相同,十字、丁字形搭接处应平整通顺。 5、质量标准 5.1、主控项目 5.1.1 石料的质量、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5.1.2 砂浆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规定。 5.1.3 转角处必须同时砌筑,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时必须留斜槎。 5.2 一般项目 5.2.1 石砌体组砌应内外搭砌,上下错缝,拉结石、丁砌石交错位置,分布均匀;毛分皮卧砌,无填心砌法;拉结石每0.7 ㎡墙面不少于一块;料石放置平稳,灰缝厚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5.2.2 石砌体墙面勾缝密实,粘结牢固,墙面洁净,缝条光洁、整齐,清晰美观。 5.3、允许偏差项目 石砌体尺寸、位置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表203-1。 6、成品保护 6.1、避免在已完成的砌体上修凿石块和堆放石料。 6.2、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下施工时,应用草袋或草垫适当覆盖墙体,避免砂浆中水分蒸发过快或受冻破坏。 | ||||||
| 技术负责人 | 项目负责人 | 班组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