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药学专业的培训目标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过硬的专业技能,个性与人格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通过专业培训使其系统的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以满足不同工作层次需求的药学技术人员队伍,做到人尽其才,合理使用。
(一)适当轮转,全面熟悉,相对固定,定向使用
对主管药师及高级职称的药师按专业(调剂、临床药学、中药)根据各自特长定向使用,让他们对各自的专业有长期的打算、计划、担当起提高药剂科工作水平的重担,成为业务上的骨干。
对高年药师,结合他们的特点,相对固定,在药剂科日常工作中挑起重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需要和发展,逐步定向.
对年轻的药剂师和药剂士们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地让他们在各科轮转,使他们逐步熟练掌握药学的各项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计划培训,择优使用
1.知识结构
(1)掌握生物学、化学、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主要药物质量控制、药动学、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2.能力结构
| 岗位 | 岗位所需能力 |
| 药品调剂 | 1.处方审核的能力 2.药品调剂的能力 3.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 4.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 临床药学 | 1.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2.一定的临床知识 3.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能力 4.团队合作精神 |
| 药品保管 | 1.药品入库、验收的能力 2.药品贮存、养护、安全管理的能力 |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
(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具有符合规范的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4)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敬业精神。
(5) 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能力。
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采取按岗位要求实行分级考核:
| 部门 | 职级 | 考核内容 |
| 药房人员 | 中级及以下 | 主要进行“三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操作) |
| 高级 | “三基”及专题讲座学术活动等 | |
| 药库 | 所有人员 | 主要进行“三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操作) |
| 临床药学 | 中级以下 | “三基"及临床相关知识 |
| 中级及以上 | 专题讲座学术活动 |
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为了激发药学专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开发个人的潜能,建立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机制,主要是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
(一)动力机制(自我激励机制) 主要通过两种形式(物质利益、精神需要)来实现.
1。物质利益也是职工的最切身利益,最基本的要求是公平分配。实现工作量考评制度,将具体事务性、技术性、智力性以及理论性的工作合理量化,奖金按工作量差别化,做到奖勤罚懒,体现多劳多得,日益发职工良好的工作动机,调动积极性。
2。通过精神鼓励发挥物质激励所达不到的作用。
(1)培养和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让职工参与管理,使职工感到自己是医院的主人,应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多作贡献.重视提高职工的地位,大力宣传那些在医德医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提拔和重用中青年药学人员,为有真才实学的人提供放展才能的机会,从而带动大学更新知识,努力学习专业理论,学习药事管理,培养奋发向上的风气.
(2)从精神上满足职工的需要:领导经常主动听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并落实到实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展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亦可开展学校、经验交流活动,充实、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让大家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提高集体的凝聚力。
(二)竞争机制 也称优胜劣汰的机制,这种竞争主要是药剂人员素质的竞争,它包括药师的业务技能,学识水平,管理能力,文化素养等诸多方面。具体表现在每一工作(业务)岗位的竞争,从改革的客观要求来看,应该是优者上、劣者下,将每一个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岗位则分领导岗位和业务职能岗位.
1。领导岗位 把各部门的负责人,通过公开招聘、聘任等方式,把既有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又懂得市场经济的人选到领导岗位上来,领导应能上能下。
2.业务职能岗位 包括从事各项工作的药学专业人员。主要是实行聘用制、考核上岗的办法,使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医德素质的人员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人员能进能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创造性。
